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行生命体征检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限制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IC发生率、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补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按ISTH评分诊断的928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临床表现、止凝血指标、治疗及预后等。结果:377例(40.63%)出现不同程度出血,353例(38.04%)出现休克,523例(56.36%)出现器官衰竭。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44.40%),感染并发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62.62%);病理产科DIC出血率最高(76.92%),休克率最高(73.08%),有效率最高(65.38%),病死率最低(0.00%);恶性肿瘤DIC病死率最高(35.88%),与总计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PLT)最低值比较差异不显著(均P0.05)。PLT下降率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ISTH显性积分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均P0.05)。结论:出血是DIC典型的临床表现,器官衰竭更为常见;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感染并发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病理产科DIC出血及休克发生率最高但预后最好,恶性肿瘤DIC预后最差;PT、APTT、D-二聚体、PLT下降率及ISTH显性积分有助于提示DI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按ISTH评分诊断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按ISTH评分诊断的928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临床表现、止凝血指标、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40.63%出现不同程度出血,38.04%出现休克,56.36%出现器官衰竭。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44.40%),感染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62.62%);病理产科DIC出血率最高(76.92%),休克率最高(73.08%),有效率最高(65.38%),死亡率最低(0.00%);恶性肿瘤DIC死亡率最高(35.88%),与总计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比较差异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血小板(PLT)最低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LT下降越率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且差异显著(P<0.05);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显性积分越高,DIC患者有效率越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出血是DIC典型的临床表现,器官衰竭更为常见;感染占DIC原发病比例最高,感染DIC器官衰竭发生率最高,病理产科DIC出血及休克发生率最高但预后最好,恶性肿瘤DIC预后最差;PT、APTT、DD、PLT下降率及ISTH显性积分有助于提示DI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血生化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2月80例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静脉补液,观察组采取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及生化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血钾、血钠、血浆渗透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内补液结合静脉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具有明显作用,可改善生化指标,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显示高凝(R值<5 min)的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进行TEG检测,将TEG显示高凝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 100 IU每12h 1次,肾功能损害者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抗凝治疗7 d,随访28 d。比较2组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院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诱发凝血病(SIC)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2组间生存曲线差异。结果:观察组院内DIC及SI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7 d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和SOF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PLT较治疗前升高(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治疗,治疗后3 d对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水平、血清内毒素(LPS)、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72 h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凝血功能PT、APTT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FIB、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 d LP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LP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兰索拉唑用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中能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补液速度的临床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运用休克指数公式来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对照组则按照患者的最初休克状况来进行补液速度的设定,在治疗期间不更改患者的补液速度。结果观察组抗体休克良好患者49例,复苏失败1例,补液速度准确率达到98%,对照组患者的抗体休克良好38例,复苏失败12例,补液速度准确率为76%,两组相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休克患者的休克指数变化来对其补液速度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提升其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上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黄冈市英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SAH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症状缓解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M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MCA平均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呕吐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痛缓解率、脑膜刺激征缓解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压下降、颅腔积液、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创伤性SA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赵东  付志新  张津华 《山东医药》2010,50(40):79-8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抑酸、保护胃黏膜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道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32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4例)预防性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B组(174例)在出现胃肠道衰竭时才予以同样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A组胃肠道衰竭出现86例(55.84%)、MODS 64例(41.56%)、死亡19例(12.34%)。B组胃肠道衰竭出现112例(64.37%)、MODS 95例(54.60%)、死亡44例(25.29%)。两组胃肠道衰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胃肠道衰竭的机率很高,预防性治疗不能降低发生率但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复苏前血清乳酸、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值(BE),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血清乳酸、HCT、Hb、BE、PT和APT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MAP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vs 37.0%,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患者心肌保护、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AM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炎症因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功能、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辅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患者可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液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保护护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休克纠正、体温恢复、白细胞恢复、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肠穿孔、气胸、肝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多器官衰竭、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中情况,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术后胆瘘及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内镜下套扎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生长抑素(0.25μg/h持续泵注),观察组患者予以高剂量生长抑素(0.5μg/h持续泵注),均给药5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套扎次数、套扎环数、术后止血率、早期和迟发再出血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25±2.08)d vs(13.22±2.14)d、(5.93±0.85)d vs(6.75±1.08)d](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92%vs 85.42%,P<0.05),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75%vs 4.17%,P<0.05),两组患者套扎次数、套扎环数、术后止血率、迟发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  相似文献   

14.
显性DIC评分对40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际止血血栓学会(ISTH)有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评分系统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病死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2例严重脓毒血症和8例脓毒血症休克患者采用ISTH DI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采用纤维蛋白单体作为纤维蛋白相关标记物。结果:死亡患者(n=13)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DIC评分比存活者及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DIC评分高(P<0.05)。显性DIC的病死率为30%。脓毒血症患者DIC评分主要取决于血小板计数与PT延长。结论:ISTH DIC评分是鉴别患者有无凝血激活和预测死亡与病情严重程度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阿米替林对紧张性头痛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紧张性头痛患者9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珍头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分别评价两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总体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紧张性头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不同补液方式的急救效果。方法对80例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按照不同的补液方式进行急救,观察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80例中57例伤后就诊时间≤1 h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5.26%;23例就诊时间>1 h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34.78%,前者病死率低于后者( P<0.01)。观察组在30 min内、围手术期内的输液量、输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生命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加压补液法比传统补液法效果明显为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解放军105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液体使用量、胶体溶液使用量、复苏6 h后pH值和碱剩余(BE),入院72 h、2周病死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液体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胶体溶液使用量、复苏6 h后pH值和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72 h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周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复苏液体使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8.
林凤  唐忠平  管亚慧  杨翼 《山东医药》2012,52(43):65-67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0)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PiCC0技术指导下行EGDT,对照组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记录两组治疗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参数,6、24 h复苏液体量及多巴胺用量,30 d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达标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MAP、CVP、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6、24 h复苏液体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1),多巴胺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0d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24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肺炎标准治疗;观察组予以肺炎标准治疗+益生菌制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情况、粪便pH值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再次呼吸道感染、发热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泻发生率、粪便pH值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2±3.69)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35±3.11)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9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粪便涂片提示:细菌杆球比均≥3︰1、细菌总数为每油镜视野501~5 000个、无真菌感染;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30 d内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0 d内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30 d,对照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16例,发热14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7例,发热4例;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益生菌制剂应用于老年肺炎患者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腹泻、菌群失调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脓毒症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家族(TLRs)、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30例脓毒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辅助HVHF治疗,对照组采用HVHF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血清TLR4、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PACHEⅡ、Marshal和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2组PT、APTT、FIB、P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PT、APTT明显降低,FIB、PLT明显升高(均P0.05),但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LR4、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LR4、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HVHF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血清TLR4、NT-pro BNP水平,提高脓毒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