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认为多因相合、癌毒内生是肝癌的致病关键.临证以扶正解毒消癥为治法,扶正当健脾益气以滋气血;解毒当以清消癌毒为先;消瘢当祛瘀散结以消癥瘕.创立了治疗肝癌的经验方—肝积康方,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加减,应注意扶正、解毒、消癥三法的有机结合,灵活应用健脾益气、解毒化湿、祛...  相似文献   

2.
尤建良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经验。提出健脾益气调中化积;疏肝理气调达气血;综合治疗遣方用药等观点,对于临床辨治肝癌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肝癌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能手术及肝动脉栓塞化疗等局部治疗的晚期肝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较低剂量的联合化疗与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48例中部分缓解29.17%,症状改善51.17%,一年生存率27.8%.结论:对能耐受静脉化疗的晚期肝癌采用较低剂量的阿霉素、5-Fu与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者提出了肿瘤微环境这一概念,其中的免疫微环境作为肿瘤微环境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起的作用也越发受到重视.肝癌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而健脾益气药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以中医健脾法为根本大法,配合肝癌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生物治疗,适当结合放化疗,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观察健脾益气消髒法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经彩超、CT、核磁共振成像及甲胎蛋白检查,诊断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消髒中药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艾迪注射液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能手术及肝动脉栓塞化疗等局部治疗的晚期肝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较低剂量的联合化疗与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 :38例中部分缓解 2 8.9% ,症状改善 84 .3% ,一年生存率2 6 .3%。结论 :对能耐受静脉化疗的晚期肝癌采用较低剂量的阿霉素、5 - Fu与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疏肝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4周灌注1次,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气健脾疏肝中药,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稳定率为71.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3%(P<0.05);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疏肝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药防治肝癌栓塞术后综合征4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洪江 《陕西中医》2003,24(7):585-586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类中药预防肝癌栓塞术后所引起的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非中药组 ( 2 0例 ) ,在肝癌栓塞术前后不服用中药 ,中药治疗组 ( 2 3例 ) ,在肝癌栓塞术前后服用益气健脾中药 (党参、茯苓、陈皮、淮山药、白术、扁豆等 )。结果 :两组恶心 ,呕吐发热腹痛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比较 ,中药治疗组优于非中药组 ,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提示 :中药对预防肝癌栓塞术后恶心呕吐 ,发热腹痛有缓解和减轻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中医健脾益气法下调大鼠肝癌组织高表达序列标签(ESTs)的完整cDNA序列。方法 在以往发现若干健脾益气治法下调肝癌组织高表达EST的基础上,采用电子克隆与RT—PCR结合的方法,克隆有关EST片段eDNA序列。结果 成功筛选出7个EST片段的含完整编码区全长或近全长cDNA序列,经Blast对比,有6个基因为新基因,已向GenBank申报,并实现登录,登录号分别为:DQ480748、DQ480749、DQ480750、DQ480751、DQ480752、DQ480753。结论 所克隆出6个健脾益气法下调大鼠肝癌组织高表达EST的完整cDNA序列,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及深入探讨健脾益气法防治肝癌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8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术后经皮下埋藏式注射器进行介入治疗的同时 ,采用中药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同时采用益气健脾、调肝和中、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则 ,对照组不使用中药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化疗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生存期远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经皮下埋藏式注射器进行介入治疗中 ,采用益气健脾、调肝和中、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中药方剂辨证施治对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