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哲颖 《长寿》2004,(10):52-52
我和老伴是企业退休职工,都是60岁开外的人了,我们的3个孩子均已组建了自己的小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独生子女都由我和老伴带大,现在他们的孩子分别在校读高二、初二和小学四年级。长期的相处,我们与孙辈之间建立了新型的祖孙关系,我们与孙女、外孙女、外孙之间的关系已经转换为一种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亲情关系,一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平等关系。除称谓不可改变外,我们家早已摈弃了过去封建家族式的旧礼教,即使是“一家之长”的我也从不在孩子们跟前摆“唯我独尊”的架子,使之转化为“文友”“棋友”“朋友”的新型关系。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使我和老伴的晚年生活更加璀璨,而且使孩子们更加健康向上,他们的家庭也更加温馨、甜美。  相似文献   

2.
陈林  威声 《健康文摘》2008,(10):16-17
老伴勤俭治家,儿女成家后,她对自己还非常苛刻.舍不得吃穿。为了老伴过得快乐些,所以我对老伴撒起谎来。而因为撒谎.有时候我不得不品尝说谎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3.
王树明 《大众健康》2004,(12):22-22
我是个急脾气的女人,常与人争吵,自己想改也改不掉,现在怀了孩子,丈夫担心孩子出生后脾气像我,您说会吗?  相似文献   

4.
退休后我经历了一段失落期,整天没着没落的,心里空空荡荡。日子过得无滋无味,怎么就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个废人?! 老伴很体贴我,她一改往常的火爆脾气,遇上和我闹矛盾的时候也尽量克制自己不向我发火,她知道我心里烦,怕我出点事儿或落个灾  相似文献   

5.
我年近8旬,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湖北省孝感市一家事业单位离休。老伴因病去世后,老友们劝我再找老伴,或请人照顾自己的生活,说这样晚年日子好过些。我既未再婚,也未请人,但我仍然过得不错。我有三个儿女,他们都成家在外地,老伴去世后他们都要我去他们那儿养老,又寄钱寄物回来。我对他们  相似文献   

6.
王有国 《医药与保健》2006,14(10):24-27
美国医生忌讳家庭用药 早就听说,美国医生收费大方,用药小气。所以我和老伴每次去美国除了带上足够自己用的药之外,还要给儿孙带去许多常用药。那年在迈阿密,一次6岁的孙女感冒了,鼻涕眼泪的,直打喷嚏……我要给她用点药,儿媳阻止说:“孩子有保险和她自己的责任医生,美国医生不喜欢家人随便给孩子用药。”我想,不就是个普通感冒吗?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常用“小天使”来形容可爱的孩子,不过,我也听见有父母朋友抱怨自己的孩子发起脾气来真像个“魔鬼”。仔细想一想,天使与魔鬼并非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互不相干,他们可能同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天使的一面,也都有魔鬼的一面,究竟要呈现哪一面,由其成长、生活经历决定,也由不同的时间和状况决定。我们看见了情绪的“魔鬼”,不必惊怪恼怒,相信必有“天使”也在他心中,只要时间和状况变换,“魔鬼”也许一转身就成了“天使”。  相似文献   

8.
我曾在某风景区餐厅吃早餐时,目睹过一对男女朋友吵架。“你怎么了?干嘛一大早就不高兴?我哪里得罪你了?”女人说。“你没得罪我,我就是不想讲话。”  相似文献   

9.
肖景忠 《长寿》2004,(11):42-42
老伴比我早退休三年。这三年里,一切家务都由老伴操持,我只管上班,逐渐成了对家务不太过问的“甩手大爷”。退休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也这样。结果,引起了老伴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
藏起一半爱     
我家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俩孩子从上小学第三天起.我就再也没有接送过.无论严冬还是酷暑都是如此。孩子上二年级的那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路上已结冰,很滑,十分难走。早晨上学出门的时候.小儿子看到自己的同学都有人送.就对我说:“爸爸,你送送我们吧,我怕摔跤。”说实话,那一刻,看着孩子期盼的眼神,我的心软了,但一想到孩子今后要面临那么多的风雨。我把爱心悄悄地收起了一半。狠狠心对他们说:“学校离家不远.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啊。路上小心一点,相互帮助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晚情胜良药     
康黎标 《长寿》2004,(4):42-42
大约五六年前,老伴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经常跟人吵架,谁劝也不听,简直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我好心好意劝她:“要退休的人了,对周围同事不要太绝情,要给人留个好印象。”  相似文献   

12.
老伴的手     
老伴是一个文化人,不仅有一颗善良纯朴的心,而且有一双勤劳能干的手。 老伴与我结婚已46年。在我的记忆里,她不足20岁时的手,也不像“贵妇人”、“阔太太”的手那样白净柔嫩。老伴的手是粗糙、干瘦的。自结婚至今,我从来没有给她买过什么“护肤”类的东西滋润过,她也从未要过。如今,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条件改变了,可她手上那深深的裂纹,仍像干了的泥巴。从她手上的裂纹,我似乎看到了她旦夕辛勤操劳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健康月刊》2005,(4):54-55
我是一个生性率直的人.说话直来直去.向来不会转弯抹角。熟悉我的人大都说我是“刀子嘴豆腐心”,而初次接触我的人,由于对我的脾气禀性不甚了解,觉得我说话不中听总是单刀直入,指出别人的缺点,且语气又重,很伤人.因而不愿意与我再交流。在生活中,由于我“不会说话”,失去了很多朋友,甚而也影响到我的工作,我的“直肠子”往往在不经意间得罪了客户不单遭遇尴尬而且还影响到公司的经营,  相似文献   

14.
早就听说,美国医生收费大方,用药小气。所以我和老伴每次去美国除了带上足够自己用的药之外,还要给儿孙带去许多常用药。一次,6岁的孙女感冒了,鼻涕、眼泪直淌……我要给她用点药,儿媳阻止说:“孩子有保险和自己的责任医生,美国医生不喜欢家人随便给孩子用药。”我想,不就是个普通感冒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既然信不过咱,那就看看人家是怎么治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邻里闲谈,说到哪家孩子聪明、懂礼貌、成绩好,老伴都十分开心,眉宇间透着喜悦,好像夸的是自家宝宝一样,替人家欢喜。哪家孩子表现不咋的,老伴也替人家惋惜。像高考等大事,人家不提,老伴也绝对不问,还嘱咐我不要多嘴,免得让人家老小尴尬。与人为善,“望人好”,这是老伴一贯的做人准则。  相似文献   

16.
人到晚年,轻松慢生活我老伴今年65岁了,一个多月以前突发心梗送进医院急救,幸好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可是医生说他心梗面积较大,需要好好静养,不然随时有可能复发。我老伴以前是一个企业的老总,他很好强、性子急、脾气不好,容不得自己出一点差错,以前他在岗时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几十年来满脑子只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懒”爸爸     
﹃懒﹄爸爸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赵忠心在某市举办的“家庭故事征文比赛”中,一位小学生写的题为《“懒”爸爸》的文章获得了一等奖。文章这样写道:过去,我曾经仔细观察过邻居家孩子的爸爸,他们给自己的子女做事都很勤快。只有我的爸爸对我最“懒”。记得小...  相似文献   

18.
邻居老王有个独生女儿.从小被他视若掌上明珠.直到女儿出嫁.才与他分开过。前一阵,女儿生了儿子.他与老伴笑得合不拢嘴。因亲家不在上海,他便将女儿接回自家照料。产假结束,女儿提出要他和老伴继续带孩子.他却说了“不”。  相似文献   

19.
讨好老伴     
关邑 《长寿》2004,(4):43-43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人到老年,“返老还童”,老小老小,同样爱听好话。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赞美需求”是老年人区别于其他年龄段人们的一种特殊需求,每当他们受到别人的称赞和尊敬时,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特别的舒畅和喜悦。我的老伴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追求一种更为精神化的生活,我和妻子抛家舍业,来到北京。但我们的收入只能租一间12平方米的小房,与住在大间的房东夫妇共处一个单元。房东是位60多岁的退休工人,他原来的老伴去逝了,现在这个“后老伴”是个40出头,离过婚的女人,他们结婚还不到一个月。令人不解的是,房东夫妇几乎每天都要吵架,虽然他们努力压低了声音,但争吵声在狭小的单元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房东太太最常使用的词汇是“老流氓”,房东则把“木头女人”挂在嘴边。我和妻子都不是爱管闲事的人,更何况,我一向认为,夫妻间的事最好自己解决,别人的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