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生物学科中的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阴阳概念是禹治水时观察地理现象而得。阴阳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方法论。从宇观的星辰气运到宏观的人体 ,从细胞到微观分子 ,都具有阴阳性质 ,并存在阴阳变易的运动 ,所以人体的生理、病理等的阴阳现象亦是普遍存在的。笔者分析古今中外与阴阳相关的文献 ,举出了大量的例子 ,说明现代生物学科中已报道了大量的分子事件具有相反相成的阴阳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 ,将会发现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有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  相似文献   

2.
卫气运行与阴阳交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阴阳交感是决定卫气运行的重要因素 ,阴阳二气的相互吸引决定了卫气运行 ,阴阳二气客观存在的质与量的差异 ,从而形成卫气运行方向与运行空间。笔者试图进一步揭示病理性的卫气逆行的产生。1 卫气行  卫气在人体中运行存在逆行与顺行 ,如《灵枢·逆顺篇》“气之逆顺者 ,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如《灵枢·胀论》“卫气之在身也 ,常然并脉循分肉 ,行有逆顺 ,阴阳相随 ,乃得天和。”在正常情况下卫气的运行就存在逆顺两种方向 ,又气机运行的动力来源是阴阳二气的交感 ,原文中卫气的行有逆顺是由于阴阳相随的结果。从《灵枢·口…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中老年人与气血的关系: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中老年人以血气既衰为其本,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据中医学理论:气血是维持脏腑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的生成以转化又得脏腑生理功能联合活动的结果,气血既衰,必表现为机能活动的衰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表明气和血都运行于经脉里面而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血又赖于气为它的动力,气又必须依赖于血才能发挥作用,即血营养脏腑而产生机能活动,机能的正常活动又摧动了血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凝。”中老年人气血  相似文献   

4.
《素问·宝命全形论》:“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歧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历代注家,对本节经文的微旨,多未探得,甚至  相似文献   

5.
卵巢早衰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罗颂平教授认为其病机特点为肾精早亏,天癸早衰,冲任早虚。从阴阳辨其病机本质,乃阴精虚衰为主,兼阳亦不足。故治疗卵巢早衰以补肾填精为其基本治则,阳中求阴,助源生化,同时重视补后天助先天,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气能生精,血能化精,天癸得充,冲任得养,胞宫始能化经血孕胎元。卵巢早衰是慢性虚损性疾病,病程长,显效慢,需持之以恒,心身同治,配合疏肝解郁。并通过1例卵巢早衰患者2次自然受孕、顺利分娩的病例介绍其治疗卵巢早衰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肺痨甘寒养阴的传统定法,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研究肺痨的思路:误用清热退蒸,险铸大错顿悟;肺痨病灶在肺,但波及肝脾肾;甘寒养阴伤脾阳,苦寒泻火致戴阳;久病气血大虚,脾肾元气动摇;肺痨潮热,乃肝脾肾虚极之假热;当遵"劳者温之",理血痹治肺痨;重温东垣《脾胃论》,补土生金探新径;欲行补土生金,先得补火生土;肺痨夹寒饮者,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7.
王永 《养生月刊》2001,22(5):216-217
阳劲的练习方法:   没有经过摔打的手掌在格斗拼杀中,一俟碰到敌人的硬腿重手或坚硬的棍棒等钝器,往往会因为硬度和耐受力不够而疼痛难忍,影响自身的格斗技术和心理承受能力;没有摔打的手掌在格斗拼杀中,虽然打到了敌人的身上,却因为不具备杀伤力而显得软绵绵的,反而易被对方所乘.只有把双手操练得如钢似铁,练得像一把剑一把刀,才能威力惊人.   ……  相似文献   

8.
(一)太阳为诸经之藩篱,机体的外卫。太阳的卫外功能,有赖于卫气之开合,卫气虽来源于中焦水谷之悍气,然必须得少阴之真阳为之蒸化,才能化气上行外达,而为卫外之“巨阳”。《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少阴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阳与少阴两经相为表里,互为中见,其关系至为密切,所以前人有“太阳之里,即是少阴”,“实者太阳,虚者少阴”之说。  相似文献   

9.
<正>阴阳交并,二者乃热病表里俱实者之诊法也。其表里俱实,而复相连互曰交,续自厘清曰并。阴交者,里实较盛,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并阳则初似阴交,而复得汗,脉渐静,以里散表解也。阳交者,表实较盛,故脉常躁盛而不得汗;并阴  相似文献   

10.
据《内经》“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这一基本原理 ,脾为五脏之一 ,与他脏无异 ,亦应有阴阳之分。然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 ,主升清 ,其运动特点以升、动、散为主 ,此皆阳之作用。故许多中医书籍在论述脾脏生理、病理时 ,对脾阳及其病证均阐述得较具体全面 ,而对脾阴及其病证 ,虽有论及却简而不详 ,亦有干脆予以否定的 ,致使相当一部分医家偏执“脾无滋法”之说 ,而这种认识有悖《内经》基本原理 ,且与临床实际不尽吻合。故正确地理解脾之阴阳 ,确立其基本概念 ,不仅有利于脏腑阴阳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 ,而且也有利于临床、教学及科研。…  相似文献   

11.
<正>古时候,有个太史张某人,总是感觉心脏跳得厉害。家人请来了张路玉大夫。张大夫诊后,心里暗自思量:"太史应该是阴虚,虚火内伏体内才出现这个病症。"张大夫问太史说:"大人之前可曾有过其他不舒服吗?"  相似文献   

12.
<正>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门哲学,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观和辨证法思想。它肇始于《周易·泰否》(公元前770~476年):“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3.
谈谈阴阳     
学习中医,我们首先必须明确“阴阳”二字的意义。内经一部书中,谈“阴阳”的地方很多,就是伤寒、金匮,以及本草等书,也常常引用“阴阳”;可见古代医籍中所援用的“阴阳”,二字,不是玄虚的、唯心的,而是切合实际的,有其物质基础的,符合于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采用“阴阳配穴拔罐法”治疗外感咳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阴阳配穴拔罐法 “阴阳配穴拔罐法”是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针对外感咳嗽的拔罐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用针如此,拔罐之理类似.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病在阳而治其阴,病在阴而治其阳;或从阴而引阳分之邪,从阳而引阴分之气.  相似文献   

15.
宋一男  古继红 《新中医》2014,46(2):236-238
<正>中医养生实际是运用中医的方法保养生命,是采取各种方法达到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突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养生的方法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经文把"法于阴阳"放在了众法之首,可见是十分重视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再议阴阳毒     
目的:探讨阴阳毒之本义及其与上一条文赤小豆当归散之间的联系。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研读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阳毒为热证在血分之证,阳毒为热毒初入血分而偏在营分,治宜发汗祛邪解毒;阴毒为热毒深入血分而偏在血分,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赤小豆当归散则为热蕴血瘀化脓之证,治宜活血利湿排脓解毒。结论:阴阳毒及赤小豆当归散均为仲景论述热毒在血分传变过程的条文。  相似文献   

17.
<正> 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观察等途径探讨阴阳本质的研究课题。研究者常援引现代医学的某些理论进行阐释,如人体的内分泌调节,不是由单一的激素来完成,而是通过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调节而实现平衡的。内分泌激素都处于对立统一状态,如利尿与抗利尿、胰岛素与高血糖素、蛋白分解与蛋白合成,等;从植物神经系统来看,也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在各种组织器官上作用的对立表现。近年来国外以cAMP与cGMP的生理功能对立表现为基础来解释阴阳学  相似文献   

18.
张青霞  周莹 《陕西中医》2004,25(9):859-860
阴阳的原始含义 :1 自然崇拜 :阴阳发端于初民的自然崇拜。阴阳概念的最早提出 ,其原来含义是很朴素的 ,不过是指日光的向背而已。如《吕氏春秋·重已篇》说 :“室大则多阴 ,台高则多阳”。是说房舍宽大则能遮阳 ,阴凉就多 ;地势高而无遮拦 ,阳光得以充分照射 ,阳热就多。进而认为 ,凡是向阳光或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 ,即为阳 ;凡是背阳光或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则为阴。所以 ,《说文》注释说 :“阴阁也。”;“阳 ,高明也。”可见 ,阴阳的最初理解 ,仅是阳光多少的直观认识而已。古人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 ,不断接触到日往月来、白天黑夜、…  相似文献   

19.
阴阳原始     
一、前言: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卷首有《大医习业》一篇,提出医生要学《易》。明代张景岳也强调《易》的重要性,著有《医易》一卷。他说:“医有《内经》何籍于《易》?”“虽阴阳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因为《易经》里论事物变化有辨证法精神,可以广医者思路,所以特别提出学《易》的重要性。清·秦笃辉《易象通义序》说:“易极天下之变以会通于刚柔摩荡参伍错综之妙”.  相似文献   

20.
我国醫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於古代历史条件及当时文艺情况的影响,为了解释从临床上实地观察所得的现象而形成的一些理论,也就雜入了盛行于儒道各家的阴阳学说。所不幸者,此類学说以后发展得过於繁複以致令人难以知其真义,不切实用,僅为哲学家们空谈之材料而已。但因此類学说之应用,不过係以之解释或推测某一些临床的实地观察所得的现象发生之理,并将其连串后而成的一个体系。因之,我们若从中醫阴阳学说的基本意义上去了解,我们当能认识到中醫讲的阴阳并不全是一种玄学而是中酱用阴阳对客观现象之解说,故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