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132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36例)经撕脱鞘置入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36例)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导管;C组(32例)通过引导钢丝并逐层扩张后直接置入导管;D组(28例)采用颈内静脉切开置入导管.结果 A、B、C、D四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D三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导管留存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中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未非随机分组相关.四组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相关并发症,B、C两组各出现1例导管异位情况.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其次是颈内静脉切开置管,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后置管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层少的患者.而颈内静脉切开方法置管是在没有超声学指引下临床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故临床不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口服华法令对于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后功能不良的改善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59例带卡夫隧道导管患者,分为A组(28例)口服华法令1.5~3mg/d抗凝,对照组B组(31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抗凝,两组常规普通肝素封管.记录导管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记录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超滤等,计算透析尿素清除指数,评估透析效果,定期检测非透析状态下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并观察两组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观察一年时间.结果 A、B两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两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透析后比较肌酐、尿素氮水平、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导管留存时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0±0.93)之间,A、B两组未见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结论 带卡夫中央静脉导管置后常规口服中等剂量华法令抗凝配合肝素封管较口服阿司匹林更能改善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留存时间,且并发症少.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偏短,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以证实口服华法令在带卡夫隧道导管置入后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TCC)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与常规重新置管方法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年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28例,依据同一部位曾留置导管2次为常规置管组,超过2次为原位换管组,其中常规置管组16例,原位换管组12例;原位换管组采取原位更换导管方式,在涤纶套及上次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挑起导管,离断并退出远心端,在原导管静脉端置入导丝后退出剩余导管。重新建立一皮下隧道,将新导管从皮下隧道穿过,导丝法置入新导管。与常规重新置管方式比较,观察其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曾留置导管次数、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工RR)、置管成功率、感染率、末次置管使用时间等指标,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常规置管组16例中,6例置管失败;原位换管组12例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导管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 ml/min以上。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经抗生素静脉治疗及局部封管后好转。统计结果显示,原位换管组在导管血流量、Kt/V值、URR、透析时间、年龄、性别上与常规置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同部位血管曾换管次数越多,末次置管使用时间越长,需要使用原位换管的可能性越大,原位换管组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置管组高(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原位换管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实用的方法;而且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颈外静脉入路的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颈外静脉入路的带涤纶套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为观察组,共行置管术90例次;选择同期经颈内静脉入路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为对照组,共行置管术304例次。比较2组导管使用寿命、透析充分性、退出原因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组导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4.2±3.9)个月、(32.6±2.3)个月,95%可信区间分别为(26.5441.8)个月、(28.1~3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3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60,P〉0.05);(2)2组Kt/V分别为(1.49±0.36)、(1.50±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颈外静脉人路长期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报道不同导管置入法,笔者现报道8例颈内静脉穿刺失败在无超声学指引下改行颈内静脉切开置管及1例临时导管滑落至右心房而行颈内静脉切开拔管并置入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年限不断增长,血管通路问题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的出现为无法建立自体内瘘或不适合建立内瘘的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相对于移植物内瘘,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具有经济优势、失功率小等优点。所以中央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最近部分学者在参考以往通过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留置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经左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后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经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成功,导管置入后X线下复查全部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置管成功率为100%.血流量均大于200ml/min,导管连续使用12月以上10例,6月以上18例,超过3月7例.共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9例(占25.7%),其中合并其它部位血栓形成3例(占8.5%),左锁骨下静脉内血栓形成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和左颈内静脉内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5.7%).结论:带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的置入可解决许多不适合进行造瘘手术且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锁骨下静脉置管同样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8.
216例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使用和退出原因。方法:分析置管方法与血流通畅情况,随访留置导管的使用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实施深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216例,右颈内静脉置管209例,成功率96.8%,左侧颈内置管5例,2例经股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5±13)个月,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36月56例,〉24月75例,〉12月45例,〉6月25例,〈6个月15例(大部分在继续使用),28例失访。观察导管使用终点105例,约占49.5%,导管退出时使用时间2~28月,平均(10±5)个月;退出原因:死亡52例,其余为感染拔管、血流不畅和肾移植。在导管使用终点,90.5%(95/105)的导管功能良好;导管透析充分性:151例患者的透析后尿素下降率平均70%,平均Kt/V达到1.45;与内瘘透析患者Kt/V=(1.51±0.30)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颈内静脉置管血流不畅发生率高;感染25例,治疗有效23例,无效拔管2例。结论:长期导管可以达到充分透析;长期导管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等待肾移植和多次内瘘失败者,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尽量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良好的护理显著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深静脉置管术后即能使用,可保证足够的血流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其作为长期或临时性血管通路.目前颈内静脉置管是最常用的深静脉置管方式,但也有一些透析中心选择颈外静脉为置管部位.为了进一步观察颈外静脉置管的使用情况,我们回顾性比较了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透析中心经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情况,以期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另一可选择的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将4 9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 :颈内静脉组 31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 ;股静脉组19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 (387± 10 1)d ,而股静脉组为 (2 10± 88)d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颈内静脉组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 (P <0 .0 5 ) ;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 ,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2.
380例次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临床应用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长期静脉留职导管的置管、使用、护理的认识,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随访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患者380例次深静脉置管并长期留置的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导管使用寿命的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比较导管使用寿命的差异。分析评价置管方法、感染发生率、导管退出原因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静脉入路途径包括颈内、颈外、锁骨下及股静脉。3种静脉入路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颈内(31.0±2.8)月,颈外(30.0±4.0)月,锁骨下(19.0±2.9)月。log-rank生存曲线检验结果显示,颈内与锁骨下进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使用终点113例次,其中患者死亡60例(53.1%),感染14例(12.4%),导管功能不良13例(11.5%),肾移植13例(11.5%),内瘘2例(1.8%),导管意外拉脱7例(6.2%),导管破损4例(3.5%)。导管内感染61例次,隧道感染2例次。结论长期留置导管首选颈内静脉入路,其次为颈外静脉入路。导管终点以患者死亡、感染及导管功能不良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of older patients with iliac vein 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70 older patients with external iliac vein 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 on maintenace hemodialys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94 patients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 as control group. The baseline anthropometric and 1aboratory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The catheter dysfunction and catheter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documented. Results There were lower survival rate and catheter survival in the external iliac vein group compared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group(χ2=13.714, P<0.01;χ2=13.093, P<0.01). Compared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group, there was lower rate of catheter infection in external iliac vein group(χ2=9.416, P<0.01); In addition, there were higher ra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events and catheter dysfunction among patients in external iliac vein group (χ2=7.492, P<0.01;χ2=5.912, P<0.05). Furthermor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dys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mortality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iliac vein 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by Cox regression model.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iliac vein 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 have a shorter survival time. Those with catheter dysfunction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are in higher risk of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4.
The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in is widely accepted as the vessel of choice for placement of long-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hemodialysis. As vascular access sites become progressively depleted, alternate anatomic locations for access must be sought. We describe a non-surgical (fluoroscopy assisted, percutaneous) technique for placement of external jugular, tunneled, cuffed hemodialysis catheters, and provide long-term blood flow and dialysis adequacy data for EJV cathet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肾脏内科新建立长期留置导管患者24例(导管组),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0例(内瘘组),随访36-40个月,比较2组患者年龄、最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1个月内射血分数(EF)、尿素清除指数(Kt/V)以及观察期间2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导管组使用时间(30.2±7.0)个月,内瘘组使用时间(37.9±2.4)个月;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值均低于内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年龄、EF值高于内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均可达到充分透析,虽然导管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较高,深静脉长期导管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留置双腔Cuff导管建立血透通路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颈内静脉留置双腔Cuff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均透视下成功留置双腔Cuff导管,成功率100%。置管后隧道出血2例,经压迫均止血;隧道口感染2例,局部加强换药,并口服抗生素治愈。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胸、空气栓塞、静脉撕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9例,导管使用时间为2—25个月。结论X线透视下操作结合术前彩超评估血管情况及体表定位,可使留置双腔Cuff导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Renal failure》2013,35(10):1335-1337
Malpositioning of long-term hemodialysis catheter is a known complication that may lead to a gradual decline in blood flow. We report two rare catheter malpositions in the hepatic veins in two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whom a dialysis catheter was inserted through the left external jugular vein and the right external jugular vein. Because of gradual reduction of catheters’ blood flow, an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which confirmed catheters’ tip positioning into the hepatic veins. The catheters were replaced in the correct 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