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上皮淋巴细胞(iIEL)定位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间,与肠上皮细胞紧密接触并相互作用,介导黏膜局部免疫防御和维持肠黏膜组织稳定性。iIEL通过其细胞毒活性及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及再生,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最新发现的一类淋巴细胞家族。属于淋巴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因缺乏模式识别受体和重组受体而不能直接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根据表达的转录因子和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可将ILCs分为ILC1、ILC2、ILC3三种,ILC1和ILC3又包括几个不同的亚型。ILCs对维持肠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和调节肠道炎症反应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ILCs在维持肠道稳态和在肠道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和血必净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内毒素(LPS)建立MODS模型,并以乌司他丁和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CD4^+CD25^+Treg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乌司他丁组和血必净组的水平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但二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大鼠MODS中的百分比升高,并参与了MODS的病情调节;乌司他丁和血必净能调升CD4^+CD25^+Treg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方式称为抗原的交叉提呈作用,亦可启动CD8^+T细胞反应。小鼠淋巴组织包含一类表达CD8α以及其他特殊表面分子的树突状细胞(DC),该CD8α^+DC通过特殊的抗原摄取和加工处理方式对细胞相关抗原和可溶性抗原进行更高效的交叉提呈作用。我们主要总结了CD8α^+DC介导的抗原交叉提呈作用的细胞内机制、作用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CD4~+及CD8~+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CD4+及CD8+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1例重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 CD8-、CD4- CD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肝炎患者中死亡患者的CD4+CD8-、CD4-CD8+细胞数则较存活患者降低(P0.05),而CD4+/CD8+比值较存活者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4+ CD8+细胞数及其比值的变化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观点认为与1型辅助T(Th1)细胞、Th17细胞及Th2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失衡相关,目前发现Th9细胞、Th22及滤泡性辅助性T(Tfh)细胞也与MS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8.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体内存在的一类抑制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iTreg),通过细胞-细胞互相接触、分泌细胞因子(IL-10、TGF-β1)等途径抑制B细胞、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免疫效应,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移植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CD4+LAP+调节性T细胞(CD4+LAP+Treg),已经被证实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Treg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关键细胞之一,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CD4+LAP+Treg的发现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一群位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殊细胞,其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和少量CD4~+T淋巴细胞构成。因为CD4~+IEL数量较少,所以对CD4~+IEL的研究非常有限。肠道中多种细胞因子、肠道细菌、营养素能够调节CD4~+IEL增殖、分化与凋亡。肠道的特殊环境使CD8~+IEL和CD4~+IEL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另外,CD4~+IE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及细胞毒性功能,这些功能在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D4~+IEL的数量异常及功能缺失均可导致肠道黏膜稳态被破坏。该类细胞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失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该群细胞提供了切入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清和肾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PAS染色评估肾损伤情况,并计数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肾及脾脏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表达变化。结果肾缺血再灌注后6 h,肾组织损伤较轻,但淋巴细胞浸润最多。再灌注后24 h,肾组织损伤最重,然而几乎无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脾脏及肾脏中均检测到CD4+T淋巴细胞活化,其亚群Th17细胞表达增加,而Th1和Th2细胞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淋巴细胞浸润呈现"后滞效应"。Th17细胞可能参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及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BV DNA载量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也相应增高,且与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变化成正相关(r=0.890,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而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highTreg细胞与HBV DNA取对数后成正相关(r=0.782,P0.001),与谷丙转氨酶(ALT)成正相关(r=0.432,P0.005);与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无相关性(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与HBV DNA载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BV的复制水平及ALT增高具有一致性,而T细胞亚群是否可作为监测CHB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发作的肠道炎症反应失调性疾病。蠕虫及其虫源性蛋白对多种IBD动物模型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分化诱导2型辅助T(Th2)细胞免疫应答,并联合调节性T细胞(Treg)和调节性B细胞(Breg)抑制Th1细胞和Th17细胞免疫反应来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并进行组织修复。此外,蠕虫还可以调节固有免疫细胞如髓源性抑制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来影响IBD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的T淋巴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及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8表达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评价CD4+ CD28+与IFN-γ/IL-10平衡状态、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4+ CD28+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IFN-γ/IL-10比值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CD4+ CD28+与IFN-γ/IL-10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共刺激分子CD28与ITP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参与Th1优势状态形成而在ITP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评价血友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时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了61例接受HAART的血友病合并HIV和HCV感染的患者共885对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TLC用于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侧值分别在不同的TLC范围对应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时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时获得。结果885对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间存在相关性(r=0.511,P<001)。TLC<1 600个/mm3对应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有62.8%的敏感性、68.1%的特异性、43.1%的阳性预测值;TLC<1 800个/mm3对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有79.1%的敏感性、78.0%的特异性、72.5%的阳性预测值。TLC可以作为一种低廉的监测手段在AIDS患者接受HAART时用于估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侧值在TLC<1 800个/mm3对应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以评估其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测定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5%;预后不良组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h2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IL-4与IL-6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Hb水平下降,Th1细胞、BNP、心功能分级上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并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特点与CD4^+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特点与CD4^+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26例HIV/AIDS患者,对其中312例进行CD4^+分析。结果机会性感染率+为94.17%,以肺部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各种感染性腹泻、皮肤感染和败血症为主。312例患者中,CD4^+〉350+个/μ18例(5.77%),CD4^+在200~350个/μl之间34例(10.89%);CD4^+〈200个/μl260例(83.33%),其中CD4^+在+++100~199个/μl和50~99个/μl之间时均为47例(各15.06%),CD4^+〈50个/μl166例(53.2%)。312例患者中共+发生669例机会性感染,CD4^+〉350个/μl时,发生机会性感染13例(4.17%)。200~350个/μl共发生机会性感染+30例(9.61%)。CD4^+〈200个/μl时,共发生机会性感染251例(80.44%),CD4^+在100~199个/μl和50~99个/μl++之间时均发生机会性感染44例(各14.1%),CD4^+〈50个/μl发生机会性感染163例(52.24%)。机会性感染率在CD4^+大于350与小于50个/μl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会性感染:随着CD4水平的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多部位感染增多,病情亦愈加凶险。各种细菌、真菌、原虫、病毒感染可同时出现,并累及多器官、多部位。  相似文献   

17.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CD4+ CD28-T细胞,该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抵抗细胞凋亡和浸润组织能力.CD4+ CD28-T细胞内的DNA甲基化异常可导致一些基因的过度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CD4+ CD28-T细胞功能特性及CD4+CD28-T细胞内DNA甲基化在疾病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疾病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小鼠肠道定植微生物群丰富度、多样性及物种丰度改变对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CD278、CD152、CD279、CD272表达的影响。方法:常乐康灌胃获得早产组模型,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粪便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及丰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结果:①实验组和足月组P21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Sobs、Chao、Ace、Shannon指数均高于早产组,Simpson指数低于早产组;检出的24个菌属有组间统计学意义;②P7:实验组外周血CD4^(+)CD28^(+)、CD152^(+)、CD272^(+)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早产组,而CD4^(+)CD278^(+)和CD279^(+)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早产组。P14:实验组外周血CD4^(+)CD28^(+)、CD152^(+)、CD279^(+)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早产组和足月组;CD4^(+)CD272^(+)T细胞的百分比及CD272的表达均低于早产组。P21:实验组外周血CD4^(+)CD28^(+)、CD272^(+)T细胞百分比及CD28、CD272表达量均高于早产组。结论:早产小鼠肠道定植微生物群丰富度、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的改变在不同时期可能通过上调/下调CD4^(+)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D272和CD279表达,在早产小鼠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比例与淋巴细胞凋亡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法检测50例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8-T细胞比例;通过加入PHA孵育检测RA病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正常对照的淋巴细胞对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ICD)易感性差异;分析CD4+CD28-T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RA组CD4+CD28-T细胞比例的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79%±3.52% vs 1.89%±1.78%,P<0.05)。RA组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ICD凋亡率低于健康对照组(11.38%±5.73% vs 19.46%±6.3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4+CD28-T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AICD凋亡率负相关(r=-0.433,P<0.01)。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细胞比例增多,活化淋巴细胞生存期延长,这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HIV特征性地引起CD4^+T细胞逐步减少和进行性免疫缺陷。尽管目前HIV导致CD4^+T细胞死亡的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证据支持HIV引发的淋巴细胞凋亡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HIV感染使CD4^+T细胞上多种凋亡相关分子表达异常,但有关CD4^+T细胞凋亡率与疾病进程的报道较少,更少见到中国HIv/AIDS患者CD4^+T细胞凋亡在不同疾病进程中变化特点的研究资料。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我国HIV/AIDS患者CD4^+T细胞凋亡情况及其在不同疾病阶段中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