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秀芝  邱慧  覃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683-4686
目的:评估HIV母婴阻断效果,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围生期门诊为初次建卡产前检查的孕妇检测抗-HIV,为HIV感染孕妇提供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临产前采血检测HIV病毒载量,对婴儿HIV感染状况进行随访,即产后4月内2次为婴儿采血检测HIV-DNA,12、18月龄时再次检测抗-HIV。结果:近4年来该院孕妇HIV感染率为0.28%,经采取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孕期进行规范三联抗病毒治疗,82.71%的孕妇临产时病毒载量低于最低检测限,婴儿HIV感染率0.75%,明显低于未治疗者之婴儿(感染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HIV感染孕妇实施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安全有效,不失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2.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之一,在未干预的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约15%~50%会发生母婴传播[1]。对于婴儿和儿童来说,母婴传播是感染HIV的主要方式,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产期感染HIV的婴幼儿超过50万[2]。为进一步了解芜湖市孕产妇和儿童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整体情况,为规范开展母婴阻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伶  王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55-3256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日益增多,预示着艾滋病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表现为妇女感染比例的增加〔1〕。而HIV阳性妇女又可以通过怀孕、分娩和哺乳等环节把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导致婴幼儿感染及早亡。在婴儿和儿童HIV感染者中90%是母婴传播引起的。如果再不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行动预防母婴传播,将会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危害。研究证明,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可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1/3~2/3〔1〕,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母婴阻断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干预的…  相似文献   

4.
母婴传播(MTCT)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HIV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通过HIV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人工喂养等系列措施可阻断HIV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降至2%.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今后母婴阻断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对6328例孕妇进行抗体筛查,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提供咨询、检测、自愿终止妊娠、母婴抗病毒药物服用)。结果阳性孕妇29例,终止妊娠4例,分娩25例。在婴儿HIV检测中,目前均是阴性。结论对所有孕妇进行抗体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抗病毒治疗,及时进行综合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琴 《现代保健》2012,(7):161-162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4月一2011年3月住院分娩的HIV阳性孕妇47例,自孕14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服用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进行母婴阻断,分析临床疗效。结果47例孕妇均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38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6例出现贫血,2例出现肝肾功能损伤,1例出现药物过敏。新生儿采取顺产及剖宫产方式,全部顺利出生,均未早产,无身体畸形。出生后2个月进行HIV-DNA的PCR检测,1例为阳性,其余全部为阴性,阳性新生儿3个月再进行HIV-DNA的PCR检测时为阳性,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为97.87%。结论对HIV阳性孕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母婴阻断,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新生儿喂养方式对阻断HI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对15例病例采用1人用孕期十分娩期+产后新生儿+择期剖官产的用药方式,其余14人均用分娩期+产后新生儿的用药方案;新生儿喂养方式为1例混合喂养,14例人工喂养。结果15例儿童中混合喂养1例于7月龄死亡(肺炎),1例12月龄检测阳性,待18月龄复查,其余13名儿童均正常。结论提倡住院分娩,提供安全分娩服务,采用安全的新生儿喂养方式,可有效地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2004年河南省投入1000万元,在13个县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工程”,对27万名妇女进行了艾滋病毒检测,对发现的130名HIV阳性者进行免费阻断干预。最近,对这些产妇生产的新生儿进行为期1年半的全程追踪监测,17名1岁半的小儿HIV检测全部为阴性,成功地阻断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当前威胁世界人类健康的重要类型疾病,在婴儿和儿童群体中也存在大量的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其中大约90%的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的.艾滋病病毒在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都可能发生HIV的传递.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和在母婴中的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HIV母婴传播的危害和艾滋病母婴阻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果,探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对2006-2011年全县15353名孕产妇抽取静脉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快速试纸条),对确诊阳性孕产妇进行预防母婴阻断干预措施。结果:57例孕产妇确诊为阳性,30例自愿行终止妊娠,27例妊娠分娩活婴27人,母婴综合干预措施、人工喂养、服药阻断的率均达到96%以上。结论:开展预防孕产妇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咨询与检测,能及早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通过及时合理正确地应用药物预防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是可减少、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HIV(+)在母婴间的传播情况,应用初步的阻断方法,尽量减少新生儿的感染率.方法对已筛查出艾滋病/HIV(+)的460例坦桑尼亚围产期保健孕妇,分成两组进行观察,观察组给予适当的干预及治疗.结果出生后观察组的新生儿感染率为70.8%,对照组的达到88.7%.结论艾滋病/HIV(+)母婴间的传播率不是100%,通过有效的干预是可以减少传播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柳州市孕妇HIV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9月在该院建卡的孕妇5447人,进行HIV自愿咨询及免费检测。结果:初筛阳性12人,经确诊阳性11人,孕妇HIV感染率0.201%。选择母婴阻断11人,选择终止妊娠1人。结论:柳州市孕妇HIV感染已处于较高水平,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期母婴阻断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及时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效果。方法对防城区2011-2012年有妊娠结局的34例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的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满18月龄的儿童为15例,中其有3例儿童死亡,2例失访。结果儿童死亡率33.79%,现存活的满18月的儿童为10例,其中1例为18月龄确证为HIV阳性,9例为HIV阴性,儿童HIV阳性感染率为10%,阴性率为90%。结论对在孕期或产时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的婴儿实施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应用后,发生儿童死亡及儿童HIV感染的机会减少,可明显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反之,HIV染的孕产妇和其所生的婴儿在围生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未选择剖宫产分娩,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死亡率会增加,增加了儿童感染HIV的机会。现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HIV(+)在母婴间的传播情况,应用初步的阻断方法,尽量减少新生儿的感染率。方法:对已筛查出艾滋病/HIV(+)的460例坦桑尼亚围产期保健孕妇,分成两组进行观察,观察组给予适当的干预及治疗。结果:出生后观察组的新生儿感染率为70.8%,对照组的达到88.7%。结论:艾滋病/HIV(+)母婴间的传播率不是100%,通过有效的干预是可以减少传播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摸索适合开展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预防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2015年23例HIV阳性孕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23例HIV阳性孕产妇均接受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阻断HIV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其中,12例HIV阳性患者接受HAART后怀孕,10例在孕早期(28周内)检出HIV阳性而接受HAART治疗,1例在孕28周后检出HIV阳性而接受HAART。23例HIV阳性孕妇均娩出正常新生儿,婴幼儿经随访检测均未感染HIV。结论对HIV阳性孕产妇进行HAART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关键,配合新生儿的预防性用药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HIV母婴传播。由专科医生提供对HIV阳性孕产妇的HAART,配合妇幼保健医院提供产检、分娩及婴儿的预防性服药,这种相互转介的艾滋病母婴阻断模式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独山县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在该县2008年4月-2012年4月长达四年持续监测中共初筛发现独山县HIV(艾滋病毒)阳性孕妇28例。并对28例产妇进行随访,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阻断措施,后对其新生儿进行HIV抗体检测,评价阻断效果。结果经检查确诊25例,排除3例。有1例儿童感染。选择终止妊娠率为39.29%,选择继续分娩率为60.71%,选择继续分娩率明显高于选择终止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阻断是一种很好的防控方式,可控制感染率至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采取阻断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法,以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68例HBV感染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孕产妇分为两组,A组为剖宫产组76例,B组为阴道分娩组92例,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h、1、6个月进行免疫注射,对新生儿出生时与6个月后进行HBsAg阳性率观察;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处理。结果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时与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53%、13.04%和10.53%、14.13%,不同分娩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49例与阴性组119例新生儿出生时和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28.57%、5.04%和30.61%、5.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孕妇所生产97例新生儿DNA为(3.34±0.68)copies/ml,未注射的71例孕妇所产新生儿DNA为(5.03±1.78)copies/ml,未注射组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分娩前注射可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新蔡县36例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蔡县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措施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对新蔡县2003-2008年孕产妇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确认H IV抗体阳性者及H 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中发现的孕产妇实施综合性(终止妊娠、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择期剖宫产、人工喂养)干预措施。结果知情同意终止妊娠11例(30.56%),失访2例(5.56%,缅甸妇女,返回原籍),1例处于妊娠期(2.78%),已分娩22例(61.11%),分娩产妇规律性服用抗病毒药物21例(95.45%),23例新生儿中,规律服药22例(95.65),人工喂养21例(失访2例,1例随母亲返缅甸,1例随父母外出打工),满18月龄19例(失访2例),经H IV抗体检测17例,检测阴性17例,婴儿H IV抗体检测阴性率100%。结论现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是可行的,通过对H 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H 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班秀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146-6146
目的:分析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 HIV阳性并要求继续妊娠的孕妇9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阻断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本组93例孕妇均于孕周14周开始用药治疗直至产后42d,经治疗后初生婴儿均未见 HIV阳性,随访18个月均呈阴性。结论对于HIV阳性孕妇实施抗病毒药物阻断治疗联合婴儿人工喂养,能够有效阻断HIV的母婴传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