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探索个体化护理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个体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及出院前护理满意度测评得分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放疗后的肺癌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责任护士对其人院前在接受教育、控制饮食、参加运动、配合用药、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等情况进行评估.实验组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教育.对照组每周2下午给予约40min的糖尿病小组教育,教育内容根据小组计划轮换进行.出院前对两组患者接受教育、控制饮食、参加运动、配合用药、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等情况分别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接受教育、控制饮食、参加运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糖监测、糖尿病知识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配合用药方面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个体化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糖尿病小组教育,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时效性激励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用时效性激励原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率为87.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效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无效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 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为9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3%(P〈0.05).结论:应用时效性激励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疗效及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单独药物治疗及加心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依从性的差异。方法:将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加心理健康教育,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评定减分值及6周后疗效,并评定各期依从性。结果: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初期2周时两组在依从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6周后患者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加心理健康教育治疗比单独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疗效快,且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保肾方Ⅱ号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予基础治疗即:控制饮食、血糖、血压、血脂。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改良保肾方Ⅱ号中药汤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保肾方Ⅱ号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综合社会支持对提高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应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应对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两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社会支持组(干预组)在常规处理措施基础上,采用综合社会支持,评价两组患者入院后1 d和30 d的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医学应对问卷(MCMQ)以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两组患者家庭外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后1 d(P〈0.05,P〈0.01),家庭内支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入院后1 d(P〈0.05);两组患者MCMQ3个维度: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和与医务人员关系维度评分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入院后30 d,干预组患者家庭内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外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与医务人员关系三个维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综合社会支持能提高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生命质量,增强患者的正性应对。  相似文献   

7.
严隆平 《海南医学》2014,(7):1081-1083
目的观察生命力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生命力护理干预,采用WHOQOL-100生活质量量表和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精神支柱、社会关系、环境和独立性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精神支柱、社会关系、环境和独立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护理后运动、饮食、用药、检查依从性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护理后运动、饮食、用药、检查依从性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护理后运动、饮食、用药、检查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O.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52±1.25)mmol/L、(9.07±1.89)mmol/L和(5.25±0.92)%,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8.32±1.68)mmol/L、(12.78±2.34)mm01/L和(9.76±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生命力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好的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物模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食物模型进行饮食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的依从性和血糖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均比较低,血糖控制也不够理想。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千预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饮食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情况均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食物模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有利于老年患者简单、直观的掌握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原则与方法,更好的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及综合性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计分法预测DF可能发生的高危人群,本文210例患者危险因子计分均〉10分,纳入DF高危人群。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足部保健、足部按摩等干预。结果:经过6个月的综合防治,观察组发生DF的人数和DF高危人群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控制良好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各维度及综合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发现DF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DF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减少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丹 《中外医疗》2012,31(19):161-161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1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进行饮食护理。结果2组患者饮食护理后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等各项指标下降均优于常规组,有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组饮食控制依从性护理后较护理前有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前后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饮食管理,改变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依从性,促进糖尿病各项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达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彬  张莹  张瑞云 《河北医学》2011,17(3):290-2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C肽、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病程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40例,有视网膜病变组(B组)41例,正常对照组(N组)40例,进行血糖(BG)、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12.
陈鸿尔  郑亚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15-116,119
目的探讨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糖尿病饮食管理。对照组在复诊时来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家进行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观察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运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评价饮食的依从性。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的BMI﹑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提供个性化的可视性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比浊法检测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5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HbA1c和U-mAlb的水平,并按照HbA1c水平高低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低值组(HbA1c〈7.0%)、中值组(7.0%≤HbA1c≤10.0%)和高值组(HbA1c〉10.0%),检测并比较U-mAlb在各组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HbA1c和U-mAlb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中、高值组U-mAlb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其U-mAlb水平也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HbA1c和U-mAlb有利于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发现,为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加用甘精胰岛素或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停用磺脲类药物,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继续原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C肽等,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各时段C肽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空腹血糖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空腹C肽上升、30min C肽上升、120min C肽上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餐后2h血糖下降比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1h,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3h,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磺脲类失效患者中,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好,可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继续使用磺脲类药物加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策略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后遵医率、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和自我监测管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不遵医率5.0%,对照组治疗后的不遵医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总遵医率达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遵医率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及自我监测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策略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并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02名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成两组,A组38例(同时具备HbA1c〈6.1%、FPG〈6.1 mmol/L、2hPG〈7.8 mmol/L),B组64例(HbA1c、FPG、2hPG任1项大于或等于以上值),分别对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3项指标作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B组(异常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性正相相关关系(HbA1c与FPG:r=0.748,HbA1c与2hPG:r=0.766,皆为P〈0.01),而与CRP也存在平行升高趋势(HbA1c与CRP:r=0.469,P〈0.05);在A组(正常组)中HbA1c与2hP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r=0.276,P〈0.05),而与FPG、CRP不表现出相关性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PG、CRP、2hPG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同时检测患者的HbA1c、2hPG、FPG、CRP,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其病情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3年降糖药物调整情况及影响血糖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对在北京城区社区就诊的32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综合达标管理。依据管理3年前后降糖药物调整情况分为4组:增加胰岛素组(255例)、增加口服降糖药组(641例)、降糖药不变组(1621例)及降糖药减少组(684例),观察各组血糖达标情况。结果管理3年后,①4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e)分别从(8.3±1.9)%、(7.4±1.7)%、(6.8±1.3)%和(7.2±1.5)%,降至管理后的(7.5±1.5)%(t=5.38,P〈0.01)、(7.0±1.3)%(t=5.17,P〈0.01)、(6.7±1.2)%(t=2.62,P〈0.05)和(7.1±1.4)%(t=1.76,P〉0.05);HbAle下降〉0.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2.2%(133/255)、34.3%(220/641)、24.6%(399/1621)和31.9%(218/684),增加胰岛素组血糖下降幅度最大;②管理前血糖未达标(HbAle≥7%)的1280例患者中,管理3年后562例(43.9%)达标;③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背景者管理后血糖达标率分别为61.5%(342/556)、64.7%(1174/1814)、74.5%(619/813);人均月收入〈2000元、2000~4000元、〉4000元者管理后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58.1%(971/1670)、77.3%(828/1071)和66.8%(137/205);④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增加胰岛素、增加口服降糖药、人均月收入2000~4000元、管理后BMI下降幅度和年龄,与HbA1c下降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0.45、0.80、0.72、0.96和1.08(P〈0.05)。结论通过3年积极调整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尤以增加胰岛素组血糖下降幅度最大。低收入、低教育程度者仍是血糖达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最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性糖尿病教育,观察其对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0例长期在我院门诊、住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患者曾接受过系统性糖尿病教育,100例患者未接受过系统性糖尿病教育或偶有1次听课经历,两组患者填写相同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糖尿病费用方面的调查问卷。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与未接受教育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未接受教育者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显著高于未接受教育者(P〈0.01)。两组患者治疗糖尿病的费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糖尿病教育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病情的稳定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每天服用替米沙坦40~80mg,对照组45例每天服用厄贝沙坦75~150mg,共治疗12周。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和IRI水平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