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妇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妇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0例,其中440例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0例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45%,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3%,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体位、凝血功能、术后护理以及患者年龄、合并症等都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理的防治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14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护理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预防性宣教并给予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8.45%,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4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0.70%,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1.27%,研究组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中提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脑血管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血管患者实施介入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的护理干预以及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腰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干预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依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包含健康指导、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等的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同时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相关药物知识知晓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费用.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费用均显著于低于对照组,满意度、相关药物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腰椎术后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苟春苗  李敏 《贵州医药》2022,(5):813-814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妇科完成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为期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疼痛评分(VA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第1 d、3 d、5 d与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血清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护理前(P<0.0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时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干预能减少宫颈癌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0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51例,在普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律失常、低血压、穿刺点出血以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以及疾病知识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资料,按照护理时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下肢临床表现,下肢血流速度与下肢静脉血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下肢疼痛、肿胀及浅静脉曲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血流速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2%低于对照组24.00%,且血栓直径远小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89.23%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且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颖 《首都医药》2014,(2):49-5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3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8例和实验组1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加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0天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天内,实验组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实验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术中护理进行预防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172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8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术中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输血量等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7.62±1.47)天、对照组是(9.46±1.92)天,研究组的DVT发生率是7%,对照组是15.1%,两组的结果从在统计学差异性(P=0.036)。研究组1到天的DVT发生率是2.3%,对照组是9.4%,说明术后3天内研究组比对照组的DVT要低(P=0.041), 3到7天和7天后的DVT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术中护理可以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下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指导、患肢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静脉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的中药封包进行熨烫患肢。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0例,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在下肢术后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妇科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是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合理的基础治疗辅以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很多,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妇科术后患者共计4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腹腔镜结肠手术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结肠手术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在39~73岁,平均年龄为(52.63±3.96)岁。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7.1%)明显降低,住院时间(9.48±1.60)d明显缩短,并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满意率达到92%以上。结论在腹腔镜结肠手术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自制一体化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交接单,观察运用此种交接单后效果。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80例给予介入术前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1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的脑血管介入术前术后一体化交接单。观察组患者的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护理交接漏项、平均住院日以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脑血管介入患者一体化交接单的使用规范、简洁、高效,符合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需要,避免了术前术后交接工作的遗漏,减少了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了术后患者的安全性管理,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观察低分子肝素对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在术后以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无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DVT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高龄及合并糖尿病为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因素。结论低分子肝素有效降低了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用系统的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模式。方法根据护理模式将150例在我院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脑血管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77例,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有患者73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皮下血肿、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痉挛、过度灌注、造影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了从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进入我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常规治疗措施与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治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治疗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探讨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科室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采用循证护理将患者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比两组术后出现的下肢不适、静脉血栓发生率,测定两组患者静脉流速。结果对两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等下肢不适现象进行统计,观察组出现下肢不适15例包括疼痛患者5例,下肢肿胀患者8例,下肢功能障碍患者2例,对照组出现下肢不适38例,下肢疼痛患者18例,下肢肿胀患者15例,下肢功能障碍患者5例,对比两组结果,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静脉血栓检出方面,观察组患者检出静脉血栓4例,其中低危患者1例,中危患者2例,高危患者1例,检出率为2.87%,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检出11例,其中低危患者2例,中危患者7例,高危患者2例,检出率为7.64%。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检出,P <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