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菌感染在全球广泛播散,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体外实验显示一些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也有抗菌活性,一般认为碳青霉烯类是治疗此类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增多。采用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产ESBL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各家报道不同,作者对近期有关报道进行综述。1.头霉素类体外实验中,许多头霉素类抗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由于突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耐酶特性,对某些耐药、重症感染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罗培南是一种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可用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并从耐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沙门菌属中的β-内酰胺酶这5点来阐述感染耐药菌的耐药特点,结合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提高医院感染治愈率及防止细菌耐药率继续上升和新的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由于突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耐酶特性,对某些耐药、重症感染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虽然新的强有力的抗生素不断问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造成的感染并没有明显减少,反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临床上对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的严重感染,因为这类药物对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都很稳定.但近年来随着该类抗生索的广泛应用,其临床耐药率也逐年上升,在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中发现了金属β-内酰胺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各种耐药菌相继出现,其中某些细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能有效水解碳青霉烯,导致产酶菌的耐药谱增宽,已引起临床重视。现就金属β内酰胺酶的起源、分类、分子结构特点、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检测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blaNDM-1)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1株。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法检测blaNDM-1基因及其他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blaIMP、blaSIM、blaKPC、blaGES、blaSME、blaOXA-48),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通过质粒转化试验来确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blaNDM-1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2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均产金属β-内酰胺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基因质粒转化试验阳性,转化子blaNDM-1基因检测阳性,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本地区首次发现blaNDM-1基因,临床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类耐药基因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6月~12月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用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筛选分离的耐药细菌中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增效试验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并通过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来确证金属酶基因型.结果 16株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双纸片增效试验阳性6株,PCR扩增阳性3株,1株VIM-2型和2株IMP-4型.结论 临床已出现产VIM-2型和IMP-4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院内感染的管理控制,防止耐药菌株播散.  相似文献   

9.
沙雷菌耐药性分析及其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到的325株沙雷菌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对提取的沙雷菌酶粗提液进行β-内酰胺酶表型筛选;用特异性KPC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确认黏质沙雷菌β-内酰胺酶的类型。结果沙雷菌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和含酶抑制剂等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33.9%。特异性PCR和测序证实耐亚胺培南沙雷菌的β-内酰胺酶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三维试验中克拉维酸、EDTA和氯唑西林均不能抑制该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结论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KPC-2酶是引起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引发的感染,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和(或)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治疗可选药物有限,因而病死率高。CRE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碳青霉烯酶,通过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 MDR)、泛耐药(X drug resistance, XDR),甚至全耐药(pan-drug resistant, PDR)菌株的产生。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KPC)、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βlactamase, MBL)和苯唑西林酶(oxacillinase, OXA-48)等。近年来,CRE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加上耐药机制的复杂化,给临床医生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就CRE感染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桂西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耐药菌株的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耐药性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临床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526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提取细菌DNA进行PCR扩增,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分布情况。结果52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1.6%(61/526),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6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均能检测到β-内酰胺酶基因。鲍曼不动杆菌基因ADC、OXA-51、Ampc、OXA-23、TEM、CTX-M-2、PER、SHV、NDM-1阳性率分别为96.70%、95.08%、95.08%、72.13%、58.00%、3.28%、1.64%、1.64%、1.64%,未检出的基因为OXA-24、OXA-58、CTX-M-1、IMP、VIM。结论桂西地区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耐碳青霉烯类菌株能产生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以Ampc、ADC、OXA-51为主,OXA-23、TEM次之。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新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活性强,是临床控制感染最强效的抗菌药物之一。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PA对其耐药率逐渐升高,泛耐药PA在国内已有报道[1]。因此,了解P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特性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2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CRAB感染将其分为两组:76例CRAB感染的患者为耐碳青霉烯类组,154例非CRAB感染的患者为非耐碳青霉烯类组。比较两组的耐药特性,并分析CRAB的分布与来源。结果耐碳青霉烯类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明显高于非耐碳青霉烯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组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92.25%,但其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6.92%;非耐碳青霉烯类组对本次试验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低于23.51%。44.74%的CRAB分布于ICU,15.79%分布于神经内科;标本的主要来源为痰液,占比为81.58%,其他来源均未超过10.00%。结论CRAB的耐药性较高,金属β-内酰胺酶是CRAB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医院应增强对AB耐药性的重视,加强院内的消毒与患者之间的隔离,防止造成院内大范围的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BLA)的类型及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ATB系统G-5药敏条做药敏试验.用NCCL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根据表型检测AmpC BLA、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BLA和水解碳青霉烯类的BLA.结果162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74株(45.7%);表型鉴别产AmpC BLA 9株(5.6%)、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下降的BLA2株(1.2%)、未检到水解碳青霉烯类的BLA.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酶菌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除外).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对产ESBLs菌有较高活性.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差异显著分别为25.0%和91.7%.结论大肠埃希菌以产ESBLs为主,筛选时以头孢噻肟为检测底物优于头孢他定.产ESBLs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碳青霉烯类是目前少数对ESBLs高度稳定的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其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治疗这类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之一,在临床上极少分离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非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214株、大肠埃希菌111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214株肺炎克雷伯菌单产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57.9%,单产ESBLs为12.6%,同时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为20.6%;111株大肠埃希菌单产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54.1%,单产ESBLs为5.4%,同时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为23.4%。试验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耐药率在13.5%-98.1%之间,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低。结论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碳青霉烯酶率高,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可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替加环素或米诺环素,以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目的。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方法:用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KPC酶;用PCR扩增TEM、SHV、CTX-M、PER、VEB、DHA、MIR/ACT、KPC、IMP、VIM、SPM、GIM和NDM-1基因,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REP-PCR检测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2株菌对所有测试的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金属酶,由IMP-4型金属酶基因编码;4株菌均产生DHA型AmpC酶,2株菌产CTX-M-14型ESBLs;1株菌产TEM-71型ESBLs,均经测序证实;未检测出SHV、PER、VEB、MIR/ACT、KPC、VIM、SPM、GIM和NDM-1基因型。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 结论:本院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产多种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金属酶),基因型为DHA、IMP-4、CTX-M-14、TEM-71。  相似文献   

18.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由过量产生AmpC酶且同时外膜孔道蛋白大量缺失和(或)外排泵过量表达,或产生能水解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酶引起。这些碳青霉烯酶可以分为金属β内酰胺酶(MSL)和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两类。替加环素是一类半合成的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对其他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通常对替加环素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9.
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问题 ,主要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达40 %以上 ,耐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已成为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某些传统用药的观点必须改变 ,其中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更趋严峻[1] 。1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酶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 1、2、3、4代、碳青霉烯类、氧头孢烯类和单环β 内酰胺类 ,这 6类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核结构上都含有 β 内酰胺酶环 (Lactam) ,细菌产生水解β 内酰胺酶环的酰胺键断裂的酶 ,称之为β 内酰胺酶 ,它能使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44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5及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2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中段尿、分泌物,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3%。442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性较好,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最高。产ESBLs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峻,产ESLBs大肠埃希菌常表现出对多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耐药,治疗大肠埃希菌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