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c,M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就诊ITP患儿,分析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比较分析治疗前MP感染组与非MP感染组ITP患儿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后ITP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的平均病程。结果儿童ITP患者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32. 4%,MP感染率较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治疗前MP感染组与非MP感染组ITP患儿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后ITP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的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ITP的重要诱因之一,早期启动特异性抗支原体治疗迅速清除病原体可以促进血小板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肺炎支原体(MP)主要引起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有时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青少年发病较常见。由MP感染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征(IM)的临床症状与EB等病毒或细菌性肺炎所引起的IM极其类似,临床症状难以区分[1]。近年来本病的感染趋势逐渐增高,达9.6%~66.7%,常见于幼儿感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确诊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大叶性肺炎发病率已经上升,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细菌及病毒如EB(Epstein-Barr virus,EBV)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已经增多;大叶性肺炎患儿一般有病毒与MP及细菌其中的二者或三者的混合感染。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致病原及易感年龄的改变情况,以便为临床医师更好的进行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在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ALRI)患儿中的构成特点。 【方法】 收集宝鸡市5家医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ALRI住院小儿7 979例的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小儿ALRI患儿血清7种急性病毒抗体IgM总阳性率为32.7%;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IgM 7.6%,柯萨奇病毒抗体IgM 7.2%,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5.5%,埃可病毒抗体IgM 5.1%,副流感病毒抗体IgM 4.1%,腺病毒抗体IgM 2%,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 1.2%。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12.6%。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核酸(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阳性率结果为:EB病毒DNA 24.4%,肠道病毒(普通型)RNA 10.7%,呼吸道合胞病毒RNA 4.3%,柯萨奇病毒A 16 3.8%;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阳性率为11.7%。 临床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是EBV和MP混合感染。 【结论】 小儿ALRI病原学分布存在人群、地区和季节、年份等的差异性,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宝鸡地区小儿ALRI的重要病原,病毒以EBV为主。应开展多方法、多病原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容易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本研究分析EB病毒在儿童中的疾病谱及合并感染情况。方法以2017-01-01-2018-01-01抚矿总医院收治的3 072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法检测全血中EB病毒核酸阳性的病例,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EV71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的IgM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疾病谱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本研究3 072例患儿中,共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15,检出率为20.02%。检出率最高的是1~3岁组,为21.25%,最低的是6~14岁组,为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4,P=0.035。EB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以肺炎、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主,EB病毒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者有260例,占42.28%,肺炎支原体在1~3岁组中的合并感染率最高,占20.16%。结论我院EB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1~3岁组,EB病毒感染疾病谱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肺炎支原体是合并感染中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喉炎患者肺炎支原体和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7年4月406例急性喉炎住院患儿作为急性喉炎病例组,另选406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儿童急性喉炎患者根据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分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未感染组,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分为EB病毒感染组和EB病毒未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CD_3~+、CD_4~+、CD_8~+百分比。结果 406例急性喉炎住院患儿中,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89例,占21.9%,发生EB病毒感染40例,占9.9%;急性喉炎病例组患儿CD_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17.364,P0.001),CD_4~+/CD_8~+比值高于对照组(t=4.893,P0.05),两组CD_3~+、CD_4~+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未感染组CD_3~+、CD_4~+、CD_8~+、CD_4~+/CD_8~+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B病毒感染组和EB病毒未感染组CD_3~+、CD_4~+、CD_8~+、CD_4~+/CD_8~+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喉炎患儿常伴有肺炎支原体和(或)EB病毒感染,并导致CD_8~+百分比的降低,CD_4~+/CD_8~+比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石地区儿童EB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MP)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EB病毒合并MP患儿35例为观察组,另取34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所有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肺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EB病毒合并MP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女童EB病毒合并MP检出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5),夏秋季检出率较高,与春冬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原发性肺部疾病、低体质量、剖宫产、季节、年龄、低补体、流动人口状态和流行接触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肺部疾病、低体质量、剖宫产、季节、年龄、低补体、流动人口状态和流行接触史均是与EB病毒合并MP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黄石地区儿童EB病毒合并MP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且有明显的影响因素,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和预防策略可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中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USA法检测MP和CP的IgM、IgG抗体。结果17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MP—IgM和M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和76.1%.而MP—IgM和MP—IgG抗体同时检出有53例,阳性率为30.1%;CP—lgM和C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5%和69.9%,CP—IgM和CP—IgG抗体同时检出有39例,阳性率为22.2%:176例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混合感染检出63例,阳性率为35.8%。而212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中MP—IgM和M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和35.8%:CP—IgM和C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8%和35.4%: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混合感染,检出42例,阳性率为19.8%。17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与212例健康献血员比较,经×2检验,二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中有较高的MP和CP感染率,为防止临床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应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并高度重视此类病原体的预防、检测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主要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及青壮年,其临床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间质性炎。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MPP占小儿肺部疾病的3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者威胁患儿的生命。国内外研究中均显示呼吸道MP感染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2,3],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其他非典型病原体,早期诊断及早治疗能够促进本病的治愈。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9,(3):459-461
目的通过了解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小儿肺炎中的感染情况分析,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的血清标本和鼻咽拭子标本,通过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含胞病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726例小儿肺炎感染疾病中支原体感染占424例,合胞病毒占600例,合并感染73例。其中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年龄高峰在1~3岁,11、12月份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较高;感染呼吸道含胞病毒年龄高峰在1~6月龄,12—2月份呼吸道含胞病毒检出阳性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共占25. 52%,感染分布均存在年龄差异和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菌,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MP感染后多数仅累及呼吸道,少数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甚至死亡[1]。近年  相似文献   

12.
2003~2005年青海地区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617-2617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和被动凝集法对3年来1 525例住院肺炎患儿进行病毒病原学和支原体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810例,阳性率53.1%,检出肺炎支原体229例,检出率15%。结论:青海地区3年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腺病毒(29.0%)、EB病毒(19.3%)、呼吸道合胞病毒(19.0%),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占1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特异性抗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组为本院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46例.采集患儿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MP-IgG、MP-IgA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IgM、CP-IgG,同时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做MP培养和CP培养.结果:282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M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MP培养法以及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CP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54.26%和36.88%、59.22%和37.94%.MP、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和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CP感染初期(1~16 d)出现的抗体以MPI~I和CPIgM为主;感染早期(13-25)出现的是MPIgA,MPIgG和CPIgG在此期也有;感染后期和恢复期(21 d之后)以MPIgG和CPIgG为主.MPIgG和CP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单纯性支原体肺炎、单纯性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在肺部的临床表现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混合感染者肺外表现显著高于单纯性感染者(P<0.01).肺外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和血液系统表现,其次是泌尿系统、皮肤眼部症状、关节运动系统的表现.在0~1岁、1~3岁、3~6岁、6~14岁各年龄组之间MP、CP单纯感染及MP CP混合感染病例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岁以后的感染病例较3岁之前的感染病例显著增多(P<0.01).结论:MP、CP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法优于咽拭子培养法用于病原体诊断.多种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检测方法及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方法 对宝鸡市5家医院儿科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多中心调查时收集到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5 43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拭子超高倍显微镜检结果分析显示阳性率为70.0%,其中细菌20.0%、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35.0%、混合感染15.0%,镜检阴性率30.0%.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分泌物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核酸、EB病毒核酸、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柯萨奇病毒A16核酸、肠道病毒71核酸、肠道病毒普通型阳性率依次为12.1%、23.6%、7.8%、4.3%、0、10.1%,病毒核酸总阳性率为45.8%,阳性率最高的病毒是EB病毒,其次是肠道病毒普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各病毒在各年龄段感染率无明确规律,但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儿.1 745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6.0%.8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24.9%,共培养出17种细菌,前6位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12.0%,溶血性链球菌3.5%,肺炎克雷伯杆菌2.9%,卡他莫拉菌2.5%,大肠埃希斯杆菌1.1%,金黄色葡萄球菌0.8%,肺炎链球菌占第1位且为绝对优势致病菌,在5岁以内感染率最高.结论 各检测方法可检测病原的种类、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不同,所以提倡多方法、多病原的联合检测.多中心联合检测结果显示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为病毒占45.8%为主,其次是细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其他如衣原体等感染,临床医师诊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嘉兴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常见非典型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1年的19 644例因ARI在嘉兴市第二医院住院的儿童,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儿血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有49.6%儿童至少感染一种病原体,有23.5%的儿童发生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检出率最高,为34.6%;女性IgM抗体的检出率高于男性(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在28 d~1岁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MP在28 d~14岁的各年龄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2019年—2021年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逐年增加,MP全年流行,最易发生混合感染的病原体是MP(79.1%)。结论 研究有关嘉兴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性别、非典型病原体谱、年龄分布、病毒季节性和混合感染的重要流行病学数据,有利于制定更有效地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邢业兰 《工企医刊》2012,25(2):29-3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GIFA试剂盒,对我院曾在201 1年1-12月期间诊治的62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MP - IgM抗体检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6208例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标本,其中2396例患儿血清标本MP - 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60%.女性患儿MP - IgM抗体阳性率45.21% (1085/2400)高于男性患儿34.43% (1311/3808).血清MP-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年龄组在学龄期(>5岁),为49.25% (753/1529);血清MP -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四季度为41.50%(696/1677).结论 肺炎支原体MP - IgM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学龄期儿童和第四季度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年龄组和高峰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其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Ig M测定,了解郑州地区小儿9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9种病原体Ig M抗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285例患儿中检出Ig M抗体阳性183例,阳性率为64.3%。其中肺炎支原体101例,占35.4%;乙型流感病毒45例,占15.8%;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27例,占9.5%;腺病毒7例,占2.5%;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29例,占10.2%;肺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混合感染17例,占6.0%;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混合感染4例,占1.4%;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混合感染各1例,占0.4%。结论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是本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肺炎支原体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哮喘发作的关系及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就诊的7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将支气管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4.74%;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感染阳性率为10.67%;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阳性患儿常规治疗组(A组)总有效率为41.18%;加用阿奇霉素组(B组)总有效率为88.24%;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规行MP-IgM检测可明确患儿MP感染状况,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P感染哮喘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深圳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两年深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等病原分布情况及临床流行特点。【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1月该地区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5 651例患儿,取静脉血用ELISA法同时检测5种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特异性IgM。【结果】病原检测阳性者2 884例,总阳性率51.0%,其中混合感染1 061例,占18.8%,各病毒病原的检出率依次为流感病毒B(IFVB)927例(16.4%),腺病毒(ADV)291例(5.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53例(4.5%),副流感病毒(PIV)241例(4.3%),流感病毒A(IFVA)19例(0.3%);肺炎支原体(MP)2 440例(43.2%),肺炎衣原体(CP)33例(0.6%)。所有受检者中MP阳性者最多,达43.2%,3岁以上年龄段高达67.7%。2004年10月~2005年9月出现MP流行高峰,MP阳性者占受检者的40%以上胸片上表现为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141例。毛细支气管炎中RSV的检出率7.6%。【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近年来深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2004~2005年在深圳市儿童中出现一次流行,临床表现多样;病毒以IFVB最为多见,流行不明显,在每年高温季节(5~8月)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专科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原体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8月呼吸科符合小儿CAP诊断标准的1月龄~14岁支气管肺炎患儿880例,将其合格痰液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监测,同时进行血清病毒抗体及肺炎支原体(MP)抗体的检测。结果 8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病原体检出阳性535例阳性率60.8%,原因不明345例占39.2%;病原体阳性患者中单纯感染339例占38.5%、混合感染196例占22.3%;检出病原体547株,细菌占60.0%、病毒占40.0%;≤1岁以单纯细菌感染为主占50.0%、1~3岁以混合感染为主占40.7%,≥3岁以单纯支原体属感染为主占36.2%。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感染病原体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细菌前3位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病毒感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