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冷沉淀胸腔内注射联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和胸腔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用62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使用冷沉淀胸腔注入加之低负压吸引治疗,疗效观察。结果:治愈率达93.54%(58/62),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冷沉淀胸腔内注射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低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临床疗效显著,为难治性气胸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告23例自发性气胸特殊情况的不同临床处理分析:(1)怀疑气胸,病情危重不允许X线检查,通过试穿确诊后抽气或行闭式引流;(2)气胸分房分隔及治疗过程中发生双侧气胸,分别对分隔不相通部分及再发气胸,抽气或行闭式引流术;(3)引流管阻塞及手术切口过大,应更换内径较大引流管及重新缝合切口;(4)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明确为支气管阻塞致肺不张(肺癌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胸膜粘连、牵拉致创口不易愈合,通过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自体血后治愈。(5)负压吸引致病情加重,停用负压吸引,向胸腔注射粘连剂  相似文献   

3.
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惠敏  江文益  吴英桂 《吉林医学》2010,31(18):2782-278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112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予经胸腔闭式引流管先后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注药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组进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部分辅助以用持续负压吸引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和观察组疗程均为3~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51.4%;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13±5.61)d,对照组为(16±5.3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不良反应率都较低。结论:胸腔内注入血浆和凝血酶治疗难治性气胸具有有效率高、住院天数少、不良反应极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膜腔下利用自体血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对46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一次性胸腔内注射自体静脉血60~100ml,其中男30例,女16例。结果:46例难治性气胸中有40例成功,6例失败。结论:胸腔内注射自体血治疗难治性气胸疗效确切,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5.
傅满姣  贝承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2,(14):16+35-16,35
目的探讨难治性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加促粘剂多西环素的疗效。方法将48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基础上持续低负压吸引加用促粘剂多西环素,观察其效果及副作用。结果持续低负压吸引加用多西环素胸腔内注射治疗难治性气胸总有效率达93.7%,副作用小。结论持续低负压吸引加促粘剂多西环素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冷沉淀胸腔内注入治疗顽固性气胸1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朝廉 《重庆医学》2003,32(4):493-493
目的:总结冷沉淀治疗顽固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对12例顽固性气胸患者在肺基本复张时将冷沉淀40ml一次性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胸腔。结果:12例顽固性气胸中有11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0%以上,不良反应小。结论:胸腔内注入冷沉淀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自体静脉血行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20例第2或3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抽净气体,胸片显示患侧肺已大部分复张或全部复张后行胸膜粘连术,由助手在对侧抽取患者静脉血,1人抽血另1人行自体静脉血100ml胸腔内注射,然后夹闭引流管,术后立即左右翻身,及头低足高位或半卧位使两层胸膜充分接触.24h后胸透或拍片,如胸膜腔积气体积<2O%,不作处理,20%~30%之间,继续观察3d后拍片复查;>3O%重复操作上述步骤.结果 其中19例气胸病人全部有效.2O例病人中,胸腔注血1次成功者10例,1次成功率50%,胸腔注血2次成功者8例,2次成功率90%,3次成功者1例,总有效率95%.结论 自体静脉血胸膜粘连术治疗复杂性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价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柯堃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19-9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观察组31例用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平均肺复张天数。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平均3.4 d肺完全复张,对照组31例患者平均3.6 d肺完全复张,2组治疗后肺复张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1例出现皮下气肿,占2.78%,对照组6例出现皮下气肿,占19.36%,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虽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与传统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其能减少患者痛苦及皮下气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顽固性气胸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胸腔引流术治疗31例作为对照组,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31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77.4%;治疗后患者的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呼气流速峰值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各项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复张时间、血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RR、PaCO_2、PaO_2、SaO_2和p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4/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优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褚文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24-125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的疗效。方法50例自发件血气胸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并治愈出院无后遗症,肺复张也均满意,无手术死亡。但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P〉0.05),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疗效满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胸腔引流量、胸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少,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二次负压吸引对红细胞计数及形态变化的影响,探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在自体血回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例外伤性腹腔内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把每例患者腹腔内血液经二次负压吸引(P2)者为实验组,一次负压吸引(P1)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变化,涂片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变化。结果:在相同负压(≤0.02mPa)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进行比较,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显示红细胞形态变化亦不明显。结论:自体血回收中二次负压吸引与一次负压吸引(压力≤0.02mPa)对红细胞计数及形态均无明显影响,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在自体血回收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用“吹气球”的方法对自发性气胸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6年~2013年6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2例(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闭式穿刺引流术,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指导病人吹气球进行训练。取继往我科收治36例类似患者(未做吹气球训练)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折。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吹气球方法可减少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并发症、缩短胸管留置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中号气管插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气胸需经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中号硅胶气管插管作为引流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外科及内科同期收治的气胸需经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大口径胸腔引流导管进行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治愈率、置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中号气管插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经开胸手术治疗的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下自体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瘘口注射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2月宁波市第七医院诊治的90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内科胸腔镜下自体血经PICC瘘口注射封堵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的疼痛程度评分(VAS)、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每分钟通气量、残气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89,P>0.05)。 结论 内科胸腔镜下自体血PICC瘘口注射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效果肯定,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17.
林宏  倪军  刘伟春 《西部医学》2014,(2):194-195,198
目的 观察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临床确诊合并自发性气胸,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传统引流方式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取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率为90.63%,对照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2.5±0.3)d,对照组为(6.8±2.2)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疼痛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负压联合小导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相比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电视胸腔镜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为单孔缝扎组:余对照组22例为三孔器械组:采用三孔下内镜组织切割缝合器(Endo-GI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拔胸引管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胸壁神经性疼痛、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1)h、术中出血量(14.1±3.0)mL、平均胸管引流量(320.47±17.8)3 mL及引流时间(46.09±11.5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3±0.65)d,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神经性疼痛率9.5%,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患者疼痛轻,且价格适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后积留血胸直接经胸腔镜手术与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镜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创伤后积留血胸患者按照平行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直接采用胸腔镜手术(VATS),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应用时间、引流量、胸腔管放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及卡氏评分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会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7%(13/60),明显高于观察组(10.00%)(P<0.01)。结论创伤后积留血胸直接经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宋瑞佳 《河北医学》2014,(4):541-543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液气胸患者进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对比研究,比较两种引流方法的应用价值及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的穿刺完成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患者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适用性、经济性,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