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汤类方是以桂枝汤作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成,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外感伤寒和内伤杂病,仲景方讲究“方证相应”,治疗时抓主症,从症状入手。以桂枝汤类方治疗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探求在骨科临床中的运用,达到症-病-证-方的对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便秘病位多居中州脾胃,太阴、阳明只因脾胃阴阳盛衰而异,虚者补不足,盛者损有余,虚中夹实者多因中州运化无力,津液不足、水饮、积滞而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肠腑失于濡润,糟粕难以排出。桂枝汤治疗便秘,一是表邪得解,里气自合,“不大便”自然而解;二是太阳阳明合病,伴“汗出多”“脉浮虚”者须顾及“阳浮而阴弱”的病机特点,以桂枝汤;三是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解肌和营卫,顾护津液,防止伤津传变;四是从药证分析,桂枝汤方药具有通便、培中化饮之效。痰饮盛者当以温药和之,去桂类方不在“去桂”,而在“去芍”,以去桂加术汤类方化饮通便。中州虚损者以桂枝加芍药类方,小建中州,营卫自和,津液乃生,虚中兼有食积或湿滞者以桂枝加大黄汤微微调和脾胃。津液亏虚者以桂枝加葛根汤生津液,升举阳明胃气,清气升则浊气降,津亏更甚者以瓜蒌桂枝汤生津润肠通便。  相似文献   

3.
诊病之始,必先审病家所患之证。“证”即证据,也就是证候。各种疾病所出现的证候,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四诊的基础上,把这些具有规律性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作为识别疾病和实施治疗的有力证据。无论“症”、“因”、“位”是否相同,若其“证”的本质相同,其治则方药亦可相同。即有是证,则制是方。前人云:“仲景制方不于病而命名,惟求证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凡中风、伤寒、杂病宜主谋方,拈来无不合法。”柯琴论及桂枝汤云:“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凡头痛发热,恶风寒,其脉浮而弱,汗自…  相似文献   

4.
王帮众 《河南中医》2014,(9):1665-1667
《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是辨治太阳中风证的基础方,可在临床中用固定的基础方辨治病机不断变化的疾病,则很难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张仲景有鉴于此,以桂枝汤衍生合方为例阐述辨治复杂多变的疾病,只有重视合方应用,才是提高辨治疗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桂枝汤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实验药理作用差别,发现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均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但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作用为强;桂枝汤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镇静作用增强。本文结果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张仲景的因、证、治、方有机结合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1桂枝汤有广泛的适应证而非仅用于解表仲景虽首用枝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但综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难发现,桂枝汤是两书众方之中的一首重要方剂,它是一大类相关方剂的代表方和基础方,由桂枝汤而变生之类方在书中出现的频次最高,适应症也颇为广泛,桂枝汤除用治中风表虚之外,还用治“病常自汗出”及患者“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不愈”等非外感之杂病,《金匮要略》中还用原方治疗孕妇“尺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之证,说明仲景已不将此方限于解表。至于以桂枝汤为基础而化裁之类方大多与外感无涉,诸如小建中…  相似文献   

7.
桂枝新加汤出自《伤寒论》,以桂枝汤为基础重加芍药、生姜,新加人参而成。该文主要论述桂枝新加汤证的病因病机、桂枝新加汤的组方思路,以及将该方运用于产后血虚身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桂枝汤来源于《汤液经法》中的“小阳旦汤”,《医宗金鉴》将它誉为“群方之祖”。其出自《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其为群方之冠,食疗之首,备受历代医家重视。清代医家莫枚士所著《经方例释》[1]记载,《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化裁衍生的有30余方,可见桂枝汤适用范围之广泛[2]。1桂枝汤方证桂枝汤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汤证的本证,即是太阳表虚证。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李永俊阿左旗制鞋厂中医诊所(750300)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一书,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被称为“群方之首”,在《伤寒论》113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近70方,约占63%。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药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方临证新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方临证新用举隅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王建伟马勇沈杰枫关键词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乌头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笔者临证活用《金匮要略》方治疗多种病症,常获良效。现举3例,以供同道参考。1麻黄加术汤治皮神经炎于某某,男,56岁,1995年5月...  相似文献   

11.
尚福林 《山西中医》2011,27(2):33-34
桂枝汤是太阳病表虚系列证的经典祖方,为《伤寒论》群方之首,并由此衍生出系列方剂,疗效确切,适用广泛,深受历代医家青睐。兹将笔者临床应用桂枝系列方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方治验4则     
郑桂玲 《河北中医》2014,(2):222-223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经典古籍,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及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其所用之方来源于临床实践,证之于临床,被奉为经典。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经方之义,临证加减治疗各种外感病及内伤杂病多效如桴鼓,兹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中奇教授认为,肺癌中晚期患者多已行手术和/或进行放化疗,术后患者易出现正气损伤,营卫失和、阴阳不调为其基本病机,临床治疗需重视调和营卫.临证时,王中奇擅于运用桂枝汤类方加减辨治晚期肺癌及其兼证:小建中汤加味治疗肺癌晚期恶病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治疗肺癌晚期发热咳喘;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肺癌晚期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1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主治阴阳失调之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在分析该方的组方特点、煎服方法、病机病症特点、与桂枝汤证群方的比较、现代药理研究诸方面,可以得出本方适用于多科疾病的治疗,不管何种疾病,只要符合"阴阳失调"之病机,用之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更是中医"异病同治"特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贾太谊 《河南中医》1996,16(2):11-12
对《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的探析贾太谊河南省方城县中医院(473200)主题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分析,考证《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类证变法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有两条。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指素患喘息的病人。本条指出外感...  相似文献   

16.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于治疗血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阳气痹阻、血行不畅之末梢神经炎、产后虚汗、椎管狭窄、昏厥肢麻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桂枝汤的加减方,主要应用于治疗喘证,近现代医家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将其应用于心系疾病、汗证、痞证的治疗,且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了药理研究,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杜新亮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3):2569-2572
桂枝汤系《伤寒论》开篇第一方,被历代医家推崇,是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总方,虽药仅5味,而应用范围之广,演变类方之多,实非他方所能及。桂枝汤虽为治疗太阳中风证所设,但其功能不仅仅限于治疗外感病,该方及类方在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中效如桴鼓。柯韵伯誉之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史欣德教授临证擅长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疑难疾病,如小建中汤合保和丸治疗小儿慢性湿疹,桂枝加葛根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临证时不拘泥于中西病名诊断,有是证用是方,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桂麻复方临证析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桂麻复方指《伤寒论》太阳病篇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及桂枝二越婢一汤等三方 ,用治太阳表证介乎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之间 ,而不宜独用桂枝汤或麻黄汤之证候者。三方主治同中有异 ,各有侧重。笔者习用三方治疗多种疾病 ,今举验案 4则 ,浅析其证治如下。1 荨麻疹陈某 ,女 ,4 6岁 ,1990年 9月 2日诊。全身散发风团 ,瘙痒 1月余。曾服西药赛庚啶、息斯敏等无效 ,近日又增脘痛。诊见全身散在红白相兼风团及抓痕 ,六脉细、右浮紧、左沉紧 ,舌淡苔薄白。证属风寒久羁 ,营卫不调 ,兼中虚寒饮。治宜解表兼和中之法 ,用桂麻各半汤增白芍之量…  相似文献   

20.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中的“此无阳也”与“不可发汗”,是指脉象上无阳脉,表示阳气偏虚,因此不可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不属小发汗之剂.进一步分析表郁轻证三方关系,表郁轻证并非病情轻微,而是属于“坏病”,正气虚而微邪在表;表郁轻证不能直接等同“小发汗”,按证情轻重可见有汗或无汗;表郁轻证并非中风与伤寒之间类型,而是桂枝汤证下后表虚更重的类型;表郁轻证三方的用量制定灵活,而非机械的合方计算;从现代中医角度理解,表郁轻证属虚人外感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