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接受首次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85例,按年龄大小分为老年人房颤组(≥60岁,45例)和非老年人房颤组(〈60岁,40例),所有患者接受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37.2±3.2)月的随访,85例患者中,共23例(27.1%)出现房颤复发,其中≥60岁与〈60岁年龄组在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12/45 vs 11/40,P=0.931)。85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与非老年人群并无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与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 ,LA)/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发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前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分为LA/LAA血栓形成组(n=21)与血栓未形成组(n=21),对照分析CHA2 DS2-VASc及CHADS2评分对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形成组21例(3.8%)患者血栓均位于LAA ,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间,LA/LAA血栓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3分患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2分( P<0.01)。血栓形成组CHA2 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左心房内径(LAD )显著高于血栓未形成组外,其余临床因素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CHA2 DS2-VASc评分是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1、0.89,P<0.05)。结论无论CHA2 DS2-VASc评分的高低,所有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均需接受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LAD越大、CHA2 DS2-VASc评分越高,LA/LAA血栓事件发生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单中心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现状,探讨决定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并于门诊随访的患者144例,收集并描述患者手术前基线资料、随访期间口服抗凝药物(OAC)使用情况及血栓栓塞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射频消融3个月后是否中断抗凝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房颤患者共行158次射频消融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7.5(12.0,29.8)个月。根据基线CHA2DS2-VASc评分,血栓栓塞高危患者共92例(63.9%)。1次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共53例(36.8%)。随访过程中,共140例(97.2%)患者按计划抗凝治疗至术后3个月,4例(2.8%)患者提前终止抗凝治疗。按计划抗凝治疗至术后3个月的140例患者中,CHADS2≥2分的46例患者中有17例(37.0%)、CHA2DS2-VASc≥2分的89例患者中有32例(36.0%)患者持续OAC;射频消融3个月后,共104例(74.3%)患者中断OAC,其中34例(32.7%)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复发患者中有17例重新开始OAC。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是影响是否持续抗凝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88,95%CI 1.22~6.79,P=0.016)。在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后发现,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仍是影响是否持续抗凝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88,95%CI 1.21~6.81,P=0.016)。血栓栓塞事件共发生4例(2.8%),均发生于停用OAC后,根据术前血栓栓塞评分,4例患者CHA2DS2-VASc≥2分,仅2例患者CHADS2≥2分;其中3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无房颤复发。大出血事件共发生2例(1.4%),均发生于持续服用OAC过程中。结论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内房颤复发是除CHA2DS2-VASc外决定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患者405例。根据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是否复发房颤,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组(268例)和复发组(13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指标,并于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LAVI等相关指标。使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405例患者中137例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房颤,复发率为33.83%。与无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有高血压的比例更高,有着较高的肌酐值、CHA2DS2-VASc分值及较大的左心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LAV)和LAVI(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VI与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独立相关(OR=1.535,95%CI:1.124~2.381,P=0.003)。结论 左心房容积指数是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AAP-AF评分、APPLE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房颤消融术的251例患者并进行术后随访,根据术后3个月后是否再次发生任何持续至少30秒的房性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计算每位患者CAAP-AF评分、APPLE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分值,并对评分及一般资料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种评分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均有一定预测价值,随着评分的增高,复发率逐渐增高;其中CAAP-AF评分的预测价值最佳,其最佳截断点为≥5分,灵敏度为65.1%,特异度为65.5%。其余评分预测价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AAP-AF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三种评分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CAAP-AF评分预测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6.
宇文强  胡健强  邹青  卢少平 《心脏杂志》2023,(3):285-289+294
目的 探讨房颤一站式术后晚期房颤复发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21年7月因房颤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31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站式组(射频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术,n=82)和单纯射频消融组(n=236),对比两组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一站式组内房颤晚期复发和未复发亚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房颤类型、LAD、LVEF和NLR等临床特征。结果 一站式组和单纯射频消融组在年龄、性别、病程、BMI、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房颤类型、合并症、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长,一站式组明显长于单纯射频消融组(8.4±2.8 vs. 6.7±2.1)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站式组发生围术期并发症9例(11%),单纯射频消融组发生14例(6%),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站式组和单纯射频消融组术后均给予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治疗,两组药物使用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一站式组术后房颤早期复发率高于单纯射频消融组(27%vs. 13%,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128例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根据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根据术后PR间期分为PR间期延长(PPR)组和PR间期正常(NPR)组。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是否使用肺静脉电隔离,房颤类型及持续时间,PR间期,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NPR组与PPR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43.6±24.3)个月,53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复发率为41.4%。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高血压、糖尿病、PPR患者偏多,LAD大,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高,PR间期长(P<0.05或0.01)。PPR组、NPR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59.5%(25/42)、32.6%(28/86),两组比较,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间期延长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79,95%CI:1.262~6.566,P=0.012)。结论 PR间期延长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青年(≤4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青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358例房颤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及非青年组(45岁<年龄≤60岁,n=264),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随访。手术3个月后,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心房扑动和(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30 s定义为房颤复发。结果:青年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39.7±4.8)岁,男性76例(80.9%)。青年组与非青年组相比房颤病程较短[(15.8±15.6)个月vs.(27.5±34.0)个月,P=0.001],CHA2DS2-VASc评分[(0.74±0.83)分vs.(1.19±1.07)分,P<0.001]和HAS-BLED评分[(0.40±0.54)分vs.(0.63±0.65)分,P=0.002]更低,左心房内径更小[(38.2±5.6)mm vs.(40.0±5.4)mm,P=0.006],合并心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与单纯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296例)和试验组(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103例)。观察2组术后6、12个月时房颤复发情况,比较2组手术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2个月时,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4%对28.4%,P<0.05)。2组手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术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房颤患者接受导管消融,男40例,女30例,年龄(51.2±16.1)岁,于消融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用SF-36健康随访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66例顺利完成随访,按消融效果分为成功组(54例)和复发组(12例)。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3、6个月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消融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状态和精力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除了社会功能外,其余4个指标消融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会功能消融术后各时间点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驱体疼痛、心理健康和总的健康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消融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状态和精力有明显改善(P〈0.05)。复发组生活质量8个评价指标分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消融术可以早期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和CHA2DS2-VASc评分对其血栓栓塞事件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瓣膜性房颤患者137例,按是否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栓塞组(n=50)与非栓塞组(n=87),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并进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判断CHA2DS2-VASc评分与血栓栓塞是否存在线性趋势,制作ROC曲线,判定曲线下面积和截断点,并计算评价指标。 结果 研究组年龄≥75岁占比、女性患者占比、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患病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血管疾病患病率及CHA2DS2-VA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疾病(OR: 7.463,95%CI 1.575-35.714,P<0.05)是卒中/TIA/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控制其他变量后,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TIA/血栓栓塞事件显著相关(OR: 2.688,95%CI: 1.776-4.065,P<0.01)及对栓塞事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 0.809-0.928,P<0.01)。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TIA/血栓栓塞间存在线性趋势,卒中/TIA/血栓栓塞发生率随着CHA2DS2-VASc评分升高而升高(P<0.01)。 结论 血管疾病是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与此类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显著相关且对其预测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导管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年龄在18岁以下,诊断为AVNRT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冷冻消融组(冷冻组)和射频消融组(射频组),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冷冻标测次数、消融次数、X线曝光时间、消融术总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共73例患者入选,冷冻组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2.4±2.8)岁;射频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3.6±2.2)岁。冷冻组和射频组的消融次数分别为(2.7±1.7)次和(11±6.3)次(P〈0.001),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0±7)min和(25±9)min(P〈0.05),消融术总时间分别为(214±33)min和(164±36)min(P〈0.05),消融成功率88%(29/33)对100%(40/4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2.5%(P〈0.01)。冷冻组所有术中发生的传导阻滞均在5min内恢复。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与2.5%,P=NS)。结论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儿童AVNR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低于射频消融,目前可作为后者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血栓形成与CHA2DS2-VASc评分各项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97例,计算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左心房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成像判断患者LAA有无血栓形成,据此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及其各项指标的差别及与LAA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血栓组14例(14.4%),非血栓组83例(85.6%)。两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分布不相同(z=3.035,P=0.002);血栓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50.0% vs 7.2%;P<0.01);血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非血栓组大7.6岁(65.6岁vs 58.0岁,P<0.05)。该评分的其它各项指标(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中风/TIA/TE、血管疾病)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皆无明显差异(皆P>0.05)。线性趋势?2检验提示CHA2DS2-VASc评分总分与LAA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性,随此评分增高,LAA血栓发生率趋高(?2=14.09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CHA2DS2-VASc评分总分外(P=0.004,OR 2.101,95%CI 1.259-3.505),CHD(P=0.045,OR 0.219,95%CI 0.050-0.969)为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为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心房颤动(房颤),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因HCM伴房颤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导航下环肺静脉消融术达到同侧肺静脉隔离,对持续性房颤再行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及线性消融。消融术后3个月内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于消融术后1、3、6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症状后立即行常规心电图,随访治疗效果。结果共11例HCM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年龄(52±17)岁,女性2例。其中6例为阵发性房颤,5例为持续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后4周有1例因急性左心功能不良死亡,其余10例有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接受消融术。随访(14±10)个月,共有7例维持窦性心律,总成功率64%,未发生消融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维持窦性心律者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mmVS(46±4)mm,0.64±0.05VS0.66±0.04,P〉0.05],心功能改善(2.0±0.7VS1.2±0.4,P〈0.05,NYHA分级)。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HCM伴房颤安全且有效,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CHADS2评分以及CHA2DS2-VASc评分对单中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的差异,并对药物抗凝治疗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将其分为药物治疗(DT)组和导管消融术(RFCA)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行CHADS2评分以及CHA2DS2-VASc评分。对药物治疗组卒中高危(HDT)患者(CHA2DS2-VASc≥2分),RFCA组术后患者分别行建议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治疗的宣教。通过门诊复诊或者电话回访等方式对上述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情况进行随访。包括是否按出院医嘱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服用华法林者是否规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近期(距随访时间1周内)INR,出血/栓塞事件。结果所有患者(175例)CHADS2得分(1.61±1.34)分,其中0分者36例,1分者62例,≥2分者77例;CHA2DS2-VAS得分(2.62±1.79)分,其中0分者15例,1分者44例,≥2分者116例。CHA2DS2-VASc得分显著高于CHADS2评分,其低危患者比例显著低于CHADS2评分,而其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CHADS2评分。HDT组102例,RFCA组37例,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HDT组的抗栓率及达比加群酯使用率均小于RFCA组(35.3%vs 100%;2.0%vs 51.4%,P均0.01),而华法林使用率及INR的达标率,两组无明显差异(33.3%vs 48.6%;67.6%vs 72.0%,P均0.05)。结论 CHA2DS2-VASc得分显著高于CHADS2评分,其低危患者比例显著低于CHADS2评分,而其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CHADS2评分。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抗栓率高与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6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与缺血性卒中及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院2013-10至2015-10连续住我科5 016例患者的住院资料,房颤患者437例为房颤组,非房颤患者4 579例为非房颤组。按年龄分为65岁、65~74岁、75~84岁、≥85岁四个年龄段,回顾性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房颤组相比,房颤组患者年龄、男性房颤患者所占比例增加(P均0.001);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均0.001)。年龄、男性、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风心病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和发病年龄均高于非房颤组患者(P均0.01)。非瓣膜性房颤CHA2DS2-VASc评分≥2分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P0.001),其抗凝治疗率随增龄而下降(P均0.001)。结论: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男性、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风心病患病率独立相关。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较非房颤者明显增加,需及早开始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协会(ESC)房颤新指南提出的新的评分系统卒中危险评分(CHA2DS2-VASc)和首次推出的出血风险评分法(HAS-BLED),观察CHA2DS2-VASc积分≥1分且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3分时,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9例,其CHA2DS2-VASc卒中危险评分≥1分且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3分。全部病例分成两组,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组[2.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和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6≤INR≤2.0)。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2DS2-VASc卒中危险评分≥1分且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3分的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可以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事件,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房颤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收治的108例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A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HA2DS2-VASc评分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34例)、中危组(40例)及高危组(34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及预后不良组(59例)。比较CHA2DS2-VASc评分低、中、高危组及mRs评分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一般资料;观察CHA2DS2-VASc评分低、中、高危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ACI预后的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OC 曲线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ACI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危组的年龄、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史的患者比例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中危组的年龄、糖尿病、卒中史、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高于低危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年龄、卒中史、CHA2DS2-VASc评分指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高危组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少于低危组(χ2=8.589,P=0.003);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卒中史、心力衰竭、糖尿病、CHA2DS2-VASc评分为ACI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CHA-2DS-2-VASc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03。结论:CHA2DS2-VASc评分对ACI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预后呈现出良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描述我国心房颤动(房颤)介入治疗的现况并对医疗质量开展分析。方法在全国7大区域中分别选取1~3家区域医学中心,按比例随机抽取各中心2017年全年行房颤介入治疗(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的住院病历,收集CHA2DS2-VASc评分记录、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是否符合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等情况,并分析当次住院期间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结果 17家中心2017年共行房颤导管消融术10 800例、左心耳封堵术447例。10/17中心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7/17中心左心耳封堵手术量<20例。共抽取行导管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病历1 347和160份。15.8%(238/1 505)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中记录了CHA2DS2-VASc评分。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率为98.6%(1 328/1 347),16/17的中心抗凝率高于90%;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12/1 347)和0.4%(5/1 347);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并发症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413)比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瓣环钙化(MAC)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785例,根据术后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心房颤动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MAC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6±10)个月,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190例(24.2%),未复发患者595例(75.8%)。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年龄更大,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比例更高,超声心动图中MAC和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比例更高,左心房前后径(LAD)更大,CHA2DS2-VASc得分更高(P均<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MAC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具有明确的相关性(HR=2.530,95%CI:1.639~3.907,P<0.001)。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MAC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风险增加仍具有显著相关性(HR=1.52,95%CI:1.14~2.17,P<0.001)。对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