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缺陷症的病变特点及临床实验诊断策略。方法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白细胞和测定MPO指数(MPXI),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白细胞形态和分类计数白细胞,血涂片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检测POX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积分,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法分析白细胞MPO抗原表达水平。结果在5761例住院患者中,中性粒细胞MPO轻度缺陷病例占2.61%,部分缺陷占0.39%。3例典型MPO缺陷病例的ADVIA 120白细胞分析散点图出现特异性变化,MPXI减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MPO活性和抗原表达呈不同水平减低,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结论MPO活性减低是诊断白细胞MPO缺陷症的重要依据。Bayer ADVIA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和血涂片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是其确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1岁。体检发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6·4×109/L。骨髓穿刺活检病理示增生性骨髓像,以粒系中晚幼增生为主。染色体检查有Ph1染色体,结合骨髓涂片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一度恢复正常。4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和全身疼痛,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4·3×109/L。骨髓涂片示增生增高,巨核细胞少见,全片可见大量原幼稚细胞,占75%;该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中性粒细胞AKP积分386分/100个。外周血涂片分类:中性粒细胞20%,淋巴细胞44%,单核细胞2%,原幼稚细胞31%。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中毒中性粒细胞是否被MAXM血细胞分析仪误认为嗜碱性粒细胞。方法MAXM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瑞氏染色镜检白细胞分类;过氧化物酶染色区分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区分类白血病反应。结果26例恶性肿瘤患者用MAXM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为:(28.6±5.7)×109/L;分类为:中性粒细胞49.9%±10.6%,淋巴细胞15.2%±4.3%,单核细胞2.2%±1.2%,嗜酸性粒细胞0.4%±0.3%,嗜碱性粒细胞32.3%±10.2%。镜检分类为:中性粒细胞85.6%±11.8%,淋巴细胞12.9%±5.1%,单核细胞1.5%±1.4%,嗜酸性粒细胞0%,嗜碱性粒细胞0%,其中中毒中性粒细胞为36.5%±7.6%。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为:89.6%±12.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83.1%±12.5%,积分395±63。结论MAXM血细胞分析仪把类白血病中毒中性粒细胞误认为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4.
例1,男,31 岁,半年前前往印度工作,回国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2009 年8 月来我院检查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17 ×109 /L,中性粒细胞0.843,嗜酸粒细胞0.014,红细胞4.53 ×1012 /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46 ×109 /L,FLAG(仪器报警)Imm Gran、Lympho -、Thrombo -,白细胞散点图出现异常(图1).根据血细胞分析结果、散点图特征,并根据血细胞分析筛检规则[1] 对该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复检,血片中发现疟原虫.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5岁,因发热伴面部、躯干皮肤出血点,乏力5d于2007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血常规:WBC 360.0×109/L,Hb 105g/L,BPC 39×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09,嗜酸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1,拟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收入院.  相似文献   

6.
例1,女,72岁.2010年5月在外院体检时发现白细胞升高(11.53×109/L),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具体不详),未予注意.2010年7月来我院查血常规示WBC 14.31×109/L,HGB 139 g/L,PLT 211×109/L,单核细胞0.169、嗜酸粒细胞0.059,嗜碱粒细胞0.015,中性粒细胞8.67×109/L.患者无头昏、头痛,无发热、盗汗,无腹痛、腹胀.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未见新鲜出血点及瘀斑,两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胸骨叩痛阴性,肝、脾肋缘下未及.结核杆菌抗体提示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26 mm/1 h;C反应蛋白(CRP)正常;肿瘤标志物全套检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示右侧颈部(0.8 cm×0.3 cm)及双侧腹股沟(1.2 cm×0.3 cm和0.6 cm×0.3 cm)可见淋巴结,颈部左侧、双侧腋下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7月27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0.498,嗜酸粒细胞0.072,幼稚单核细胞0.072,成熟单核细胞0.132,考虑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外周血细胞分类示单核细胞0.12,未见幼稚细胞.染色体检查提示46,XX.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2岁.于2009年12月8日无意触及颈部右侧颌下肿块,约30 mm×10 mm,无触痛,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分泌物,活动度差.遂入住我院血液科.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KPS 70分,颈部双侧、左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约34 mm×14 m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血常规:WBC 31.8×109/L,淋巴细胞3.8×109/L,单核细胞5.4×109/L,嗜酸粒细胞2.41×109/L,嗜碱粒细胞3.11×109/L,HGB 69 g/L,PLT 171×109/L.外周血细胞分类可见白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细胞0.03,中幼粒细胞0.05,晚幼粒细胞0.06,嗜酸粒细胞0.23,嗜碱粒细胞0.13,血小板多见.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男,55岁。因反复咳嗽1月余入院。既往有进食生鱼史。查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未见异常。查血白细胞24·2×109/L,中性粒细胞0·22,淋巴细胞0·075,嗜酸粒细胞0·628,单核细胞0·076;嗜酸粒细胞计数13·1×109/L,血红蛋白143 g/L,血小板277×109/L。肝功能正常,多次粪常规法及集卵法找虫卵均阴性。心电图、X线胸片正常。临床考虑:①咳嗽变异型哮喘?②肺嗜酸粒细胞浸润?肺功能检查示中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腹部B超示肝左叶混合回声包块。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肝大,肝左外叶类圆形混杂低密度肿…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7岁.2000年6月因乏力伴左上腹不适半年来我院就诊.查体:轻度贫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脾脏肿大,Ⅰ线6 cm,Ⅱ线8 cm,Ⅲ线-4 cm.血常规:WBC 78.1×109/L.BPC 456×109/L,Hb 93 g/L,RBC 2.89×1012/L,外周血分类:原始粒细胞0.01,早幼粒细胞0.05,中性中幼粒细胞0.08;中性晚幼粒细胞0.10,中性杆状核细胞0.34,中性分叶核细胞0.28;嗜酸杆状核细胞0.01,嗜酸分叶核细胞0.005,嗜碱杆状核细胞0.005,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2.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0.870,原始粒细胞0.035,早幼粒细胞0.050,中性中幼粒细胞0.120,中性晚幼粒细胞0.180,中性杆状核细胞0.270,中性分叶核细胞0.155,嗜酸杆状核细胞0.020,嗜酸分叶核细胞0.010,嗜碱杆状细胞0.015,嗜碱分叶核细胞0.010;红系占0.060,原始红细胞0.005,早幼红细胞0.015,晚幼红细胞0.040;全片见巨核细胞231个,25个巨核细胞中可见8个产板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0.
对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增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15岁。于2006-08-10因咽喉痛就诊。查体:T 36.9℃,咽部红肿、充血,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检查:WBC 19.9×109/L、RBC 4.26×1012/L,Hb 120g/L,PLT 130×109/L,N 0.640,M 0.152,L 0.208。血涂片: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620,单核细胞0.110,嗜酸性粒细胞0.01,中性粒细胞0.26。中性粒细胞以二叶核多见,部分胞浆中有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单县地区健康孕妇静脉血细胞分析相关参数参考值范围。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CLSI)C28-A2文件推荐的间接抽样法,选取2013年4~11月的健康孕妇516例,采集孕妇静脉血,采用日本Sysmex XS-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参数检测。确定相关参数参考值范围,并比较不同孕期主要血细胞分析参数水平。结果单县地区健康孕妇静脉血细胞分析主要参数参考值范围为:白细胞(4.12~12.58)×109/L;中性粒细胞数(2.30~9.7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56.59%~85.41%;淋巴细胞数(0.82~2.74)×109/L;淋巴细胞比率9.00%~34.96%;单核细胞数(0.21~0.75)×109/L;单核细胞比率2.97%~8.69%;嗜酸性粒细胞数(0.01~0.25)×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15%~2.95%;嗜碱性粒细胞数(0.00~0.04)×109/L;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00%~0.49%;红细胞(3.40~4.88)×1012/L;血红蛋白101~143g/L;血细胞比容31.6%~43.8%;平均红细胞体积80.7~101.5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5.6~3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01~349g/L;血小板计数(127~327)×109/L。结论成功建立了单县地区健康孕妇静脉血细胞分析参数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孕妇保健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指导。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男,32岁。主因头痛、低热、季肋部疼痛、少尿伴气短、心悸入院。查体仅有肾区叩痛、肋脊角压痛,余无阳性体征。血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0.702,淋巴细胞0.205,单核细胞0.070,嗜酸粒细胞0.014,嗜碱粒细胞0.008。尿红细胞5~10/HP,白细胞(+),蛋白(+),细胞管型(+)。血尿酸518μmol/L,尿素12.8 mmol/L,肌酐  相似文献   

13.
<正>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组嗜酸粒细胞持续升高,并伴有器官损害的疾病,最早在1968年由Hardy报道[1],由于其病因不明,故又称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0.07,绝对值0.45×109/L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当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持续1.5×10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新鲜血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白细胞形态,同时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结果:①应用rhG—CSF前,部分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性颗粒数减少;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用rhG—CSF前、后比较,各组中性粒细胞胞体大小和核分叶无明显变化,嗜酸、嗜碱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形态也无明显改变。②用rhG—CSF后,各组NAP积分显高于用药前。结论:G-CSF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出现变化,内、外源性G—CSF均能改变中性粒细胞形态,且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脐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回顾性分析移植前后肝功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10例肝硬化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前谷丙转氨酶(ALT)平均值为(60.40±63.54)U/L;移植后ALT平均值为(29.80±14.24)U/L。移植前ALT指标异常患者,其移植后ALT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前白细胞总数为(4.10±1.73)×109/L,其中4例<4×109/L,平均(2.39±0.85)×109/L,移植后上升至(2.88±0.56)×109/L;6例患者白细胞总数属于正常,平均(5.24±1.03)×109/L,移植后降低至(4.50±0.93)×109/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肝功能改善以ALT为主。对于白细胞异常降低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阻止并逆转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4岁.因不明原因疲乏无力、头晕、头痛4年余,经多家医院诊治无效,于2006年12月3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门诊部就诊,当日13:00时采末梢血作血常规检查:Hb 105 g/L,WBC4.0×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0.0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0.27,淋巴细胞0.62,单核细胞0.04,嗜酸粒细胞0.02,嗜碱粒细胞0.02.  相似文献   

17.
Ac.T5diff血液分析仪在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Ac.T5diff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分类情况。方法利用Ac.T5diff血液分析仪检测7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常规,研究其化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变化、分类异常时与手工法分类计数结果比较及不同rhG-CSF应用策略后患者白细胞总数变化情况、平均每例使用rhG-CSF支数和剂量情况。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5d白细胞数即开始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均增高,至化疗后15~20d趋于稳定,化疗后25d均开始上升至正常值附近,而嗜酸性粒细胞均趋于稳定。Ac.T5diff检测结果提示细胞分类异常时,进行手工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类增高(P0.05),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减少(P0.05),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相近(P0.05)。不同rhG-CSF应用策略均能有效防止白细胞减少症,化疗结束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降至2.0×109/L才使用rhG-CSF3支,而化疗结束后第2天应用的策略是使用rhG-CSF7支。结论 Ac.T5diff血液分析仪能有效监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提示分类异常时应进行手工分类,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化疗结束后白细胞计数降至2.0×109/L才注射rhG-CSF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杜永胜  包宗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51-425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的简称,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MPO可以作为炎症介质参与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同时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2岁,因巩膜皮肤黄疸伴乏力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中度黄软.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47×109/L,红细胞计数3.61×1012/L,血红蛋白117 g/L,淋巴细胞计数1.12×109/L,单核细胞计数0.9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27×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3×109/L,嗜碱性粒细胞计数0.03×109/L;生化:丙氨酸氨基转氨酶178 IU/L,总胆红素136.31 μmol/L,直接胆红素74.3 μmol/L,间接胆红素62.01 μmol/L,白蛋白28.6 g/L,球蛋白36.9 g/L,碱性磷酸酶320 IU/L;CA-19947.9 U/mL,AFP 320 IU/L.  相似文献   

20.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一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酶.大量研究证实MPO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引起粥样斑块不稳定或破溃[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