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1 897例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MV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CI策略将所有患者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n=1 538)与完全血运重建组(n=359)。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2年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1年和2年净不良临床事件。结果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1年MACCE发生率为6.8%(104/1 538),高于完全血运组的3.9%(14/3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2年MACCE发生率为9.0%(139/1 538)、全因死亡发生率为5.7%(88/1 538),高于完全血运组的5.6%(20/359)、3.1%(11/3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MVD的急诊STEMI患者,住院期间内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可以显著改善其远期临床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215例诊断为STEMI并给予支架植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运重建策略将患者分为完全性血运重建组(n=85)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n=13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不完全血运重建组MACE发生率为30.0%(39/130),显著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的14.1%(12/8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血运重建组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血运重建显著降低了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3年MACE发生风险,且显著减少了心力衰竭与全因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急诊接受罪犯血管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7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STEMI合并MVD并急诊行PCI的患者21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53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试验组59例,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于早期(住院14 d内)对非梗死相关血管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安全终点事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 vs.22.2%,P=0.006),两组全因死亡(0% vs.5.1%)、恶性心绞痛(1.7% vs.7.8%)、造影剂肾病(3.4% vs.2.6%)、消化道出血(0% vs.5.1%)、脑卒中(3.4% vs.0.7%)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即早期未干预非...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 6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LDL-C水平将其分为A组(LDL-C <1.8 mmol/L,n=112)与B组(LDL-C≥1.8 mmol/L,n=1 50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LDL-C与STEMI患者多支病变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DL-C预测STEMI患者多支病变的最佳界值,并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验证该界值是否为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脑卒中、入院时合并贫血比例、肌酐水平均高于B组,入院时血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靶病变血管为前降支发生率高于A组,靶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心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缺血后适应+磷酸肌酸钠组(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缺血再灌注指标、心脏功能、心肌梗死面积、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肌酸激酶(CK)酶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T段回落率、左心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室壁运动计分(WMSI)、QRS计分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QRS-MIS)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可考虑同时应用缺血后适应+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代谢、减少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13年沈阳心脏中心(SY组,一个心脏中心)和广州心脏中心(GZ组,两个心脏中心)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并分析两地区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SY组615例、GZ组581例STEMI患者接受PPCI。在SY组患者中,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GZ组(P<0.05);无论SY组还是GZ组,冬季STEMI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夏季时间(P<0.05),且在冬季时间,SY组STEMI患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GZ组患者(P<0.05)。而在SY组患者中,采用桡动脉入路行PPCI的比例明显高于GZ组(P<0.05),但两组间的症状至血管开通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广州市STEMI患者相比,沈阳市STE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冬季SETMI患者的比例增加明显,需加强宣教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延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亚急性期不同阶段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诊并行延时PCI治疗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到介入手术时间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自发病起48 h~6 d行介入治疗,n=49)与择期介入治疗组(自发病起7~14 d行介入治疗,n=18)。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及患者院内病死率。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0%(67/67),无院内死亡事件出现。早期介入治疗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为2.0%(1/49),择期介入治疗组MACE发生为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延时介入手术治疗时,早期及择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糖水平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行6个月的随访,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再次心肌梗死等)。统计患者的基线资料,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并于PCI术前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重点分析FBG、HbAlC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统计,90例急性STEMI患者随访期间15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占比16.67%。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急性STEMI患者的FBG、HbAlC水平均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入院时心率、既往心肌梗死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HbAlC水平升高与急性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使用残余SYNTAX评分(rSS)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取非完全血运重建(ICR)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STEMI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发病至入院12 h内行急诊P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UA危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NSTEMI行PCI的患者3 218例,随访3 126例(97.1%),失访92例(2.9%)。根据UA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8~10分)508例(15.8%),中危组(4~6分)1 685例(52.3%),低危组(0~2分)933例(29.0%)。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行PCI,记录患者出院后30 d与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组间预后与UA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危险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出院后30 d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4.6%(23/508)、1.2%(20/1 685)、0.3%(3/933),1年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8.6%(43/508)、3.8%(64/1 685)、1.9%(18/933),高危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危险评分对NSTEMI患者PCI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优化药物治疗(OMT)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队列1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及时直接PCI的新发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生心肌梗死(MI)第1、2、3、5、7天,行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流式细胞分析。发生MI第2天,检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队列2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11月收治的133例行及时直接PCI的新发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89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OMT组(n=64)与非早期OMT组(n=125)。比较早期OMT组与非早期OMT组患者基线特征。分析早期OMT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出院时左心室(LV)功能不全与出院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期OMT减少Mon2计数对MACEs的影响。结果 早期OMT组患者糖尿病史、前壁MI比例、eGFR、LDL-C均高于非早期O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共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术后并发症,总结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病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严密观察,总结出再灌注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等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护理,配合治疗,患者症状能得到及时缓解,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病情观察,有助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比伐芦定组(n=44)。经冠状动脉插入指引导丝或小直径球囊导管预扩张,使冠状动脉恢复前向血流≥TIMI 1级后,对照组不予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正常进行PPCI常规操作;比伐芦定组经指引导管或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推注50%静脉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此后按照PPCI常规正常操作。主要观察终点为PPCI术终靶血管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30 d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PPCI术后,最终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MACCE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冠脉血流方面无显著作用;冠脉内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30 d的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再灌注延迟时间分布,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急诊收治并符合入选标准的STEMI患者309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年龄≥75岁组(n=32)、60~74岁组(n=118)与年龄≤59岁组(n=159),分析各急救时间分布,包括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O-to-FMC)、转运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再灌注(FMC-to-B)、导管室启动延迟时间、介入操作延迟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血管再通时间(D-to-B),并观察其临床预后。结果年龄≥75岁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多支病变者及高Killip分级者比例较高;与年龄≤59岁组比较,年龄≥75岁组STEMI患者30 d和1年内的死亡率和总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组与年龄≤59岁组比较,在转运延迟时间上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75岁高龄患者合并症多、临床预后差,年龄因素可能是影响院前延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侯淑凤  王坤  万伟民 《武警医学》2015,26(2):189-19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静脉溶栓治疗,及时有效地开通阻塞的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恢复心肌的组织灌注是治疗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CI后行CPET检查的10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5岁,n=92)与B组(年龄≥65岁,n=1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PET执行方案及终止原因、CPET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CPET终止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每分钟递增功率、运动总时间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息心率、无氧阈心率均高于A组,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每搏氧耗量、峰值每搏氧耗量、代谢当量、峰值负荷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通气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STEMI患者的CPET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年龄≥65岁的老年STEMI患者可能具...  相似文献   

19.
郗科  王莉  刘辉 《武警医学》2020,31(8):711-714
 目的 探讨SYNTAX Ⅱ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4-01至2016-06确诊为急性STEMI,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患者445例。每例患者用SYNTAX Ⅱ积分系统评分,并记录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情况。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SYNTAX Ⅱ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各临床因素对两组患者的影响;比较两组间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析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和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射血分数和Killip分级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射血分数、血肌酐值、Killip 分级Ⅱ—Ⅳ级和SYNTAX Ⅱ积分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696,95% CI 1.037~2.359)、射血分数(OR=0.810,95% CI 0.713~0.907)和SYNTAX Ⅱ积分(OR=1.309,95% CI 1.132~1.317)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YNTAX Ⅱ积分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SYNTAX Ⅱ积分的增加,MACE发生率增高,发生时间越早,其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李闯  储禹舜  吴国栋  张梅 《武警医学》2020,31(5):389-393
 目的 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并筛查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中2019年6月前发表的文献,利用Jadad评分评估文献质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并利用Egger回归分析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3617例患者,其中1817例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62,95%CI:0.47~0.68,P<0.001)、全因死亡(RR=0.654,95%CI:0.53~0.82,P<0.001)和再次血运重建率(RR=0.495,95%CI:0.36~0.68,P<0.001)均显著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降低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764,95%CI:0.60~0.98,P=0.034)。各项结果的发表偏倚不显著。结论 完全血运重建能够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可以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