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不同获卵数对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影响,探讨IVF-ET的理想获卵数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控制性促排卵的10002个周期。比较获卵数1~3枚、4~6枚、7~9枚、10~15枚、16~20枚、≥21枚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获卵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通过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获卵数对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10002个取卵周期,获得活产共5904个周期,总累积活产率59.03%(5904/1000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内膜厚度为(10.31±3.09)mm,获卵总数为8.00(5.00,12.00)枚,成熟卵子数为7.00(4.00,11.00)枚,正常受精数为5.00(2.00,8.00)枚,第3日可利用胚胎数为4.00(2.00,7.00)枚。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获卵数1~3枚患者(OR=0.11,95%CI=0.12~0.18)、获卵数4~6枚患者(OR=0.32,95%CI=0.33~0.44)、获卵数7~9枚患者(OR=0.62,95%CI=0.54~0.71)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明显低于获卵数10~15枚患者(P<0.0001);获卵数16~20枚患者(OR=1.54,95%CI=1.24~1.93)、获卵数≥21枚患者(OR=2.49,95%CI=1.76~3.52)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明显高于获卵数10~15枚患者(P<0.0001)。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获卵数<19枚时,累积活产率随获卵数的增加明显增加,获卵数每增加1枚,累积活产率增加16%(OR=1.16,95%CI=1.15~1.18,P<0.0001),当获卵数≥19枚时,累积活产率趋于平稳,不再增加(OR=1.00,95%CI=0.96~1.05,P=0.8403)。结论IVF-ET周期中获卵数与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呈曲线关系,当获卵数<19枚时,累积活产率随获卵数的增加明显增加,当获卵数达到19枚时,累积活产率趋于平稳,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 protocols, PPOS)中, 温和刺激和常规刺激在波塞冬4组人群中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CLBR)。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VF/ICSI)助孕的周期, 纳入符合波塞冬标准第4组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PPOS。根据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启动剂量不同, 分为温和刺激和常规刺激两组。温和刺激组Gn启动剂量为150 U;常规刺激组Gn启动剂量为300 U。主要观察指标为CLBR。次要观察指标为获卵数、双原核(two pronuclei, 2PN)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累积妊娠率。结果共有1 334个周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最佳获卵数及在达到较高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的同时,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风险。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既往剖宫产患者与既往阴道分娩患者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治疗首个取卵周期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次IVF/ICSI-ET治疗且既往有1次分娩史的患者既往剖宫产史对一次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 216例患者,其中既往剖宫产者605例共1 053个移植周期,既往阴道分娩者611例共947个移植周期。2组患者除基础泌乳素与不孕时间外的主要基本特征、促排卵治疗方案、获卵情况、胚胎实验室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既往剖宫产组单胚胎移植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比例更高(P<0.05)。既往剖宫产组一次取卵后CLBR为59.00%(95%CI:55.08%~62.92%),既往阴道分娩组一次取卵后CLBR为62.68%(95%... 相似文献
5.
徐嘉宁张翠莲尹轶莎王淑娜张少娣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2,(5):447-454
目的探讨在拮抗剂方案中,低预后人群选择不同扳机时机对临床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进行拮抗剂方案助孕的波塞冬标准下的低预后患者资料共1613个周期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不同扳机时机分为3组,按照常规标准扳机为正常组(961个周期),提前1 d扳机为提前组(359个周期),推迟1 d扳机为推迟组(293个周期)。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扳机时机对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等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鲜胚移植妊娠率分别为提前组35.77%(44/123)、正常组39.16%(150/383)、推迟组34.01%(50/147)。三组患者累积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提前组、正常组、推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累积妊娠率为33.18%(72/217)、42.33%(276/652)、45.27%(91/201),P=0.024;累积活产率为22.97%(48/209)、31.96%(201/629)、35.90%(70/159),P=0.012]。经过多元logistics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提前和推迟扳机与正常扳机相比,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推迟组的鲜胚移植妊娠率OR(95%CI)=0.69(0.44~1.09),P=0.114;累积妊娠率OR(95%CI)=0.77(0.51~1.16),P=0.214;累积活产率OR(95%CI)=0.83(0.54~1.29),P=0.418;提前组的鲜胚移植妊娠率OR(95%CI)=0.98(0.60~1.60),P=0.934;累积妊娠率OR(95%CI)=0.87(0.58~1.30),P=0.513;累积活产率OR(95%CI)=0.86(0.54~1.35),P=0.515]。结论波塞冬低预后人群在拮抗剂方案中按照常规标准进行扳机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扳机。 相似文献
6.
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是对辅助生殖技术结局有重要作用的一项步骤,如何准确评估及预测COH过程中卵巢的反应性是制定个体化COH方案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指标来评价或预测患者卵巢的反应情况,但这些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有学者提出了卵泡输出率(follicular output rate,FORT)、卵巢敏感指数(ovarian sensitivity index,OSI)及卵泡敏感指数(follicular sensitivity index,FSI)等新的评价指标来更好地评估卵巢反应性。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将COH过程中FORT、OSI及FSI对卵巢敏感性的评估及预测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