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茱萸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后历代本草及中药学均收载为常用中药。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arpa(Juss.)Benth。及同属石虎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Dode)Huang小果吴萸E.rutaecarpa var.badinieri(Dode)Huang等的未成熟果实。我省商品吴萸历来分“大花吴萸”与“小花吴萸”两类,前者采摘吴茱萸的果实,后者以石虎及其它种的青色果;大花吴萸以遵义、毕节地区为主产,小花吴萸则多见于铜仁地区各县,两种吴萸均为人工家种。在我省各地还野生有数  相似文献   

2.
石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说:“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本经》认为石斛属于滋补之品,而后概括为“益胃生津,养阴清热”之功,长期用于临床而获显效。  相似文献   

3.
桔梗为常用中药,时珍谓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我省民间俗称绿花根,历来是我省大宗外销主流品种之一。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DC的去净栓皮的干燥根。我省各地均产,以安顺地区及凯里产量最大,修文、平坝所产质量最佳。一般生于向阳山坡草地及土砍,多为野生,近年正安等地进行人工栽培,药材粗大洁白,质地优良。我省土壤、气候都宜于桔梗生长,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贵州名药     
第六讲 续 断 续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亦称龙豆,属折,《别录》称为接骨,南草,《卫生易简方》称为接骨草,《临证指南》称为川断,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 本品为山萝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续断Dip-sacus japonicus Miq.或川续断D.asperWall.的根,我省为续断主要产区之一、其蕴藏量较为丰富,产量亦大。全省各地分布,  相似文献   

5.
贵州名药     
第二讲 天 麻 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赤箭”,至宋《开宝本草》改称天麻,其名沿用至今。 本品为兰科多年生寄生植物天麻castrodiaelata BI.的块茎,经加工干燥入药。古籍记载茎杆、种子均可入药,现使用不多。我省历来属天麻主要产区,以大方、正安、道真为主,其次是瓮安、贵定、赫章、黔西、金沙、纳雍、开阳、惠水、桐梓等县,其它各县均有零星分布。过去天麻均系野生,近年各地开展人工栽培,以道真、大方、赫章、贵阳为多。解放前我省天麻多经四川宜宾外运,解放后由  相似文献   

6.
贵州名药     
第三讲 杜仲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Eucommia ulmoidesOliv。的干燥树皮。我省是杜仲主要产区之一。从分布来看,全省各县均产,但以遵义、毕节、安顺等地区产量较大,遍销全国,并由广州出口。以春夏两季剥取树皮,但以夏季采收为宜,因此时易于剥皮,其他季节剥下的皮不易成整块,刮去粗皮,使之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 杜仲药材鉴别:呈扁平的板片状,少数为微曲的薄片,大小不等,厚约2~8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薄树皮具稀疏横裂的皮  相似文献   

7.
贵州名药     
第五讲 茯苓 茯苓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茯菟,至唐代李勣、苏敬等人集体编写的《新修本草》,改称伏苓,明代李时珍把“伏”改写成“茯”字,故后人均用茯苓二字至今。 本品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hw的菌核,经加工干燥入药。茯苓在加工时将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  相似文献   

8.
贵州名药     
贵州为全国四大产药区之一,闻名中外。现荟集贵州十大名药,陆续讲解,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讲 何首乌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入药,其茎、叶亦入药。我省是何首乌主要产区之一。从分布来看,省内各县均产,但以罗甸、册亨、望谟、遵义、贞丰产量较多。以早春或深秋采挖为宜。挖后将根块洗净,切片,晒干,称为生首乌;若以黑豆煮汁拌蒸,晒后变为黑色,称为制首乌。本品陈满足省内需要外,还大量外调华北、华南、华东等地。  相似文献   

9.
10月2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管理>杂志社、<医药产业资讯>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品牌战略论坛暨医药诚信宣言签名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旨在贯彻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并为中医临床、中医教学和科研,中医药的生产和贸易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搭建新的平台,为各相关单位树立形象、宣传品牌、提升知名度提供契机,并为其提供互相交流创建品牌工作经验的机会.部分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代表分别就如何创建医药品牌的主题作了报告和交流研讨.本刊记者做了特别报道.  相似文献   

10.
国宝名药——片仔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谈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片仔癀天然麝香是极为珍贵的中药,为成熟雄麝香囊中的分泌物,有特异香味,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是中医的要药和妙药。由于麝香的特殊功用,近年来麝的存量下降较大,2003年麝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为进一步保护野生麝资源,2005年,国家林业局、国家药监局、  相似文献   

11.
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名贵中成药片仔癀,是人杰地灵、人称海滨邹鲁的闽南历史文化名城漳州之珍贵特产,与八宝印泥、水仙花并称为"漳州三宝"。  相似文献   

12.
人们总认为动物排泄的粪便脏臭不堪,不屑一顾。其实有些动物的粪便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早已被祖国医学用于临床,作为治疗疾病的良药。 ●五灵脂:是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寒号虫)、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无毒,入肝经,有通利血脉、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血滞,经闭、腹痛、小儿五疳。如五灵脂同降香、红麴、通草、红花、延胡、韭菜、童便合用治瘀血之胃脘痛。常用量3~9克。 ●夜明砂:蝙蝠的干燥粪便。性味辛寒,入肝经。  相似文献   

13.
八月札名称较多,我国历代本草皆有记载,始载于《食疗本草》,原名燕葍子,《分类草药性》曰八月瓜,《南京民间药草》曰八月炸,《安徽药材》谓野毛蛋,《浙江中药手册》称之冷饭包,《江苏植药志》谓野香蕉等。它是木通科植物木通、白木通和三叶木通的果实,九月份果实成熟时采摘切片,晒干入药。八月札味甘甜、辛凉、无毒。归胃、肝、膀胱经。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软坚散结,除烦利尿,健脾利胃,滋补益肾功效。主治肝胃气滞疼痛、脘腹、胁肋  相似文献   

14.
历史名药宣黄连的兴衰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宣黄连特指分布于与宣城相邻的部分皖南山区和毗邻的浙江西北山区的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该地区的短萼黄连品质优异,作为地道药材一直可以追溯到约536年的《本草经集注》,下可至1803年的《本草纲目拾遗》,在长达1200多年的本草文献中,对宣黄连作为地道药材的记载一脉相承。由于长期对野生资源的采挖,导致宣黄连资源匮乏而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5.
荣蔚 《开卷有益》2010,(7):38-39
<正>金银花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常用中药,据统计,以金银花配伍的中成药逾200多种。为什么叫金银花呢?相传很早以前,在五指岭山腰里住着一个姓金的老汉,膝下一女儿,叫银花,父女俩以采药为生。山下有一位姓任的老中医,膝  相似文献   

16.
漫谈金银花     
金银花,学名Loni-cera japonicaThunb,属忍冬科多年生常绿蔓性小灌木忍冬的花蕾。茎分枝,园柱形,紫红色,被褐色柔毛。叶对生,长椭园形,长5.5~7.5厘米,宽2.5~4.5厘米,绿色,被柔毛,叶背无腺点,凌冬不雕,故名忍冬。在初夏开白色管状五裂唇形花,为腋和顶生的聚伞花序,开后二、三日转黄,散香气。开花有先有后,  相似文献   

17.
18.
<正>医圣神农把"金银花"广泛用于热毒症、乳痈、肺脓疡、肠痈及疖、痈、丹毒等疾病的治疗,并把它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一直流传至今。民间习惯认为,金银花以山东产量为最大,以河南质量为最优。山东的金银花以沂蒙地区的"济银花"最为著名,而河南的金银花以密县最盛,该地金银花又称"密银花",用"密银花"泡茶饮时,水中花蕾可直立不倒。清代慈禧太后把密县的金银花视为延年  相似文献   

19.
忍冬金银花     
<正>金银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每年三月至五月开花,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温病  相似文献   

20.
金银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双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为常用中药,以未开放的花蕾和藤叶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的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主产于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以山东产的品质为最佳。金银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耐涝,平原、山区均能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