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一期半椎体切除、前后路松解手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的疗效,并探讨术中相关问题。方法本组30例,平均年龄8岁(1岁6个月至17岁),其中年龄小于4岁6例。30例均行一期前后路松解、半椎体切除术,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前路或后路固定,并行局部植骨融合。结果术后1周X线复查,平均Cobb角为16°(0°~32°),术前Cobb角为33°~69°,平均矫正率为68.7%。21例获随访1年以上,最终平均Cobb角为15°(0°~30°),30例最终矫正率为71.6%,术后植骨融合部位骨痂形成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器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早期一期前后路松解、半椎体切除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病例和合适的固定器械,并作好详细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2.
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单纯后路和前后路切除半椎体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 ,回顾分析了1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共21个半椎体的治疗。其中T7、T9、T11、L1、L4 各1例 ,T10、L2、L3 各2例 ,T1210例 ,均为完全分节型半椎体 ;单纯后路切除10例 ,前后路切除9例 ;术前Cobb角20°~95°,平均46°。随访10个月~28个月 ,平均19个月。结果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51 % ,平均矫正丢失6°;2例后凸畸形得到矫正 ,无神经并发症及假关节发生。提示单纯后路或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效果满意 ,其中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主要用于胸椎、胸腰椎单一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作者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或椎板钩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因半椎体所致的先大性脊柱侧凸患儿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术后支具固定4~6个月.术前站立位X线片显示单个半椎体28例,2个以上3例;半椎体位于胸段4例,胸腰段21例,腰段6例;Cobb's角侧凸平均42°(36°~64°),后凸39°(31°~58°).结果 经平均2.8年(6个月至4年)随访,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现象,采取更换固定上或下一椎体处理.术后冠状面矫正18°~37°,平均矫正25°,平均矫正率69.4%;矢状面矫正16°~38°,平均矫正24.5°,平均矫正率62.8%.未出现矫正度丢失或"曲轴现象".结论 对小年龄脊柱半椎体畸形患儿进行早期后路切除并短节段内固定,不仅可以矫正和控制脊柱畸形的发展,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和运动节段,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5.
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脊柱畸形,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脊柱和胸廓的生长,促进正常肺发育并维持肺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一些非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生长棒技术在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并发症等手术相关问题亟待解决.现就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中的焦点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广大脊柱外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  1993年 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16例 ,其中男 4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15岁 ,平均 12 .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 8例 ,分节不良 5例 ,混合型 3例。术前Cobb’s角 35°~ 80° ,平均 6 0 .5°。治疗方法有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并后路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8例 ,单纯后路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4例 ,分次后路撑开不融合 4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3年 8个月 ,术后Cobb’s角 15°~ 4 0° ,平均 30 .2°,平均矫正率 5 0 .1%。并发症包括椎板、椎弓骨折 2例、脱钩 2例、假关节 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对先天性脊柱侧凸进行不同的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凸两种矫治方法术后远期疗效。对1985年9月-1998年9月本院采用单纯Harrington掌开棒或掌开棒与加压棒同时并用及植骨融合术治疗的5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作者对单一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已施行半椎体切除和后路脊柱融合术的患儿10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半椎体位于T122例、L12例、L23例、L33例。术前Cobb角平均40°。手术时平均年龄3.9岁。根据McMaster和D...  相似文献   

9.
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5例第一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首诊年龄4岁5个月。结果 75例患儿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肾脏畸形50例(孤立肾22例,异位肾9例,马蹄肾7例,重肾8例,异位融合3例,分支状肾盂1例),隐睾8例,尿道下裂9例,其他泌尿系异常10例(4例泌尿系结石,1例双侧输尿管囊肿,2例双肾积水,1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脐尿管囊肿,1例遗尿)。首次住院前仅4例完成尿道下裂修复手术,l例接受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所有病例行脊柱矫形手术时均未对泌尿系畸形进行手术干预。本组病例脊柱侧凸矫正顺利,效果满意。脊柱矫形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1个月,平均6年3个月。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泌尿系畸形较常见,细致的体格检查、腹部B超,结合脊柱CT筛查能尽早发现,针对性随访及处理泌尿系畸形,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分析采用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双侧生长棒治疗,随访5年,对比11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用时(181.25±9.14)min,术中出血量(132.41±10.72)mL,平均住院时间(10.94±2.13)d;手术治疗前后T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主弯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小,与手术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显示患者FVC、FEV1/FVC、FEV1预估值等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12/110)。结论双侧生长棒可有效纠正脊柱侧凸畸形并同步改善肺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MAGPI术、Duckett 术、Snodgross术、Mathieu术4种术式一期治疗阴茎冠状沟型尿道下裂的优缺点,以提高一期治疗阴茎远端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采取4种术式治疗的86例阴茎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MAGPI术成功率高,远期外观不理想,Duckett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9.23%,Snodgross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69%,mathieu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69%.结论 尿道下裂4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具体应用宜根据临床病例选择,其中mathieu术较常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手术年龄与术后早期效果的关系以及较大年龄(>90 d)患儿的Kasai手术指征.方法 2004-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胆道闭锁患儿452例,均经术中胆道造影确诊.手术采用标准的Kasai术,术后常规使用激素,对不同年龄组患儿术前肝功能、B超等资料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情况进行分析,总胆红素水平低于20 mmol/L定为黄疸完全消退.结果 将所有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三组,手术年龄≤60 d者146例,手术年龄在60~90 d者222例,>90 d者84例(90~10Od者33例,100~110 d 26例,110~120d 10例,120~ 130 d 8例,>130 d 7例).术前各年龄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60 d以内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最低(P<0.05),<45 d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并未更加显著.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61.3%,各年龄组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F=0.132,P=0.970).术后6个月随访率37.4%,90 d以上组总胆红素(58.09±58.55) mmol/L,90 d以内组总胆红素水平(27.67±30.60) mmol/L(P=0.226).>90d患儿,每间隔10d分成一组,各组间术后早期胆红素下降水平无差异(F=1.115,P=0.355).>90 d手术患儿两年自体肝生存率为36.1%.90 d以上患儿延误手术原因:39.2%因家长未重视,51.6%因误诊婴儿肝炎耽误治疗.结论 胆道闭锁患儿>90 d并非手术绝对禁忌,多数患儿可取得较好的早期黄疸消退,部分患儿术后6个月可以有较好的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骶会阴肛门成形一期手术与三期常规手术在治疗新生儿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采用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手术的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一期手术(A组)和三期手术(B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21例均接受一期手术,2例失访,19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87.72%;B组27例中,肠造瘘后放弃后续手术或失访4例,23例全程完成三期手术,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88.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一期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同样可达到常规三期手术的效果,且有护理方便、病程短、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隐匿阴茎患儿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显示阴茎外观短小,严重者仅见包皮堆而无阴茎体显露,用拇指和食指将阴茎周围皮肤后推可显露发育及长度基本正常的阴茎体,松手后阴茎体迅速回缩。患儿均有包皮口狭窄,阴茎头不外露。手术操作包括:松解包皮狭窄环、脱套阴茎皮肤、转移阴囊皮肤增加阴茎体皮肤覆盖、固定海绵体白膜和阴茎根部皮下组织,重建阴茎阴囊角。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手术年龄为5(1~13)岁,平均手术时间为40(30~70)min,平均随访时间为6(3~24)个月。术后阴茎体显露良好,阴茎体无明显回缩。结论手术可有效矫正隐匿阴茎外观,改善阴茎体显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不同术前分肾功能(split renal function,SRF)的单侧美国胎儿泌尿外科学会(Society of Fetal Urology,SFU)Ⅳ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患儿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我国四个儿童临床中心接受Anderson-Hynes手术治疗的单侧SFUⅣ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患儿281例(进行倾向性匹配后最终纳入214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入选患儿分为术前SRF≥40%组与术前SRF<40%组。对患儿人口学资料,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术后半年肾脏形态恢复、术后半年肾脏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SRF≥40%组与术前SRF<40%组的患儿相比,术后半年SRF更好(48.8%vs.42.1%,P<0.001),术后SRF恢复正常的比例更高(75.7%vs.35.5%,P<0.001),但术后半年SRF与术前相比恢复程度较低(1.6%vs.9.0%,P<0.001)。结论本次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虽然术前SRF≥40%患儿术后半年SRF与术前相比恢复程度较低,但术后半年SRF更好,且术后半年SRF恢复正常患儿的比例更高,建议单侧SFUⅣ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患儿SRF≥40%且出现临床症状或积水加重时应行手术治疗,而不要待SRF降至40%以下后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长期随访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探讨最佳手术时机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12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手术时年龄为3~142个月,平均随访4.9年(2~12.5年),按年龄、术前是否曾行理疗及术式进行分组,根据改良Cheng and Tang疗效评分标准,使用头颈部旋转角、侧屈角、瘢痕、颅面部畸形、肌束情况、头斜及主观评价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 总评分为优79例(65.8%),良37例(30.9%),中1例(0.8%),差3例(2.5%),优良率为96.7%.按生长发育特点分为Ⅰ组(≤1岁)、Ⅱ组(1~3岁)、Ⅲ组(>3岁),之后对各指标优率进行x2检验,在瘢痕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总评分、旋转角、侧屈角、头斜及肌束挛缩方面,Ⅰ组和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P<0.05,提示3岁以内优率更高;在颅面部畸形方面,Ⅱ组和Ⅲ组分别与Ⅰ组比较,P<0.05,提示1岁以内优率更高;在医生的主观评价方面,3组之间相互比较,P<0.05,提示年龄越小,优率越高.结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3岁以内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1岁以内手术疗效最佳.对于1岁以内接受正规理疗6个月无明显效果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阴囊上缘或中部单切口与经腹股沟阴囊双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低位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09例低位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经阴囊上缘单切口(A 组)、经阴囊中部单切口(B 组)和经腹股沟阴囊双切口(C 组)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9例患儿136侧手术均成功完成。A 组49例62侧,B 组23例33侧,C 组37例41侧。平均手术时间:A 组(38.14±12.80)min,B 组(37.48±11.0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A、B 两组均较C 组[(44.38±13.37)min]短(P <0.05)。随访2-15个月,3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3种手术切口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低位隐睾,经阴囊上缘或中部单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特别是经阴囊上缘单切口更为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Carroll术式治疗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首诊的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共27例33足,其中男性18例(22足),女性9例(11足)。年龄3个月至3岁。均采用微创Carroll术式(取足跟部、足内侧、足底短小切口,手法复位跟距关节、距舟关节)治疗,并以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8周。所有患儿术后1周换药,术后1、2、3个月复查,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根据Dimeglio评分、Pirani评分、X线及功能标准评价患足恢复情况。结果微创Carroll手术使患足的后侧、内侧及足底均获得了满意松解,畸形矫正充分,切口长度0.5~1.0 cm;经3~18个月随访,患足功能恢复满意,根据Dimeglio评分、Pirani评分、X线检查及踝关节功能标准进行评价:优,20例25足,占75.76%;良,5例6足,占18.18%;一般,2例2足,占6.06%。优良率93.94%。无并发症发生,瘢痕不明显。结论微创Carroll手术治疗DimeglioⅢ、Ⅳ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充分矫正畸形,并发症少,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Ravitch结合Nuss术治疗小儿鸡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采取手术治疗鸡胸10例,男8例,女2例,对称型7例,非对称型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均行改良Ravitch结合Nuss术。结果对称型和非对称型鸡胸患儿术后胸廓外观均满意。2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2例气胸,均自行吸收。1例术后3个月钢板固定片处感染,需再次手术拔除固定片。6例已经拔除钢板,随访12~26个月,平均(20.6±2.5)个月,均无胸廓变形。结论改良Ravitch和Nuss术均是较成熟和易于掌握的手术方法,两者结合矫正小儿鸡胸,矫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的临床诊疗经过,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26例中,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5例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基本痊愈17例。结论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受伤原因与成人不同,以高坠伤多见,病死率及致残率较成人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