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结果为非杓型组(夜间平均血压较白昼平均血压下降值<10%)78例,另一对照组为杓型72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杓型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杓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对靶器官的损害。方法选择1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回顾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靶器官的损害。结果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仅占28.7%,异常血压节律占71.3%,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导致靶器官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24例EH患者分为A(1个器官损害)、B(2个器官损害)、C(3个器官损害)三组,使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系统自动计算各参数值。结果三组间血压均值无显著差异,C组与其它组比较,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率减少,差异显著。结论EH靶器官损害严重者血压昼夜节律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了解血压昼夜变化程度,并同时测定左心室重复指数和24小时尿微量蛋白.探讨昼夜血压变化程度对高血压病人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和Ⅱ期病人,按照血压昼夜变化分为杓型组。比较两组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及尿微量蛋白、空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结果:非杓型组左心室重量和平均24小时动态血压、夜间收缩压、睡眠时最低舒张压,与杓型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 非杓型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组病人更为明  相似文献   

6.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与否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脑损害、左室肥厚、心血管事件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不同,昼夜血压曲线消失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靶器官损伤与血压负荷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在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205例高血压女性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采用便携式血压仪对日常血压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2级和3级的女性患者在夜晚的血压平均值与日间血压值相近,昼夜之间的血压节律消除。结论老年女性病患血压昼夜的节律消除是对靶器官损伤的原因,特别是在夜间出现舒张压升高的情况下,其靶器官会随血压升高而伤害更大。血压的负荷可以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预测靶器官损伤的危险参考信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35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分为TOD组82例和非TOD组53例,以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SBP、DBP)及血压昼夜节律值为参数指标。结果两组的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压及其昼夜节律性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女性正常血压组(5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级(51例)原发性高血压Ⅱ级(52例),原发性高血压Ⅲ级(52例)的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Ⅱ级和原发性高血压Ⅲ级患者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间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容易导致靶器官损害,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TOD)损害越重。血压负荷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中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4例分为两组,其中95例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作为A组,79例无靶器官损害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监测,以24 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日间、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ABPM对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00例高血压患者,取BPV的中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BPV≥8.8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对照组(BPV<8.80 mm Hg),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靶器官情况、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并分析BPV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收缩压(SBP)(140.3±9.4)mm Hg、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4±0.07)mm、冠心病率44.00%、脑卒中率74.00%、左心室肥厚率38.00%、尿蛋白阳性率36.00%均高于对照组的(132.7±10.6)mm Hg、(0.90±0.06)mm、24.00%、46.00%、20.00%、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饮酒史、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PV与LVMI呈正相关(r=0.522,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BPV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测定BPV有助于临床评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8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节律是否正常平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和异常组41例患者,观察其临床资料,进而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及昼夜平均舒张压与收缩压、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异常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昼舒张压、夜收缩压与舒张压、血压负荷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患者脑梗塞发病率、心肌缺血发病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左室重量较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组患者出现蛋白尿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存在更为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MBPS组(98例)和非MBPS组(8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且MBPS组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两组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舒张压变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的LVMI、CCA-IMT、ICA-IMT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QT、QTc、QTd、QTcd均较非MBPS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晨峰现象,且更易出现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靶器官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血肌酐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脉压不同分组:Ⅰ组,动态脉压≤60mm Hg;Ⅱ组,动态脉压60~80mm Hg;Ⅲ组,动态脉压>80mm Hg;对所有入选者行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和血肌酐测定。结果 3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LVMI和血肌酐随动态脉压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脉压是IMT、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 13 7例高血压患者 (69例无心脑靶器官损害为A组 ,68例并心脑靶器官损害为B组 )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多项参数。结果表明 :心脑靶器官损害组患者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和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型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糖尿病史,将306例受试者分为2组,即高血压组(Ⅰ组)14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组(Ⅱ组)166例,所有受试者均测24h动态血压,进行心脏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质量与左室质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结果Ⅱ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Ⅰ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LVMI与24hSBP、dSBP、nSBP、nDBP、dPP和nPP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LogAC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SBP、SBP-L、PP和MAP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11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组(65例)和非老年组(50例),计算其血压变异系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最后比较两组的心脑血管合并症和肾功能情况。结果非老年组24 h血压均值和收缩压均低于老年高血压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作用及对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5例健康人空腹静脉血NPY的血浆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浓度显著升高(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浓度随血压升高显著升高(P<0.05);伴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组比无靶器官损害的单纯高血压组血浆NPY浓度高(P<0.05);联合靶器官损害组比单一靶器官损害组血浆NPY浓度高(P<0.05)。结论神经肽Y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浓度高低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住院高血压患者146例,行无创血压检测,根据血压节律变化分为杓型和非杓型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形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杓形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明显高于杓形组。结论非杓型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