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比较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动脉的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和平均血流速度值,结果2型糖尿病组各检测动脉的脉动指数值、阻力指数值、血流速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TCD检测脉动指数,阻力指数,血流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脑部大血管病变有良好的敏感性,对预防糖尿病导致脑卒中的康复工作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特征及其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将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发生明显病变,以足背动脉明显(P&;lt;0.01),腘动脉次之(P&;lt;0.05);血流量亦较对照组减低,以足背动脉明显(P&;lt;0.05);血流速度的增加以足背动脉明显(P&;lt;0.01),腘动脉次之(P&;lt;0.05)。血流频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以足背动脉明显,腘动脉次之。动脉损害都是双侧及多节段性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玉荣 《临床荟萃》2004,19(6):316-3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诊断和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31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者的995条脑血管,进行TCD检测,就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等检测;各参数的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3组颅内血流参数比较,两疾病组血流速度异常以Vs增快为多见,尤以颈内动脉终末端(ICA)、基底动脉(BA)异常为突出特点;两疾病组血管涡流检出率和血管条数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TCD异常率52.3%,而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5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CD检测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生,判断预后,指导早期治疗,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为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DPR)所致视功能障碍的防治寻找一个理想的药物。方法:165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加用红花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CRA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16,P&;lt;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降低幅度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72&;#177;0,26)mPa&;#183;s vs (0,20&;#177;0.10)mPa&;#183;s,(0.39&;#177;0.14)mPa&;#183;s vs (0.34&;#177;0,34)mPa&;#183;s,t=2.47,2.03,P&;lt;0.05;(1.30&;#177;0.42)mPa&;#183;s vs (0.46&;#177;0,25)mPa&;#183;s,t=3.36,P&;lt;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Vmin)和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增加,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PI)降低(t=2.12~2.45,P&;lt;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R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改变幅度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7~2.19,P&;lt;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能是防治DPR的有效药物,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ED)检查,探讨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作用。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观察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其中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45%,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5%,两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TCD异常率为77.5%(31/40),以椎基动脉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治疗后两组椎基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lt;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头痛患者颈部血流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现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尚在研究中。目的:探讨重症头痛双颈总动脉、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与SGB效果的相关性。设计:半随机对照、单盲、纵向观察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完成,研究对象为1998-02/08本院门诊重症头痛患者30例,男女患者各15例方法:门诊重症头痛患者30例为治疗组,非头痛患者30例做对照组。以ASONICS,SPEC-TR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SGB前,及治疗组阻滞后5min的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组SGB前后临床疼痛程度评定采用五点口述分级(VRS-5)记录。主要观察指标:血流量、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时间平均流速(TAV)、血管内径及治疗组SGB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于阻滞后约1min均有阻滞侧瞳孔缩小;痛侧与对照组比.阻滞前峰值流速(66.14&;#177;18.2和46.20&;#177;7.21)(P&;lt;0.01),阻力指数(0.74&;#177;0.05和0.65&;#177;0.05)(P&;lt;0.05),VRS.5(4.5&;#177;0.5和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阻滞后:峰值流速降到59.47&;#177;9.2l(P&;lt;0.05),阻力指数降到0.65&;#177;0.05(P&;lt;0.05),VRS-5降到l2&;#177;0.6(P&;lt;0.01)。结论:SGB治疗重症头痛效果肯定。本组重症头疼患者有颅脑血管张力异常变化.提示SGB可能通过平衡植物神经,双向调节所支配区域血管张力,使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玉荣  金秀平  刘斌 《临床荟萃》2003,18(3):129-13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 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行TCD检查 ,并与对照组就血流收缩期速度 (Vs)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 ,平均血流速度 (Vm)参数的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TCD显示糖尿病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 5 3.8%。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且频谱图有特异性改变。糖尿病患者各检测动脉以大脑中动脉 (MCA)、颈内动脉终末端 (ICA)、基底动脉 (BA)的Vm、Vs、Vd数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动态检测TCD改变 ,尤其在血流以加速为主时 ,TCD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评估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20例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歇期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两侧血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血管杂音,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52%,异常改变主要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27%,32/120),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16%,19/120)及出现血管杂音(40%,48/120),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lt;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两组之间异常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TCD检测显示偏头痛发作间歇期患者脑血流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非结段性增高,血流速度明显不对称和出现噪声性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9.
背景: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分析技术无法测量血管管径大小,因此,无法计算脑血流量的改变。在推导动脉狭窄指数公式中,发现动脉狭窄后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rCBFLI)的计算方法,试图为评估脑功能提供参考。目的:介绍一种根据TCD检查的资料推导出脑血流量丧失比率的计算公式。设计:以经TCD检查为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1994-10/2000-1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TCD资料中大脑中动脉狭窄43例和1992-03/2000-09本院908例经TCD检查正常的资料。方法:研究分析31例一侧和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TCD检查资料,推导出MCA狭窄的狭窄指数(STI)公式:STI=1-[平均血流速度(Vm0)&;#247;狭窄处平均血流速度(Vm1)]&;#183;[狭窄后脉动指数(PI1)&;#247;正常脉动指数(PI0)],并推导出(PI1&;#247;PI0)可能等于[狭窄后血流量(Q1)&;#247;正常血流量(Q0)],则: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rCBFLI)=[1-(Q1&;#247;Q0)]&;#183;100%=[1-(PI1&;#247;PI0)]&;#183;100%。主要观察指标:rCBFLI,STI和Vm的相关性,rCBFLI和STI的相关性。结果:采用rCBFLI公式计算出31例一侧MCA狭窄后的rCBFLI。采用Pearson法统计分析,得出31例一侧MCA狭窄的rCBFLI.STI与狭窄处平均血流速度(Vm)相关系数(r)=0.76(P&;lt;0.001)和r=0.83(P&;lt;0.001);将55侧MCA狭窄的rCBFLI值分别与Vm,STI比较.r=0.76(P&;lt;0.01)和r=0.81(P&;lt;0.001)。结论:推荐rCBFLI作为评估颅内某支动脉狭窄后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程度的指标之一,结合STI指数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了140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36例,2型糖尿病104例)及60例健康人L2-L1椎体、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并同时测定了体质量指数(body vmass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组骨密度(g/em^2)除大转子部位(0.924&;#177;0.12)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t=1.994~2.936,P&;lt;0.01-0.05),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1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发生率(83.3%)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38.5%)和健康对照组(20.0%)(X^2=20.226-27.74,P&;lt;0.01)。空腹胰岛素水平(mU/L)1型糖尿病组(2.29&;#177;0.38)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15.26&;#177;3.37)及健康对照组(15,38&;#177;2,53)(t=2,912~3.014,P&;lt;0.01)。BMI(kg/m^2)2型糖尿病组(27.3&;#177;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3&;#177;2.8)与1型糖尿病组(22.5&;#177;3.3)(t=2.317-3.014,P&;lt;0.05)。  相似文献   

11.
降压程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的降压水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降压治疗对其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病房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0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健康老年人27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5例。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老年人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测定其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峰流速(average peak forward velocity,Vm),屏气指数及脉动指数。.结果:观察组降压前Vm上升率、屏气指数、脉动指数下降率【(28.57&;#177;9.08)%,1.04&;#177;0.19,(16.69&;#177;5.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0&;#177;10.36)%,1.41&;#177;0.58,(20.60&;#177;7.38)%】(P&;lt;0.05—0.01),而两组Vm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观察组第1次降压Vm上升率及BHI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0.01),两组脉动指数下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观察组第1次降压前后所有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观察组第2次降压后Vm上升率和BHI明显高于降压前(P&;lt;0.05);Vm上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适当水平的降压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改善其脑血管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2.
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脑缺血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健才  莫仲娟  陈泰祺 《新医学》2001,32(3):151-152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灯盏花注射)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糖尿病组,正常人组,脑梗死组的脑血流情况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各组颈内动脉和颅内各支动脉的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对糖尿病组在给予控制代谢紊乱的治疗基础上,应用灯盏细辛治疗,剂量为30mL-40mL加入0.9%氯化钠泫150mL-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至4个疗程,然后复查TCD并计算颈内和颅内各支动脉的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值作临床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糖尿病组经灯盏细辛 治疗后,其颈内和颅内各支动脉的脉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灯盏辛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脑缺血,是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脑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彭军  宋和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602-1602
对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3例患,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此类患脑血流速度变化特征,进而探讨TCD在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例患的颅内、外血管的血流速度均匀降低,而血流频谱的形态正常,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值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215;100%和(D2-Do)/Do&;#215;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3,P&;lt;0.05)。②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3.62&;#177;0.41)%】明显低于对照组【(4.68&;#177;0.31)%】【t=2.306,P&;lt;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定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两侧大脑动脉、椎动脉的血流峰值速度 (Vmax)和阻力指数 (RI)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的脑动脉Vmax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糖尿病组的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和左侧椎动脉的RI显著高于对照组 ,左侧椎动脉的RI与糖尿病病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影响脑动脉血流动力学 ,RI是判断其变化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较对照明显减弱[分别为(4.21&;#177;2.24)%,(3.98&;#177;1.85)%,(2.66&;#177;2.0)%,(14.85&;#177;7.94)%,F=13.12,P&;lt;0.01,P&;lt;0.0011,以高血压+糖尿病组下降更为显著。含服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3组较对照组均减弱,但在高血压组[(9.69&;#177;4.12)%]、糖尿病组[(10.01&;#177;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两种病并存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54&;#177;2、54)%,F=9.64,P&;lt;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时对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损害呈叠加作用,且内皮非依赖的舒张功能亦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可能会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手法治疗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TCD,观察手法治疗后血流平均速度的变化。结果:①82例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常规组治疗前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LN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18.2&;#177;11.4),(19.2&;#177;12.3),(22.7&;#177;11.7)cm/s,手法组治疗前的值分别为(17.8&;#177;11.6),(19.4&;#177;10.9),(23.3&;#177;12.1)cm/s(P&;lt;0.05)。TCD异常率为75.6%(62/82例)。②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明显。常规组治疗后LVA、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23.6&;#177;10.5),(24.4&;#177;10.3)。(28.8&;#177;9.7)cm/s,手法组治疗后的值分别为(25.4&;#177;9.7),(26.6&;#177;8.9),(29.4&;#177;9.5)cm/s(P&;lt;0.05)。结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9.
心脏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和分析心脏病患病与否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s,CVHI)的差异和变化特征。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南汇区4个镇35岁以上人群,选择心脏病患者进行CVHI检测并对检测指标进行统一积分,以1:1的比例在人群中选择无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CVHI检测指标和积分的差异。结果:心脏病组脑血管功能平均积分为(78.11&;#177;24.57)分,对照组为(88.92&;#177;14.59)分,心脏病组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01);心脏病组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a)和临界压与舒张之差(DP)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01),而外周阻力(RV)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CVHI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的分别为DP,Vmia,Qmean,Vmean,Vmax和RV。结论:心脏病患者的CVHI指标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外周阻力升高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和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parameter,CVHP)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东北、华北等地区基线调查时收集的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45岁及以下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及CVH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积分,对照组为根据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以1:2的比例随机选自同一人群中的非脑卒中个体。分析两组人群CVHP及其积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脑血管功能平均积分为(69.15&;#177;31.42)分,对照组为(87.67&;#177;19.16)分,病例组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病例组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临界压与舒张之差(DP)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而外周阻力(Rv)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CVHP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的分别为DP,Vmin,Qmean,Vmean,Vmax和Rv。结论:病例组患者的CVHP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外周阻力升高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