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2000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9例非典型GBS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为单侧周围性面瘫3例,头晕、恶心并呕吐1例,偏侧肢体无力、头晕并步态不稳、腹痛、腰腿痛、四肢麻木无力各1例。误诊为面神经炎、急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各3例,胃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各1例。误诊时间5~28 d。均行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伤、F波异常,其中8例脑脊液检查示蛋白-细胞分离,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GBS。结论 GBS起病形式多样,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行脑脊液和肌电图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2.
其他疾病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以周围神经及神经根脱髓鞘病变和小血管炎性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改变等诊断GBS并不难,但由于疾病表现的复杂性,还是有很多疾病在早期易被误诊为GBS,现报告3例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40岁。主因四肢无力20余天,双下肢无力加重4天外院诊断为GBS收入院。缘于入院前20余天因劳累感冒、咳嗽后出现四肢无力,手脚发麻,行头颅CT及经颅多普勒技术(TCD)检查未见异常,做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为175cmH2O,白细胞2×106/L,蛋白2.98g/L,查肌电图示神经…  相似文献   

3.
我国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周围神经损害仍以脱髓鞘为主,从肌电图及尸检提示部分患者存在着轴突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犤1犦。现将该院1996~2001年之内曾作过的肌电图的12例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2例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神经电生理测定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男8例,女4例,年龄10~60岁,平均33岁。神经肌电图检测:采用丹麦KEYPOINTIV型肌电图仪,按常规操作进性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F波测定,观察静息电位、轻用力收缩和重用力收缩时的肌电图变化。2结果12例患者检测40条神经,其中27条神经传导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疾病的发生机制、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策略、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确诊为MG合并GBS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国内外共21例MG合并GBS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共得到国内外MG合并GBS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84岁,平均(44.67±17.11)岁。多数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2种疾病起病时间最长间隔可达23年。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眼外肌无力及迟缓性四肢瘫痪表现,此外一些共同临床特征还包括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面肌瘫痪等。实验室检查提示,所有行肌电图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及低频重复电刺激实验结果均异常,19例患者脑脊液提示蛋白细胞分离,15例患者测定乙酰胆碱抗体阳性,未测定乙酰胆碱抗体的5例患者新斯的明试验均为阳性。经临床治疗后,21例患者中(19例记录)14例患者预后较好(Hughes≤2)。结论:MG合并GBS多见于青年男性,起病前有感染等诱因,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MG及GBS临床表现、乙酰胆碱抗体测定、脑脊液分析结果及神经电生理异常,治疗上应采用吡斯的明、类固醇及丙种球蛋白等联合用药,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MFS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头晕、恶心、视物成双伴走路不稳1 d入院。病初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予相关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且间歇性加重。后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蛋白升高,呈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降低,F波潜伏期延长,周围神经损害。确诊为MFS,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45 d,其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MFS临床少见,接诊类似患者时要考虑到MFS的可能,及时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等检查,尽早确诊,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叶爱萍 《中国康复》2007,22(2):115-116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GBS患者(GBS组)进行神经电图及肌电图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30例患者的神经电图、肌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00%。结论:GBS患者引起广泛周围神经及脊神经根的改变,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能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可对GBS患者有一定的特异性,为临床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勒·费希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综述。方法回顾分析8例米勒.费希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物成双,四肢无力,手足发麻感,行走不稳。主要神经系统体征: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侧眼外肌麻痹,水平眼震,周围性面瘫,共济失调,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成双和四肢无力。脑脊液蛋白升高8例,脑脊液细胞数无升高病例。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4例,脑电图异常3例。CT和MRI检查发现异常1例。激素和人血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可有效缓解病情,7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1例不明显。结论米勒.费希尔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相似,大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勒·费希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综述。方法回顾分析8例米勒·费希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物成双,四肢无力,手足发麻感,行走不稳。主要神经系统体征: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侧眼外肌麻痹,水平眼震,周围性面瘫,共济失调,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成双和四肢无力。脑脊液蛋白升高8例,脑脊液细胞数无升高病例。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4例,脑电图异常3例。CT和MRI检查发现异常1例。激素和人血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可有效缓解病情,7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1例不明显。结论米勒·费希尔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相似,大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误诊的突发性耳聋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因眩晕、耳鸣就诊,其中伴视物旋转3例,恶心2例;6例听力持续性下降;5例耳聋突发;3例耳聋与耳鸣同时出现。首诊均误诊,误诊时间为3~15 d,误诊为眩晕症4例,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2例。听力检查显示听力曲线呈高频下降型6例,全频下降型2例;音叉试验显示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7例;声导抗检测显示镫骨肌反射阈值下降6例;耳声发射及耳蜗点图提示蜗性损害2例。前庭功能正常2例,减退、消失各3例。均确诊为突发性耳聋,予糖皮质激素、溶栓与抗凝药物、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听力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突发性耳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及诊断水平,及时行相关检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汪琴  王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63-2264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汪琴  王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263-2264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对Miller-Fish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综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发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脑脊液蛋白升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MRI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及肌电图能确诊,头颅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格林-巴利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6例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根据病情、病程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再发型及变异型。 3 6例于发病 2周后作脑脊液检查 ,19例作电生理检查 ,98%的患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合文献对本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探讨。结果患者发病前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软瘫 ,部分患者伴有感觉异常、颅神经损害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有电生理检查异常及脑脊液蛋白 细胞分离。好转率 85 % ,死亡率为 11%。GB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电生理及脑脊液检查对诊断有特殊意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四肢运动神经远端、近端多节段检查;F波、H反射及感觉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77.9%;MCV减慢70.2%;SCV减慢50%;F波异常率91.3%,H反射异常率100%,神经传导阻滞占84.1%和波形离散占57.7%。EMG出现失神经电位占42.3%。结论 GBS为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害,早期以神经根和近端神经损害为主:肌电图表现近端损害重、F波、H反射阳性率高。神经电生理检查是GBS早期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典型症状桥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头颅MRI检查确诊但首诊误诊的42例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均无桥脑梗死典型的交叉性瘫痪,其中34例入院误诊为大脑半球梗死,8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2h内查头颅MRI均检出CT未检出的桥脑梗死灶,确诊为桥脑梗死,予活血、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无典型症状的桥脑梗死临床较易误诊,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GBS 28例、6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正常组观测腰2~5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及股神经的形态、大小与信号;GBS及CIDP组观察神经及其周围的改变,测量右侧腰4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及股神经的短轴径线与神经肌肉信号比.结果 正常组MRN可清晰显示腰2~5神经的走行,神经节呈圆或椭圆形膨大,径线为3~6 mm,神经根及干呈条状,边缘光滑,径线为2~5 mm,神经节信号高于神经根和干,40%的神经根鞘有少量脑脊液,股神经、闭孔神经、腰骶干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43.3%;85.7%的GBS腰丛神经周围有片状模糊高信号,神经根和节大小、信号无明显改变,25%神经干增粗,50%的神经干信号增高,边缘模糊;CIDP神经周围无片状高信号,神经根及节无明显增大,神经干及股神经均明显增粗,信号增高.结论 GBS在神经周围有渗出病变,神经增粗不明显;CIDP神经周围无渗出病变,神经干明显增粗.MRN可清晰显示腰丛神经及主要大分支,可作为GBS及CIDP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4例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整理并且分析4例MFS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用药选择及转归等住院资料,院外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本组患者中,2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2例以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2例表现为经典MFS三联征,2例只有三联征中的一项或两项,为MFS/GBS重叠型。本组4例患者均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减低等。头部CT或MRI检查无责任病灶表现。本组患者均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2例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但出院时仍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院6个月后随访,3例痊愈,1例伴轻微复视及肢体麻木症状。结论:MF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漏诊,对缺少典型三联征表现的可疑MFS患者,应全面细致询问病史、查体及完善腰穿、头颅MRI或CT、电生理检查及抗GQ1b抗体检测等辅助检查,免疫球蛋白为主要治疗手段,当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误诊为肾结核的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因尿频、尿急、尿痛和(或)血尿就诊,以泌尿系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考虑肾结核可能,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及多次尿抗酸杆菌检测均阴性,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CT检查提示无明显肾结核表现,膀胱活检未提示结核感染,经追问病史,患者均有氯胺酮吸食史,后明确诊断为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停用氯胺酮,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是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全尿路炎性损害,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与肾结核鉴别,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足15病并发脑脊髓炎的临床和检验检查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63例手足口病并发脑脊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研究。结果发病年龄1~11岁,平均(3.36±1.13)岁。肢体活动障碍59例(93.7%),脑脊液常规异常63例(100%),脑脊液蛋白升高20例(31.7%)平均住院日为(16.8±1.94)d,较脑脊液蛋白正常患儿平均住院13长。磁共振异常45例(71.4%),以脑桥或脊髓斑片状及条状长T1、长T2信号为主。脑电图异常30例(47.6%),肌电图检查四肢神经传导异常40例(63.5%),提示F波出波率低。63例均予激素治疗,60例同时合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疗效显著,所有患儿均好转。经6个月随访,1例左下肢稍有跛行,54例恢复正常,8例失随防。结论脑脊髓炎是重症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之一,好发年龄3~4岁。脑脊液、MRI、肌电图检查四肢神经传导功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脑脊液蛋白升高提示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疗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AVF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本例因右侧耳鸣1年余就诊,发病前曾发生交通事故,当时无外伤。1年前出现持续性右侧耳鸣,在当地医院耳鼻咽喉科误诊为感音性耳聋,予相应治疗症状无改善,后因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经头颅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再次误诊为颈动静脉瘘。转我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DAVF。全身麻醉下行右侧DAVF瘘口栓塞术痊愈。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DAVF发病初期可以单纯耳鸣、耳聋为表现,临床及影像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