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发生于60岁以上,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12例,原梗死灶出血20例。脑梗死后第2周发生出血12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经脱水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16例,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预后不良。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CT资料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 CT资料。结果 :30例均于发病后以 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 1 6例 ,原梗死灶出血 2 8例 ,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出血性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 ,应动态 CT观察 ,及时诊治 ,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36%,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为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但容易形成局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优于未出血组。结论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容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与原有梗死灶大小及部位有关,优于未出血组,大量出血形成血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7%,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皮层梗死、合并心房纤颤、高血压、高血糖和既往脑卒中病史有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皮层梗死、合并心房纤颤、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2396-2396,239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面积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23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大面积梗死后合并出血性脑梗死,并出血性梗死使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大面积梗死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扈林 《右江医学》2001,29(1):14-1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梗死灶出血 54例 ,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 48例。脑梗死发病第 2周发生出血 50例 ,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 :(1 )出血性梗死Ⅰ型 (1 9例 ) ;(2 )出血性梗死Ⅱ型 (2 8例 ) ;(3)脑实质血肿Ⅰ型 (1 0例 ) ;(4)脑实质血肿Ⅱ型 (9例 )。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 ,需动态观察CT ,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健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6):346-346
为探讨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回顾性分析了76例脑梗死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梗死灶出血者54例,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后者48例。脑梗死发病第2周发生出血50例,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1)出血性梗死Ⅰ型(19例);(2)出血性梗死Ⅱ型(28例);(3)脑实质血肿Ⅰ型(10型);(4)脑实质血肿Ⅱ型(9型)。提示脑梗死后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需动态观察CT、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恒林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870-871
目的探索出血性脑梗死的特点、病因、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0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3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8例,基本治愈15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9例,死亡1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脑血栓和大面积梗死有关,其预后取决于梗死的部位、范围、并发症,只要不发生梗死后大量出血,多数梗死后出血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措施.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③结果 28例均经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发生出血性梗死后一部分患者原有症状加重.④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等,及时诊治,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28例,非大面积梗死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病情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性脑梗死多发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肿型死亡率高,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脑梗死或称梗死性出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出血性脑梗死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易引起梗死区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治疗上与一般脑梗死有所区别。我院于2000~2006年收治2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本文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毛明立 《实用医技》2007,14(35):4899-490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发生于60岁以上,大面积脑梗死17例,脑梗死后第2天至第14天内发生出血者21例。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经内科综合治疗预后良好19例,出血量大经手术治疗者预后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治疗过程中严重并发症,治疗期间动态CT观察,可及时发现出血,更改治疗方案,使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李永安 《中国医疗前沿》2011,(13):47+27-47,2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器质性心脏病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高危因素。本组21例患者好转出院17例,占80.95%。病情好转自动出院2例,占9.52%。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转院各1例,占9.52%。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出血类型无明显相关,与梗死部位、面积、脑水肿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39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刚 《中外医疗》2010,29(24):94-94
目的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又称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变(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是指在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临床上HI并非少见,且病死率较高。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生时间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出血性脑梗死39例。结果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时间多在1~2周;其预后取决于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出血量的多少。结论对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注意头颅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HI已由尸检诊断逐步变成临床诊断,对其认识也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转变的影像学资料,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出血性转变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CT扫描和MRI扫描,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对出血性转变的检测效率,完善有关数据的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对照扫描后,CT组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变的检出率为36.0%,其中出血性梗死8例,脑实质出血10例;而 MRI组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变的检出率高达100.0%,其中出血性梗死40例,脑实质出血10例,MRI的检测效率显著优于CT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出血性转变,采取MRI扫描可以更好的反应患者病情发展与出血情况,进而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本组脑梗死后2周内发生出血26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2例,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CT,及时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出血性梗死的发病率与发病机理,MRI与CT敏感性的比较。方法 总结分析临床312例脑梗死患中36例出血性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治结果。结果 见36例梗死后出,血占同期脑梗死的11.2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占61.11%;心源性梗死7例,占19.44%;小脑梗死6例,占16.67%;死亡1例,占2.8%;既往有脑梗死6例,占16.67%,MRI发现少量梗死后出血的敏感性比CT高。给予适当的脱水、脑保护剂治疗,神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及小脑梗死易发生梗死后出血,小脑出血性梗死应积极脱水治疗,以防脑疝。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继发性出血称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s,HCI)。HCI是脑梗死后梗死区继发性出血的一组疾病,它多发生于梗死后1~2周内,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由于HCI同时存在着梗死与出血,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目前CT及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率有了显著提高,为治疗争取了良好的时机,现对1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48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发生于60岁以上,大面积梗死25例,HI发病率占同期脑梗死的7.14%(48/673)。脑栓塞为其主要原因占68,5%,并以心源性栓塞为主。脑梗死后第2周发现3例,第3周发现12例。发生出血后大部分原有症状加重,21例出血在15~60d吸收。结论 HI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CT观察,以便及时诊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2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特征。方法: 分析2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CT资料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脑梗死出血转化时病情加重或无好转者22例,病后4 d内发现脑梗死出血转化者21例,入院首诊时发现梗死后出血转化9例,住院以后复诊发现19例,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后采取特殊处理措施17例,未采取特殊处理措施11例,经处理转归较好17例,预后不佳11例。结论: 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不一,无明显特征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一经脑CT等发现、确诊,即立即停用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抗凝等药物,治疗应根据当时病情状态及个体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