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30岁,因车祸致伤胸腹部后4h入院.B 超检查提示:肝破裂、腹腔大量积液.腹穿抽出不凝血性液体.患者呈贫血貌,血压80/50mm Hg(1mm Hg=0.133kPa),积极抗休克同时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右半肝大部粉碎性破裂,仔细探查未见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损伤,未见腹膜后血肿.遂行肝右叶大部切除、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分别于结肠肝曲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小网膜囊孔放置双套管引流管一根,盆腔放置乳胶引流管一根,分层间断缝合切口.肛门排气后给予流质饮食.术后引流欠佳,患者并发腹腔脓肿、应激性溃疡,并于术后15d拆线后切口裂开,急诊行腹腔脓肿清除、切口裂开二次清创缝合术,切口给予全层减张缝合,同时更换全部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4岁,因“车祸伤并昏迷40 min”入院。门诊 CT 平扫检查提示:颅内多发积气,无明显血肿;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双肾未见明显损伤;L2左侧横突骨折。查体:血压90/60 mmHg,昏迷,躁动,双侧瞳孔不等大,颈软,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腹部平软,上腹壁见大片皮肤挫伤,四肢肌张力正常。急诊行气管切开和伤处清创,术中血压下降为65/40 mmHg,腹部见隆起,腹穿抽出不凝血,考虑腹部闭合性损伤。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大量积血,肝脏、胃小弯及小肠系膜挫裂伤,予以修补,同时发现双侧膈肌破裂,以悬吊拉钩拉开双侧肋弓,充分显露双侧膈肌裂口,均位于膈肌穹窿,横向。左侧长约10 cm,见两处活动性出血,行缝扎止血,从裂口窥探左下肺叶及心包未见明显裂伤,左侧胸腔积血少,再以7号丝线间断“8”字缝合关闭裂口。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院外科发生术后胃或十二指肠倭3例,经充分引流,支持疗法,空肠上段置营养造捷管,均治愈,现报告如下。病例简介例1:男,55岁。因胃癌行根治术。术后6天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而剖腹探查,见吻合口小弯侧三角区疾,清洗腹腔后,分别在疾口、左右结肠沟及盆腔放置引流管,同时行空肠上段造瘦,术后胃肠减压,摆口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支持疗法,治愈。例2:男,30岁。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术后第5天脾窝引流管流出300ml胃液,考虑胃底层行剖腹探查,见胃底部有直径约Zcm之裂口,行修补后将胃底前后壁作内翻折叠缝合,左胸下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简单先心病直视手术后不预防性放置外科引流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0例,年龄1~5岁,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心脏直视手术,右侧心包开窗后不放置引流管关胸。术后观察临床表现以及恢复情况。术后随访一月。结果术后2周随访,4例患儿发现右侧胸腔中~大量积液,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2例,均重新入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首日引流量为300~800 ml,总引流量为400~1 500 ml,引流时间3~7 d。4例患儿术后1月复查均未再发现心包和胸腔积液。结论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后患儿,通过实施右侧心包开窗,可以不预防性放置外科引流。该技术能够避免外科引流所引起的疼痛及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护理和康复;能够避免因放置外科引流管所引发的不良医疗事件;能够避免术后急性心包填塞,预防迟发性心包积液可能导致的心包填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包开窗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邢台市第三医院332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术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行心包开窗术分为两组。开窗组:166例(男119例、女47例),年龄36~72(62.7±10.3)岁,关胸前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同时行心包开窗术;对照组:166例(男122例、女44例),年龄38~79(62.2±11.4)岁,关胸前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未行心包开窗术。拔除引流管后1~30 d出现中等量以上积液为迟发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开窗组术后发生2例膈肌上抬,反复呃逆,经药物治疗后好转。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组迟发性胸腔/心包积液发生率较对照组低(7.2%vs.23.5%,P0.05)。开窗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开窗术用于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病人,男,36岁。因左前胸刀刺伤1小时50分钟于2018年10月23日21点57分入急诊科。入院时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约16分钟后心跳恢复,休克状态。超声检查提示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急诊诊断为左侧胸部刀刺伤、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左侧胸腔积液、失血性休克、心肺复苏术后。行急诊剖胸探查术。见左侧胸壁乳头内下方伤口长约2 cm,经肋间与胸腔相通,有新鲜出血,胸骨正中切口开胸,见心包裂口长约1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探讨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2007年10月77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后36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切口胆汁渗漏34例,其中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29例、再次开腹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1例、再次经腹腔镜下置多根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1例、再次经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残端置输尿管导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l例、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经胆囊管残端放置的输尿管导管脱落而导致胆汁性腹膜炎2例.再次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残端放置输尿管导管及腹腔引流管1例和放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1例而治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后胆管切口胆汁渗漏和输尿管导管脱落是胆漏的主要原因.保持或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或胆管引流是治疗胆漏的主要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7岁,因“发现胆囊息肉1年”入院。B超检查见胆囊颈部息肉,直径约1.5cn。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第3d出现腹痛、腹胀及低热,无黄疸,肝功能正常,引流管无液体流出,B超检查提示肝下见5cn×6cm不规则液性暗区,考虑出血,给予止血、抗炎、对症治疗.腹痛、腹胀仍逐渐加重。术后第10d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右肝下血凝块约50g,未见胆汁,行血肿清除、缝合止血、腹腔引流术。术后腹腔引流量逐渐减少,4d后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及低热,B超检查提示肝下积液,2d内2次穿刺分别抽出黄绿色腹腔液约350ml,考虑胆汁漏。于B超定位下穿刺留置引流管,引流出胆汁250~400ml/d,腹痛、腹胀及发热减轻。  相似文献   

9.
例 1 男 ,42岁。患者于劳动中突然出现下腹持续性腹痛 ,12h而无缓解 ,逐渐加重 ,并扩散至全腹 ,无排气排便而入院。体查 :体温 3 7.8℃。全腹压痛、反跳痛 ,伴腹肌紧张 ,肠鸣音消失。白细胞 15 .0× 10 9/L ,中性0 .95。腹部平片示 :膈下游离气体 ,B超示 :盆腔积液。拟诊为胃肠穿孔。急诊剖腹探查 ,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混浊粪水 5 0 0ml ,吸尽积液 ,探查见阑尾、小肠、结肠均明显充血 ,直肠前壁距腹膜反折 2cm处可见纵行裂口长约2cm ,裂口处无硬结及溃疡 ,行乙状结肠单管造瘘 ,缝闭裂口 ,冲洗腹腔 ,盆腔置引流管 ,关腹。术后恢复顺利。 3个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3岁。左前胸刀剌伤1h入院。查体:神志清,面色苍白,唇紫绀,呼吸窘迫,脉搏细弱,120次/min,血压10/5kPa,气管居中,颈静脉怒张,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外1.5cm见2cm伤口,两肺呼吸音可闻及,心尖搏动未扪及,心界大,心音弱。胸透:心影增大心底部增宽,上腔静脉影增宽,心搏明显减弱未见血气胸。拟诊心脏穿剌伤,心包填塞。入院后抗休克处理,心包穿刺抽出不凝血液30ml。紧急开胸探查见胸骨后纵隔障有一约5cm×8cm×3cm血肿,心包胀大呈浅紫色,右心上缘心包有一2cm裂口与纵隔血肿相通。纵行切开心包,清除积血(包括血块约120ml)。各心腔及大血管未见损伤,心包裂口无活动性出血,清除纵隔血肿后发现有活动性渗血,给予电凝止血,心包切缘完善止血后,心包下部开窗引流,疏松间断缝合心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胸闷。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左上肺炎、心包积液。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症治疗,行心包开窗引流,共引流出血性液体3000ml,检查肿瘤细胞(-)。2个月后出现咳嗽、咯血(为暗红色血丝偶有血块)和憋气入院。入院后查体:心前区可闻及2/6~3/6级收缩期杂音。复查胸部CT示:双肺有小结节阴影;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内可见不规则形光团回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管细管引流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225例实施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胆囊管汇合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9例术中经胆囊管放置胆总管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引流组),106例直接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缝合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引流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胆漏发生率(8.40%)低于缝合组(1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细管引流应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合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病人男,16岁。尖刀刺中胸部后1h送人急诊科。血压30/35mmHg,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急诊伤口探查见胸部左右双侧第3肋间刀刺伤口,涌血,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出大量积血,引流后血压进一步下降,意识模糊。紧急在急诊科左侧开胸探查,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切开心包见右室流出道位置被刺穿,约20mm大小,可见纤维素附着,心脏尚有搏动,快速清理胸腔内积血并回输,左手食指堵住心脏伤口,3-0尼龙线修补右室伤口后见心包内涌出鲜红血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40岁。入院前10d因“慢性食管炎”在当地中医诊所行针灸治疗,针刺剑突下(鸠尾穴)后2h出现胸闷、胸痛,急诊送入我院,行CT、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少量心包积液。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2d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积液无进行性增加,出院。10d后,患者于入院前1h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慌,随即晕厥,持续约5min后自行苏醒,呕吐胃内容物1次,急诊送入我院。查体:脉搏122次/分,血压90/70mmHg(1kPa=7.5mmHg);颈静脉怒张,未见心尖搏动,心界叩诊不清,听诊心音遥远,上腹部剑突下可见3个针痕。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中~大量)。诊断性心包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10ml。急诊开胸探查,术中见:心包外表胀满,无粘连增厚,心包腔内有暗红色陈旧性积血约600ml,血凝块约50g;右心室前壁下份可见一直径6mm的血肿,并在其顶端有活动性渗血(静脉性)。以4-0 Prolene带针线,加扣褥式缝合1针止血。针灸损伤心脏部位见图1。术后患者恢复好,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胆漏处理策略。方法收集并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近5年腹腔镜胆管探查治疗的536例胆石症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264例,腹腔镜下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259例,经胆囊管胆管探查13例。将80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病人依引流方式的不同分成A、B两组,A组19例,分别于温氏孔、胆囊窝处放置14F脑室引流管,B组61例,只于温氏孔常规放置一根橡皮引流管,对比两组置管时间、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出现胆漏与T管护理、宣教有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较T管引流术后胆漏发生率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A、B两组病例置管时间分别为(7.1±1.4)d、(6.9±1.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引流效果上,A组19例全部引流通畅,B组出现5例引流不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无术后胆漏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胆漏是无法避免的,充分、有效的引流预防措施能保证腹腔镜胆管探查的安全、有效,发挥其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6岁。1987年9月23日因车祸2小时入某职工医院,诊断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左侧血气胸、休克。立即行左胸腔闭式引流和开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外侧肝实质有4cm长裂口,予以缝合,腹腔内置引流。术后血压一度恢复至正常。6小时后突然自腹腔引流管流出鲜血约800ml,血压测不到。再次开腹,见腹腔内有新鲜血液约1000ml,肝右叶穹窿部有10cm长不规则创口,出血活跃,行8字缝合,血压渐恢复正常。在第二次手术后12天,突然右上腹痛,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第三次开腹,腹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0岁,因胸部刀刺伤半小时于2005年5月15日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呼吸浅快,心率110次/min,血压75/40mmHg(1mmHg=0.133kPa)。右肩胛下角处第8肋间可见一2cm长伤口,左脊柱旁第4肋间可见一长2cm伤口,探查均进入胸腔。伤后当时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腹腔超声除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外无异常,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出不凝血300ml,经补液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伤后第3天拔出胸管,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8.5℃,第5天发现右胸部广泛皮下气肿,右胸伤口可见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复查X线胸片提示右胸腔大量包裹性积液,双侧膈下游离气体。放置右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褐色脓性液体。遂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中见右侧膈肌一长约7cm锐性伤口,部分肝脏疝入胸腔,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颜面及上胸部被煤气火焰烧伤半小时入院,烧伤程度为浅Ⅱ度,入院时胸部X线片示:左侧气胸,少量胸腔积液(图1),入院后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烧伤后24 h用胸腔引流管引流出暗褐色胸腔积液,口服亚甲蓝后胸水蓝染,急行口服泛影葡胺食管造影,显示食管下段造影剂外漏(图2),结合临床考虑食管下段破裂。急诊经左胸行剖胸探查,术中见食管下段有一约8 cm食管全层破裂口,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成为一种可行的术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胆管引流管增加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胆囊管进行胆总管探查可以避免放置胆管引流管,但它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胆囊管的周径、结石的大小等。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则没有这些限制,因此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它得到越来愈多的应用。本文就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5岁,因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院.术后第5天上腹部突然持续性剧痛,对症治疗无好转.T36.4℃,P92min,BP120/85mmHg,继续观察病情10h后全腹压痛阳性,肌紧张阳性,B超示腹腔及盆腔积液,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穿刺术,抽出胆汁样液体.诊断为LC后胆瘘.急症沿原腹腔镜切口进入腹腔探查,腹腔内有胆汁约500ml,反复细致探查LC术操作区,终在胆囊床上见一直径1.5mm迷走胆管瘘,漏出少许胆汁,用钛夹夹闭,于胆囊床下放置胶管引流,应用抗生素治疗,48h拔除引流,7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