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东昊 《健康天地》2009,3(12):4-4,10
目的:探讨多发大肠息肉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临床资料、肠镜及病理检查对2例大肠息肉病进行观察,总结其特点,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论:大肠息肉病恶变率极高,诊断依赖临床、肠镜、病理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直肠息肉     
《医药与保健》2007,15(9):57-57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病因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霍晓辉 《医药与保健》2007,15(12):26-26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黏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其中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是常见的良性肿瘤 ,但大肠息肉病则较少见 ,我院自 1989年到 1999年 10年来发现大肠息肉病 6例。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4 1岁。小于 30岁者 4例 ,平均 2 8 5岁 ,症状 :以大便带血最多见 ,共 6例。腹泻、便秘交替 2例 ;脓血便 3例 ;腹痛 2例 ;发生贫血 1例 ;以肠梗阻症状就诊而发现此病者 1例 ;肛门指诊可触及息肉者 2例 ;合并口腔周围色素沉着者 (Peutz氏综合症 ) 2例 ;合并胃息肉者 1例。病史最短 1年 ,最长 9年。有明确家族史者 1例 ,为姐妹关系。经手…  相似文献   

5.
崔龙 《自我保健》2011,(9):26-27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近日公布的研究发现,50岁以上男性、家族有大肠癌病史及吸烟等高风险的人士当中,超过80%患有大肠息肉,风险较一般人高2.5%.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市大肠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大肠腺瘤是最重要的大肠癌癌前病变,据估计约50%-70%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为了解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我们总结分析了我院5年共72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腺瘤息肉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腺瘤息肉是一组良性肿瘤性病变。多项研究提示8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因此,颇为学术界所重视。当前,有关腺瘤及其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已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3月有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627例,共872个息肉,对年龄、单发与多发、大小、形态、病理组织类型与癌变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年龄、患肉大小及病理为腺瘤的癌变率与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的恶变率分别是1.27%、9.64%、32.6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患肉的患者较癌变率较单发息肉者高(7.06% vs 2.23%),但两组息内数与癌变率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70% vs 2.23%),4组不同形态息肉(平坦,无蒂隆起,亚蒂,有蒂)的癌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腺瘤性伴绒毛状病理表现是大肠息肉癌变的主要相关因素.患肉数目不是其癌变相关因素,息肉的形态学与癌变无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人说,大肠息肉不及时切除,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那么,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有没有关系?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是为了对经内镜诊断、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经过肠镜检查发现,有2404例肠息肉情况存在,经过电子肠镜下的治疗,对其病理结果进行观察.临床上应用内镜诊断、治疗大肠息肉的技术已经很多年,尤其是对于腺瘤-癌变的阻断,将其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刘中辉 《家庭医生》2008,(23):54-55
本刊今年第19期文章《大肠癌的几个“意想不到”》提到,有近八成的大肠癌来自良性病变。许多人感到迷惘,息肉等良性病变这么常见。难道这些息肉都会恶变、都要切掉吗?专家说——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一典型家系共8例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48.5岁,其中大肠癌6例,宫颈癌1例,脑瘤1例。大肠癌患者中右半结肠3例,左半结肠及直肠2例,异时性多发性原发癌1例。绘制其家系图谱见图1,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家系成员病理结果见图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大肠息肉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肠息肉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较大的大肠腺瘤极易恶变,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本文总结老年高危患者大肠息肉内镜摘除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杰  周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94-795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大肠息肉患者在电子结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并发出血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术后将切除息肉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依据息肉数量均给予1次或者多次治疗均成功,并发少量出血2例,经再次电凝止血成功,未发生肠穿孔。切除93颗息肉中,腺瘤性息肉35颗(癌变6颗),炎性息肉21颗,绒毛状息肉13颗(癌变4颗),管状息肉31颗(癌变2颗),增生性息肉21颗,混合性息肉7颗(癌变1颗)。[结论]肠镜下利用高频电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是指结肠粘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病变,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之一,尤其是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过去由于检测手段不够,往往不能早期发现,以至许多病例并发癌变、出血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自内镜问世以来,提高了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使其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避免了癌变、出血等并发症。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及内镜特征,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恶变,对改善大肠癌的预后,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均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结肠息肉最常见。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内镜对息肉行摘除术。我院自2005年5月至现在对50例大肠息肉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大肠腺瘤性息肉489例,男314例,女175例。年龄18—81岁,高峰年龄为51—60岁。分布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见(占65.8%)。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形态、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组织类型有关。息肉越大、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恶变率越高。绒毛状息肉较混合型及管状息肉易恶变。广基息肉的癌变率为有蒂和亚蒂的三倍。本文对息肉癌变的治疗,特别是内镜下摘除后是否要追加根治性肠切除,认为必须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及类型,手术的危险性作全面考虑决定。强调定期随访、复查,是预防复发和癌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老年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文对211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大肠息肉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多发性息肉136例(73%),组织学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82.1%),多数息肉可经活检钳摘除、高频电灼及微波切除,内镜摘除后息肉复发率16.1%,再发率18%,恶变率16.1%,平均复发及再发时间为20.5个月及19.7个月,50%~57.9%病人于2年内复发或再发.结论对老年大肠息肉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摘除并活检,对多发性腺瘤进行规律性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20.
104例大肠黑变病的内镜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杜红缨 《中国保健》2007,15(10):25-27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di,MC)的病因、临床与内镜特点及其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5月~2005年5月我院5083例电子肠镜检查中发现的104例MC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0例(86.5%)MC患者有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的病史3~20年.35岁以下年龄组女性MC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大于60岁男性的MC检出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男性的MC检出率(P<0.05).MC患者的大肠腺瘤、大肠癌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同期镜检的非MC患者的大肠腺瘤、大肠癌检出率(P<0.01).随访65例MC患者,停用蒽醌类泻药6个月后60例(92.3%)例大肠黑变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长期口服蒽醌类泻药是MC发生的主要原因;MC具有可逆性;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MC易伴发大肠腺瘤及大肠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