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7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经心脏超声及血培养诊断为IE,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收集入组患者术前病例资料,记录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患者术后ICU时间1~14 d,平均(3. 7±1. 4) d,术后住院时间1~34 d,平均(17. 3±5. 4) d;死亡4例(2. 9%),生存出院并随访133例(97. 1%),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9±10)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2例,恢复至Ⅱ级31例,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满意,心内畸形矫治彻底,无残余分流,人工瓣膜位置及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IE的重要手段,外科手术治疗IE疗效确切,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规范的手术原则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腹腔镜(LC)及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ERCP胆总管取石患者随机分为FTS组5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FTS组入院即贯彻FTS理念,术前宣教,术前2h口服糖水,不留置胃管、尿管,不备皮,手术顺利者不留置腹腔引流管,术中及术后注意保温,术后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等。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进食时间,肺部感染、胰腺炎及泌尿系统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0.05),两组腹腔及消化道出血,血常规及早期血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FTS理念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fast track surgery,FTS)及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对胃癌术后患者临床指标及免疫功能作用,探讨其促进患者康复的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97例胃癌手术患者资料,其中2012年 6月~2014年1月连续收治的92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FTS组);2010年 2月~2012年6月连续收治的105例患者按照传统围手术期及常规营养方式处理(传统组),两组行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各组患者手术前1 d,后第 8天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LYM)和细胞因子CD4+、CD8+、CD4+/CD8+值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FTS组同传统组相比,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2 vs. 4.9 d)、首次排便时间(3.4 vs. 5.8 d)明显提前,住院时间(5.2 vs. 8.9 d)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IgA、IgM、CD4+显著升高,LYM和CD4+/CD8+升高,IgG接近术前水平,CD8+降低;FTS组患者并发症低于传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4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及早期肠内营养处理可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但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外科急腹症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42例艾滋病合并外科急腹症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结果:38例患者围手术期经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治疗(术前患者心理干预;避免胃管、尿管的置入;减少术中引流管留置、术中液体控制、体温控制;术后胃肠功能、肺功能的加速康复、疼痛的管理、切口的管理、管道的早期拔除),未出现院内感染及其他重大并发症,护理治疗效果满意,康复出院。4例因重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腹腔感染后继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治疗可减少艾滋病合并急腹症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肝胆胰微创中心施行的59例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56例患者成功施行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幽门保留率达94.9%,3例患者因肿瘤累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中转开腹手术。5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5~510 min,平均(384±145)min;术中出血量为50~800 mL,平均(148±28)mL;术后进食流质饮食的时间为1.0~4.0 d,平均(1.4±0.5)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0~5.0 d,平均(3.2±1.1)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0~53.0 d,平均(10.3±2.6)d。1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7.1%;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胰漏,共13例患者术后发生胰漏,其中A级胰漏12例,B级1例,无C级胰漏发生;6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1例出现胆汁漏。结论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保留幽门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分期、病理学类型、后续治疗、并发症、随访结果等。结果:30例患者全部经右侧胸腔镜完成胸腺切除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0—200min,平均(91.7±38.1)min,出血量30~300ml,平均(106±75)ml;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5.1±0.8)d。术后临床分期,I期17例(56.7%)、II期13例(43.3%)。病理学类型,A型14例、AB型10例、B1型5例、B2型1例。Ⅱ期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或死亡,总生存率(OS)为(70.2±1.7)个月(95%CI:66.8—73.6)。结论: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无重症肌无力早期胸腺瘤安全、有效,而且更加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纳艾康仿生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采用Wiltse入路纳艾康仿生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的3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45岁,平均33.1岁。所有病例ASIA分级为E级TLICS评分≥4分。评估内容: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通过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比较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角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9.0±16.0) min,术中出血量(90.0±15.0) mL,住院时间(7.2±2.5) d。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积液1例。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7个月(12~24个月)。术前及末次(术后12个月)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3±1.5)分、(1.4±0.7)分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高度由术前(45.2±8.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81.7±10.4)%(P0.05);胸腰段后凸畸形由术前(33.4±12.7)°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6.9±3.4)。(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8±0.3)个月;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和胸腰段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12个月随访椎体高度比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故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Wiltse入路纳艾康仿生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外科2010年3月~2014年9月期间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05.7±59.0)min,术中出血为(50±53.9)mL;术后进食清流食时间为(4.6±1.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6.2)d,无手术死亡病例。肿瘤直径为1.0~16.0 cm,平均直径5.6 cm。CD34阳性者45例(90.0%),CD117阳性者42例(84.0%),S-100阳性者5例(10.0%)。中位随访23.3(1~55)个月,1例术后12个月发现肝转移,无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局部可切除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9.
背景: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新的外科模式,已成功应用于普外科、胸心外科等领域,但在骨科领域尚未推广应用。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45例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置换前后康复治疗,选择30例按传统方法进行置换前后康复治疗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比较,实验组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减少,置换后随访时HSS评分高。提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加速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146例(腔镜组)以及开放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68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的出血量少[(181.8±60.7)mL vs (205.7 ± 105.9)mL, t=-2.396],术后住院时间短[(11.5±5.5) d vs (13.0±7.4)d, t=-2.023],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2%(12/146) vs 22.0%(37/168),χ2=11.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循环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近期总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胸和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因胸中下段食管癌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后,匹配纳入125例老年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右胸入路组为62例,左胸入路组为63例。比较经右胸和左胸食管癌切除术对老年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特征、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右胸入路组清除淋巴结(23.73±13.70)个,左胸入路组清除淋巴结(14.83±9.0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手术时间(5.22±2.01)h,较左胸入路组手术时间(3.23±0.82)h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术后8例转入ICU(12.9%),高于左胸入路组的2例(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及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术后肺炎、呼吸衰竭和亚临床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2.58%、12.90%、14.52%,高于左胸入路组的9.52%、1.59%、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入路对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右胸入路组与左胸入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胸入路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35.48%,明显高于左入路组的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右胸入路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41.93%,高于左胸入路组(2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入路比较,右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虽然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且远期生存率获益,故右胸入路应是高龄胸中下段食管癌优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7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6例CoA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5~63岁,平均39岁;上肢收缩压165 mmHg(1 mmHg=0.133 kPa),上下肢压差51 mmHg。36例患者均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使用Y形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替换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6例,Bentall′s术15例,Wheat′s术7例。术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留观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上肢血压和上下肢压差,以及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及再手术率。对手术前后上肢收缩压及上下肢压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223 min,平均144 min;术中出血量250~700 mL,平均400 mL;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留观时间18~43 h,平均35 h;住院时间9~15 d,平均11 d。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无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术后第5天1例患者右侧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余患者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术后第5天上肢收缩压(132±26)mmHg,上下肢平均压差(10±3)mm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193,P值均<0.05)。术后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5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死亡,上肢收缩压110~135 mmHg,上下肢压差5~12 mmHg,治疗有效率100%,无外科再干预。术后6~12个月行主动脉CTA复查,35例患者双侧人工血管血流通畅;1例术后即出现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无明显变化,无新发血栓形成。结论 CoA合并心脏疾病患者在开放心脏手术同期行升主动脉-双髂外动脉旁路术,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安全有效,是治疗CoA合并心脏疾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9月—2021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的32例左心瓣膜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 女29例;年龄32~74(53.8±9.2)岁;三尖瓣置换术30例, 三尖瓣成形术2例;16例于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 16例经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观察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随访结果,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生存率。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21.0(80.5, 187.3)min, ICU停留时间4.0(2.0, 10.5)d,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0(16.3, 87.3)h, 术后住院20.0(12.0, 29.0)d。围术期死亡8例(25.0%, 8/32), 24例(75.0%, 24/32)治愈出院。围术期主要并发症:32例患者中, 低心排综合征6例(18.8%)、呼吸衰竭10例(3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钛笼重建联合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钛笼重建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31~59岁,平均41.5岁。胸椎结核(T6~10)8例、胸腰段结核(T11~L2)7例、腰椎结核(L3~5)16例。6例合并椎旁脓肿,18例合并脊髓神经功能损害,23例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11°~52°,平均31.5°±7.3°)。观察术后患者VAS评分、神经脊髓功能及脊柱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参照吴启秋脊柱结核治愈标准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5~270(172.4±36.6) min,术中出血量400~1 100(521.3±179.2)mL。术中无硬脊膜、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第10天VAS评分0~3分,平均(1.3±1.1)分,与术前[(6.6±1.4)分]比较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6.253,P<0.01)。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X线示椎体间植骨轮廓不清,骨痂形成;25例随访10个月以上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术前18例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2例恢复至ASIA C级,3例恢复至D级,13例恢复至E级,与术前ASI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8,P<0.05)。23例合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第5天Cobb角5.7°~19.5°,平均10.7°±4.6°,末次随访时Cobb角6.9°~21.6°,平均12.1°±3.7°,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06、12.776,P值均<0.05)。31例患者术后4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均降至正常。23例随访至术后12个月,参照吴启秋脊柱结核治愈标准治愈17例,余6例患者继续抗结核治疗。结论 对于不合并腰大肌脓肿及病灶范围局限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钛笼重建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够有效地清除结核病灶、重建脊柱序列和维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ⅢA、ⅢB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关节组收治的6例8髋ⅢA、ⅢB期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5髋,女3例3髋;年龄26~44岁,平均36岁。均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术后观察股骨头有无塌陷、截骨块愈合情况,及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1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及手术切口周围肿痛,予抗感染、镇痛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1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4 mm且疼痛伴活动受限,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其余患者截骨块均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57±8.16)分提高到术后的(80.53±7.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7, P<0.01)。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4例5髋;良,1例2髋;差,1例1髋。结论 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ⅢA、ⅢB期ANFH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一种可以选择的保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37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75例;年龄13~78岁,平均34岁。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胸引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全胸腔镜下手术110例(80.3%),辅助小切口25例(18.2%),中转开胸2例(1.5%)。135例完成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105±48)min,术中出血量(92±36)mL,术后胸引管引流时间(4.8±1.7)d,术后住院时间(5.2±1.8)d。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137),其中胸腔活动性出血行再次手术止血2例,术后肌无力危象3例,膈肌麻痹2例,单侧肢体无汗1例。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I期后入路切除颈胸交界区神经鞘膜瘤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对符合以下手术指征患者行I期后入路肿瘤切除术:(1)有硬膜外占位;(2)经C_(6/7)、C_7/T_1、T_(1/2)椎间孔偏一侧向外生长;(3)具备神经鞘膜瘤影像学特征。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的ASIA运动评分、肿瘤最大浸润范围及影像学特点、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经随访后予以分析总结。结果共收治该类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1.1岁,28~74岁)。14例患者均为神经鞘膜瘤,其中10例得以经后路I期完整切除,剩余4例交头颈外科行前路II期手术。II期手术患者横断位CT肿瘤浸润最大范围均位于该节段横突尖垂线之外。14例病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10至48个月,平均23.9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术前ASIA运动评分81.71±6.63,末次随访97.1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MRI判断上颈椎肿瘤类型,对横断位CT肿瘤浸润最大范围均位于该节段横突尖垂线以内的颈胸交界神经鞘膜瘤可行I期后入路切除,术后疗效确切,术后未见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近端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因轻微外伤致股骨近端骨折行关节置换术的95例老年病人进行疗效分析并随访,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行康复锻炼的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病人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股骨颈骨折病人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17例,随访8~34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随访病人术后未出现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63.50±1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00±4.50)m L,术后可早期下床行康复锻炼(3.00±0.50)天;按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近期效果评估。术前、术后及随访末次Harris评分分别为:(30.60±4.15)分(23~52分);(65.30±5.25)分(58~79分);(79.50±8.65)分(75~92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平均分(8.26±0.70)分(7~10分);(4.18±1.55)分(3~6分);(1.65±2.15)分(0~3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术后病人可早期下床康复,对疼痛缓解及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有利于病人尽早回归伤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CapeOX)方案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行常规处理,并于术后4周给予CapeOX方案化疗;研究组患者围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处理,并于术后2周行CapeOX方案化疗。比较2组术后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3、5 d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9、12、18个月的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Wald χ_(组别)~2=5.127,P组别=0.024;Wald χ_(时点)~2=22.909,P_(时点)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辅助术后早期CapeOX方案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实施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TKA的患者15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加速康复(ERAS)方案,观察组采用超早期行为干预+精细化训练+连续被动运动(CPM)的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方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评分(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比较2组患者康复期间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14 d,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观察组ROM、HSS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 33%)明显低于对照组(6. 6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KA术后,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基础上,采用超早期行为干预+精细化训练+CPM的超早期精细化康复锻炼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