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Herbst功能矫治器引导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对其髁状突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明确Herbst矫治器对成年大鼠髁状突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60只1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全天佩戴自制Herbst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佩戴矫治器.于时间点3、7、14、21和30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右侧髁状突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状突中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较低;3 d实验组髁突后部Ⅲ型胶原表达较相应对照组强(P〈0.05),其余各实验组均明显强于相应对照组(P〈0.01).实验组Ⅲ型胶原在30 d时表达最强.结论 Herbst矫治器能够诱导成年大鼠髁状突发生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在功能性下颌前伸后大鼠髁突后部软骨骨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4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建立SD大鼠下颌前伸模型,随机等量分为2组,实验组24 h/d佩戴自制下颌前伸斜面导板矫治器,对照组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下颌偏斜对青春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增殖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8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偏斜组40只,偏斜恢复组20只,对照组20只。偏斜组及偏斜恢复组大鼠上前牙黏结冠套模拟功能性下颌偏斜。偏斜恢复组在安放冠套14 d后全部拆除,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偏斜组及对照组分别在7、14、21 d及28 d各取10只与5只大鼠处死,偏斜恢复组在拆除冠套后的第7、14天各取10只大鼠处死。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1)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髁突软骨增殖层和浅肥大层。(2)实验第7天时,偏斜组非偏斜侧髁突软骨中、后、外区域PC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中部P=0.022,后部P=0.019,外部P=0.024),偏斜侧髁突软骨后、外区域PCNA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后部P=0.015,外部P=0.017),实验第14天差异更加显著(非偏斜侧中部P=0.0023,后部P=0.01,外部P=0.0097,偏斜侧后部P=0.0005,外部P=0.006),且差异性一直持续到第28天(非偏斜侧中部P=0.0001,后部P=0.0001,外部P=0.0001,偏斜侧后部P=0.0001,外部P=0.0001)。当拆除冠套后,偏斜恢复组两侧髁突软骨PCNA表达的差异逐渐减小,至实验28 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功能性下颌偏斜使青春期大鼠下颌骨双侧髁突软骨发生不对称适应性改建,而进行早期矫治后,双侧髁突软骨的生长改建活动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负荷改变对兔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青春发育期(约2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4个实验点。实验组用手机均匀磨除兔上下切牙各2 mm(每周2次)建立兔功能负荷改变的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目来探讨BMP-2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兔髁突软骨中从2周到8周BMP-2的表达逐渐增强,实验组4、6、8周髁突软骨中部BMP-2较同龄对照组高表达(P〈0.05);第2周髁突软骨后部表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第4周组髁突软骨后部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第6、8周髁突软骨后部较同龄对照组低表达(P〈0.05)。结论:BMP-2参与了功能负荷改变所导致的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活动,中部和后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21例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1类错病例,分别在治疗前(T_1)、戴用矫治器后1周(T_2)、治疗结束时(T_3)拍摄双侧闭口薛氏位X线片,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戴矫治器后1周关节前后间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矫治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可引导后缩的下颌及髁突前移改建,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雌激素与髁突软骨增生、分化等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实验组雌性SD大鼠(配戴自制上颌斜面导板式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和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雌二醇(E2)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在髁突软骨中,E2主要位于细胞核中,胞浆中分布很少;髁突软骨各层细胞中都有E2的分布,以生发层细胞分布最多;髁突软骨增生旺盛时,E2分布较多;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髁突软骨中E2的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阳性程度增强。结果表明,E2对髁突软骨的增生及适应性生长改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兔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与髁突改建的关系。方法:60只8周龄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24),实验组动物每日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正器。实验动物分别在第3天、1周、2周、4周、8周及12周时处死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髁突组织内BMP-2和Smad1/5、4、6的分布和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灰度测定。结果:BMP-2和Smad1/5、4、6主要在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中表达,钙化层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也可见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实验组兔髁突软骨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强度在早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髁突骨组织改建的活跃程度同步。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Smad1/5、4、6作为BMP-2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与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改建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实验组配戴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强制大鼠下颌后退,对照组不戴模拟矫治器,实验后3天、1、2、3周处死大鼠取髁突,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TGF-β1、TGF-β R1、IGF-1在髁突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实验组大鼠下颌后退1~2 mm,镜下见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厚度增加,以生发层和过渡层增加明显,细胞数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核肥大深染.髁突各层软骨细胞均有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相对面积和积分灰度的比较显示:在功能矫形后退下颌后,实验组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矫形后髁突软骨表现为增生改建、分化功能增强,其发生与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负荷改变对生长发育期兔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生长发育期兔功能负荷改变模型,切片经HE染色后镜下观察髁突软骨厚度和软骨下骨的组织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2周组中部后部厚度变厚(P〈0.05);前部无明显变化;4周组髁突各部分厚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6周组中后部变薄;8周组各部分均变薄(P〈0.05)。同时软骨下骨髓腔发生纤维化样改变,骨小梁变细,骨髓腔增宽。咬合恢复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各部无明显变化,与实验组相比,各部分变厚(P〈0.05)。结论:功能负荷改变会影响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渐进性后退对髁突软骨(MCC)厚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TIPD),引导6周龄大鼠下颌"渐进式"后退。髁突软骨区经常规脱钙、包埋和HE染色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在3,14,30,60d髁突软骨厚度的变化。结果:3d和14d,TIPD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所有区域的MCC厚度没有明显差异。30d,TIPD组的MCC厚度在后区的后部(Pp)比对照组薄(P<0.05),到60d时,Pp部变得更薄(P<0.01),肥大层几乎消失。相反,从30d开始,后区的前部(Pa)MCC厚度在TIPD组较厚。60d,前区的中部(Am)MCC厚度在TIPD组较薄(P<0.01)。结论:TIPD戴用期间能引起髁突软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改建,且呈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11%,发病率居涎腺癌的第2位。SACC易侵犯神经,侵袭性极强,组织类型及肿瘤生长的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1]。SACC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转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转移部位以肺部最多见[2],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 SACC 肺转移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测SACC患者是否发生转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是一种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因它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而得名。PPAR家族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当配体被激活时,其辅助激活因子亦被激活从而发挥作用[3]。PPAR 家族分3种亚型,PPARα、PPARβ和PPARγ。其中 PPARγ通过反阻抑作用在巨噬细胞抗炎领域作用明显[4]。现将 SACC 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机制及肺转移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护理服务中增加“精神、文化、情感、生活”元素,其核心是指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3],树立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我院门诊自2011年3月以来针对骨科患者疾病特点开展以“以细节服务感动患者,以品质服务提升护理质量”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明显实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增长率较高,发病率增长较快[1],其中甲状腺滤泡癌约占甲状腺癌的20%,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中度恶性肿瘤,多经血液转移至肺、骨[2],病死率较高,因此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目前关于甲状腺滤泡癌的报道较少,而且甲状腺滤泡癌在超声表现上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相似,容易漏诊、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足"母趾位于足最远端,其损伤较为常见,损伤后的软组织缺损和趾骨外露的修复比较困难,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常以邻趾皮瓣、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或带足背动脉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6],但上述几种皮瓣都存在操作复杂、牺牲主要血管等缺点。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超长皮瓣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不同时期光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中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76例,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监测和记录光疗过程中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2组血清胆红素峰值、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清胆红素峰值(205.20±34.20)μmol/L低于对照组(261.15±37.40)μmol/L(P<0.01),观察组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25.6±7.1)μmol/L多于对照组(22.1±6.1)μmol/L(P<0.05),观察组平均光疗疗程(4.5±1.1)d短于对照组(6.5±1.0)d(P<0.01)。结论新生儿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达到考虑光疗标准时即予光疗为主综合治疗,可降低血清胆红素峰值,缩短平均光疗疗程及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302例,对比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孕妇(试验组)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对照组)的相关资料。结果试验组行阴道试产291例,成功248例,阴道试产成功率85.22%,其中因胎方位异常侧切+胎吸助娩37例;产程中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程中行侧切+胎吸助娩比例为14.92%,高于对照组的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可以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分娩过程中可以行侧切+胎吸助娩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是卵源性的生长因子,亦是由卵母细胞通过旁分泌方式产生,在卵泡生长和发育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现对 GDF-9在卵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甾体激素的合成及其在不孕治疗过程中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7岁。主因腰部疼痛3个月,加重伴右下肢疼痛麻木无力1个月于2012年2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未予重视,自行口服止痛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个月前活动后突然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同时伴有右下肢无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止痛及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呈进行性加重。查体: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无明显后突及侧弯畸形,L5~S1椎体水平压叩痛(+),向右下肢放射。右侧胫骨前肌及"母背伸肌肌力Ⅳ级,余肌群肌力未见明显异常,右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较对侧减弱,右侧膝、跟腱反射减弱,左下肢运动感觉反射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2000例。随机分为单纯使用丙泊酚(P组)和丙泊酚复合氟比洛酚酯(P+F组)各1000例。均于手术扩张子宫口前缓慢静脉注射 l%丙泊酚1.5~2mg/kg,P+F组扩宫前1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观察并记录术中心率(heart rate,HR)、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的变化,丙泊酚的用量,唤醒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1min、5min 、15min、30min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术中 HR、SPO2、RR均低于用药前(P<0.05);P+F组丙泊酚用量少于 P组,唤醒时间短于P组(P<0.05);P+F组术中麻醉效果优于P组(P<0.05);术毕清醒后1、5、15、30min时疼痛的 VAS值P+F组均低于P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性情况 P+F组少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因减少了丙泊酚的用药量,从而降低了其对呼吸循环的抑制,缩短了苏醒时间,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的宫缩痛,减少了不良反应,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良性肿物包括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着人们对美观的追求,传统的较大切口已被逐渐摒弃。我院对收治的36例患者应用改良小切口行肿物切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