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血管病变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T2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系统深入地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机制,并寻求有效药物进行防治,对改善T2DM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西医认为机体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反应、基因表达异常等均可引起T2DM大血管病变。本文整理了近年来中西医的相关文献,对T2DM大血管病的病变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内皮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5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GK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组、中药参芪复方组,另设正常Wistar对照组。模型、西药、中药组给予L-NAME0.1mg·mL-1·d-1,加入饮用水中进行造模。Wistar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时间为35天。造模同时开始给予相应受试药物,周期35天。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采血,冰上取主动脉。HE染色对腹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主动脉VEG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主动脉ICAM-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主动脉ICAM-1蛋白表达。结果:参芪复方能显著改善GK大鼠腹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参芪复方组大鼠的主动脉VEGF含量、主动脉ICAM-1mRNA及ICAM-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降低主动脉VEGF含量,抑制主动脉ICAM-1mRNA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参芪复方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防治DM大血管病变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维持血管通透性、限制血管壁炎症活动、平衡凝血与纤溶系统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在病理因素持续性损伤下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和突出事件。"亢害承制"中医经典理论最初是对自然界生克制化、更替演变规律的高度概括,揭示了事物稳健运行的内在调控机制,而后逐渐演变为阐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机制及指导治疗遣方的重要法则。人与自然界相应,机体内在稳态环境也需在承制规律调控下达到脏腑功能充沛、气血生化不竭状态。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即"承者失制,亢者为害"的过程。五脏承制不及,气化无力,气血津液不得布散,壅塞脉道而成痰凝血瘀,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液高黏等痰瘀之邪不得化,反亢而为害,侵损脉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变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在"亢害承制"理论指导下,运用"调和脏腑、驱邪化浊"治法选方遣药,乘而制之,平其所亢,可有效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在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限制血管平滑肌增殖、降低血小板黏附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iabetes meIlitus,DM)慢性并发症是影响DM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并发症等。而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T2DM 大血管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及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的治疗手段尚无法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率。中医药对本病疗效确切,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方面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中医学角度探讨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炎症学说,认为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气化失常、痰饮、瘀血在糖尿病炎症学说中有重要地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心当为"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制(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状况。方法:应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出近十年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近年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制进行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独特优势,探索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所引起的炎症、氧化应激、晚期糖基化产物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提高等使得视网膜通透性增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因此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视网膜渗漏,直至失明,临床症状表现为早期视力下降,甚至会发展至失明,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大量研究表明,寻找病程进展中的关键通路的关键信号因子作为治疗DR的生物靶标,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晚期糖基化、蛋白激酶C(PKC)通路等,对于研发治疗药物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针对DR病程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生物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防治DR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内皮功能障碍(ED)被认为是血管病变发展中的早期事件之一。探索内皮功能障碍机制对于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炎症、内质网应激三个方面阐释ED发生发展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在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内皮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分析中药作用机制及探索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药物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桠  康健  陈敏 《天津中医药》2009,26(5):438-440
糖尿病(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2年全球糖尿病(DM)总人口为170000000,预期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6600 0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和对照组71例;给予糖尿病常规干预,控制血糖和血压到目标水平,并口服辛伐他汀片,40 mg/次,1次/d,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降糖通脉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清蛋白(G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数-6(IL-6),脂联素(APN),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MPAR)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例数和斑块检出例数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面积也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FBG,P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D-D,FIB和MPA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糖通脉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能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减轻发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低度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芪方剂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参芪方剂加减组,每组各6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等;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参芪方剂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评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等。结果: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1.6%)(P0.05);对照组和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和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血糖指标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方剂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在GK大鼠饮水中添加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0.1mg.mL-1.d-1联合高脂饲料喂饲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GK大鼠随机分成GK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丁组、参芪复方组,另设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周期35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RT-PCR法测定主动脉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表达。结果:参芪复方组GK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较模型组升高(P0.01,P0.05),阿托伐他汀和参芪复方均能降低主动脉p47phox mRNA、p22phox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参芪复方可提高糖尿病GK大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下调主动脉p47phox mRNA、p22phox mRNA表达,可能因此减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这可能是参芪复方治疗T2DM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阴阳两虚型最多,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有特点,总的来说大多以体重变化、腰膝酸软、肢体困重为主要共同症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亿以上,而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其尚无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对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对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施治、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总结,以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的治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复方丹参滴丸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5例,分为常规治疗组、丹参滴丸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胰岛素治疗,丹参滴丸治疗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共服用8周;对照组31例,检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内皮素-1(ET-1)水平,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荧光血管造影变化.结果: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组FBG,TC,TG,HbA1c,hs-CRP,ICAM-1及ET-1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组FMD较对照组降低(P<0.05);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后视网膜血管造影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外周血hs-CRP,ICAM-1,ET-1[(8.76±1.26) mg·L-1,(407.82±87.45) μg·L-1,(96.68 ±10.69) ng·L-1]较常规治疗组[(18.78±2.42)mg·L-1,(597.79 ±60.74) μg·L-1,(184.5 ±10.78) ng·L-1]下降更明显,FMD升高更明显[(11.88±3.57)%vs(9.17±0.5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的降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炎症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和对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60只,实验分为KKAy组、模型组、参芪复方组(14.4 mg·g-1·d-1)和罗格列酮组(1.33μg·g-1·d-1),每组15只,另设C57BL/6J小鼠15只为正常组,共5组。除正常组和KKAy组外,其余各组每日给予含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的饮水及高脂饲料,连续8周,建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造模同时开始ig给药,期间观察动物一般状况,监测各个时间段的血糖值,实验结束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取主动脉和腓肠肌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KKAy组小鼠摄食量、饮水量、尿量偏多,体重较重,模型组与KKAy组小鼠血糖明显升高(P<0.01),KKAy组小鼠血糖略高于模型组,但无差异,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HDL-C,LDL-C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KKAy组小鼠血清中TC,TG,HDL-C,LDL-C含量均有所升高(P<0.05),但低于模型组小鼠,模型组腹主动脉内膜水肿,出现明显的骨骼肌细胞萎缩、水肿、断裂和炎症状况,KKAy组小鼠均也有同模型组的变化,但无模型组明显,模型组与KKAy组小鼠在体表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抓痕及伤口;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可改善模型动物的一般状态,参芪复方与罗格列酮均明显降低小鼠血糖(P<0.05,P<0.01),均明显降低TC,TG,HDL-C,LDL-C含量(P<0.05,P<0.0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参芪复方与罗格列酮均可减轻模型小鼠腹主动脉内膜水肿,减轻骨骼肌细胞萎缩、水肿、断裂和炎症状况。结论:参芪复方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小鼠糖脂代谢和血管损害,对骨骼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加味治疗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SOD、NO的影响。方法:将46例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戒烟等。同时治疗组予以中药参芪复方加味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片治疗,850 mg/d,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空腹(FPG)及餐后2 h葡萄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OD、NO变化情况,探讨中药参芪复方加味改善糖代谢及SOD、NO水平从而早期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2hPBG及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SOD、NO水平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PG、2hPBG及HbA1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OD、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复方加味治疗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能明显改善证候疗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从而抑制代谢记忆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缺乏,且存在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多等问题。因此新型治疗药物需求迫切。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药物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天然产物具有多靶点、安全性高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就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归纳与总结,为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测实验性糖尿病鼠大血管病变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相关表达,揭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并通过中药干预的观察,明确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靶点。[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70只造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4),中药高、中、低剂量组(n=14),二甲双胍组(n=14)。6组大鼠均予普通饲料加干预喂养12周后,取股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糖尿病(DM)大鼠大血管中CTGF、TGF-β1表达的部位及其变化。[结果]TGF-β1主要在胞浆中表达。模型组TGF-β1表达呈强阳性反应,中药干预组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对TGF-β1表达有影响,但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在模型组血管管壁下层细胞浆可见大量棕黄色物质表达呈强阳性反应,各药物干预组血管细胞CTGF表达都明显下降(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能与纤维化有关。2)中药组方加味桃核承气汤能有效降低致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在实验性糖尿病鼠大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其对DM大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