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又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或肝胆管结石病,是指存在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见于远东和东南亚国家,发病率约为2%~25%,而西方国家较为少见,仅为0.6%~1.3%[1-4].长期的HL会导致反复的肝内胆管炎症,继发肝内胆管狭窄,导致肝实质萎缩、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2005年外科治疗的3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AFP阳性率10.8%(4/37),肝硬化阳性率24.3%(937).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82.3%、45.8%、45.8%;非根治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11.1%、0%.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类来源于肝内小胆管(包括二级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另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约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5%~ 30%[2].近年来的全球研究数据表明,IC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4].目前对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深入,已有的研究发现,ICC发病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纤维性多囊性肝病、肝内胆管结石、寄生虫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的接触、糖尿病、肥胖、吸烟等[5-13].本文将对ICC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肝内胆管细胞癌在成人原发性肝癌中位居第二位,约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0%,且最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间,1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性变化(仍低于5%)。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唯一有效的途径。由于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且外科切除后早期复发等诸多原因,造成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较差。患者的预后与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但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有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二级分支)以上的胆管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预后很差。由于ICC位于肝内曾被称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并长期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手术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ICC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3例ICC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成功随访到的132例病人用Cox回归模型,选择15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2例外科手术治疗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1.6%和11.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预后与手术方式、病理分型、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血清CA19—9水平显著相关,而与是否输血、放疗、化疗、肿瘤大小、肝硬化、AFP、TBIL、A/G(白球蛋白比)、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结论规则性肝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是ICC主要的治疗措施;对于术后肝内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积极预防和治疗是提高ICC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具有显著的局部播散和淋巴道转移的特性.治愈ICC的惟一选择是根治性手术,应行规则性肝切除或扩大肝切除;是否常规清扫淋巴结以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研究较多,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姑息性切除仍然可以改善部分病人的预后.再次手术对于术后"超过一年"的部分肝内复发病人也有较好的疗效.肝移植仅适用于高度选择的早期病人或者谨慎的临床试验,并建议联合术后放化疗等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与生物学特点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1985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9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及术后病理资料。结果 1.43.98%(42/97)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男性组阳性率(51.61%)明显高于女性组(28.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原发肿瘤位于肝左叶的ICC患者发生转移(67.27%(37/55)明显高于位于肝右叶的ICC患者(40.48%(17/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病理提示肿瘤中-低分化而发生转移(66.67%(34/51))较高分化者(43.48%(20/46))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一年内复发率27.85%(22/79),复发组术中输血率(63.64%(14/22))明显高于未复发组(31.58%(18/57))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1.慢性乙肝或血清学HBV阳性患者中,男性发展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几率更大。2.ICC发生转移特点因肿瘤的位置和分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3.输血是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呈斑片状、分隔状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CT诊断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类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性 ,4 8岁。 2 0 0 0年 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全身黄染渐加重 ,纳差 ;无明显寒战发热、腹痛、皮肤瘙痒及陶土样便 ;无恶心呕吐及腹泻。曾以“淤胆性肝炎”治疗 ,黄疸减轻 ,但未完全消退。 2 0 0 1年 4月症状加重 ,当地就诊为“毛细胆管性肝炎” ,治疗 1个月余 ,病情无明显缓解。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 10kg。体格检查 :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心肺正常 ;肝脏肋缘下 2指 ,表面光滑无结节 ;无腹水 ,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肺正常 ,化验澳抗、丙肝及庚肝抗体均阴性 ;血谷丙转氨酶 5 6IU/L ;总胆红素4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 310 …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又明显不同于肝外胆管细胞癌。本病症状隐匿、早期即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对我院2005-2010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起源于肝内二级或以上的胆管上皮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5%~10%~([1-2]),仅次于肝细胞癌(hepaticarcinoma,HCC),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虽然ICC与HCC同属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但是由于其具有病程短、进展快、诊断难、预后差等特点且在病理、临床分型、手术方式等方面两者存在显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高度恶性的肝脏肿瘤,侵袭性极强,预后极差。ICC起源于胆管,位于肝脏,既属于原发性肝癌,又可属于胆管癌,归类不明确,病理分型仍存在争议性。ICC高危因素众多,但诱导发生机制尚不明确。ICC早期症状常无特异性,也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增强CT和MRI是最主要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肝内胆管细胞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3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围手术期输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38例病人均成功施行了肝切除手术,其中开腹手术23例、腔镜手术15例。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中位时间为175(130,312) min,而开放手术组的手术中位时间为240(200,29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开放手术组施行大范围肝切除术11例、小范围肝切除术12例,而腹腔镜手术组施行大范围肝切除术6例、小范围肝切除术9例,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开放手术组的中位输血量为0(0,400) mL,而腹腔镜手术组的中位输血量为0(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放手术组术后1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出现胆漏、1例出现肝切除术后肝衰竭,而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有4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出现...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4 d”于2019年12月6日收入我院。患者4 d前于我院行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肝尾叶胆管细胞癌,累及肝门血管及胆管,伴肝内胆管扩张”。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占位性病变”收住入院。患者神清,精神可,食欲可,睡眠一般,二便无特殊,体重无明显减轻,无发热畏寒、腹痛腹胀等不适。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细胞癌40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内胆管细胞癌(包括混合性肝癌)比较少见。我院1964~1996年共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包括混合性肝癌)40例,现对其资料进行研究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201∶1。年龄27~73岁,中位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价淋巴清扫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3年4月手术治疗28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发病特点,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36.8%,21.1%,未切除组15.8%,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进行淋巴结清扫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40%,未进行淋巴结清扫切除组为55.5%,11.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合并门静脉癌栓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未合并门静脉癌栓组为86.7%,46.7%,2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4)。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和淋巴清扫与预后显著相关,而门静脉癌栓与生存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淋巴转移,手术切除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手术切除能改善预后,术中进行肝门淋巴脂肪清扫能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的生物学特性与肝细胞癌和肝外胆管癌存在显著差异,早期缺乏明显临床表现。因此,对合并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有助于I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现有ICC分期系统为预后评估提供了临床依据,但是在影响病人预后因素方面尚存在分歧,有待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修订、完善分期系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ICC的主流治疗模式,根治性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病人预后,非手术治疗方法的不断进展可使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ICC病人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起源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胆管上皮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成为肝脏第二大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所上升。肝内多发病灶、血管受累、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组织学特征等都与ICC的预后相关 ~([1]),而淋巴结转移是公认的影响预后的首要因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远期预后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ICC的唯一有效手段。而近年来,随着对ICC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临床分期、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等外科治疗策略也在发生着转变。本文结合近年来临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ICC的外科手术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