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运用腹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其即刻镇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腹针治疗,1个疗程10次,每次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利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每次治疗前后相比,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有治疗前比较,评分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并且具有即刻镇痛效果。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合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运用复合针法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进行评分,观察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00例中痊愈64例,占32%;显效112例,占56%;有效20例,占10%;无效4例,占2%。结论复合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推拿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组和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对照组,各30例,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组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JOA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拿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缓解肌肉痉挛、活血止痛、松解肌肉粘连,促进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3例,组内再根据中医证候分型相应分为Ⅰ(阳虚寒凝证)、Ⅱ(肾虚髓亏证)及Ⅲ(瘀血阻滞证)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观察治疗5周后两组疼痛、肿胀程度及活动度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疼痛、肿胀程度及活动度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在肿胀治疗方面治疗Ⅱ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活动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1),在疼痛及肿胀程度方面也得到了缓解(P<0.05)。治疗组各证型治疗后,除治疗Ⅱ组在缓解肿胀程度较对照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且对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缓解疼痛更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OA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玻璃酸钠组及联合治疗组。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法,玻璃酸钠组选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联合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法和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方法,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对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康复量表评分(LKSS)、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L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00、65.240,P<0.05)。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LKSS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和温针组,而LKSS评分高于玻璃酸钠组和温针组,温针组LKS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42,P<0.05)。组内比较,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低于玻璃酸钠组和温针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介绍马里兰大学的一种循序渐进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炎.常规疗法治疗不仅常伴有令人苦恼的副作用,而且屡屡无效.针灸和中医药疗法用于治疗疼痛和其他机能障碍病症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针灸和中医药疗法有效性的科学证据尚不明确,用西方生物医学模式来评价其有效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十余年来,马里兰大学研究小组采用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致力于评估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功效.其成功经验可能为未来研究针灸和中医药提供一种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芳如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16(2):83-85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01~2017-03到榆林市府谷县中医医院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62例,以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H组(n=31)和K组(n=31),K组采取常规措施治疗(西药口服),H组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WOMAC评分(疼痛、晨僵、日常活动的难度、总积分)、SF-36评分(精神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H组患者WOMAC评分、SF-36评分与K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H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远高于K组(74.19%),差异显著(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疼痛、晨僵以及日常活动难度等情况,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精神健康情况以及身体健康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9 月首都医科大学玄武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的KOA 炎患者390 例,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为
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 组)239 例,膝骨关节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合并MS 组)151 例,比较两组临床资
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MS 组BMI、腰围、舒张压(DBP)及
收缩压(SBP)均较非MS 组升高(P <0.05)。合并MS 组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人数均
高于非MS 组(P <0.05);合并MS 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Kellgren-
Lawtence(K-L)分级评分均高于非MS 组(P <0.05)。合并MS 组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G)、血清
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非MS 组升高(P <0.05)。
结论 膝骨关节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危险因素多,代谢紊乱程度严重及关节病情严重,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筋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本院治疗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筋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瑞昔布片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WOMAC和VAS评分、WB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艾瑞昔布联合康复训练相比,筋针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观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功能评分、X线检查片表现及软骨退行性病变程度,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病例报告]23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术前均给行HSS功能评分及X线检查,其中190例行关节镜手术,40例行关节表面置换术,术中观察并记录软骨退行性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X线检查所见、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与软骨退行性病变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较,普遍较低,但与Ⅲ度软骨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均较高,分别为85%,65%.[讨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中,X线检查片及HSS功能评分均有其局限性,不能准确地反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但对晚期骨性关节炎诊断符合率较高,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能对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共同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寻找临床更加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将该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就诊的32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70例)与对照组(15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和采用局部性封闭治疗,3个疗程后,将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的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77%和94.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3.96%、81.13%),该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9,P<0.05)。结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方案进行治疗,有着显著地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应用髌旁内侧入路、骨赘清理、常规截骨、选择性软组织松解与平衡技术矫正膝外翻畸形,术后采取常规抗凝及对症的康复治疗。术前及术后摄取X线片测量患者股胫角(femor-tibial angle,FTA),复查假体位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TA、疼痛评分及膝关节评分系统(knee scoring system,KS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14~36(22.40±11.88)个月,无失访。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13 (7.73±1.58) d;手术时间58~110 (81.80±16.85) min,显性失血量140~600 (337.30±143.65) mL。置换术后有2例术后出现伸膝迟滞,经过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3例术后出现膝前痛,予以塞来昔布止痛治疗,术后3个月疼痛逐渐缓解。其中1例术后切口出现溢液、红肿,经换药后愈合。复查X线片,全组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末次随访FTA(8.1±1.8)°,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07.33±9.61)°,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分别为(74.7±14.5),(75.3±2.7)分,疼痛评分(2.5±0.9)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功能评分和临床评分优良率达到80%。结论:通过恰当的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平衡,采用髌骨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轻中度膝外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平衡针配合温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温针治疗轻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将60例轻中度OA患者随机分成平衡针加温针组(20例)、针刺组(20例)和西药组(20例),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OA患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动态结果。结果治疗3周后平衡针加温针组与西药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针加温针组WOMAC指数在治疗半小时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差异消失(P>0.05),而治疗第2、3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平衡针与温针结合具有良好的即时止痛效应与长期改善症状疗效,是值得推广的治疗OA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期手术治疗老年双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结合关节镜术一期手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双膝骨关节炎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60~78岁.较重侧(HSS评分35~48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较轻侧(HSS评分42~60分)行关节镜下松解术并下肢支具康复锻炼.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220~300 ml,恢复快.随访9~26个月,患者关节置换侧HSS评分由(40.9±6.7)分提高至(86.4±7.0)分;关节镜术侧HSS评分由(52.2±7.3)分提高至(78.6±8.2)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关节镜下松解术一期手术治疗老年双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防风膝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痛痹型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增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
目的 研究防风膝痹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痛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其对KOA患者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及白介素(IL)-1β 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痛痹型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膝骨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采用防风膝痹汤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KOA分级量化评分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综合疗效评价;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膝骨关节液的TNF-α 及IL-1β 的浓度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75.00%(P<0.05).2组治疗后KOA分级量化评分比较(5.26±1.84)与(6.55±2.19)(P<0.05).对照组VAS明显高于观察组(2.69±1.02)与(1.42±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 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1.36±4.75)与(36.43±6.51)pg/mL(P<0.05).观察组IL-1β 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51±3.23)与(18.32±4.18)pg/mL(P<0.05).结论 防风膝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痛痹型KOA患者,能明显减少KOA分级与VAS评分,降低关节腔内促炎相关细胞因子TNF-α 及IL-1β 的浓度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炎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KOA患者179例,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方法系统评估其关节炎症状严重程度;用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方法对KOA患者双膝关节放射学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选取较严重一侧膝关节纳入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①男女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7,P=0.157).②血清中脂联素水平与病程(rs=-0.156,P<0.05)、KL分级(rs=-0.235,P<0.01)及载脂蛋白A(rs=-0.323,P=0.001)存在负相关性;与WOMAC总分、WOMAC疼痛、WOMAC僵硬、WOMAC功能障碍、体重指数、血糖等均无相关性(P>0.05).③血清脂联素水平与X线KL分级呈负相关性(rs=-0.235,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各KL分级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56,P<0.01).④以脂联素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KL分级与脂联素及腰臀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6 259.967,P=0.008;β=79 165.563,P=0.047).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KOA患者关节症状严重程度无关,与关节放射学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脂联素可能对关节软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MRI技术观察不同退变程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负重位点软骨下骨的微灌注情况。方法选取诊断符合膝骨关节炎的患者35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 K-L评分)Ⅲ~Ⅳ级的20例归为中重度骨关节炎组,K-L评分Ⅰ~Ⅱ级的15例归为轻度骨关节炎组;同时选取健康人15例归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3.0T MRI扫描仪检查,获取矢状位动态增强图像。在矢状位上分别于内外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取4个相近规格的软骨下骨矩形兴趣区域,测量内容包括:兴趣区基础信号强度、强化率、最大斜率。结果3组基础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骨关节炎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最大斜率,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最大斜率,外侧胫骨平台最大斜率均显著增大( P<0.05);与健康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最大斜率及外侧胫骨平台最大斜率均显著增大( P<0.05)。结论随着骨关节炎程度的加重,膝关节软骨下骨表现为更高的微灌注状态,以机械载荷高的内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更为明显,表现为强化率、最大斜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8月55例(62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8(10~52)个月,46例行走疼痛、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明显改善;11例静息痛均明显缓解。3级(Ⅰ、Ⅱ、Ⅲ级)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