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其治疗相关死亡率较高,使患者的总体生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非清髓或减低剂量的预处理方案通过降低预处理强度来减少治疗相关死亡,移植后依靠供者免疫活性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来清除剩余的肿瘤细胞,达到完全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文对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清髓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在被广泛应用在由于年龄或合并症而不适应行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身上,采用非清髓性顶处理策略,移植后形成供受体造血细胞混合嵌合状态.淋巴细胞供受体双向免疫耐受,即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通过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移植后形成供受体细胞嵌合状态,发挥移植物抗肿瘤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有较低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发生减少,且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并且非清髓性颅处理方案的改进、移植后相关疾病发生的防治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虽然有许多治疗策略被提出,并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成功,但其在人体方面的应用仍需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非清髓预处理建立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单倍体相合的猕猴亲子配对,受非清髓性预处理用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60Co(200cGy)全身照射 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抗CD25单抗。实验分为单纯造血干细胞(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检测供受体嵌合水平,观察造血恢复、GVHD等情况。结果单倍体相合的子代猕猴采用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可获稳定植入?比较了单纯非清髓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的造血恢复,发现造血恢复时间主要与嵌合状态有关;MSC可促进植入;相同条件下,HSC联合MSC移植组更容易形成供受混合嵌合;GVHD的发生率低。结论成功建立了猕猴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HSCT的模型,非清髓HSCT联合MSC可能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选择高效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氟达拉滨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均属于强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目的:对采用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患者,在预处理中及移植后早期毒性进行比较。方法:32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按照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中的免疫抑制剂分成两组即氟达拉滨组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预处理方案均为氟达拉滨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减低化疗强度的白消安,环磷酰胺,或者马法兰。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后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两组患者预处理中出现的器官毒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毒性分级参照Bearman等制订的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分级标准。结果与结论:两组无因预处理相关毒性而死亡。氟达拉滨组转氨酶发生率、腹泻发生率与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氟达拉滨组肝脏毒性发生率、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血液学毒性方面,氟达拉滨组白细胞达最低值、血小板≥50×10^9L^-1的时间、输注红细胞量、输注血小板的量均低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地贫)的惟一方法。预处理是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否植入的关键。寻找一种既能克服移植物排斥又不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处理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将氟达拉滨(Flud)加入地贫标准预处理方案中,不仅使 PesaroⅢ级重型地贫在清髓HSCT后获得持久植入,还成功地为2例肝硬化地贫患儿施行了非清髓无关供者HSCT。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flu cy 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 、Ly49A 细胞的比例;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性。建立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并比较清髓性方案(9 Gy TBI)、各种非清髓性方案(6.5 Gy TBI,flu cy,及flu cy allo-NK)的体内清髓效果、移植后供者嵌合率、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表明:与其他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相比,flu cy allo-NK组不能增加清髓程度,但可显著提高单倍相合移植后的供者嵌合率,移植后21天的嵌合率在骨髓为(28.70±5.90)%,脾脏为(46.40±5.00)%,并持续2个月。与flu cy组相比,flu cy allo-NK组出现的GVHD反应轻微,仅有50%(5/10)受鼠出现体重减轻,flu cy allo-NK组小鼠的肝脏、小肠、肾脏及皮肤的病理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供者allo-NK具有促进单倍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减轻GVHD强度的作用;低剂量flu cy allo-NK方案为高龄和一般情况差的肿瘤患者开展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用非清髓预处理是否能建立猕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采用健康、单倍相合的亲代猕猴为供者,子代为受者。受体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用环胞菌素A、霉酚酸酯、鼠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作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第0天输注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期监测造血恢复、造血嵌合水平和GVHD发生等情况。结果表明:4例猕猴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后,移植后8天内造血均能恢复,早期均有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例3、例4植入成功,在移植后12、14天出现Ⅱ-Ⅲ度GVHD;例1在移植后7天低比例供者植入,最后出现移植排斥;例2在移植后7天供者成分占50%,后因肾衰早期死亡。结论: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可以跨越单倍相合猕猴的MHC屏障,成功建立了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模型。为进一步买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13例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患者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3例难治性白血病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除3例植入失败外),加强预处理相关毒性的预防和护理,重视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造血重建延缓和溶血的现象,定时检测供者造血细胞的植入状况,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复发和移植物被排斥,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定时检测供者细胞的植入状态,做好预处理相关毒性的预防,重视造血重建,加强移植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治疗极为困难,实验研究和主供者淋巴细胞(DLL)的过继免疫治疗可使allo-HSCT后复发患者获再次缓解。特别是在非清髓性-HSCT后行DLI可在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和减少移植相关死亡的基础上,有显著增强的GVL效应。本文就其疗效机制、特点、适应证及非清髓性HSCT与DLI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治疗极为困难,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输注供者淋巴细胞(DLI)的过继免疫治疗可使allo-HSCT后复发患者获再次缓解。特别是在非清髓性-HSCT后行DLI可在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和减少移植相关死亡的基础上,有显著增强的GVL效应。本文就其疗效机制、特点、适应征及非清髓性HSCT与DLI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Ph 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减少移植后复发,移植时机、移植方案以及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至关重要.实验拟观察清髓性与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以及非清髓性移植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的效果.方法:选择1998-12/2007-0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例采用传统的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做清髓性预处理;4例采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减低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强度的预处理,移植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3例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均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观察患者治疗后造血、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①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混合性嵌合体,进行8次淋巴细胞输注后逐渐形成完全供者嵌合体,并发肝脏和皮肤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病生存.②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1例复发无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消除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清髓性移植1例复发、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①传统的预处理、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者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均可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非清髓性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均获得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②3种移植策略的疗效、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移植中心相继报道了非清髓性预处理(NMC)方案的临床研究,随着预处理强度减低,组织损伤减轻,炎性因子分泌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相关死亡(TRM)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逐步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是相对于强烈放、化疗处理而设计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减弱其对异基因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移植物获植入后,分裂增殖的免疫细胞和输注供者T淋巴细胞、逐步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同时建立嵌合体造血或完全供者型造血。临床观察,该方案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可扩大移植适应证范围。而进一步完善预处理方案和明确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背景: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减轻了预处理强度,减少了移植相关的死亡。目的:分析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71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患者1例,行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者同胞弟弟,60岁,HLA5个位点相合,ABO血型相同。预处理用药包括采用氟达拉滨、塞替派、环磷酰胺和马利兰针剂。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用抗胸腺球蛋白、巴利昔单抗、环孢素A、麦考酚酯肠溶片及丙种球蛋白,移植后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更昔洛韦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前列腺素E1、丹参、肝素及熊去氧胆酸防治肝静脉闭塞症,预处理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1时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促进造血重建。必要时输注辐照的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供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连用7d,第6,7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当天输注给患者。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8d完成造血重建。移植后50d,行STR检测结果显示供受者100%一致。移植后+20~30d陆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败血症(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胞菌)",移植后2个月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度(肝脏,3级)",经过抗感染、保肝、调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结果表明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多种合并症老年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而慢性GVHD(cGVHD)是allo-HSCT后期的主要死亡原因[1].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预处理方案的减弱和供受者混合性嵌合体(MC)的形成造成了供受者的免疫耐受,从而造成急性GVHD(aGVHD)的发生表现为aGVHDR的特征[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阶段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情况。方法给予32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期间采用3阶段营养支持及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未发生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的严重营养不良事件。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可以减少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过程中营养不足的问题,维持较好的机体营养状况,有利于移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1986年美国西雅图建立的环孢素(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由于明显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及改善长期生存而成为预防GVHD的金标准方案,但临床明显的急性GVHD(aGVHD)(Ⅱ~Ⅳ度)的中位发生率仍达40%。随着多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GVHD的预防方案亦在不断得到改进和替代。霉酚酸酯(MMF)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免疫抑制剂已广泛用于非清髓性移植及无血缘关系供者移植,而用于同胞HLA相合清髓性移植报道有限。我们采用CsA联合MMF方案预防GVHD用于42例HLA相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移植模式。其基本思路是:给予低强度的、以免疫抑制为目的的预处理,抑制受对供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从而使供的免疫造血细胞能成功植入受体内,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淋巴瘤病人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对14例淋巴瘤病人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为非清髓型移植,其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宾,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马法兰,9例清髓型移植病人选择了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罗氮芥、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马利兰、马法兰 美罗华。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非清髓型为环胞霉素 麦考酚酸脂;清髓型为环胞霉素 MTX。结果:5例非清髓型移植病人中,4例植活,1例失败;9例清髓型移植病人中,4例病人早期死亡。在随访的10例病人中,3例复发。结论:对于化疗失败,反复复发淋巴瘤患者,有适合HLA配型者应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传统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减低预处理剂量(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等,主要惰性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