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治疗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手术分两期治疗:先在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充分扩张后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结果:本组35例,血肿1例,术后发生扩张囊外露2例,扩张器破裂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扩张器修复面部瘢痕及缺损效果良好,但应尽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临床效果.方法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分两期进行,手术后密切观察扩张器的有效扩张率、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后随访两年以上,患者未发生继发畸形,效果满意扩张器扩张有效率为96.4%,并发症发生率为20%,术后局部皮瓣转移后血运、色泽、质地及愈合均良好.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吴建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97-2398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及斜面切口缝合修复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增生性瘢痕通过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皮肤减小张力及斜面切口缝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33例修复效果很满意,3例增生性瘢痕轻度减小。结论采用皮肤扩张器及斜面切口修复增生性瘢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瘢痕、色素痣、秃发等病损的效果。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将扩张器植入头面部、颈部、四肢等处,且在与病损相邻的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病损120例,术中采用的扩张器大小及数量依病损面积而定。按每修复1cm×1cm缺损需扩张器容量5ml计算,扩张后的皮瓣设计成滑行推进皮瓣、旋转皮瓣、交错皮瓣或远距离带蒂皮瓣等。结果本组120例,其中10例皮瓣尖端部分血运障碍,其余110例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扩张术是烧伤整形外科中修复创面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瘢痕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烧伤后瘢痕患者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修复后外观形态良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血肿4例,囊外露1例,扩张器破漏1例,感染1例,发生率为10.44%,经补救后均达到了治疗效果.结论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大面积严重烧伤后瘢痕,方法安全、可靠,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正英  蒋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69-1970
目的: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儿童颈部瘢痕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颈部增生性瘢痕患儿的护理方法,包括皮肤扩张器植入术及皮瓣转移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有无护理不当所致的并发症、患儿的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3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皮肤扩张效果满意,皮瓣转移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窒息、切口感染、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重视患儿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及呼吸道的准备,术后重视全身情况及术区情况的密切观察和护理,加强扩张器注水期间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扩张器在面颈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扩张器分Ⅱ期或Ⅲ期,以旋转、推进、轴型或岛状皮瓣方式转移扩张皮瓣,修复32例面颈部瘢痕的患者.结果 32例患者中除一例皮瓣坏死约2.0cm×1.8cm外,扩张皮瓣均全部成活,修复后形态自然,随访3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结论 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和严防并发症的情况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面颈部瘢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头部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头部缺损的临床优势。方法对72例头额部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皮肤缺损应用扩张器修复病例进行的综合性总结。结果根据不同缺损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修复创面的处理方法,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和严防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对头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皮肤组织扩张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皮肤扩张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畸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02~1999-02,借助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皮肤扩张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畸形52例,其中面颊瘢痕29例,红色素痣14例,血管瘤9例,病变最大9cm×8cm,最小5cm×4cm,扩张时间25~35d,发生扩张器外露6例,血肿2例,血清肿5例,扩张器成角10例。文章讨论了面颊部皮肤扩张特点及手术法改进。结果说明面颊部软组织畸形使用扩张器皮肤扩张修复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器修复颈部瘢痕行皮肤扩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2000年1月~2007年8月应用多个扩张器置入颈部正常皮肤下,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45例,均手术前后制定护理细则,保证病情观察的规范化。结果43例患者扩张瓣转移后无继发畸形,1例皮瓣部分血运障碍,1例扩张器外露,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均痊愈。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较大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首选项方法,规范化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带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的四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7~2003-12,笔者所在医院对52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应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隐神经筋膜蒂皮瓣、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皮瓣、小腿内侧皮瓣等4种手术方法移植修复。结果52例皮瓣全部成活,5例少部分坏死,经换药或少量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皮神经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良好,适合应用在创面基底条件较好,面积较小的皮肤缺损。腓肠肌内侧(或外侧)头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丰富,适合应用在创面条件差、组织缺损多的创面,但外形臃肿,影响美观。小腿内侧皮瓣,手术操作较复杂,破坏一条主要血管,但皮瓣血供丰富,可切取面积较大。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应用适合的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股前外侧髂骨皮瓣修复距骨颈骨折和距骨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8例距骨颈骨折、距骨体脱位伴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髂骨骨皮瓣,行距骨颈骨折复位,脱位距骨体钢板内固定,然后带血供髂骨瓣植入,将皮瓣修复踝前部皮肤缺损。结果8例均获满意效果。8例患者中创面一期愈合7例,延迟愈合1例。将带血供髂骨瓣植骨距骨颈部骨折端,达到重建距骨体血供,促进了距骨颈骨折愈合,并修复踝部创面,从而防止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经2个月至3年的随访,距骨颈骨折愈合好,未发现距骨体缺血坏死,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对距骨颈骨折、距骨体脱位,以往多采用单纯距下关节或胫距关节融合,或邻近骨瓣转位治疗,但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患者一次修复缺乏修复材料。作者自行设计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髂骨瓣,可重建距骨体血运,促进距骨颈骨折愈合,防止距骨体坏死,同时修复踝部创面,是距骨颈骨折、距骨脱位伴皮肤缺损修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以外踝尖上1~3cm处为皮瓣反折点,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切取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本组共38例,小腿远端25例,足跟部8例,足踝部5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最小3cm×2cm。除1例皮瓣因供区皮肤有挫伤而致皮瓣边沿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1~5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性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伴有死腔者,可一并切取携带腓肠肌肉的皮瓣,有良好的充填死腔作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29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血运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9例中24例全部成活,4例边缘坏死合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治愈。全部病例经4~28个月随访,均能恢复行走功能。结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细致的观察,是为皮瓣修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梯形设计的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16例,均采用拓宽设计的皮瓣基底部组织为蒂的梯形皮下蒂皮瓣修复因面部皮肤良恶性病变切除后或外伤造成的缺损。结果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缺损创面完全修复,切口一期愈合,所有病人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面部外形佳,双侧基本对称,面部主要器官未见明显的扭曲及移位畸形。皮瓣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周围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梯形皮下蒂皮瓣具有血运可靠、成活率高、转移范围大等优点,是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种理想、可靠的皮瓣。  相似文献   

16.
邹勇  张晓峰  刘兵  胡以信  陈雷  陈诚 《安徽医药》2013,17(10):1743-1744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胭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e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旋转点至受区创缘的最近距离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筋膜蒂宽至少3~4cm,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cm×8em-13em×20em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瓣远端局部张力性水疱,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月,皮瓣色泽及外观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Nice结与皮肤牵张缝合器在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比较,探讨Nice结能否代替皮肤牵张器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外伤引起的各种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Nice结治疗,创面两侧使用敷贴弹性固定,每隔3 d收紧缝线至创面愈合;B组患者使用皮肤牵张器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甲乙级率、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创面瘢痕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手术费用明显高于A组(P<0.01);2组患者创面甲乙级愈合率、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术后VSS评分和瘢痕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ce结治疗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费用降低,对医疗条件要求低,可以代替皮肤牵张器修复中小型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方法 搜集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20例应用前臂游离皮瓣即刻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 20例皮瓣,19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因动脉栓塞经二次手术后坏死,创面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前臂皮瓣适合于口腔局部各个解剖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于粥样硬化患者。慎用该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周围组织营养皮瓣治疗皮肤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静脉周围组织营养皮瓣的方法治疗四肢皮肤缺损患者45例。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通过静脉周围组织营养皮瓣的方法治疗,皮瓣均成活。由于切取皮瓣时保留了皮神经,皮瓣修复后肢体的感觉功能良好。结论:肢体表浅知名静脉存在于筋膜组织之中,其周围存在着比较集中的动脉营养供血,营养着大静脉及其周围组织,利用这套组织供血,可以设计各种静脉周围组织营养皮瓣。由于手术后患肢的神经不受影响,所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