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470 975例次,HIV确认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22‰。不同年份、地域的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3例HIV阳性确认者中以18~30岁组居多(65例,占63.11%),阳性率为0.3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01)。HIV阳性确认者中男性95例,女性8例,男性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0.29‰)高于女性(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3,P<0.001)。HIV确认阳性者的职业类型主要为职工(20例,占19.42%),其次为学生(16例,占15.53%)及无业人员(6例,占5.83%)。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献血前干预、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建立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自愿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确认HIV感染者。[方法]2009年3~12月,对大连市血液中心筛查HIV抗体阳性的82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HIV抗体和抗原复检,复检阳性血样用WB确认,部分血样3~6个月复查。[结果]复检血样82份,确认HIV抗体阳性3份,未发现p24抗原阳性的早期感染者。[结论]2009年3~12月,大连市在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发现3例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后,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降低HIV输血传播风险。 方法 对柳州市2018—2021年无偿献血人群HIV 感染者献血史、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率变化情况。 结果 2018—2021年柳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总确证阳性率为0.022%(54/246 029),确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特征献血者中,初次献血、男性、26~<56岁、初中及以下学历,以及农民、自由职业者等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广西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后,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在下降,不同人口学特征献血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应加强献血者征询和甄别,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降低经血液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张伟  白俊凤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45-1846
目的分析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流行状况;探讨HIV初筛试验与确认试验之间的关系;为提高HIV检测技术;为招募和选择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献血者初筛和确认试验阳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为0.005%,感染者均为男性,20—32岁年龄段,初筛试验双阳性的标本确认阳性率为50%。结论呼和浩特市HIV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做好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从而保证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长沙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评估长沙市采供血机构的检测策略和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方法 收集了2016—2020年长沙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数据,分析了初筛、确证检测数据。并将结果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长沙市献血者HIV初筛阳性率为0.14%(1 070/777 937),HIV确证阳性率为2.02/万(157/777 937)。每年HIV初筛阳性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dy=0.029,P=0.392),每年1,3,7,8和10月初筛阳性率相对较高。HIV确证阳性人群均为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不确定人群S/CO值主要分布在0.5-5范围内,占60.7%。HIV不确定人群确证结果以单p24条带出现为主,出现率为64.3%。 结论 长沙市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率不高且近5年来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长沙市采供血机构目前筛查HIV检测策略和处理措施合理高效,能够有效降低因HIV初筛阳性造成的血液报废,也能够有效降低HIV输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太原市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经ELISA筛查后存在的经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方法收集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HIV项目实验结果,分别统计男、女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IV阳性数并计算阳性率,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对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太原市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389 796次,首次献血者中男性和女性H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39 7%和0.001 4%;重复献血者中男性和女性H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17 9%和0.004 1%。经评估抗-HIV筛查后无偿献血者HIV的总残余风险为10.518×10-6。结论太原市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首次献血者高于重复献血者,男性高于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仍存在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不合格结果,为提高血液筛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共358 080例在献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血液进行常规筛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 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 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012年共358 080例在献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血液进行常规筛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 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 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5周岁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最低;NAT筛查共检出265例HBV DNA阳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为0.081%(265/327 761)。结论制定适合的ALT初筛阈值,招募低危献血者,开展NAT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感染人群特征,为献血者招募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柳州地区2019年10—11月常规筛查合格5 76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戊肝病毒抗原(HEV-Ag)、抗体(HEV-IgG、 HEV-IgM)检测, 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戊型肝炎感染情况。 结果 5 751例无偿献血者HEV-IgG阳性检出率为26.03%、HEV-IgM阳性率1.67%,HEV-Ag阳性为0例。不同性别、年龄、职业HEV-IgG阳性率、HEV-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45岁以上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农民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不同民族、不同学历间HEV-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苗族、侗族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小学、初中学历高于专科、本科以上人员。 结论 柳州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献血者招募中,要面向低感染风险的学生、医务人员和公务员人群招募。对高感染风险的献血人群,可在血液筛查中增加戊型肝炎急性感染期指标项目检测,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宿迁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招募合格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5年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无偿献血共250 709人次,检出HIV感染28人,检出率为11.1/10万。18~25岁组检出率最高为18.63/10万;感染者均为男性,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主要为工人,也发现学生感染者。结论宿迁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者分布偏向于年轻、低学历、普通职业人群。应加强HIV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减少和防止感染扩散,同时采取更加先进的HIV检测技术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衡阳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探究血液的安全隐患,为采供血机构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衡阳市无偿献血者191 271份血液标本进行ELISA初筛试验,初筛阳性样本送衡阳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用WB(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试验结果确认。结果 2010-2014年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初筛阳性数220例,初筛阳性率为0.115%,确认阳性数43例,确认阳性率为0.022 5%;HIV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2.5,P<0.01);结论衡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逐年下降,处于低流行稳定水平,感染主要为男性,具有低龄化趋势。为保证输血安全,政府应加强对献血人群,特别是青年男性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江山市农民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情况,为采供血点从农民人群中选择低危献血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3-2015年浙江省江山市6 635名农民献血者,运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液HBsAg、抗-HCV、抗-TP、抗-HI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并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3-2015年全部献血人群的总不合格率为1.28%,农民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为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P<0.01);农民献血者三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P<0.01),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献血者中男女献血者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05);不同年龄组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2,P>0.05);不同职业人群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1),以在外务工农民不合格率最高(2.96%);不同职业人群的抗-TP、抗-HCV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8.9,P<0.01)。 结论 2013-2015年江山市农民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高于总献血人群,通过献血前积极开展宣传并重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不合格率得到明显控制,特别加强对在外务工人员献血前征询和血液筛查,从低危的农民人群中采集血液,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特点,确定无偿献血招募指南,为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德市HIV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宁德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24.89/10万(16/64 276),2013年最高,达53.65/10万(7/13 048)。感染者男性(75.0%)多于女性,18~39岁占68.8%,62.5%未婚,≤初中和≥大专占81.2%,职业呈散在分布,31.3%为重复献血者,87.5%可能通过异性接触感染,1例(6.3%)同性性接触感染。结论 2012年后宁德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应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建立艾滋病信息网络,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乡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监测结果,为更好的制定HIV感染防控策略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新乡市无偿献血标本106 726份进行HIV筛查检测,并对检测出HIV阳性血液标本献血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年献血标本共检测出HIV感染标本35例。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约占感染总数的94.28%(33/35例),年龄分布以18~30岁最多,约占感染总数的65.71%(23/35例)。结论自2010-2015年,无偿献血HIV感染率逐年上升,应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和筛查力度,加强宣传,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和血液在EIA筛查后经血传播HI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EIA方法筛查献血者血液抗-HIV-1/2,罗氏诊断公司COBAs AmpliScreens NAT血筛系统ELA检测"合格"标本中mV-1 RNA,聚合酶链反应(PCR)分离阳性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IV前病毒DNA,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2002~2008期间的献血者标本152 081人份,发现抗-HIV阳性17人份,阳性率为0.011%;对EIA检测"合格"的113 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IV-1 RNA阳性但EIA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漏检的献血者血液,HI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15例HIV-1分离株基因分型显示,4例为HIV-1 B'亚型,11例HIV-1 E亚型,与本地区早期献血者中流行的HIV-1亚型相似.[结论]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深圳献血者血液经血传播HI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济南市2011至2014年无偿献血者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状进行分析。 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济南市2011至2014年124 70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抗HIV反应阳性标本送往济南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结果124 70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256份ELISA法HIV筛查为阳性,占总人数的0.205%。济南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阳性27例,确认阳性率为0.02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0岁以下高于30岁以上,可能传播途径以同性为主。 结论济南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有关,同性传播为主。应加强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以及献血前评估、鉴别,增加志愿者队伍,加强检测力度,提高检测灵敏性及特异性,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山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展趋势,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0月采集的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试剂进行筛查,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WB)法进行确证。结果 294 988例标本中,初筛阳性338例,WB阳性41例,符合率为12.1%。进口和国产试剂确证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8.2%和44.4%。确证标本中,S/CO值均≥5.98;两种试剂均有反应性且S/CO值>10.0的标本确证阳性符合率为100%;gp160、gp120、p24出现频率100%。结论中山献血者感染趋势呈波形变化。双家阳性标本S/CO值越高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庆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的感染和血清学流行状况,为本市用血安全和血液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已开展的庆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项目,对随机抽检的样本采用双抗原酶免夹心法(ELISA)进行血清学HTLV抗体筛查,初试阳性的标本再进行双孔复试。结果 2017年1月4日-9月30日针对随机抽检的5 693人份庆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血清学检测共筛查出HTLV抗体阳性标本4人份,HTLV抗体阳性率为0.07%。结论庆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存在一定的血清学HTLV抗体筛查阳性率,为确保血液安全和受血者的健康,有必要扩大监测数量及进行HTLV的确认和追踪研究,为是否将HTLV纳入本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庆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Ⅱ)感染情况,为制定血液筛查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方法用ELISA法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浆中抗-HTLV-Ⅰ/Ⅱ,筛查呈阳性的标本进行双孔复检,复试阳性标本送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用WB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确证实验。结果 30 45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初筛出17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0.06%,经PCR和WB法确认,17份结果全阴性。结论安庆市无偿献血者人群属于HTLV感染的低发区或非流行区。安庆市无需开展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厦门市某三甲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患者的确认试验结果和相关资料,为临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医院就诊人群的HIV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及经过厦门市疾病控制中心(CDC)免疫印迹法(WB)确认HIV抗体阳性患者的检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统计HIV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结果,统计HIV抗体阳性样本的人群分布和科室分布、WB条带分布及HIV-1抗体条带模式。结果 1 323例需送确认试验患者中882例送检,确认HIV抗体阴性339例,阳性466例(465例经WB检测阳性,1例经核酸RNA检测阳性),不确定结果77例中随访确认5例阳性;未送检的441例患者中,既往已确认HIV抗体阳性82例。最终可追踪到的HIV抗体阳性患者共553例,阳性率41.80%。首次确认试验阳性的466例患者中,男女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94例患者的首诊科室为内科相关科室,72例为外科相关科室。465例经WB检测阳性样本共检出9条HIV-1抗体条带,1条H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南宁市1999-2005年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和趋势,为采供血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南宁中心血站1999-2005年献血者血液标本HIV常规筛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等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7年共筛查献血者血清样本439 202份,南宁中心血站检验科筛查抗-HIV阳性599例,上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HIV阳性55例。HIV感染者中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超过98%,主要为男性青壮年,传播途径以曾经吸毒人员为主。结论:南宁市献血者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