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3例,其中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31例(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塌渍治疗12例(药物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的变化,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5.6±1.2)个月,其中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满意度(77.4%)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77,P=0.001)。治疗前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与药物治疗组的VAS、HSS及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患者的VAS评分(2.6±1.2)分低于药物治疗组(3.6±0.9)分,HSS(70±7)分及KSS评分(69±7)分高于药物治疗组(62±5)分、(5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9,t=2.569,t=4.466,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塌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镜清理+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内翻型骨关节炎患者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膝关节置换组(n=10)和截骨组(n=10),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内翻角、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成本。结果 2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截骨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1±0.7)d明显少于膝关节置换组(15.8±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6,P<0.001);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置换组和截骨组的HSS评分、VAS评分、内翻角、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HSS评分由由术前(57±18)分提高至(81±12)分,升高了41.5%,截骨组由(58±17)分提高至(82±11)分,升高了40.3%;VAS评分膝关节置换组患者(7.7±0.7)分降至(1.3±1.2)分,截骨组由(7.5±0.8)分降至(1.4±1.1)分;膝关节置换组内翻角由(8.4±2.2)度改善至(2.1±1.4)度,截骨组由(8.3±2.5)度改善至(2.4±1.6)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置换组由(102±11)度改善至(127±6)度,截骨组由(102±10)度改善至(126±7)度,两组患者四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置换组:t=-7.445,t=14.154,t=11.699,t=-10.113,P<0.001;截骨组:t=-9.413,t=19.398,t=10.069,t=-13.370,P<0.001);截骨组患者的治疗成本(7131.8±1004.8)元明显低于膝关节置换组(50915.6±1865.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42,P<0.001)。结论膝关节镜清理+腓骨近端截骨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均有良好临床效果,但前者操作简单、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1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HSS评分、KS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30~55(35±9)min,术中出血量17~30(22.6±3.5)ml,住院时间5~12(7.6±0.8)d。VAS评分术前3~9(7.1±2.4)分,术后0~4(1.6±1.4)分;HSS评分术前39~81(51.1±20.4)分,术后53~92(76.2±18.6)分;KSS临床评分术前22~71(46.3±23.7)分,术后51~96(74.8±21.9)分;KSS功能评分术前0~65(47.2±30.1)分,术后40~90(71.9±25.6)分。患者症状与功能均显著改善。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操作简单,早期效果明显,创伤小,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术组(截骨组)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组(置换组),每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截骨组在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总花费等方面明显低于置换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S、KS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置换组为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的方法,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总花费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1—2016-01诊治20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关节内侧疼痛,分别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试验组)和传统非手术方法(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膝内翻角度改变等。结果试验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0±2.54)分,JOA评分(87.50±1.42)分,膝内翻角度(3.50±0.42)°;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5.60±0.84)分,JOA评分(44.30±2.60)分,膝内翻角度(8.5±1.20)°。试验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t=87.352,P=0.005)、JOA评分(t=3.348,P=0.002)、膝内翻角度(t=107.250,P=0.00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明显减轻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甚至达无痛行走,明显改善或延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中医药与单纯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证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证患者58例,其中单纯行腓骨近端截骨术28例(A组),行腓骨近端截骨术结合中药热敷、口服中药治疗30例(B组)。A组男性8例,女性20例,年龄51~64岁,平均年龄为(58.4±2.1)岁。B组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53~63岁,平均龄为(59.4±3.3)岁。分别术后1 w、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等。 结果单纯腓骨近端截骨术(A组)26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腓骨近端截骨术结合中药热敷、口服中药(B组)26例得到随访,4例失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2.5±3.4)个月。术前A组与B组的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的VAS评分[(5.8±0.7)分]高于B组[(2.8±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48,P<0.05),A组的HSS评分[(69.2±1.1)分]低于B组[(75.7±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71,P<0.05),患者满意度(53.8%)低于B组(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21,P<0.05),两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腓骨近端截骨联合中医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证的效果优于单纯腓骨近端截骨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患肢肿胀的消退,提高患者满意度,快速康复患肢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月诊治的6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腓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和对照组(41例,玻璃酸钠注射结合药物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14.5±1.6)个月。观察组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80.8%)高于对照组(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间疼痛VAS评分和HS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HS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61例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OA患者,其中32例采用单纯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A组),29例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镜清理术(B组)。患者年龄、性别、侧别、病程、OA分期、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采用VAS评分及KSS评分分别评价患膝疼痛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3,P=0.432)。两组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A组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但3、12个月时却显著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显著恢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KS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A组术后1周KS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12个月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联合膝关节镜清理术能同时处理膝关节力线不良及关节内病变,是治疗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OA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高龄、高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自2015年4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以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45例(共48膝),其中女性33例(73%),男性12例(27%),平均年龄(78±3)岁。均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对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记录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于术前、术后2 d、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VAS、KSS评分,手术前后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4.0±2.4)d;单侧手术时间平均为(33±8)min,术中出血平均为(20±8)ml。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2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F=93.248,P<0.05)、KSS临床评分升高(F=68.621,P<0.05)、KSS功能评分升高(F=56.3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时,45例(48膝)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由术前的(83.2±2.1)°增至术后的(84.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5);膝关节外侧间室高度由术前的(0.75±0.10)cm降至术后的(0.68±0.11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73,P<0.05)。 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是治疗高龄高危患者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短期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赤峰宝山中医医院骨科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PFO)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符合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且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Ⅳ级,排除膝关节内畸形及其他影响关节功能的疾病,排除严重内科疾病及外翻畸形,临床资料完整者。其中接受PFO共55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TKA的55例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统计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膝关节炎评分(WOMAC评分)、生活质量问卷评分(SF-36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2、9.251、9.435、8.987、9.296,均为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HSS、WOMAC、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692、7.802、8.453、7.622,均为P<0.01;对照组:t=7.639、7.787、8.441、7.619,均为P<0.01),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8、0.401、0.250、0.542,均为P>0.05)。 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均可获得较好的早期效果;前者手术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临床中可以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朱成明  石展英  胡居正  李理  丁华文 《骨科》2017,8(5):365-369
目的 探讨应用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型KOA的1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为58~74岁.记录16例病人术前、术后1 d及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的变化.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5~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下肢力线股胫角由术前的182.77°±0.87°降低到179.6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P<0.001);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64,P<0.001);HSS评分由术前(58.88±4.13)分提高到(70.38±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2,P<0.001);KSS评分由术前(62.38±2.00)分提高到(78.63±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3,P<0.001).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中老年KOA可减轻病人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初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45例)与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治疗,45例).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SS评分、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机器人膝关节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学习曲线。[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机器人膝关节系统辅助TKA手术的17例膝关节炎患者。采用累计求和(cumulative summation, CUSUM)法分析学习曲线。[结果]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前10例为学习组,后7例为成熟组。成熟组手术时间[(123.3±11.3) min vs (147.3±11.3) min, P<0.05]、运用机器人膝关节系统定位时间[(15.9±2.1) min vs (22.2±6.1) min, P<0.05]、调整计划假体时间[(17.6±4.2) min vs (23.5±5.2) min, P<0.05]均显著优于学习组;两组间股骨注册时间、胫骨注册时间、股骨远端截骨时间、胫骨近端截骨时间、股骨四合一截骨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后HKA角、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对改善术后下肢冠状面力线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月接受单膝TKA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0例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TKA中采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试验组),25例采用传统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技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患膝侧别、骨关节炎分级以及术前股骨解剖轴夹角(femoral mechanical anatomical angle,FMA)、机械胫股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摄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并比较两组MFT;术后6、15个月采用K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d X线片示试验组MFT为(—0.20±1.87)°,对照组为(1.71±3.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2);其中试验组22例(88%)MFT达理想角度(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例(64%)(χ2=2.32,P=0.02)。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5个月,试验组术后6、15个月膝关节KSS评分分别为(88.23±2.57)、(90.76±2.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2±2.59)、(88.65±1.7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6,P=0.00;t=3.20,P=0.02)。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均无松动征象。结论与传统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技术相比,初次TKA中采用个体化股骨远端外翻角度截骨技术可更好改善MFT角,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腓骨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腓骨截骨手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起,收治以内侧间隙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例(15膝);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1.3岁。均采用腓骨截骨手术,对其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术后早期下地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2 d、术后2个月VAS、KSS、HSS评分,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住院天数(6.0±2.4)d;单侧手术时间(33.3±8.4)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于术后1 d下地行走,主诉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患者手术后2 d与术前相比,VAS、HSS及KSS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后2个月与术前相比,VAS、HSS、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 d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间隙增高。结论:腓骨截骨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6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用弹力圈锻炼股四头肌。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术后3例出现腓骨长短肌、比目鱼肌、腓肠肌疼痛,给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缓解。2例发生腓浅神经损伤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4个月后恢复。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4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5.0%。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平均2(1~3)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0(75~85)分。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快速原型制造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拟行TKA的患者,简单随机法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各组16例。3D打印组行基于膝关节CT数据的3D打印原型制造,常规手术组行常规的TKA。测量股骨与胫骨解剖轴,确定股骨远端与前后髁截骨平面及截骨量、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及截骨量、胫骨与股骨的假体型号,并与手术实际使用值对比。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 d与1、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中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股骨远端截骨厚度、胫骨平台截骨厚度、股骨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与KSS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D打印组术前计划的股骨远端及胫骨平台截骨厚度与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7,P0.05);3D打印组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5,P0.05)。3D打印组术后无膝内外翻畸形、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3D打印组术后1 d、1个月的VAS评分、KSS评分均优于常规手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打印可准确构建解剖原型,可提升TKA手术的精度与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行HTO或腓骨截骨术治疗KOA的患者。HTO组共37例,男11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3)岁;腓骨截骨组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3)岁。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HTO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5.7个月,腓骨截骨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4.9个月。HTO组手术耗时(t=21.094,P<0.05)、术中失血量(t=9.91,P<0.05)、住院总花费(t=65.471,P<0.05)均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HTO组有1例(2.7%)并发症,腓骨截骨组有2例并发症(7.7%),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HTO组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t=2.426,P<0.05)。WOMAC评分HTO组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t=3.997,P<0.01)。术后12个月HTO组Lysholm评分(t=2.979,P<0.01)、WOMAC评分(t=-2.472,P<0.05)均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 结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行腓骨截骨术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多、住院总花费多;术后12个月的随访提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比行腓骨截骨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9诊治的9例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股骨畸形截骨矫形,然后一期行单髁置换术。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2~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无下肢肌肉萎缩。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股骨截骨处均骨愈合,下肢力线矫正精确,单髁假体位置良好且无脱位迹象。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1~2(1.44±0.53)分,HSS评分83~90(85.44±2.19)分。术后12个月KSS临床评分(88.33±2.87)分,KSS功能评分(86.66±3.54)分,OKS评分(17.33±1.50)分,WOMAC评分(20.56±1.94)分。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一期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可行的,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精确,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骨术(OWHTO)与Oxford Ⅲ代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及治疗费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内侧胫股关节炎患者共48例(48膝),除外感染性关节炎及外侧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骨术组(截骨组)和单髁置换组(单髁组)。A组12例(12膝),男4例,女8例,年龄平均(58.3±3.5)岁;B组36例(36膝),男1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4±4.5)岁。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膝内翻角度。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HSS评分,以及患者住院和术后康复费用。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5±1.8)个月。截骨组患者VAS评分术前(7.62±0.51)分,术后(2.15±0.26)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P<0.05);单髁组VAS评分术前(7.73±0.64)分,术后(2.31±0.14)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截骨组患者HSS评分术前(56± 5)分,术后(88±3)分,评分改善(t=24.11,P<0.05);单髁组HSS评分术前(57±6)分,术后(91±4)分,评分改善(t=26.75,P<0.05)。两组患者VAS、HS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截骨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单髁组(t=3.59,P<0.05)。 结论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骨术住院费用及术后康复治疗费用更少,同时又达到了"保膝"的目的,所以,对于两种术式均合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胫骨内侧撑开楔形高位双平面截骨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