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雷米普利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30例).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I)、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常规治疗组和雷米普利组在治疗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1)血清TNF-α、STNFRI、IL-6、IL-10和TGF-βI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无关(P<0.05);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P<0.05或P<0.01).(2)与治疗前比较,雷米普利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20.9±8.2)μg/L比(13.2±8.4)μg/L]、sTNFRI[(2.7±0.9)μg/L比(1.9±0.4)μg/L]、IL-6[(29.2±6.8)ng/L比(20.5±6.0)ng/L]、IL-10[(22.1±6.4)ng/L比(13.8±5.7)ng/L]及TGF-β1[(2144.1±597.9)ng/L比(1348.8±342.4)ng/L]水平均下降(分别为P<0.05或P<0.01),雷米普利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心功能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雷米普利能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时的疗效.方法1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6例.两组均给予输注门冬氨酸钾镁、肌苷、复方丹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口服螺内酯及双氢克脲噻片;白蛋白低于30g/L者,每周给予新鲜血浆2次,每次200ml.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每次350ml,2次/d.两组均在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6%.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为(17.6±9.28)天,对照组为(28.5±11.6)天.治疗组白蛋白复常率为86.96%,对照组为67.14%.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PCⅢ为(197.6±81.3)μg/L,HA为(209.7±77.8)μg/L,对照组分别为(238.6±82.7)μg/L、(247.8±84.2)μg/L.两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3.
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糖尿病组,年龄60~89岁;10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年龄60~88岁.受试者均测定空腹血压、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同时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组血糖、TC、TG、VLDL、apoB[(9.81±3.25)mmol/L、(5.27±1.10)mmol/L、(5.32±3.78)mmol/L、(0.86±0.84)mmol/L、(2.58±0.89)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6.96±0.09)mmol/L、(4.58±0.94)mmol/L、(3.03±1.57)mmol/L、(0.57±0.30)mmol/L、(2.09±0.5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纤维蛋白原为(4.67±1.64) g/L,高于对照组(3.24±1.07) g/L,P<0.01;(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血管壁回声不均匀,内中膜增厚,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脂代谢异常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血管病变之一,颈动脉超声能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为治疗、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雷米普利和伊贝沙坦改善炎症标志物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人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nginotensin Ⅱtype 1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AS病人分为ACEI组99例,雷米普利开始剂量2.5 mg/d,逐渐加至5 mg/d;ARB组25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 mg/d;对照组21例,不用以上药物。各组疗程3个月。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果ACEI组病人治疗后hs-CRP从(7.5±2.5)mg/L下降到(5.2±2.3)mg/L,TIMP-1从(0.53±0.15)μg/L下降到(0.45±0.20)μg/L, TNF-α从(0.49±0.14)ng/L下降到(0.38±0.14)ng/L;ARB组病人治疗后hs-CRP从(7.4±2.5)mg/L下降到(4.6±1.7)mg/L,TIMP-1从(0.57±0.24)μg/L下降到(0.41±0.17)μg/L,TNF-α从(0.55±0.16)ng/L下降到(0.40±0.13)ng/L。其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病人治疗后hs-CRP,TIMP-1和TNF-α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炎症指标下降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的hs-CRP和TNF-α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而TIMP-1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贝沙坦150 mg/d和雷米普利5 mg/d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病人3个月都有抗炎症作用。伊贝沙坦的抗炎症效果稍优于雷米普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雷米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1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雷米普利组 ,雷米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雷米普利治疗。用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 1、2、3、6月后血清NO和CRP ,以 75名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而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雷米普利组治疗 2月后NO浓度从 ( 9.2 4± 3 .43 ) μmol/L显著上升到 ( 10 .76± 3 .0 7) μmol/L ,3月后CRP从 ( 3 .3 6± 1.82 )mg/L显著下降到 ( 2 .72± 1.63 )mg/L ;常规治疗组 6个月观察期内NO和CRP无明显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壁的慢性炎症反应 ,雷米普利减轻了这种内皮功能受损和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前列腺E1(PGE1)类似物]对切除卵巢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切除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治疗前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给予不同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后,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及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HOP/Cr),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米索前列醇治疗组的BMD[(0.26±0.03)g/cm2和(0.28±0.02)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0.23±0.02)g/cm2,P<0.05];高剂量治疗组的BMD接近假手术组[(0.30±0.01)g/cm2](P>0.05);治疗组的血清BGP[(3.85±0.56)μg/L和(4.36±0.6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02±0.42)μg/L,P<0.05];尿HOP/Cr治疗组[(31.27±6.44)mg/g和(28.52±6.56)mg/g]与对照组[(29.76±5.82)mg/g]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米索前列醇对骨质疏松模型鼠有增加骨量的作用,且主要影响骨形成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方法选取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新确诊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测定体重指数、血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FBG,P2hBG)、胰岛素(Ins)和C肽值、HbA1c、IGF-Ⅰ,予常规胰岛素(RI)8U、6U、6U,三餐前皮下注射,2天后,重复上述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以4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对照组、RI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IGF-Ⅰ的值分别为(349.0±49.5)μg/L、(231.8±64.4)μg/L和(294.2±46.2)μg/L.IGF-Ⅰ治疗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GF-Ⅰ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相比,FBG、P2hBG、HbA1c、餐后2hIns和C肽及IR较高(P<0.01),RI治疗后2天,血糖下降但未达到正常,IR、空腹Ins及餐后2hIns和C肽仍显著升高(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Ⅰ的水平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血糖有关,RI治疗可恢复IGF-Ⅰ的水平,但同时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8.
何瑾瑜  陈菲 《传染病信息》2022,35(3):236-240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效果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肾阴虚型CHB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予补肝汤治疗,均持续治疗24周。评价2组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69.05%(χ2=7.721,P=0.005)。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AL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ALT [(39.66±9.95) U/L]、AST [(37.89±6.73) U/L]、TBIL [(42.17±8.21) μ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9.73±13.52)U/L、(46.97±9.64) U/L、(67.52±13.15)μmol/L](P均<0.05),血清ALB [(35.88±3.28) g/L]水平高于对照组[(29.73±3.47)g/L] (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为40.48%(17/42),高于对照组的19.05%(8/42) (P<0.05)。2组HBV DNA转阴率均为100%。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CHB患者,有助于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促进HBeAg、HBV DNA转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早期糖代谢异常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糖代谢异常对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包括25例糖耐量异常的胸痛但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糖耐量异常组)及25例血糖正常且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及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结果糖耐量异常组空腹及糖耐量试验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0.22)mmol/L与(5.18±0.66)mmol/L;(10.63±3.26)mmol/L与(9.09±1.89)mmol/L,P均<0.001],前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6.32±O.67)%与(5.54±1.23)%,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基础冠脉血流平均峰值流速显著增高[(22.6±5.6)cm/s与(17.9±4.9)cm/s,P<0.05],但腺苷激发后冠脉血流平均峰值流速[(47.1±13.8)cm/s与(60.7±15.3)cm/s,P<0.05]和冠脉血流储备(2.09±0.31与3.42±0.55,P<0.001)显著减低.结论早期糖代谢异常时,冠脉造影正常,但其冠脉血流储备常常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1例合并高血压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清中sVCAM-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973.25±73.38)μg/L]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30.45±12.47)μg/L],P<0.001.合并高血压患者sVCAM-1[(1263.99±87.00)μg/L]较微血管病变者[(726.57±95.40)μg/L]增高更明显(P<0.001).结论sVCAM-1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13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 qd,观察组69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8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7.95±0.87 vs 5.20±0.82;GTN12.12±5.11vs 10.38±5.10)及C反应蛋白(CRP3.14±0.53 vs 7.42±0.42)、纤维蛋白原(FIB236±103 vs 402±112)、内皮素(ET3.41±1.94 vs 4.51±2.70)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可进一步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同时可减轻炎症反应,纤溶活性及血浆内皮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54A/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T2DM患者136例,正常对照组112例.利用PCR、HhaI内切酶酶切、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各组IFABP基因型;血清脂质指标的检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54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3,P>0.05).在T2DM组,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TG明显升高(1.52±0.67 vs 1.29±0.48 mmol/L,P<0.05),HDL-C、Apo-A1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20 vs 1.17±0.30 mmol/L,P>0.05;1.56±0.13 vs 1.60±0.15 g/L,P>0.05).结论 IFABP基因A54T突变可能是促进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进程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磷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9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57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35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5-HT和血浆5-羟吲哚类物质(5-HIS)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小板5-HT(514.9±153.7)ng/109p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18.4±194.1)ng/109pt(P<0.05),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血小板5-HT(323.1±180.4)ng/109pt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患者中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者5-HT水平比无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5-HT的释放使血压升高并加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及雷米普利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健康人及44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PI)、真胰岛素(TI),用放免法测定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水平(IRI);并利用上述指标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PI/IRI)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观察21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高血压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原(17.2±8.2vs7.9±2.8pmol/L)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浓度(21.0±12.4vs14±7.8μU/ml)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1、<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0.81±0.32vs0.56±0.17)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真胰岛素水平(8.4±4.0vs7.4±2.4μU/ml)无显著性差异(P>0.05);(2)21例高血压病患者用雷米普利治疗后免疫反应性胰岛素(21.9±5.1vs14.9±4.1μU/ml)和胰岛素原水平(19.3±8.0vs12.5±8.2pmol/L)有显著性下降(P分别为<0.01、<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0.78±0.31vs0.54±0.16)显著性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4±0.6vs-3.5±0.2)显著性提高(P<0.01),而真胰岛素水平(7.2±3.8vs8.2±4.2μU/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浓度增高,可能存在高胰岛素原血症和高免疫反应性胰岛素血症;不存在高真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监测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对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雷米普利在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同时可降低血浆胰岛素原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这可能是雷米普利降压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H、IGF-I浓度改变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放免测定方法了解2型DM患者GH/IGF-I轴的改变与1型DM患者有何不同。方法对19例1型DM和98例2型DM患者的血清基础GH及IGF-I浓度进行测定。将2型DM患者血清IGF-I浓度与其各项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1型DM患者GH水平(2.53士0.51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士0.27μg/L,P<0.05);IGF-I水平(191.5±14.1μg/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66.3士17.7μg/L,P<0.01)。2型DM患者GH(0.60±0.11μg/L)水平与对照组(0.74士0.07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IGF-I(126.1士3.2μg/L)水平较正常(153.4士8.3μg/L)明显降低(P<0.05)。2型DM患者血清IGF-I浓度与年龄(P<0.05)及HbA1c(P<0.05)呈负相关,与平均动脉压(P<0.05)和空腹胰岛素(P<0.01)呈正相关。结论2型DM患者血清基础GH和IGF-I改变与1型DM患者有所不同,这种异常改变可能与持续高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及雷米普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变化及雷米普利对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4例健康人及 44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 (PI)、真胰岛素 (TI) ,用放免法测定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水平 (IRI) ;并利用上述指标计算胰岛 β细胞功能指数 (PI/IRI)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观察 2 1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雷米普利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1)高血压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原 (17.2± 8.2vs7.9± 2 .8pmol/L)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浓度 (2 1.0± 12 .4vs 14± 7.8μU/ml)有显著性差异 (P分别为 <0 0 1、<0 0 5 ) ,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0 81± 0 32vs 0 5 6± 0 17)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真胰岛素水平 (8.4± 4.0vs 7.4± 2 .4μU/ml)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 2 1例高血压病患者用雷米普利治疗后免疫反应性胰岛素 (2 1.9± 5 .1vs 14.9± 4.1μU/ml )和胰岛素原水平 (19.3± 8.0vs 12 .5± 8.2 pmol/L)有显著性下降(P分别为 <0 0 1、<0 0 5 ) ;胰岛 β细胞功能指数 (0 78± 0 31vs 0 5 4± 0 16 )显著性下降 (P <0 0 1)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 4.4± 0 6vs - 3.5± 0 2 )显著性提高 (P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脉络舒通丸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片、弹力袜等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脉络舒通丸。记录患者Villalta评分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illalta评分(包括患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等)明显优于对照组[(6.17±2.20)和(7.43±1.50)分];炎症指标(IL-6、hs-CRP)与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35±4.68)和(48.75±5.21)pg/ml,(13.51±3.89)和(18.87±4.28)mg/L,(2.43±0.41)和(2.79±0.4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舒通丸联用利伐沙班可显著提升PTS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纤维蛋白原、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 下肢血管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且在重度病变组二者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大于无病变组和轻中度病变组(P<0.05),而后两组间L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组较正常纤维蛋白原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更高,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研究HP联合HD治疗尿毒症对患者血清FGF-23及FMD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HD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HD联合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Scr、BUN、iPTH、β2-MG、IS、PCS水平以及下降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CRP水平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及FMD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Scr、BUN、iPTH、β2-MG、IS、PCS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Scr、BUN下降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iPTH、β2-MG、IS、PCS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的CRP水平分别为:(11.32±4.27)mg/L、(10.06±7.31) mg/L,IL-6水平分别为(108.32±12.46)ng/L、(106.38±12.65)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的CRP水平分别为(11.28±4.26)mg/L、(5.54±2.01) mg/L,IL-6水平分别为(108.19±12.37) ng/L、(91.87±10.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的FGF-23水平分别为(81.67±24.47) ng/L、(77.41±18.62)ng/L,FMD%分别为5.07±1.84、4.89±1.13,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FGF-23水平分别为(85.35±23.54)ng/L、(56.17±16.36)ng/L,FMD%分别为5.13±2.05、8.41±2.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HD对中大分子类和蛋白质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优于HD,可有效清除CRP和IL-6等炎性因子,改善尿毒症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同时可有效降低FGF-23水平,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Yao B  Hu G  Li Y  Liao Z  Zhang Y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2):826-82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白蛋白尿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糖尿病患者52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 μg/min之间,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及(或)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尚可,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25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B组为治疗组,27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培哚普利剂量为4 mg/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18个月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和AER等.结果 A组在12、18个月时AER分别为(52.3±8.6) μg/min和(60.5±9.0) μg/min,二者与治疗前的(44.2±6.8)μg/min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B组用培哚普利治疗后3、6、12、18个月时AER分别为(20.3±5.6) μg/min、(22.1±6.1) μg/min、(21.3±5.9) μg/min和(20.8±5.7) μg/min,均明显低于同期A组水平(P值均<0.05),与治疗前的(45.3±7.6) μg/min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