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炎症通路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家族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人铁调素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24h后,利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IκBα)、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 p65转核、ICAM-1蛋白表达;体外粘附实验检测干预后的HUVEC的粘附能力。结果铁调素能剂量依赖的降低HUVEC中IκBα及促进ICAM-1表达,其中干预剂量大于300 ng/ml处理组时的相比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成像结果显示,600 ng/ml铁调素处理24h后,HUVEC中NF-κB p65转入核内,ICAM-1蛋白表达增加;粘附实验的结果显示,剂量量大于75 ng/ml铁调素处理能剂量依赖性的上调HUVEC的粘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调素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IκBα的下调,促使NF-κB p65转核,升高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铁调素可通过调控NF-κB通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营养学报,2014,36(1):31-3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苦参软膏联合氟康唑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对患者阴道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苦参软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体征、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主要症状评分、阴道分泌物中炎症因子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外阴阴道疼痛消失时间、外阴瘙痒消失时间、白带减少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性交痛、尿频尿急、白带增多、阴道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阴道分泌物中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4 (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苦参软膏联合氟康唑胶囊可下调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其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单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单感染相比,HCV/HIV合并感染者体内血清锌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并比较河南某村HCV单感染(129人)、HIV单感染(66人)、HCV/HIV合并感染者(98人)和健康对照者(84人)血清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变化。结果 HCV单感染者、HIV单感染者、HCV/HIV合并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锌的含量分别为(12.33±1.87)、(11.85±2.79)、(11.70±2.04)、(12.93±2.03)?mol/L。与健康对照者相比,HCV/HIV合并感染者、HCV单感染者、HIV单感染者血清锌的含量均显著降低。HCV/HIV合并感染者与HCV单感染者血清锌相比明显降低。在HCV单感染且ALT≥40(IU/L)者中白蛋白与血清锌呈正相关(r=0.3593,P=0.0052)。在HCV/HIV感染者和HIV感染者中CD4+T细胞数低者(<500/?l)血清锌含量分别为(10.72±1.78)、(10.91±2.27)?mol/L,CD4+T细胞数高者(≥500/?l)血清锌含量分别为(12.01±1.67)、(12.36±2.52)μmol/L。HIV阳性者中,无论HCV合并感染与否,与免疫正常者相比,免疫受损者血清锌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 HCV单感染、HIV单感染均可使血清锌降低,HCV/HIV合并感染加重了锌的缺乏,在HCV单感染且ALT≥40(IU/L)者中血清锌的水平和白蛋白呈正相关,在HCV/HIV合并感染和HIV单感染者血清锌的变化和免疫受损水平有关。[营养学报,2014,36(1):40-4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对术后肺部感染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胸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经不同手术治疗后,两组均无一例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13.95%明显少于对照组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24、72hC-反应蛋白(CRP)(69.00±16.01、94.32±22.42、127.94±25.91)mg/L及白细胞计数(WBC)(11.26±2.76、14.78±3.81、8.01±2.11)×109/L及呼吸频率(28.32±4.32、35.21±5.01、38.20±3.98)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h及术后1周白细胞介素-6(IL-6)(372.12±30.21、413.27±35.48、287.03±17.88、77.45±18.21)ng/L、白细胞介素-8(IL-8)(379.43±37.32、402.87±33.07、297.69±20.17、81.23±20.87)ng/L、白细胞介素-10(IL-10)(281.65±35.33、290.87±37.01、301.21±38.00、160.32±30.87)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肺部感染率低;术后CRP、IL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目前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仅适用于食管癌中早期及不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为达到该术式的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对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围生期应激状态、炎症反应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118例,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阴道分娩,58例)、对照组(行剖宫产,6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前与产后12 h、24 h、48 h血清应激状态有关指标[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炎症反应有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两组产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24 h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等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58例产妇中阴道分娩成功52例,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9. 66%。两组产妇产前血清ALD、NE、Co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2 h、24 h、48 h血清ALD、NE、Cor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后2 h、24 h、48 h血清TNF-α、IL-6、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产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与剖宫产相比,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采取阴道分娩可显著减轻产妇机体应激状态及炎症反应,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褥感染发生概率,临床可于严格掌控阴道分娩适应证基础上,在严密监护下采取阴道分娩以改善产妇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潜伏肺部感染患者介入术后病原菌分布及其血液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炎症细胞进行研究,为临床相关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医院介入手术室2011年6月-2015年12月,实施全麻颅内动脉瘤并蛛血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Ⅰ组、Ⅱ组、对照组(Ⅲ组),各60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分析患者感染后CRP和炎症细胞的变化。结果 6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9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3株占64.3%;Ⅰ组、Ⅱ组、Ⅲ组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反应因子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并蛛血患者术后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感染患者的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含量与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评分(Hunt-Hess Scale)和全麻通气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的感染情况、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心胸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恶性肿瘤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置管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的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感染的患者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对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286例患者中感染患者28例,感染率为9.79%;糖尿病、操作人员经验、本次穿刺次数和导管留置时间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8例感染患者共计检测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3.64%、革兰阳性菌15株占27.27%、真菌5株占9.09%;感染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IL-6和IL-8分别为(24.31±7.61)ng/L、(134.51±43.43)ng/L、(253.31±50.32)ng/L、(99.31±38.43)ng/L和(96.31±40.33)ng/L均高于非感染患者的(16.14±6.81)ng/L、(96.31±35.41)ng/L、(185.21±48.31)ng/L、(66.21±32.31)ng/L和(67.21±43.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操作人员经验、本次穿刺次数和导管留置时间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临床致病菌,感染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会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菜多糖(PP)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法造模,采用避暗法实验测试灌胃给予PP(100、200、400 mg/kg)7 d后对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同时测定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10的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PP能明显延长小鼠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提高脑组织SOD含量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降低血浆IL-1β、IL-6的水平,升高IL-10的水平,连续7 d灌胃给药PP可以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神经元损伤。结论 PP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酸、抑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单脏器功能衰竭率显著降低(P<0.05);器官功能损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7天后IL-6及TNF-ɑ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有助于降低感染性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阴道局部给药的黄体支持方案血清低孕酮(P)水平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激素替代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的624个周期,按照移植后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组,348个周期)和B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组,276个周期),比较组间、组内移植14 d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血清P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1)移植14 d A组中妊娠者与非妊娠者血清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妊娠者血清P水平[(74.08±24.80)nmol/L]明显高于非妊娠者[(62.28±29.3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妊娠者的P水平[(16.07±9.40)nmol/L]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应用于胚胎移植术后,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具有子宫首过效应,血清中表达水平低,无需进行血清P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辅助治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的58例患者设为试验组,仅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APN)、降钙素原(PCT)、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等炎症标志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一氧化氮(NO)、胆碱酯酶(ChE)等病情严重程度标志物。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7.9%高于对照组的63.6%,疗效分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MIP-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CE、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h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部感染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治疗指标、降低全身性炎症反应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梁国威 《现代保健》2014,(11):76-7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炎症和凋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7例ACS患者,按合并心律失常与否分为对照组(n=47例)和合并组(n=50例),均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以及Bcl-2、C-myc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TC、LDL-C、TG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合并组的hs-CRP、IL-18以及C-myc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hs-CRP、IL-18、C-myc、Bc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有效降血脂作用外,抗炎、抗凋亡作用显著,可能是其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炎症促进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炎症抑制因子(IL-12)的变化趋势,相互关系及对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OVA)﹚敏原制备wistar大鼠哮喘模型,在激发后1、8、24、48、96h及7、14d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与嗜酸细胞数(EO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IL-4、IL-12的浓度.结果 OVA激发后,气道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EOS计数1h上升,8h后迅速上升,24h达到高峰期,96h后开始回落,7~14d回落到略高于对照组;炎症细胞总数1h上升,8h后迅速上升,24~96h处于高峰期,7d回落到接近8h水平,14d接近基础水平.BALF中,IL-4在1h上升,8~96h处于高峰期,7~14d回落到基础水平;IL-12在1h上升,8处于低水平,24h上升,48~96h处于高峰期,7~14d回落到基础水平;EOS与IL-4有正相关性(r=0.74,P<0.001),与IL-12无相关性(r=-0.13,P>0.05),与IL-4/IL-12有密切相关性(r=0.85,P<0.001).结论哮喘气道中存在IL-4/IL-12比值失衡,IL-4/IL-12比值对哮喘气道炎症反应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对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为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医院1 765例患者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局部用药组患者881例,采用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联合用药组患者884例,采用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感染率及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费用。结果局部用药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124例阳性率14.1%,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为0.2%;联合用药组细菌培养阳性126例阳性率14.2%,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为0.2%,两组患者培养阳性率与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局部用药组患者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局部与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均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感染,但局部用药患者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在接受不同麻醉方式后,对其肺部感染、炎症因子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于医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A组)32例、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33例、吸入麻醉组(C组)35例,对比患者麻醉前后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及拔管时间,同时比较患者在术后肺部感染症状和感染发生率、以及在术后6、24、72h的炎症因子(IL-1β、IL-4、IL-6、IL-8)和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的水平变化。结果 B组患者呼吸功能的各项指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A、C两组优越(P均<0.05);B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发生情况和感染率均低于A组和C组(P均<0.05);术后6、24、72h检测三组的IL-1β、IL-4、IL-6、IL-8和CD_3^+、CD_4^+、CD_8^+浓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呼吸、降低术后肺感染的发生率,患者的炎症反应较轻,对T淋巴细胞亚群浓度能够有效维持平衡,是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为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医院诊治的拟诊为术后肛周脓肿的患者60例,行MRI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疾病,56例为单纯肛周深部脓肿,4例为肛周深部脓肿合并瘘管,共有68个脓腔,60个内口,其中脓腔32个在坐骨直肠间隙、24个在骨盆直肠间隙、12个在高位括约肌间,分别占47.06%、35.29%、17.65%,脓腔形态31个为不规则条块、20个为类圆形、17个为分叶状,构成比分别为45.59%、29.41%、25.00%,54例为单房、6例为多房脓肿,构成比分别为90.00%、10.00%;MRI诊断出56例为单纯肛周深部脓肿,4例为肛周深部脓肿合并瘘管,诊断准确率为100.00%,诊断出65个脓腔,53个内口,坐骨直肠间隙、骨盆直肠间隙、高位括约肌间脓腔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1.67%、91.67%,与手术确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口诊断准确性为88.33%低于手术确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术后肛周深部感染性病变准确率高,清晰显示脓肿及内口所在位置及脓腔数目、瘘管走形等特征,可为病情诊断及手术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磨痂术对烫伤大鼠术后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只,A组大鼠制造烫伤模型1~2小时后对创面实施磨痂术,术后涂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B组大鼠制造烫伤模型1~2小时后对创面实施削痂术,术后涂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两组实验动物于伤后3、5、7天各随机处死大鼠8只,左心室采血进行细菌培养,取创面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及组织匀浆细菌定量培养。结果 A组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总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匀浆细菌定量培养统计结果显示,A组细菌计数明显少于B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可见,两组随着受伤时间的延长,炎症程度明显加重,B组炎症程度重于A组,A组创伤组织侵袭性感染率明显少于B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痂术是早期处理烫伤深Ⅱ度创面的一种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或呼吸内科住院的210例AECOPD患者,依据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痰培养阳性组(PC组)86例及痰培养阴性组(NC组)124例,检测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依据ROC曲线计算PCT、CRP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PC组患者PCO2(58.6±11.7)mmHg显著高于NC组(53.1±10.8)mmHg,而SaO2(87.2±5.5)%则显著低于NC组(89.4±4.6)%(P<0.05);PC组患者PCT(2.43±0.44)ng/mL、CRP浓度(108.5±18.4)mg/L均显著高于NC组(1.47±0.60)ng/mL、(95.5±12.5)mg/L(P<0.05);PCT浓度ROC曲线结果显示,PCT最大约登指数为0.701,对应敏感度为91.9%,特异度为78.2%。结论 PCT对AECOPD患者细菌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而CRP对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尚待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感染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54例原发性感染性VM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均予以吸氧、抗病毒、心肌代谢改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检测血清中ICAM-1、MIP-1α及NGF测定相关心肌酶谱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CK、CK-MB、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病毒感染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且血清ICAM-1、MIP-1α及NGF作为新靶点,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