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燕  王若丹  郭宇  张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09-2610
目的 探讨初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初发ACI患者通过CT或MRI进行病灶定位,于发病后第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数进行评分.结果 初发ACI大脑半球左、右侧病灶、多发病灶患者间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1%、25.00%、33.33%,x2=0.2512,P>0.05),前循环梗死与后循环梗死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96%、14.89%,x2=4.8307,P<0.05);卒中严重程度与PSD发生率呈正相关(16.67%、31.37%、36.36%,x2=3.9188,P<0.05).结论 初发ACI患者PSD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且前循环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PSD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垂体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焕明  谭启富 《江苏医药》1999,25(5):355-356
垂体卒中(PituitaryApoplexy)即垂体腺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生长过程中突发瘤内出血或坏死致瘤体突然膨大引起的并发症,多急性起病,故有“卒中”之称。目前,垂体卒中已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综合征,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鞍分压迫综合征和/或脑膜刺激征。轻者于数日后自行缓解,重者可迅速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昏迷、甚至死亡。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垂体卒中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一、发病率垂体卒中的发病率约占垂体腺瘤的0.6%~10%。男性患者较女性为多,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l“’。文献报道认为垂体腺瘤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中国首发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已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华法林的使用情况及使用不足的相关因素。方法: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CNSR)中连续筛选首发缺血性卒中或TIA的NVAF患者,筛选已知心房颤动和新发心房颤动患者,评估华法林在适合抗凝治疗的已知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使用比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华法林使用不足的相关因素。结果:在筛选出的11 080例首发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中,有996例(9.7%)患者存在NVAF且无抗凝治疗禁忌症,其中有592例既往已知存在心房颤动。在这些患者中,只有96例(16.2%)发病前服用了华法林,496例(83.8%)发病前未服用华法林。在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入院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治疗范围(2.0~3.0)内。依据CHADS2卒中风险评分,在卒中发生前的低危心房颤动患者中,有近20.2%的患者服用了华法林,而在中危及高危患者中,华法林的服用比例分别只有15.2%和16.4%。年老的和既往存在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服用华法林的可能性较小,而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更有可能服用华法林。结论:CNSR中首发缺血性卒中或TIA的NVAF患者中,适宜抗凝治疗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华法林使用不足,即使接受抗凝治疗,达标率也极低。如果发病前给予合适的抗凝治疗并监测,许多由心房颤动导致的卒中和TIA就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及瓣膜性心房颤动(VAF)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探讨NVAF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9例NVAF及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NVAF组(96例)及VAF组(33例)年龄、相关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VAF组主要表现为复合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包括CS+LAA型及CS+LAA+PAD型)占60.4%,两组患者卒中CISS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NVAF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是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ession,PSD)临床多见,多发生在恢复期,发生率为30%~50%。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PSD者预后生活质量。我们于2002—06—2003—08对PSD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编者推荐     
《中国新药杂志》2012,(11):1188
我国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防正面临巨大挑战,合理使用华法林能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首发卒中或TIA的风险。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却存在不足。《中国非瓣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者中有50%~70%留有严重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中轻型卒中(Minor stroke)指症状轻微,非致残性的卒中。虽然在临床上症状轻微,且短期内恢复较好,但是患者存在着极大的复发风险,因此需要我们关注轻型卒中,做好轻型卒中的各项相关因素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关于轻型卒中的定义一般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卒中严重程度及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将发病48 h内且同时服用阿司匹林1周以上的3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反应性,阿司匹林抵抗即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PR)定义为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大于35%.梗死灶体积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计算软件,卒中严重程度采用NIHSS评分.结果 HPR见于26.6%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组初始NIHSS评分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10 [IQR 4~ 15]比4[IQR 2~6],P<0.001);阿司匹林抵抗组梗死体积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5.3 [1.2 ~ 9.6]比1.8[0.8~8.8],P<0.01);多变量中位数回归分析显示HPR增加NIHSS评分中位数6分(95% CI3.68 ~ 8.31,P<0.001),增加DWI梗死体积中位数2.8 cm3(95% CI0.6 ~ 6.2,P< 0.01).结论 阿司匹林抵抗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严重程度及梗死灶体积.  相似文献   

9.
郭迎萍 《天津医药》2004,32(4):242-242
流行病学的研究证实严重卒中后的感染发生率较高。在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中,16%~61%的患者出现发热,21%~65%的患者临床诊断有明显的感染,10%~22%患者伴有肺炎。卒中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总发生率(4%~9%)。临床研究证实卒中后的最初两天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最高,并持续到急性期后。最近,在实验性卒中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专门的抗凝门诊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为真实世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对于2014年至2018年抗凝门诊接受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s,OAC)治疗的NVAF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服用华法林者551人,达比加群酯者83人,利伐沙班者48人;服用3药物的NVAF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者分别占89.7%、94.0%和93.8%;卒中低危患者中约50%为复律或射频消融前3周或后4周抗凝治疗;使用NOACs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既往有卒中史的比例高于华法林的患者。由于NOACs使用的方便性,临床实践中华法林转换为NOACs最为常见;仍有相当多的抗凝药物不依从的情况,其中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达比加群酯3天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与目前临床指南的推荐不同,真实世界使用华法林者占绝大多数,NOACs较多用于高龄或既往卒中的患者,不同抗凝药物之间转换的监护以及改善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抗凝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卒中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28例卒中患儿中53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卒中后早期癫痫的发病率为12.4%,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病灶部位(皮层、皮层下)有明显相关性。出血性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而缺血性卒中则以腔隙性梗死多见。结论 儿童卒中后早期癫痫发病率比成人高,非癫痫持续状态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双盲法探讨静注甘油对急性卒中后有轻偏瘫发作的老年病人的疗效。 173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在症状发作后48小时内进入研究,患者均有轻偏瘫存在,但无可能的脑干卒中,一过性局部缺血、以往猝中后遗症、其他主要的神经学混乱和现时的心肌梗塞、糖尿病或严重的心、肾或肝衰。病人随机接受静注10%甘油溶液(生理盐水为溶媒)或安慰剂(生理盐水)各500 ml,4小时内输完,每天1次,连续6天。结果表明,第1周的死亡人数,甘油治疗组85人中10例(12%),对照组88人中26例(30%),以后直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尽管人们怀疑抗血栓药物的有效性并关注它们的安全性,抗血栓药物还是经常被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近期用于治疗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经验表明,每日只需皮下给药一次或两次的低分子肝素可能较标准肝素更有效也更安全。方法 我们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比较了两种不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和安慰剂对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发病48小时内的病人被随机分为三组,各自接受大剂量速碧林组(4100AXa1U,每日两次),小剂量速碧林组(4100AXa1U,每日一次)。或安慰剂皮下注射10天。初级结果的评估方法是随机分组治疗后评价6个月内死亡或日常生活的依赖惰况。次级结果为发病10天内死亡、梗死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3个月内死亡或生活依赖情况。结果 本试验共对2750病人进行了筛选。对其中312例病人随机分组,6个月时306例病人有了结果并进行了分析。45例(45%)大剂量组病人、53例(52%)小剂量组病人,和68位(65%)安慰剂组病人死亡或成为依赖者。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在3个研究组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05)。在10天时的次级结果没有发现组间特异性。结论 对出现症状48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病人,低分子量肝素在6个月时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效。(N.Engl J,Med.1995;333:1588—93)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受阻而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可由血栓或栓塞造成的缺血(85%),或因出血(12%)导致。55~6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10~20例/10000人,年龄超过85岁发病率高达200例/10000人,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美国每年有70万人中风,其中16.3万人因中风死亡。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抑郁症有关;与躯体损伤相比,抑郁在卒中患者中更为常见。PSD(卒中后抑郁)的第一个系统纵向研究发现日常活动中受损的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均与PSD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设法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的结局,对于降低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及实现2000年人人健康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首次缺血性卒中病人的1/3将发生恶化,高峰在第3天,主要与卒中进展有关(占70%)。动脉粥样硬化性梗塞发生卒中进展的危险性较大,其他内科并发症如肺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亦可致卒中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垂体腺瘤卒中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47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最多见,占66.7%。头痛是垂体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是视觉障碍,再次为眼肌麻痹。47例患者中,经蝶手术39例(83%),开颅手术8例(17%),无手术死亡。全部切除肿瘤者42例(89%),次全切除肿瘤者3例(11%)。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2例(4.2%)肿瘤复发,3例(6.4%)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无功能腺瘤在急性垂体卒中最多见,急性垂体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为突发头痛。急性垂体卒中的首选检查方法是MRI。经蝶入路手术是治疗垂体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兴趣减退,绝望和恐惧,迟滞与激越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阻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主要因素。发生率多在40%~50%之间。笔者采用神康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9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NVAF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80岁)和对照组(<80岁)。观察2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全身性栓塞、大出血及死亡事件的风险。结果:116人完成随访,观察组59人,对照组57人。所有患者至少合并1种慢性疾病,低体质量和肾功能不全是超高龄NVAF患者的生理特点。93.2%患者服用低于标准剂量的利伐沙班,52.5%患者有高或中等依从性。随访结束,2组患者缺血事件、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和死亡事件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对于超高龄NVAF患者应充分评估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低于标准剂量利伐沙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对入院前3个月以内最少有一次脑或视网膜缺血发作的585例病人,用双盲法单独或合并使用阿司匹林和Sulfinpyrazone平均治疗26个月,进行了对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发作及死亡影响的探讨。85例发生卒中发作,42例死亡。阿司匹林对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卒中的发作及死亡的危险性减少了19%(P<0.05)。对比较严重的卒中发作及死亡减少了31%。(P<0.05)但其疗效有男女之别,男性患者卒中发作或死亡的危险性减少了48%。具体统计学上的意义(P<0.005)。对女性患者,疗效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阿司匹林与Sulfiupyrazone合用,没有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6例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F组)与684例不合并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AF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AF组有以下特点:①年龄偏大。②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低。③神经系统损害较严重。④颈内动脉闭塞常见。⑤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 NVAF是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且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