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老年病房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13例≥65岁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评估患者的认知、情绪、睡眠障碍、跌倒、尿失禁、营养风险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组患者年龄(74.7±6.6)岁,糖尿病病程(12.4±8.9)年(中位数为10年),共病3~27种,平均患老年综合征数3.3±1.7。60%存在多重用药,40%~50%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损害、情绪障碍、慢性疼痛和跌倒高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9.0%,29.0%,31.9%和43.0%。病程长的患者跌倒风险发生率较高[54.8%(病程>10年组) vs 37.9%(病程≤10年组)];血糖控制较差组(HbA1c>7.5%)糖尿病平均病程较长[(17.7±10.5) vs (10.9±7.7)年],跌倒高风险的发生率(61.7% vs 38.5%)和睡眠障碍发生率(51.1%vs 34.9%)均较高,但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较低(27.6%vs 44.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损害、情绪障碍、慢性疼痛、跌倒高风险等老年综合征发生率高,需要进行老年综合征评估和个体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城市及乡村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北京丰台城区老年人(年龄≥60岁)2038人,山东曲阜乡村老年人2026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以及与高血压有关的行为因素。结果在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方面,城市组(56.1%,85.9%,81.3%,32.8%)与乡村组(39.0%,65.0%,62.3%,4.0%)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P〈0.01,P〈0.001,P〈0.001)。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乡村组(44.9%)较城市组(22.0%)高(P〈0.001)。结论目前中国北方城乡部分地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控制率仍较低。老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50岁以上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54岁以上患者的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对318例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①318例卒中患者中,93例有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9.2%。②认知功能损害组93例,年龄为54~86岁,平均(66±3)岁。〈60岁患者中认知功能损害有21例,占22.6%(21/93);≥60岁患者中有72例,占77.4%(7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2,P〈0.05。即≥60岁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的发生率。③本组女性患者58例,发生率为50.4%(58/115),男性患者35例,发生率为17.2%(35/2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85,P〈0.001,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④本组患者中241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中93例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发生率为38.6%(93/241),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0±2.8);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148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4±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01,即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NHP和NFDS评分高。⑤采用NI-IP问卷测定结果表明,认知功能损害组的老年人精力、情绪反应、社交隔离、躯体活动、嗜好、社会交往、与亲属关系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50岁以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病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七所三级甲等医院545例MODS患者(老年373例,非老年17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老年和非老年MODS患者的患病特点。结果老年组MODS患者的病死率、既往有慢性基础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5.1%vs47.1%,81.5%vs41.9%,均P〈0.001)。老年组住ICU时间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5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8.6% vs 70.3%,P=0.037)。老年组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5.1%vs62.8%,P=0.003)。老年组发生肺、胃肠、脑、心、肝、肾、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MODS患者病程迁延,病情重,病死率高,多合并慢性基础病,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脑梗死(CI)痰湿证与垂体-肾上腺素水平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113例CI患者进行痰湿证证候评分,同时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含量,并就其在卒中中出现的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作分析。结果脑梗死大面积组痰温证评分量值与ACTH、C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1;r=0.53,P〈0.01);CI中面积组痰湿证评分量值与ACTH、CS含量也呈正相关关系(r=0.43,P〈0.01及r=0.41,P〈0.01);CI小面积组痰湿证评分量值与ACTH、CS含量无显著相关;CI大、中面积痰湿证组失眠、卒中后抑郁(PSD)和卒中后焦虑(PSA)睡眠失调、日间过度睡眠、睡眠呼吸紊乱发生率分别为56.8%、33.3%、7.4%、34.5%、23.5%;C1小面积痰湿证纽失眠发生率为26.5%、PSD和PSA睡眠失调分别为18.81%、12.5%,睡眠呼吸紊乱9.6%,无日间过度睡眠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痰湿证量值与ACTH、CS含量及其相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关系密切,其升高水平可作为判定CI和睡眠障碍病因病机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老年综合征患病率。方法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和常规的医学评估两种方法对60名65岁以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社区家庭病床的老年患者进行老年综合征的患病率评估。结果60名老年患者,年龄67~94岁,平均年龄(79.84-2.1)岁,其中男28人,女32人,患有已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有(6.6±2.0)种。老年综合评估为认知功能减退19例(31.7%),抑郁症状10例患者(16.6%),生活活动功能下降22例(36.7%),在最近1年跌倒16例(26.7%),尿失禁17例(28.3%)。而常规的医学评估,有明确的认知障碍者2例(3.3%),抑郁症1例(1.7%)活动功能下降8例(13.3%),跌倒2例(3.3%),尿失禁3例(5%),经过配对卡方检验,与老年综合评估方法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综合征在社区家庭照护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常规的医学评估容易忽视这些症状,推荐常规使用老年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以及睡眠脑电图特点。方法选择49例PD患者及39例健康人进行睡眠脑电检查,对其脑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PD患者慢波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其Ⅲ、Ⅳ期睡眠出现率明显降低(P〈0.01),平均片断睡眠时间缩短(P〈0.05);与非认知障碍PD组相比,PD合并认知障碍组存在较高的慢波发生率(P〈0.01),Ⅲ、Ⅳ期睡眠出现率降低(P〈0.05)及平均片断睡眠时间减少(P〈0.01)。结论PD患者比正常人更易出现睡眠障碍,且与其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55例CHF患者(CHF组)、50例非CHF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评定,分析认知功能的差异及特点。结果CHF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9.1%)高于对照组(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认知总分明显降低(P〈0.05),各认知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与计算力、语言、延迟记忆方面评分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老年CHF是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诊老年OSAS患者12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或脉搏血氧监测和动态心电图(hoter)监测分析。结果:OSAS组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大于0.04的总次数,SaO2低于0.9的时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01),睡眠中SaO2最低值,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01),在轻、中、重度组间两两比较上述指标也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01),轻,中、重度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3%,78%,94%,与对照组(34%)相比,轻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显著升高(P<0.05),P<0.01),在轻、中、重度组间两两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的总次数和每小时的发生次数差异也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OSAS病情越严重,睡眠时SaO2降低的程度越显著,低氧血症也越明显,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睡眠时相和SaO2降低的程度显著相关,OSA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低氧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S)患者中筛查认知功能障碍者的作用及ACS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7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按CT血管造影(CTA)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150%或〈50%)分为ACS组和对照组各36例,采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比较两组MoCA总分、各子项目评分和MMSE评分。结果①两组基线学特征和血管性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组采用MoCA法检测认知功能障碍的阳性率(80.6%)高于MMSE法(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对照组采用MoCA法检测认知功能障碍的阳性率(38.9%)高于MMSE法(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CS组MoCA总分中位数低于对照组[21.5(10-29)和25(14~28),P=0.001]。ACS组与对照组各子项目评分显示,执行能力[0(0~1)和1(0~1),P:0.004]、视空间功能[3(0-4)和3.5(0~4),P=0.004]、注意力[5(2~6)和6(4~6),P=0.001]、延迟回忆[2(0~5)和3(0~5),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oCA比MMSE可更灵敏地检测出无痴呆AC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MoCA为测评工具,无痴呆AC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点以执行能力、视空间功能、注意力及延迟回忆受损为主。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在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58例(观察组)及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8例(对照组),采用头部CT检查脑梗死灶发生情况,采用ATLI-IDI-超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定颈动脉斑块形态、大小。结果观察组有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者分别为173例(67.05%)和46例(17.83%),对照组分别为399例(56.36%)和77例(10.88%),两组比较P〈0.05;有颈动脉斑块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是无颈动脉斑块者的1.58倍(95%CI为1.17~2.13),有脑梗死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是无脑梗死者的1.78倍(95%CI为1.19~2.64),同时有颈动脉斑块、脑梗死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是两者均无的2.71倍(95%CI为0.84~3.98)。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均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患者消化系统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调查分析近5年笔者所在医院MODSE病例中具有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表现的158例患者资料,并与66例非老年MOD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8例MODSE患者中,平均年龄(84.23±11.46)岁,男女之比2.59:1。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基础疾病累及脏器平均6.7个,感染为常见诱发因素。MODSE器官障碍序贯顺序分析发现消化器官障碍大多排在第5位(46.20%)及第4位(30.38%)。老年组胃肠功能障碍(包括胆囊)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80.38% vs 54.55%,P〈0.01),而肝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41.14%VS46.97%,P〉0.05)。老年人消化器官功能障碍起病隐匿,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被原发疾病及其他并发症所掩盖而延误诊治。结论认识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在MODSE中的临床特点,早期给予有效干预,既是抢救MODSE患者的重要一环,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存活率,为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纤颤的病因、临床特点、左房内径和抗凝治疗的状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4年共200例老年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房颤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0.0%、17.5%、72.5%。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50.5%),其次是冠心病(25.0%)、老年性瓣膜病(10.0%),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P〈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0.0%,华法令应用率为6.0%。结论老年房颤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与30d心性死亡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6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100g/L)、B(100~119g/L)、C(120~139g/L)、D(140~159g/L)、E(≥160g/L)5组。分析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30d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30d病死率分别为25.0%,20.4%,10.6%,4.3%和8.5%(P〈0.001);心力衰竭为36.1%,25.5%,20.9%,8.6%和5.1%(P〈0.001);肺炎为33.3%,23.5%,8.5%,2.2%和5.1%(P〈0.001);消化道出血为19.4%,5.1%,0.9%,0.9%和1.7%(P〈0.001);但是,心源性休克和室速/室颤的发生率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白蛋白和载脂蛋白A1正相关(P〈0.001和P=0.001)。结论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其近期死亡和(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呈J型曲线,血红蛋白水平越低,近期死亡和(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大;较多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睡眠时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以评价其呼吸暂停过程中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对SAS 68例,对照组69例老年患进行整夜(>7小时)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同时记录、比较两组心率变异的各项时域、频域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S组的血氧饱和度显下降(P=0.001),心率变异指数(HRVindes)降低(P<0.05),低频(LF)、高频(HF)显增高(P均<0.01)。结论:老年SAS患夜间HRV有显改变,提示这时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脑梗死,CI)风证与血管内皮素(ET)、胰岛素(INS)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338例CI患者进行风证证候评分,测定其中266例ET和INS含量,并就其在卒中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发生率作分析。结果卒中后失眠发生率最高,为193例(57.1%);其次为抑郁(卒中后抑郁,PSD)或焦虑(卒中后焦虑,PSA)睡眠失调.前者148例(43.8%),后者21例(6.2%);日间过度睡眠者46例(13.6%);睡眠呼吸紊乱者38例(11.2%)。失眠见于脑梗死者各证候之中,抑郁睡眠失调多见于风证、痰湿证、气虚证及其组合中;焦虑睡眠失调多见于风证、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其组合中,并与评分量值成正比,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血瘀证、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评分量值与ET水平比较,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r=0.72,P〈0.01),其临床睡眠障碍与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则变化不明显;而与INS比较,除血瘀证、风证、火热证、痰湿证外,阴虚阳亢证也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P〈0.05)。结论脑梗死不仅证候与ET及INS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病类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共2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不同年龄组的主要症状、溃疡发生的部位、与NSAIDs相关性、伴随的慢性疾病以及治疗和转归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有典型症状者显著少于中青年组;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胃溃疡分别占47.6%和26.9%(P=0.001);两组胃多发溃疡分别占13.1%和5.1%(P=0.022);溃疡直径≥2cm者分别占17.8%和9.0%(P=0.012);恶性胃溃疡分别占22.4%和1.9%(P〈0.001);伴存病分别占75.7%和18.6%(P〈0.001),与NSAIDs相关的溃疡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分别为35.5%和10.3%(P〈0.001)。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症状不典型,胃溃疡、胃多发溃疡、巨大溃疡和恶性胃溃疡构成比高,老年人伴存疾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夜间缺氧程度。方法对疑诊有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215例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计算平均血氧饱和度(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O2)、氧减指数(ODI)、平均氧减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占整个记录时间的百分比(T〈90%),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依据所有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AHI正常组(AHI〈5次/h)、轻度OSAHS组(5次/h≤AHI〈15次/h)、中度OSAHS组(15次/h≤AHI〈30次/h)、重度OSAHS组(AHI≥30次/h),4组A02、L02、ODI、T〈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HI与A02、ODI、L02、平均氧减饱和度、T〈90%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0、0.983、-0.789、0.782、0.821,P=0.001)。结论 OSAHS患者缺氧严重程度的评估需结合ODI、LO2、T〈90%三个指标综合判断.不能仅考虑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伴有高血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睡眠呼吸障碍特点。方法:诊断为OSAHS的85例患者中,随机被分为伴有高血压组(50例)和不伴有高血压组(对照组,35例),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高血压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升高(P〈0.01);夜间平均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最低SpO2显著下降(P〈0.05);快动跟睡眠期的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显著升高(P〈0.01)。方差检验揭示体重指数(BMI)是引起两组间AHI差异的显著因素(F=22.12,P〈0.01)。Logistic分析揭示OSAHS患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AHI(β=6.828,OR=1.017,P〈0.01)、年龄(p=8.590,OR=1.048,P〈0.01)、BMI(β=4.467,OR=1.118,P〈0.05)。结论:伴有OSAHS的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程度更重,夜间低氧血症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睡眠质量对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T2DM患者的睡眠质量。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作为血糖控制达标;以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患者精神状况,SDS≥50分为抑郁状态;以PSQI≥7分为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无睡眠障碍组(88例)和睡眠障碍组(112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与睡眠障碍、血糖达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无睡眠障碍组相比,睡眠障碍组年龄、HbAlc、血糖(空腹、0.5h,2h)、总胆固醇、甘油三酯、PSQI评分、SDS评分、抑郁发生率明显升高(t=-19.49~-1.99,,=9.931,均P〈0.05);C肽(空腹、0.5h)、体质指数(BMI)明显偏低(t=2.07、2.14、2.35,均P〈0.05)。PSQI评分〈5分组、5~7分组、7—9分组和≥9分组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27.9%、19.6%、10.0%和8.6%,随着PSQI评分升高,血糖达标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与年龄、男性、HbAlc≥7.0%及抑郁呈正相关,与BMI负相关(OR=1.04、2.38、2.98、2.14、0.89,均P〈0.05)。HbAlct〉7.0%与睡眠障碍及2h血糖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治疗呈负相关(OR=2.81、1.21、0.33,均P〈0.05)。结论T2DM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其与高血糖存在着交互影响,并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应重视对T2DM患者的睡眠质量管理和血糖控制,以改善睡眠和有效提高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