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HBV基因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56例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并符合其他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此研究。头12周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比较12周时两组HBVDNA水平差异。12周后所有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比较40周治疗后和基线相比HBVDNA载量的变化、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载量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HBV基因型采用线性探针分析法(INN0.—LiPA)检测。【结果】12周双盲治疗结束时,阿德福韦酯组和安慰剂组的HBVDNA载量较基线分别下降3.1±1.4log拷贝/mL和0..3±1.1log拷贝/mL。所有患者治疗40周后,HBVDNA载量平均下降3.6+1.2log拷贝/mL,71%(40/56)的患者ALT复常,20%(9/46)基线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29%(16/56)出现完全应答。52例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28(54%)为B型,24(46%)例为C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两种基因型患者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及HBeAg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后,两组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转换。阿德福韦酯抑制HBV疗效与感染HBV基因型B型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79例CHB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分为观察组(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40例,对照组(服用恩替卡韦片)39例,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HBV-DNA对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12、24和48周时HBV-DNA完全抑制率、HBV-DNA对数值下降〉2的比例、Au复常率和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耐药发生率等参数,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安全性上两组相似。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CHB效果良好,且价格较低,效价比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6周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08例CHB患者,其中接受TDF初始治疗48例,ETV初始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周、24周、36周、48周、72周和96周时ALT、HBV DNA变化和病毒学应答(VR)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及综合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阴转率、生存率及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LT、TBI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43.75%,生存率为75.00%,并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病例;对照组HBV-DNA阴转为0例,生存率4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及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效并且较为安全,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抑制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相关性.方法:将76例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为107~8、105~6、104 copies·L-1进行分析,分别观察服药后1个月、3个月、0.5年、1年时HBV DNA载量,ALT、AST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HBeAg载量分层分别进行观察,了解服药后HBeAg载量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8、105~6、104 copies·L-1者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个月内可使HBV DNA载量下降102 copies·L-1左右,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基线的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ALT、AST复常率越高,恢复正常时间也越快.10 PIEU·ml-1以内的HBeAg载量的下降及转阴明显,阴转率42.85%.治疗前HBeAg的载量越高治疗后HBeAg载量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1年的患者血清HBV DNA持续受到抑制,ALT、AST恢复正常,HBeAg滴度持续下降.结论:恩替卡韦对初治或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即A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即B组,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d,疗程72周。观察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A组Child-Pugh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随治疗延长而增加,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下降。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B患者5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12个月,53例患者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分为107~109、105~106、104 copies/L进行分层,分别观察服药后1、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109、105~106、104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HBV DNA载量下降越明显,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12个月ALT、AST复常率越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对CHB患者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12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n=65)和拉米夫定组(n=60),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的疗效、病毒耐药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HBeAg阳性患者(P<0.05).2组HBeAg阳性患者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间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HBeAg/抗HBeAg转换率无明显差异.2种药物对HBeAg阴性CHB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CSH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33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转氨酶(ALT)、胆红素(TBIL)、凝血功能(PTA)及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恢复情况。结果:经3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病毒载量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76%(25/33),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6.67%(14/30)。结论:恩替卡韦在早期慢性重型乙肝肝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梭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2、3个月后,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提高乙型肝炎病毒DNA、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江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状况,研究α2干扰素治疗应答与患者HB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的方法鉴定江苏地区17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对其中105例使用α2于扰素治疗的B或C基因型慢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江苏地区乙肝患者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29.7%和65.1%.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患者.B基因型慢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结束时应答及持久应答(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均高于C基因型(P<0.005).结论 江苏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相对于C基因型,B基因型对α2干扰素治疗应答率较高.提示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HBV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301例,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学诊断按炎症活动度分5级(G0~G4)、纤维化分5期(S0~S4);常规血清生化检查:包括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ST/ALT和白、球蛋白比值(A/G);并进行HBV DNA和HBV基因型检测,分析各检测指标与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ALT、AST水平和AST/ALT比值G2/G(3+4)组高于G0/G1组(P<0.05),与肝脏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7,0.648,0.509,P<0.05);GLB水平S2/S(3+4)组高于S0/S1组(P<0.05),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674, P<0.05)。A/G水平S2/S(3+4)组低于S0/S1组(P<0.05),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500, P<0.05)。基因C型的HBV感染者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高于基因B型者(χ2分别为11.460和12.729,P<0.05)。结论 ALT、AST水平和AST/ALT比值对G2及以上的肝脏炎症、GLB和A/G对S2及以上的肝脏纤维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基因C型的HBV感染者较基因B型者病情进展相对更快。  相似文献   

13.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虹 《世界感染杂志》2007,7(4):303-304,311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eAg阳性,HBV DNA〉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正常值或正常上限的2-5倍,血清总胆红素小于正常值50%的41例病人,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20例)和阿德福韦组(21例)。治疗的wk2、wk4、wk8、wk12、wk16、wk24、wk48分别检测血清ALT、HBV DNA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恩替卡韦组在治疗wk2时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较阿德福韦组大,分别为-3.1 log10 copies/mL与-2.2 log10 copies/mL,ALT复常率分别为85%与76%,均高于阿德福韦组;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下降幅度较阿德福韦显著,ALT复常率高,且不受ALT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的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HBV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的基因变异。结果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B基因型26例,C基因型57例,B型YIDD变异率69.2%(18/26)、YVDD变异率30.8%(8/26),C型YIDD变异率63.2%(36/57)、YVDD变异率33.3%(19/57),B、c基因型发生YMDD变异模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B型rtM204I突变率53.8%(14/26),综合变异率46.2%(12/26),C型rtM2041变异率26.7%(15/57),综合变异率73.7%(42/57),B、C基因型变异位点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变异时c型HBVDNA水平(6.60±1.42)lg拷贝/毫升高于B型(5.88±1.46)1g拷贝/毫升,YIDD变异时c型(6.40±1.48)lg拷贝/毫升、B型(5.68±1.32)1g拷贝/毫升,YVDD变异时C型(6.18±1.87)1g拷贝/毫升、B型(6.82±1.45)lg拷贝/毫升;rtM204I变异时B型(6.12±1.45)lg拷贝/毫升、C型(5.57±1.45)lg拷贝/毫升(P〉0.05);综合变异时c型(6.68±1.51)lg拷贝/毫升,B型(5.76±1.57)lg拷贝/毫升(P〈0.05)。结论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高于B型;基因型与变异位点类型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耐药变异时HBVDNA水平c型高于B型,与综合变异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前S1(Pre S1)抗原检测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以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Pre S1抗原和HBV DNA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对537例乙肝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Pre S1抗原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进行HBV DNA检测,并对检测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37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总阳性率为52.70%;前S1抗原总阳性率为49.35%,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而且Pre S1抗原和HBV DNA检测的符合率为93.62%。在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中Pre S1抗原检测阳性率为89.05%,HBeAg检测阳性率为37.4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9,P〈0.01)。结论 Pre S1抗原与HBV 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且能够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Pre S1抗原可作为血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补充,更适合在无条件进行HBV 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均可明显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促进血清转氨酶正常化,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清除率,促进肝脏组织学改善,并有不良事件少,可为机体良好耐受的特点,为治疗乙肝的主流药物。本文就3种核苷类药物治疗成人、少儿及妊娠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硬化,防治乙肝相关肝移植肝炎复发,耐药变异,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比较和综述,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爱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80-1381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97例患者同时检测HBV M和HBV DNA,HBV M检测用ELISA法,HBV DAN检测用PCR法。结果:HBV M的检测结果分为6组,每组HBV M组合都有一定的HBV DNA检出率。结论:说明HBV M只能作为乙肝病毒有无感染的一般性检测,而HBV DNA能检出复制病毒,但难以表达非复制状态的感染,所以两者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巧燕  高振峰  汪红  徐光华 《西部医学》2011,23(11):2082-2084
目的研究延安地区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PCR法鉴定延安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选定B型、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60和120例,分为拉米夫定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观察其应用一年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对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B型基因与C型基因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效比较,6、12个月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12个月的生化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型基因与C型基因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效比较:6、12个月生化学应答率、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安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对拉米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优于C基因型;B基因型、C基因型对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无区别,提示HBV基因型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相关性。检测HBV基因型对于临床优化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以及各基因型与疾病的进展和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法随机收集山西省HBV阳性病例128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8例,肝硬化34例,急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患者8例。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存在B型、B+C混合型和C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型的HBV-DNA载量的均值水平为2×108,显著高于其他型(p〈0.05);C型HBeAg阳性率较B型和B+C型高(p〈0.05);混合型及C基因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硬化。结论山西省地区基因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的HBV-DNA载量水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型;混合型及C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