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下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讨论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结果:下肢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在术前误诊为假性动脉瘤,术中发现为血供丰富之实性肿瘤,予扩大切除。组织病理学提示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核分裂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CD34、CD31、vimentin阳性;而SMA、CK、S-100、desmin蛋白阴性,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结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需与假性动脉瘤、转移性癌、血管肉瘤等鉴别。因其有潜在恶性,故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
范海涛  郭航  国贺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11-2112
[目的] 探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断裂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方法] 2000年7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1例闭合性阴茎海绵体断裂,诊断明确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 [结果] 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术后住院5~9 d.随访3~24个月,无阴茎弯曲、阴茎硬结、勃起不坚、勃起疼痛、排尿困难、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性生活正常. [结论] 闭合性阴茎海绵体断裂患者伤后应尽快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急诊手术治疗为好.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海绵体白膜,可降低术后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收治的6例阴茎折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均依据病史和体检确诊。单侧阴茎海绵体破裂4例,左阴侧茎海绵体破裂伴尿道海绵体被膜撕裂1例,双侧阴茎海绵体破裂伴尿道断裂1例。均行急诊手术修补。4例随访9个月到5年,无疼痛、硬结和成角,其中1例有轻度阴茎勃起不坚和勃起角度减小。结论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病史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有选择的使用。急诊手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破裂原因和最佳诊治方法。方法报告7例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临床资料。7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加做MRI检查。手术6例,其中3例采用冠状沟近侧环形切口,3例采用阴茎血肿最明显处直切口探查,清除血肿行白膜修补;1例因拒绝手术保守治疗。结果7例治疗后恢复均顺利,手术患者无伤口感染和尿漏。随访3个月~1年,1例保守治疗患者有阴茎硬结、痛性勃起;6例手术患者无阴茎硬结、歪曲畸形,无痛性勃起,性功能正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阴茎海绵体破裂可靠的辅助检查,MRI为另一辅助检查,两者互补。白膜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佳,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阴茎癌的少见类型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10例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均经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在当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后3个月发现阴茎结节,活检确诊为阴茎疣状癌,再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经反复复发切除3次后确诊。所有患者均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及放化疗。患者随访0.7~9年,1例患者自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恰当的手术切除效果肯定,术后不需辅助性放化疗,但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及病理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重要意义及结合文献从超声角度分析进一步加深认识。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1例超声引导下穿刺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二维超声表现,并对2009年—2022年的有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超声表现不同,超声表现低回声为最常见类型,伴有钙化灶,或者伴有“晕圈”征,病灶的血流信号显示多样。患者行介入治疗及口服中药治疗后,截至2021年11月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结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较为少见,二维超声检查对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超声引导下穿刺对诊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确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阴茎肿瘤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阴茎肿瘤24例,其中鳞状细胞癌21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Paget's病1例,行单纯性包皮环切术1例,行激光电灼术1例,阴茎部分切除术17例,阴茎全部切除并尿道会阴道造口术2例,随后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例,单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例(其中1例加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病人放弃治疗。结果:21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5年以上生存率为88%,行阴茎全切除术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包茎、包皮过长及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因素。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I、Ⅱ期阴茎癌十分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对于有明显转称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通过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肿瘤由呈树突状和巢状排列的上皮样内皮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形成胞质内管腔和空泡,内可见红细胞,核偏位,类似印戒样细胞;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在血管内形成乳头状、息肉样及出芽状突出物结构。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1和CD34(+)。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少见,易误诊为癌,免疫组化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脏复合性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复合性血管内皮瘤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男性,50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2天"入院,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剖开脾脏组织,重990克,大小15 cm×15 cm×13 cm,切面暗红色,部分区灰白色,放射瘢痕样,局灶区见相依排列的多个小囊肿,内容清亮液体。镜下肿瘤由良性、中间性和恶性血管成分混合组成,良性成分包括局限性淋巴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中间性成分为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Dabaska瘤),恶性成分包括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及中分化血管肉瘤。免疫组化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Dabaska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及血管肉瘤的瘤细胞CD34、CD31、ERG、FⅧ、FLI-1、局限性淋巴管瘤瘤细胞D2-40、FLI-1均(+)。患者术后随访22个月,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脾脏复合性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查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起辅助作用。该瘤属于交界性/低度恶性肿瘤,有复发倾向,偶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茎折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8年1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2例阴茎折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7—46岁,平均31岁;其中11例由性交失误引起,1例因手淫时自行按压勃起阴茎所致;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可闻及阴茎折断的响声,局部疼痛,阴茎疲软继之瘀血肿胀,远端弯向健侧,皮肤青紫,有2例瘀血范围至阴囊,均无排尿困难及血尿。1例行阴茎海绵体造影,1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病至手术时间6—72h,平均16h;11例急诊行“阴茎海绵体白膜修补术”;1例手淫损伤者拒绝手术治疗而采取保守治疗。结果11例手术患者均证实术前阴茎海绵体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为单侧海绵体白膜破裂。随访3月-14年,12例患者均能勃起,无排尿困难。11例手术患者阴茎勃起正常,无疼痛、阴茎弯曲及阴茎硬结等并发症,性生活满意;1例保守治疗患者阴茎勃起时向下弯曲,无法完成性交。结论阴茎折断是少见病,借助临床病史、体检可诊断本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损伤部位、大小,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不提倡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阴茎异常勃起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临床资料。 6例患者分别经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 ,阴茎海绵体抽吸冲洗术 ,阴茎海绵体股静脉分流术 ,阴茎海绵体大隐静脉分流术 ,阴部内动脉栓塞术 ,阴茎海绵体白膜修补术等手术治疗。结果 :除 2例行大隐静脉阴茎海绵体分流术患者外 ,其余 4例全部恢复了性功能。结论 :阴茎异常勃起早期可行阴茎海绵体抽吸冲洗后 ,局部注入阿拉明 ,如超过 2 4h后应积极手术治疗 ,如延迟治疗 ,将增加阳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李红  杨琼  戴风苗  曹茜 《护理与康复》2009,8(7):611-612
阴茎海绵体硬结症又称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病变表现为阴茎海绵体白膜和阴茎筋膜间出现局限性纤维性斑块,阴茎勃起疼痛、功能性短缩或弯曲畸形。手术切除阴茎海绵体硬结,局部组织缺损需填充移植物修复。在多种移植物中,自身的口腔颊黏膜从再生性、延展性、组织相容性和抗感染性来看都是较为理想的补片物,取材方便,且口腔创面愈合快,不留瘢痕,不影响张口功能。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在本院手术室实施5例阴茎海绵体硬结切除、口腔颊黏膜Ⅰ期修复缺损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疾病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例EAML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肛门排气排便不畅入院,经CT检查考虑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上腹腹膜后血肿及与左肾上极融合的肿瘤,行冷冻切片病理活检考虑肾源性间叶源性肿瘤,行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EAML。结论临床医生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要拓展思路,要考虑到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的可能,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阴茎角病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因龟头新生物3个月就诊。患者因包茎3个月前在当地卫生所行包皮环切术。术后龟头上逐渐长满扁平状新生物。体检:冠状沟和龟头满布新生物,呈枯黄色、表面粗糙、扁平状、丛状生长,最长约1cm,质硬,明显角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见3.5cm×3cm灰白区,质硬。病理切片显示鳞状上皮增生,角化过度,棘细胞增生明显,皮下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阴茎角。术后随访6个月,阴茎残端局部无复发,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2 讨论阴茎角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阴茎良性肿瘤,属于阴茎癌前期病变,其发病与包茎有关,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阴茎癌的临床诊治经验,指导临床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3例阴茎癌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对阴茎癌诊治最新进展做了讨论。结果1例接受了阴茎肿瘤局部切除术,57例接受了阴茎部分切除术,5例接受了阴茎全切术。27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在接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有12例出现复发。63例患者平均随访25.9个月,49例患者在随访期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3例死于阴茎癌。结论阴茎癌早期诊断治愈率高,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只有部分患者有治愈可能,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的患者几乎无法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切除致胃壁穿孔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反酸、嗳气3个月入院。经胃镜及超声内镜等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全层切除术,术中分离过程中反复出血,分离时致胃壁穿孔巨大,难以内镜下修补,急诊行剖腹探查及胃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但因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现密切随访中。结论胃血管球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胃间质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其认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谨慎实施内镜下肿瘤全层切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致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报告2例PSS致异常勃起的患者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经行阴茎海绵体冲洗3日后,症状完全改善;另1例在外院经3次阴茎海绵体冲洗及行阴茎头体分流术后症状无改善,给予再次行阴茎海绵体头体分流术+阴茎海绵体隧道术,术后次日阴茎勃起完全消失。【结论】对PSS致阴茎异常勃起时间在6~8h内给予保守治疗,若PSS致阴茎异常勃起超过24h,应行阴茎头体分流术+阴茎海绵体隧道术,以防止海绵体坏死纤维化,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阴茎部假性动脉瘤临床较少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本研究分析了阴茎部假性动脉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收集我院2009.1-2017.1年经临床证实的阴茎部假性动脉瘤6例,年龄30~42岁。首先做高分辨率灰阶超声检查(Philips,探头L9-3,3~9MHz和L12-5,5~12MHz)在横切面及纵切面显示损伤部位,测量瘤体大小、破口大小、通道长度;其次,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瘤体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最后评估有无海绵体损伤及血肿等并发症。结果 本组阴茎部假性动脉瘤6例,瘤体最大的直径40x24x25mm,瘤体最小的直径8x5x7mm。其中2例患者合并左侧阴茎海绵体断裂,1例患者合并血肿形成。瘤体内呈无回声暗区,瘤腔内血流呈红蓝相间的漩涡状或涡流状血流信号,破口处探及双期双向血流频谱。2例患者未行治疗自行出院,4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期随访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阴茎部假性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动脉瘤,超声以其特征性的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及疗效随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和分析2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骨疼痛;X线呈溶骨性骨破坏;肿瘤多呈分叶状,瘤细胞呈条索状、巢状或散在分布于透明变性的黏液基质中;CD34、CD31、CK和vimentin( ),EMA部分( )。结论 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茎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对6例阴茎转移癌的诊断、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阴茎转移癌中,原发肿瘤肺来源2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膀胱来源2例,肝来源1例,前列腺来源1例。6例中5例表现为阴茎硬结,其中3例合并阴茎胀痛感,1例合并急性尿潴留,1例为阴茎异常勃起。6例均接受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随访至今,1例存活,5例病死。结论:肿瘤转移至阴茎非常少见,预后极差,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改善症状,但不能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