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2020例B超介导下流产和普通人工流产进行临床分析,总结超声介导下人工流产的优点和可取性。方法使用黑白B超介导下人工流产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分析显示使用B超介导下人工流产的优点。结果2020例人超声介导下人工流产术中其中无痛流产190例,人工流产吸宫术1400例,人工钳夹术210例,不全流产清宫术208例。在介导中还有瘢痕子寓.极度后屈子宫,宫颈粘连,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高危子宫12例。结论B超介导下人工流产术是科人工流产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有效地防止了人工流产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对于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中负压吸宫术与药物流产术对术后输卵管畅通性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孕≤10周妇女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药物流产98例(药物流产组),负压吸宫手术134例(手术流产组)。测定两组妇女流产后输卵管畅通性及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宫腔/宫颈管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流产组流产后2周及首次月经后1周B超子宫内膜厚度值均高于手术流产组,流产后输卵管阻塞发生率(40.6%)高于手术流产组(14.6%),宫腔或宫颈粘连发生率(1.0%)低于手术流产组(9.7%)(均P0.05)。结论:相比负压吸宫手术,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更易引起输卵管阻塞,但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较小,术后宫腔/宫颈管粘连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配合无痛负压吸引清宫术对早期高危妊娠流产中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到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终止妊娠的260例具备高危因素的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直接行无痛负压吸宫术,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75 mg,每日空腹一次,连续2天,第3天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0.6 mg。2小时左右阴道流血增多为指征,再行无痛负压吸引清宫术。观察宫颈扩张情况,术中负压大小,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流血时间,麻药用量的差异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无需扩宫,负压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麻药用量少,患者易苏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对照组人流综合征10例,占7.69%,观察组人流综合征2例,占1.53%(P<0.05)。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吸宫不全3例,占2.3%;观察组无吸宫不全。对照组子宫穿孔1例,占0.76%;观察组无子宫穿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危妊娠流产,选择药物流产配合无痛负压吸引清宫术,手术更安全,损伤更小,即能满足患者对无痛的要求,又能降低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孕31 d~45 d)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型吸宫器对600例早早孕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及孕囊负吸法终止妊娠,并与常规人流组、药物流产组对比,观察完全流产率、术中疼痛、出血量、术后出血等问题.结果完全流产率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物流产组有显著差异(P<0.005),与常规人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痛率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物流产组、常规人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术中出血量改良微型吸宫器组平均为4.3ml,药流组平均为9.7 ml,常规人流组平均为9.5 ml,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流组、常规人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技术,手术简单,无损伤,腹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术时术后并发症,易被受孕妇女接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孕31 d~45 d)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型吸宫器对600例早早孕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及孕囊负吸法终止妊娠,并与常规人流组、药物流产组对比,观察完全流产率、术中疼痛、出血量、术后出血等问题。结果:完全流产率: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物流产组有显著差异(P<0.005),与常规人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痛率: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物流产组、常规人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术中出血量:改良微型吸宫器组平均为4.3ml,药流组平均为9.7 ml,常规人流组平均为9.5 ml,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流组、常规人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技术,手术简单,无损伤,腹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术时术后并发症,易被受孕妇女接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葛小军 《现代保健》2009,(31):63-64
目的探讨实施B超引导下做管微创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降低并发症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妊娠35~50d(孕囊平均亢径≤20mm)的健康妇女施行B超引导下微管微创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的金属管人工流产对照比较,观察术前宫口扩张情况,术中疼痛,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术后出血时间及完全流产率。结果微管组术前无需扩宫,术中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术后出血平均时间5.4d,完全流产率99%。常规金属管组需扩宫1~2次,术中有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术后出血平均时间9.2d,完全流产率97%。使用微管组无和轻度疼痛病例与传统金属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微微管行早早孕人工流产无痛微创,术后出出时间短,完全流产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B超引导下处理疑难吸宫术及取环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的好办法。本文报道在B超监视下26例疑难吸宫术及取环术的体会。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系我院1995年1月至1998年1月,凡在人流、取环术时发生困难,不能完成手术者或初次手术未成功须再次手术者,在B超监视下行疑难吸宫术和取环术26例。年龄17~53岁,平均26.5岁;孕次1~4次,平均2.7次;本次妊娠45~60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导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B超导视下无痛人流术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采用传统方法行无痛人流术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子宫穿孔、吸宫不全/漏吸、术后急性盆腔炎、宫颈/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 B超导视下行无痛人流术中子宫穿孔、吸宫不全/漏吸及术后宫颈/宫腔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急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可明显减少术中子宫穿孔、吸宫不全及术后宫颈/宫腔粘连,而又不增加术后急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屹  陈素琴  周英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417-1418
目的:评价B超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的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4年8月妇产科门诊1 741例人工流产妇女中48例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在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结果:48例手术均为1次成功,无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结论:对于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应用B超监测完成人工流产手术安全,病人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胡鹂  苗俊文  魏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67-4168
目的:观察经阴道及腹部B超用于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2008年292例具高危因素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均经阴道超声诊断,术时采用腹式超声实时监护;并与2000~2003年未行超声监护下的高危人工流产者103例进行对比。结果:292例手术均一次性吸宫成功,未发生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及盆腹腔脏器损伤、宫颈断裂、术中大出血、宫颈或宫腔粘连等并发症,术中出血少。结论:高分辨阴道B超能够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在腹式B超监护下行无痛负压吸引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和直接吸宫术两种方法对稽留流产的不同处理效果。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药物流产组和吸宫组,药物流产组在清宫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吸宫组采用直接吸宫术。结果两组完全流产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吸宫组二次清宫2例。手术难度、术中出血、副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药物流产应用于稽留流产能明显提高疗效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和直接吸宫术两种方法对稽留流产的不同处理效果。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药物流产组和吸宫组,药物流产组在清宫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吸宫组采用直接吸宫术。结果两组完全流产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吸宫组二次清宫2例。手术难度、术中出血、副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药物流产应用于稽留流产能明显提高疗效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B超在扩宫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院外取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device,IUD)扩宫失败转入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采取经宫腔镜手术;B组42例,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术中联合B超引导扩宫。比较两组扩宫时间、扩宫成功率。结果 A组扩宫时间(58.92±26.97)s,扩宫成功率76.19%;B组扩宫时间(30.5±8.02)s,扩宫成功率97.62%。两组扩宫时间、扩宫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术前充分软化宫颈,术中联合B超引导,其提高扩宫成功率优于宫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无痛负压吸宫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宫颈软化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无阴道分娩史、初次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A组单用异丙酚行无痛负压吸宫术,B组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3小时后行异丙酚无痛负压吸宫术,C组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3小时后行异丙酚无痛负压吸宫术。观察患者无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术前阴道流血)。结果 宫颈松弛作用、麻醉效果B组和C组明显优于A组,且B组优于C组(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恶心、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在无痛负压吸宫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松弛宫颈,提高异丙酚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正♀人流术后的子宫粘连人流是人工流产的简称,是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来实现终止妊娠的一种方式。人流主要用来对意外怀孕进行补救,或者是女性在妊娠早期发现患有不宜继续妊娠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人流术主要包括负压吸引术、麻醉阵痛负压吸宫术、钳刮术以及药物流产等。其中,麻醉阵痛负压吸宫术也就是百姓口中常说的无痛人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流术。无痛人流适合妊娠周期10周以内并且自愿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手术操作简单、无需住院治疗。但是,只要是手术,不分大小都会对人体的  相似文献   

16.
杨永碧 《现代保健》2011,(29):28-2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内早孕在经腹B超引导下行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确诊为瘢痕子宫内早孕、要求实施无痛人流且无手术禁忌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腹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组140例)和对照组(无超声引导的普通无痛人流组8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腹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瘢痕子宫内早孕在经腹B超引导下行无痛人流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 畸形子宫合并妊娠少见,早孕时要终止妊娠时可采用负压吸宫流产和药物流产。负压吸宫流产术时处理不当,易导致漏吸、子宫穿孔等并发症,而药物流产时药物直接作用于妊娠子宫,使绒毛膜滋养细胞变性坏死,宫颈扩张而胚胎排出。本文对16例畸形子宫合并早孕者给以药物流产,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为1997年9月~2002年4月门诊所收治的16例畸形子宫合并早孕者,年龄22~36岁,停经5~7周,双腔  相似文献   

18.
初孕妇女药物流产与负压吸宫流产对再妊娠影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初孕妇女人工流产对再妊娠的影响。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26例有药物流产史及260例有负压吸宫流产史的初孕妇女进行比较,随访其妊娠分娩结局。结果表明: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药物流产组明显低于负压吸宫流产组(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药物流产组亦明显低于负压吸宫流产组(P<0.05)。提示:初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时因胎盘引起的并发症低于负压吸宫流产者,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药物流产中的诊断及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对1000例行药物流产者于用药前、用药后第8天及第15天进行B超监测。将出血时间长短以8天为界结果药流前B超检查可发现宫外孕、确定孕龄,药流后B超显示条状暗带或内膜线的,全部转经;显示低回声或强回声光团的,48例行清宫术;B超示胚胎存活者,要及时行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经B超检查发现宫外孕2例;发现孕囊越大阴道出血越多,出血时间越长结论B超检查在药物流产有重要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水囊压迫、急诊刮宫+水囊压迫及B超引导下吸宫+选择性水囊压迫3种方案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药物治疗大出血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药物治疗大出血患者130例,其中行单纯水囊压迫治疗21例为A组,行急诊刮宫+水囊压迫治疗30例为B组,行B超引导下吸宫+选择性水囊压迫79例为C组。观察3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住院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术后降至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血β-HCG术后降至正常时间均优于A、B组(P0.05);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吸宫+选择性水囊压迫治疗方案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纯水囊压迫、急诊刮宫+水囊压迫两种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