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8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6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型臂下,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1次行支架植入成功,2例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先行外引流1周后再行支架植入成功。术后患者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例发生少量的胸腔积液。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后,将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对降低胆红素和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疗效,胆红素以术后1周下降最明显,术后3周趋向正常。结论 有效的胆道引流可降低胆红素,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为以后手术和化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疗效,归纳并探究治疗前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2008年4月—2014年3月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 结果 34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黄疸5 d内退净6例,黄疸2周内退净18例,2周内黄疸明显减轻7例。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瘙痒症状3~7 d消失,大小便颜色2~5 d恢复正常;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5例,经4~7 d应用生长抑素后治愈;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4例,重新放置PTCD引流管后症状消失;引流管脱出2例,经及时处理后好转出院;夹管带管出院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腹膜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PTCD结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效果良好、创伤小;合理、有效、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手术成功及为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证。系统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及切实有效的措施可为支架植入患者的恢复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及总结经验,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 71.43%、84.21% vs. 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 78.57%、68.42% vs. 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 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 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 (20.14±3.38)d、(2.62±0.15)万元 vs. (2.15±0.41)万元、(4.82±0.69)万元 vs. (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效果。方法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其中:48例在X线介导下行PTCD,同期30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内引流术。观察两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TCD组48例均穿刺成功,两组病例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TCD组在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近期并发症方面,优于胆肠吻合术组。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共1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采用 PTBD 或 PTIBS 介入治疗,分类对比临床发病特征、手术方式和术后观察资料。结果共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并发胆道感染,发生率1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术前黄疸天数、低位梗阻、不全梗阻、支架累及 Oddis括约肌、术后胆汁引流不畅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依据梗阻平面和程度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加强术后观察,能够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管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局部放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2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肝胆管内持续引流,待患者全身症状和体征好转,胆红素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后,局部病变部位再配合三维适形放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22例患者经胆管引流术1-3周后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局部再配合放疗后,三个月有效率73%,6个月有效率为70.4%,无一例出现气胸、出血、及胆汁外漏等并发症.结论 PTCD是一种安全、维创、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局部放疗,通过严密细致的不同阶段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及手术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法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予以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和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对老年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老年患者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留置内支架及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62例病人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CD治疗老年性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温凤媚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97-97,10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加强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结果:成功胆道内外引流66例(98.5%),术后脱管1例(1.5%),导管阻塞3例(4.5%),穿刺不成功1例(1.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发生与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及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金属内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1例中26例经PTCD置放金属内支架,15例外科直视手术下置放。置放的支架有进口和国产两种。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1例蛤入法放置术后2h出现胆道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置放术后出现胆道杂,1.5月死亡,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术前平均225.3μmol/L,术后3-10周内(平均6.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TCD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共113例,统计胆道感的发生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52例胆汁培养中培养出细菌,其中G-菌86%,G+菌14%,多为肠道菌群.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Child-Pugh分级,胆道外引流留置时间延长、高位胆道梗阻、出现胆道再狭窄为出现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细菌感染为PTCD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原菌多为肠道内菌群,胆道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术前肝功,术后是否存在胆道引流不畅,术后是否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时间相关.提示减少术前准备时间,减少胆汁异常引流及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可减少PTCD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取PTCD术治疗,先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后行导丝通过狭窄段如不能越过狭窄段,则放置外引流管;如能越过狭窄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做内引流.结果 外引流组16例,置入外引流管18根;内引流组8例,置入支架10个;内外引流组36例,置入内外引流管37根.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00.6±210.1)μmol/L降至(228.2±147.5)μmol/L,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01).随访53例,平均随访6.1个月,10例仍存活,随访期内32例(53%)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及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诊治梗阻性黄疸体会秦杰,王志刚(包头医学院一附院外科,包头014010)本文总结了17便梗阻性黄疸做经皮肝穿(PTC)检查成功25次,做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4例。通过PTC及PTCD可以显示胆道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  相似文献   

16.
王峰  王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49-3150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可以造成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如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降低、营养不良等。患者抵御手术风险能力降低。而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管癌根治术均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的护理方法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 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患者自护能力、护理满意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某市三甲医院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的9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自护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率及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4个维度评分依次为(25.71±2.38)分、(16.29±2.87)分、(35.79±3.84)分、(47.45±4.7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06±3.42)分、(13.75±3.11)分、(32.68±4.12)分、(38.26±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7%,对照组为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10);2组对伤口观察、PTCD管护理、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118.5±31.5)μmol/L比(150.12±69.48)μmol/L],TBIL下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81±4.25)d比(7.12±2.75)d,(10.82±5.26)d比(16.85±3.68)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9%比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用于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置入胆道内外引流管,观察组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1%)高于对照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GGT、ALT、ALP、D-BIL、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25.0%),胆管畅通时间长于对照组[(4.9±10)个月比(3.1±0.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T-BIL、ALP和GGT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胆管畅通时间。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性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对29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9例、肝总管1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9例。结果:29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36枚,其中7例置入2枚。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483.7±191.8)μmol/L降至(221.3±131.7)μmol/L(P<0.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均<0.001)。3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均与胆道引流无直接因果关系。术后1个月,3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更为显著的下降。跟踪随访23例,平均随访6.0个月,8例仍存活。随访期内14例(60.9%)TBIL降至正常范围;8例(34.8%)TBIL下降至术前的半数以下。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并可有限地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