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潞河教学医院就诊90例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10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连续24 h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在白天、夜间以及24 h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白天、夜间24 h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9.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22.5±4.9)mm Hg、(151.6±17.6)mm Hg比(121.7±4.8)mm Hg、(143.1±9.8)mm Hg比(119.8±4.0)mm Hg],(均P<0.01);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夜间收缩压相对较高[(151.6±17.6)mm Hg比(140.2±9.5)mm Hg](P<0.01),但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正常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较正常者明显升高,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因此要加强对夜间收缩压的控制,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李欣欣  王晶  赵海丹  陈洪  周春华 《医学综述》2014,(16):3035-3037
目的 24 h动态分析慢性肾脏疾病(13期)合并高血压(HCKD)患者的血压变化,并与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的血压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海军总医院肾内科收治的HCKD患者52例作为HCKD组,另外选取47例PH患者作为PH组,对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以及血压变异性检测,对两组患者的24 h舒张压(24 h-SBP)、24 h收缩压(24 h-DBP)、日间和夜间血压平均值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血压比较:HCKD组24-DBP、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分别为(81.5±13.2)mm Hg、(162.0±17.2)mm Hg、(82.4±16.5)mm Hg,均高于PH组(71.8±12.0)mm Hg、(140.3±25.6)mmHg、(66.8±20.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压变异性比较:HCKD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14.4±3.5)mm Hg、(9.5±1.2)mm Hg,均高于PH组(11.3±2.6)mm Hg、(7.8±1.3)mm Hg(P<0.05);HCK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9.4±2.5)mm Hg、(9.4±2.5)mm Hg,均高于PH组(7.7±2.2)mm Hg、(9.1±2.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性因素参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趋势紊乱,夜间血压及变异性明显增加,是肾功能继续恶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拉西地平治疗.同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13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IMT及诊室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 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 SBP、DBP)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IMT为(0.80±0.04)mm,治疗前为(1.12±0.0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诊室血压分别为SBP(148±10)mm Hg、DBP(100±9)mm Hg,SBP(118±12)mm Hg、DBP(80±6)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分别为SBP(134±9)mm Hg、DBP(90±8)mm Hg,SBP(144±16)mm Hg、DBP(94±8)mm Hg,SBP(116±16)mm Hg、DBP(76±11)mm Hg和SBP(126±14)mm Hg、DBP(84±12)mm Hg,SBP(130±12)mm Hg、 DBP(84±11)mm Hg, SBP(108±11)mm Hg、 DBP(70±9)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地降压,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尹冬华  周辰  潘晓东  赵慧娟 《重庆医学》2012,41(33):3492-349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参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行认知功能测定,根据MMSE得分分为对照组(n=35)和减退组(n=25),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减退组患者中24h平均收缩压[(127.38±19.14)mm Hg vs(132.00±15.09)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131.64±17.55)mm Hg vs(137.09±13.77)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118.78±18.75)mm Hg vs(126.00±11.37mm Hg)]、昼夜节律比[(15.89±7.45)%vs(10.74±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缩压、血压节律异常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围绝经期职业女性血压波动的特征.方法: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45~55岁.按病史分:①围绝经期组91例,初诊或诊室偶测血压≥140/90 mm Hg,以往无高血压病,无高血压家族史;②高血压组86例;③对照组48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围绝经期、高血压组、对照组24 h SBP分别为(133±10)mm Hg、(136±13)mm Hg、(108±10)mm Hg;白昼平均SBP(136±12)mill Hg、(138±13)mm Hg、(111±10)mm Hg;夜间平均SBP(103±10)mm Hg、(130±17)mm Hg、(101±10)mmHg;围绝经期组与高血压组夜间SBP均值比较P<0.01,围绝经期组与对照组白昼SBP均值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夜间血压下降率对照组长柄勺型;围绝经期组收缩压呈深勺型;高血压组明显勺型变浅.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鉴别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病还是血管收缩失调所致,血压波动以白昼收缩压增高为主,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护理指导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研究的新视点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雪  汪松  刘洋  杨光  石京山 《疑难病杂志》2008,7(8):509-511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高血压是机体的代偿反应,不应该进行积极降压治疗。50年代开始,许多临床观察提不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均呈直线上升。因此开始对恶性高血压(血压〉200/120mm Hg)进行降压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60年代对严重高血压(血压〉180/110mm Hg)进行降压治疗。70年代治疗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显著增加.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和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血压升高所致的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并延长其寿命[1].衰老引起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决定了老老年人群高血压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在制定高血压治疗目标和防治策略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1 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制订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及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指南》中,老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一般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相同,诊断标准为:老老年高血压指年龄> 8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值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若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则诊断为老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将50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与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和DBP、白昼平均SBP、DBP及SBP和DBP的夜间下降值与夜间下降百分率。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SBP和DBP夜间下降值均<10mm Hg(1mm Hg=0.133kPa),SBP和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提示夜间血压不下降,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124例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状态属非勺型的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和午后服药两组.两组均选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北京降压0号),一次一片,每日一次,用药8周,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 清晨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收缩后(SBP),分别为(147.9±5.7)mm Hg,(127.9±3.4)mm Hg(P<0.001);午后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SBP分别为(148.8 8.1)mm Hg,(126.8±5.9)mmHg(P<0.001).清晨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舒张压(DBP)分别为(94.7±4.0)mm Hg,(79.6 3.4)mm Hg(P<0.001);午后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DBP分别为(95.5±4.8)mm Hg,[74.5±4.1)mm Hg(P<0.001).两组SBP昼夜节律改变的有效率分别为62.90%,85.48%(P<0.01);DBP昼夜节律改变的有效率分别为64.52%.87.10%(P<0.01).结论 午后服药组不仅能24h平稳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血压的昼夜节律是夜间至清晨3:00逐渐降至低谷,而后平稳地升高,至清晨6:00~10:00血压骤升,收缩3mm Hg/h,舒张压以2mm Hg/h的速度上升.国外研究表明,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客观显示人体血压近日节律(即近似于24h为周期的生物节律变化)特点,继而客观显示高血压患者在清晨时段出现的异常的晨峰反应,即清晨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包艳春 《医学综述》2014,(14):2614-26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为高血压组,体检正常者140例为血压正常组。分别于7: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7:00(夜间)每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血压变异性、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LVPWT、IVST、LVIDd和LVMI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131.8±14.8)mm Hg vs(124.2±15.8)mm Hg、(80.6±9.2)mm Hg vs(75.3±9.6)mm Hg、(12.3±3.1)mm Hg vs(10.2±3.2)mm Hg、(8.9±2.5)mm Hg vs(7.8±2.5)mm Hg、(10.7±3.2)mm vs(9.6±2.9)mm、(11.9±1.9)mm vs(9.2±1.9)mm、(53.1±7.4)mm vs(49.5±8.2)mm、(45.2±5.2)g/m2vs(42.1±6.4)g/m2(P<0.05)]。结论相比于正常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更为显著,其心室重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廖贵红  黄健  刘曾军  刘娟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16-1817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价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42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研究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2.5~5.0 mg/d及依那普利(商品名依苏)10~20 mg/d,疗程4周,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治疗过程中除2例因不能耐受严重干咳而中断治疗外,余40例患者经治疗4周后,24 h收缩压为(138. 66±5.32) mm Hg,舒张压为(76.52±9.36) mm Hg,白昼及夜间血压均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作用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  相似文献   

13.
倪海莱  卞金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1350-1350,1356
临床上血压测量结果除与个体自身的血压水平有关外 ,还受到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白大衣性高血压就是一种受试者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而出现的一过性血压升高。为了明确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年轻人中的发生率以及提高军校学员复检工作的准确性 ,我们对我校青年学员 4 714人进行了血压监测。1 资料和方法  在安静状态下 SBP≥ 14 0 m m Hg(1mm Hg=0 .133k Pa)或 DBP≥ 90 mm Hg作为高血压筛选标准 ,对我校学员 4 714人进行筛查。将医院中测得的血压值减去家中自测的血压值 ,SBP升高≥ 2 0 mm Hg或 DBP升高≥ 10 m m Hg,即为白大衣…  相似文献   

14.
李琦晖  夏玲  刘东  李增高 《重庆医学》2021,50(20):3514-35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方法,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方法 在预临床观察基础上设置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早上起床空腹一次性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钙拮抗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组:Ⅰ期高血压只需服一种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或CCB药物,早餐后1 h内服;Ⅱ期高血压需联合应用ACEI/ARB和CCB药物,ACEI/ARB于早餐后1 h内服用,CCB于14:00-15:00服用,Ⅲ期高血压患者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将ACEI/ARB和噻嗪类利尿剂于早餐后1 h内服,CCB于14:00-15:00服用.两组均按规定时间记录血压测量值,对两组不同服药时间、不同服药方法所得血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24 h内血压波动明显,其中12例08:01-12:00出现休克样血压及临床表现,下午血压回升,次日呈现清晨高血压.治疗组患者24 h内血压平稳控制,无清晨高血压发生.清晨(06:30-08:00)对照组血压[收缩压(154.37±15.10)mm Hg,舒张压(91.64±7.20)mm Hg]与治疗组血压[收缩压(128.70±13.00)mm Hg,舒张压(75.00±8.10)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时间药理学优化服药方案,管理好清晨高血压,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使高血压的诊疗率等于控制率.  相似文献   

15.
李琦晖  夏玲  刘东  李增高 《重庆医学》2021,50(20):3514-35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方法,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方法 在预临床观察基础上设置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早上起床空腹一次性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钙拮抗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组:Ⅰ期高血压只需服一种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或CCB药物,早餐后1 h内服;Ⅱ期高血压需联合应用ACEI/ARB和CCB药物,ACEI/ARB于早餐后1 h内服用,CCB于14:00-15:00服用,Ⅲ期高血压患者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将ACEI/ARB和噻嗪类利尿剂于早餐后1 h内服,CCB于14:00-15:00服用.两组均按规定时间记录血压测量值,对两组不同服药时间、不同服药方法所得血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24 h内血压波动明显,其中12例08:01-12:00出现休克样血压及临床表现,下午血压回升,次日呈现清晨高血压.治疗组患者24 h内血压平稳控制,无清晨高血压发生.清晨(06:30-08:00)对照组血压[收缩压(154.37±15.10)mm Hg,舒张压(91.64±7.20)mm Hg]与治疗组血压[收缩压(128.70±13.00)mm Hg,舒张压(75.00±8.10)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时间药理学优化服药方案,管理好清晨高血压,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使高血压的诊疗率等于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詹莹莹  陈锐△  柳融皎  刘琳妍 《广东医学》2021,42(11):1332-1335
目的 研究不同夜间隐匿性高血压亚型对老年人靶器官损害的差异。方法选取396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患者夜间血压分为Ⅰ亚型组(夜间正常血压136例),Ⅱ亚型组(夜间舒张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Ⅲ亚型组(夜间收缩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根据3组心脏、颈动脉超声、头颅MRI或头颅CT、肾功能等检查,对3组靶器官损害进行分析。结果Ⅲ亚型组的左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Ⅰ亚型组和Ⅱ亚型组(P<0.05),Ⅲ亚型组脑卒中、肾功能的发生率高于I亚型组和Ⅱ亚型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血管靶器官的的损害高于舒张期高血压(P<0.05,OR>1)。结论夜间收缩期隐匿性高血压对心血管靶器官损害高于夜间舒张期隐匿性高血压,夜间收缩期血压升高是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中降低夜间收缩压可能是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微量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疗程8周,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 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83.6%(P0.05);治疗后研究组SBP、DBP分别为(121.4±4.5)mm Hg、(80.1±6.3)mm Hg,低于对照组的(127.8±5.8)mm Hg、(86.6±7.1)mm Hg(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 Alb、β2-M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血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脉血压监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高于120/75mmHg分为两组,对照组夜间平均血压低于120/75mmHg,观察组夜间平均血压高于120/75mmHg,同时监测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间隔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重量(LVM)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观察组的AOD、LVDD、LVPWT、左心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夜间高血压是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分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种.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病因,如肾病、内分泌肿瘤等.一旦病因去除,患者即不再有高血压,不需要终身服药.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目前暂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服药.一般地说,经不同日数次测压,血压≥150/95 mm Hg,即需要治疗.如果患者有以下1~2条危险因素,血压≥140/90 mm Hg,就需要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中梁山地区社区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通过系统随机抽样结合问卷调查、测量血压,收集和分析重庆市中梁山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8.35%,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升高,多数患者血压集中在1期水平,46.5%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但只有29.3%正在服用降压药,7.2%血压得到控制[低于140/90mm Hg(1mm Hg=0.133kPa)],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性家族史、年龄、性别、肥胖等因素危险性较大.结论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社区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