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ABO溶血病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出现黄疸但未达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时,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血清胆红素超过220.6~256μmol/L时予光疗;比较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黄疸程度与换血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总胆红素峰值等.结果 干预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中重度黄疸2例,未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198.5±48.6μmol/L;而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中重度黄疸14例,6例用换血疗法,未发生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平均峰值389.6±86.3μmol/L,早期综合干预预防作用显著(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避免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62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的治疗效果为88.71%;胆红素峰值浓度在256.5~342.0μmol/L之间的例数为31,占50.00%,胆红素峰值浓度超过427.5μmol/L的例数为14,占22.5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黄疸,为避免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应及时做出诊断并实行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湘蓉  章玲 《中原医刊》2007,34(19):81-82
目的 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确诊ABO-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常规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剂给予IVIG1 g/kg,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值为(216±17)μmol/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4.3±0.9)h],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大剂量IVIG能有效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大大缩短光疗时间,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HDN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琳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4):251-25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使用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蓉生静丙(冻干低PH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设对照组对比观察其血胆红素下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21例中14例血胆红素短期内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早期大剂量用丙种球蛋自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早期监测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华 《广西医学》2010,32(10):1205-1207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并经早期干预新生儿34例为干预组;与同期在本院出生未经早期监测、干预,出现病理性黄疸确诊为母婴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新生儿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峰期胆红素值、换血例数、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及需要同步换血治疗2例;对照组换血疗法11例,发生亚临床胆红素中毒症12例,发生胆红素脑病8例,干预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型血母亲所生血型为A型或B型的新生儿,早期监测黄疸并开始干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换血治疗,降低ABO溶血病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疗效。方法将121例确诊HDN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常规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400mg/kg·d,2 ̄3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值、日均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值分别为(153.42±45.21)μmol/L和(56.49±24.05)μmol/L,均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23.51±11.19)h,累计光疗时间(3.01±0.89)h,均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IVIG能有效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大大缩短光疗时间,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HDN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WIG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72h,IVIG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05.11&#177;46.56)μmol/L、黄疸消退时间(5.16&#177;2.22)d,对照组为(142.23&#177;47.47)μmol/L、(9.02&#177;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阻断ABO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新生儿ABO溶血病治愈率及避免、减少后遗症发生,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对照组光疗、静滴白蛋白,治疗组同时给予单次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500-800mg/kg静滴。结果:胆红素值(用药第1、2、3d)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血红蛋白测定值(用药第1、3、5d)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05。结论:IVIG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能快速有效地阻断溶血继续发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贫血进行性加重,减少输血次数,防止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ABO溶血病的疗效。(2)方法:取新生儿脐血作血清学检查以判ABO溶血病。随机分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于生后24h内用IVIG 800mg/(kg.d)静滴1次;对照组不同IVIG。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定时检测静脉血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3)结果:观察组在TBIL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低于对照组(P<0.005),自身对照时观察组治疗前后Hb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显下降(P<0.005)。(4)结论:早期使用IVIG可有效防止或减轻由新生儿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所有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换血治疗成功,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38±42)μmol/L、间接胆红素(215±32)μmol/L及直接胆红素(18±10)μmol/L水平均显效低于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517±39)μmol/L、间接胆红素(477±51)μmol/L及直接胆红素(39±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11%,发病率居涎腺癌的第2位。SACC易侵犯神经,侵袭性极强,组织类型及肿瘤生长的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1]。SACC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转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转移部位以肺部最多见[2],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 SACC 肺转移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测SACC患者是否发生转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是一种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因它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而得名。PPAR家族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当配体被激活时,其辅助激活因子亦被激活从而发挥作用[3]。PPAR 家族分3种亚型,PPARα、PPARβ和PPARγ。其中 PPARγ通过反阻抑作用在巨噬细胞抗炎领域作用明显[4]。现将 SACC 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机制及肺转移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是卵源性的生长因子,亦是由卵母细胞通过旁分泌方式产生,在卵泡生长和发育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现对 GDF-9在卵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甾体激素的合成及其在不孕治疗过程中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护理服务中增加“精神、文化、情感、生活”元素,其核心是指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3],树立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我院门诊自2011年3月以来针对骨科患者疾病特点开展以“以细节服务感动患者,以品质服务提升护理质量”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明显实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增长率较高,发病率增长较快[1],其中甲状腺滤泡癌约占甲状腺癌的20%,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中度恶性肿瘤,多经血液转移至肺、骨[2],病死率较高,因此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目前关于甲状腺滤泡癌的报道较少,而且甲状腺滤泡癌在超声表现上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相似,容易漏诊、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足"母趾位于足最远端,其损伤较为常见,损伤后的软组织缺损和趾骨外露的修复比较困难,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常以邻趾皮瓣、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或带足背动脉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6],但上述几种皮瓣都存在操作复杂、牺牲主要血管等缺点。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超长皮瓣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302例,对比分析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孕妇(试验组)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对照组)的相关资料。结果试验组行阴道试产291例,成功248例,阴道试产成功率85.22%,其中因胎方位异常侧切+胎吸助娩37例;产程中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程中行侧切+胎吸助娩比例为14.92%,高于对照组的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可以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分娩过程中可以行侧切+胎吸助娩提高阴道试产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41岁,手足多发性无痛肿物3年就诊。3年前无诱因出现右手第2掌指关节背侧无痛肿物,缓慢增大,不影响手部关节活动,未处理。后渐出现右环指近位指间关节背侧、食指远位指间关节背侧、右尺骨茎突处、左小指近位指间关节背侧、双足第1跖趾关节内侧、右足跟外侧等位置肿物,均无痛,手部肿物增大影响手指活动,遂来院要求手术切除。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手足部上述部位多处关节附近肿物,质韧,移动度差,右第2掌指关节处肿物约6cm×5cm,食指屈曲受限。其余部位直径1~2cm,既往无特殊病史。有饮酒史,250g/d。X线片显示,右手第2掌骨头背侧有压迹,未见钙化点,无关节间隙异常及骨质破坏。足部、腕部 X线片无异常。局部超声示,右手第2掌指关节背侧皮下软组织低回声结节,包绕肌腱,与指伸肌腱分界不清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对足月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将163例足月自然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延迟至胎盘娩出后断脐)和对照组(常规断脐),试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等待脐带搏动自然消失后,不断脐直接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待胎盘剥离后常规断脐。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清理呼吸道后即刻断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生后第1、2、3、7天经皮胆红素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脐带脱落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2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迟至胎盘娩出后断脐相对于常规断脐,不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早,延迟至胎盘娩出后断脐对新生儿是安全的,未发现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消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8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胀汤,观察入选即刻、5d后或脱机拔管前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static compliance,Cst)、肠鸣音次数、腹围及腹内压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肠鸣音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腹内压、腹围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Cs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胀汤能明显促进 AECOPD机械通气时腹胀患者的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改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但此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且老年患者多并发有内科疾病。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3年1-7月收治83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生术后脑栓塞7例,现将病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