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 minidase,NAG)对早期肾小管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另设健康体检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尿Cystatin C、α1-MG、β2-M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比色法检测,并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尿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尿Cystatin 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可信区间是0.872~0.99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Cystatin C敏感性高于尿α1-MG、β2-MG、NAG酶,可以作为早期肾小管损害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α-硫辛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116例诊断为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的成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2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控制饮食、降血糖和血压等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80 mg/d,连用4周);α-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 mg/d,连用4周);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和α-硫辛酸(二者用法同前).监测治疗后各组患者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替米沙坦组、α-硫辛酸组及联合用药组的UAER分别为(118.5±13.3) μg/min、(122.8±12.1)μg/min、(121.2±11.3)μg/min和(119.2±11.7)μg/min,尿β2MG分别为(331.1±43.3) mg/L、(325.2±41.6) mg/L、(328.7±39.9) mg/L和(330.7±44.0)mg/L,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替米沙坦组、α硫辛酸组及联合用药组UAER和尿β2-MG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P<0.01),UAER分别为(52.2±6.1) μg/min、(40.2±5.0) μg/min和(22.6±3.8) μg/min,尿β2-MG分别为(231.2±18.7)mg/L、(206.2±19.8)mg/L和(171.7±15.8) mg/L;与对照组[(78.1±7.3)μg/min和(268.1±22.3) mg/L]比较,其他3组UAER和尿β2-MG的下降幅度更大(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最大(P<0.05),α硫辛酸组下降幅度大于替米沙坦组(P<0.05).治疗期间,4组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控制良好,肾功能未出现明显异常,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α-硫辛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UAER和尿β2-MG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血糖(Glu)、尿素、血肌酐(S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28)、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n=26)、蛋白尿组(n=20),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MALB及UAER的检测,分析单项指标和各指标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糖尿病患者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MALB及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β2-MG外,早期DN组和蛋白尿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均<0.05)。各指标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灵敏度高达97.6%,明显高于每一项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MALB对早期诊断DN和评估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O月-2012年6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2型DN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分为瑞格列奈组40例,瑞格列奈联合坎地沙坦组40例,瑞格列奈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优质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钙拮抗剂降压治疗,瑞格列奈的初始用药剂量为lmg,每天3次,餐前10min口服。瑞格列奈联合坎地沙坦组系在瑞格列奈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8mg,每天1次,疗程为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血糖、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按试剂说明书进行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Scr及入选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12周后,两组治疗后UAER、HbAlc、SOD及MDA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瑞格列奈组比较,其UAER下降、而SOD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坎地沙坦可能通过调节DN的氧化应激,减少尿蛋白,从而起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益气活血方联合基础西药对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效果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临床DKD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两组在治疗前基线水平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用基础西药控制血糖血压治疗,治疗组在相同的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解毒益气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主观临床症状改善、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尿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肌酐、血脂、血脑钠肽(BNP)、血Ⅳ型胶原(Col-Ⅳ)和TGF-β_1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各种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血BNP、TC、TG、血Col-Ⅳ、血TGF-β_1、尿RBP、尿β2-MG、尿TGF-β_1、UP/Cr和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除血压外,上述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FBG、Scr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DKD疗效比单用西药好,其肾保护机理可能与降低BNP、TGF-β_1,改善脂质代谢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渴络欣胶囊联合依那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3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渴络欣组(DM+K)、依那普利组(DM+E)及渴络欣与依那普利联合给药组(DM+K+E)。8周后,观测肾组织形态学和肾功能变化,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变化,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细胞膜、细胞质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KC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各给药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重,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MGV)、系膜面积比(FM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P〈0.01),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P〈0.01)。(2)对糖尿病肾组织MDA含量增加及SOD、CAT与GSH-PX活性降低的改善作用,联合组优于单给药组(P〈0.05,P〈0.01);对糖尿病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增加及细胞质PKC活性降低的改善作用,联合组优于单给药组(P〈0.05)。(3)糖尿病模型组肾组织TGF-β1、PKC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给药组上述指标与DM组比较,则有明显的降低(P〈0.01),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P〈0.01)。结论:渴络欣与依那普利联合给药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对肾组织氧化应激增加及PKC、TGF-β1表达的协同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红景天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景天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对照组和红景天联合氯沙坦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两组治疗后FPG和HbAlC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虽较前有所改善,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治疗后,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Scr、BUN、血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常规、大便常规结果治疗前后亦均为正常。(7)临床治疗全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联合红景天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降血脂等治疗,同时予以奥美沙坦4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300mg/d×30d,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联合奥美沙坦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纤维化进程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尿NGAL,KIM-1和β2-MG在儿童不同基础疾病导致的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我们做的是前瞻性临床研究,检测在我院儿科门急诊不同疾病患儿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的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脏损伤因子-1(KIM-1)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以AKIpRIFLE为分期标准将入选患儿分组,比较尿NGAL,KIM-1和β2-MG在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析比较这3个指标在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入选262例患儿中,23例患儿可诊断为AKI,15例患儿为AKI-R期,8例患儿为AKI-I期,入选患儿中没有AKI-F期,23例患儿中只有5例临床有AKI的诊断。尿NGAL,KIM-1和β2-MG的水平在血肌酐没有明显升高之前已经升高,随着肾损伤的加重升高的更明显,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NGAL和β2-MG在预测儿童AKI的早期诊断方面好于尿KIM-1(AUC〉0.8)。结论:尿NGAL,KIM-1和β2-MG均可以在Scr没有升高之前预测儿童AKI的发生,是儿童AKI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尿NGAL在早期预测不同基础疾病可能发生AKI方面好于其他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成正常尿酸(NUA)组60例和高血尿酸(HUA)组65例,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 NS)、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的关系。结果:HUA组尿MAU、β2-MG、NAG、FI NS、HOMA-IR水平均高于NUA组,ISI水平低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尿酸与尿MAU、β2-MG、NAG、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s,AOPP)在不同尿蛋白排泄率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体内的水平,探讨血清 ICAM-1、AOPP 在 DK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cd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UAER200μg/min)20例(显性组),所有患者被诊断有DKD在3年以内(含3年),近3个月无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排除急慢性感染、各类肾炎、尿路感染、肾血管疾病,停用影响血小板药物如潘生丁、非甾体抗炎药1周,抽血时,血压控制在135/85 mm Hg以下。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内分泌代谢病,无心、肝、肾、脑病史。UAER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各组中 ICAM-1、AOPP 的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 ICAM-1、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组 ICAM-1、AOPP水平高于微量组、正常组(P〈0.01);微量组 ICAM-1、AOPP 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ICAM-1与AOPP呈正相关(r=0.770,P〈0.01),血清ICAM-1、AOPP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05、0.811,P〈0.01)。结论血清 ICAM1、AOPP 可成为 DKD 的早期预测因子,与 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KD,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DKD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脏病(DKD)的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96例T2DM患者(T2DM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空腹DD、FIB及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 h尿液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T2DM分为3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A组)46例,糖尿病肾脏病(DKD)组(B组)44例;另设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测定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BP),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3组血清visfatin、hsCRP及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各项生化指标。血清visfatin与hsCRP、UAER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组血清visfatin水平和hsCRP均明显高于C组(P〈0.01)。B组中血清visfatin水平和hsCRP均明显高于A组(P〈0.05,P〈0.01)。相关性分析中,B组血清visfatin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479,P〈0.01),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血清visfatin与DKD的炎症状态以及尿白蛋白排泄有关,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根据糖尿病肾脏病分期标准选取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尿病肾脏病(临床分期Ⅲ期~Ⅳ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各20例。I组为对照组,未使用他汀类药物;II、Ⅲ组为治疗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和40mg/d,共观察16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16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第12、16周,Ⅱ、Ⅲ组TGF-β1、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G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h尿蛋白水平较I组明显降低(P〈0.05),II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肾脏病的脂代谢紊乱改善糖尿病肾脏病的微炎症状态,调节TGF-β1表达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途径来抑制糖尿病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从而起到延缓肾功能减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肾损害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146例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分为3组,对照组(A组)46例给予维生素C、芦丁等常规治疗;B组57例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C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和双嘧达莫治疗。3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第1个月检测尿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IgG)、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Ct1微球蛋白(a1-microglobulin,a1-MG)、p2微球蛋白(p2-microglobulin,β2-MG)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的含量。随访6个月;比较3组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及临床分型。结果A组治疗前后TRF、mAlb、82-MG、NA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C组治疗后第1个月IgG、mAlb、TRF、α1-MG、B2-MG和NAG均较治疗前降低,除α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后第1个月IgG、mAlb、TRF、α1-MG、B2-MG和NAG均较A组降低,除Ⅸ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个月各组间IgG、mAb、TRF、α1-MG、82-MG和NAG比较,除a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临床分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或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治疗HSP,对HSP早期肾损害均有保护作用,可能对HSP肾损害有预防作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进行早期干预疗效优于单用孟鲁司特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血清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 3,TFF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123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 mg/24 h)42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DKD组,UAER 30~300 mg/24 h)46例;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CDKD 组,UAER>300 mg/24 h)35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FF3表达水平,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KD组的血清TFF3水平[(71.33±9.48)n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EDKD组患者血清TFF3水平[(49.31±8.93)ng/ml]显著高于SDM组[(32.65±7.27)ng/ml],而对照组血清TFF3水平最低[(17.65±6.27)ng/ml],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TFF3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97,P<0.05).结论 血清TFF3表达水平与DKD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及判断DK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β)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蛋白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UAER水平分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20),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2),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20),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μ和AOPP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IL-1β与AOPP呈正相关(r=0.760,P〈0.01),血清IL-1β和AOPP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9和0.813,P〈0.01)。结论IL-1β和AOPP可作为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安提取液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小鼠肾皮质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组)、DKD模型组(D组)、厄贝沙坦组(EB组)、肾安高剂量组(SAG组)、肾安中剂量组(SAZ组)、肾安低剂量组(SAD组),每组各9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KD模型,EB组给予厄贝沙坦灌胃,肾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肾安提取液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相对肾质量、血糖、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观察各组肾皮质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皮质RAGE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肾皮质RAG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组小鼠相对肾质量、血糖、SCr、24h尿蛋白定量、RAGE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N组(P〈0.01),肾小球肥大、纤维化明显。药物干预4周后,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减轻,EB组、SAG组、SAZ组相对肾质量、SCr、24h尿蛋白定量较D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SAD组24h尿蛋白定量较D组显著降低(P〈0.05)。EB组、SAG组、SAZ组和SAD组肾皮质RAGEmRNA和蛋白表达较D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肾安提取液能保护DKD小鼠肾组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皮质RAG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