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作者研究运动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机理。研究对象为14例静息时自发 SVT 的患者,男11、女3例,年龄24~80(平均43±15)岁。其中13例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1例为高血压。进行踏车运动试验、电生理试验和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起始滴速0.5μg/min,逐渐增加至1、2、3或4μg/min),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踏车运动皆能诱发 SVT。可定型的12例 SVT 中,5例发生于窦性心律时,7例发生于房性早搏(6例)或室性早搏(1例)之后,电生理试验诱出11例 SVT,其中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2例,心房扑动-颤动1例,不典型交界性心动过速2例,房室折返性心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2例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进行详细心内电生理学检测后,应用导管技术电灼房室结治疗SVT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例1 女性,49岁,SVT频繁发作10年,发作时室率达180~200次/分。查体:心肺(一),HR70次/分,ECG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轻度增大。心电生理检测:窦房结功能正常,房室结双径路,SVT诱发窗口为280ms,系慢—快型房室结内环形运动(附图)。  相似文献   

3.
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心钠素 (ANP)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心房压、股动脉压变化的关系。选择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组 2 3例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组 17例。在心内电生理检查中 ,所有患者在诱发SVT前取冠状窦、右心房、股动脉和股静脉血各 3ml,测定ANP ,并测右心房峰值压、股动脉压。诱发SVT 5min后重复上述检查。记录心率并终止SVT。结果 :①两组SVT时各部位ANP浓度较发作前增加 (P均 <0 .0 0 1) ,AVNRT组增加更为明显 ;②两组SVT时右心房峰值压与各部位ANP浓度呈高度正相关 (P均 <0 .0 1)。③SVT时两组病例股动脉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0 1) ,但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下降与ANP浓度呈高度负相关 (P均 <0 .0 1)。结论 :SVT发作能使患者循环系统各部位ANP浓度明显增加 ,但增加的程度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这两型SVT发作后右心房峰值压增加值的不同 ;两型SVT的股动脉收缩压的下降与ANP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价了用心得静和异搏停联合单剂口服终止阵发性室上速(SVT)的效果和临床意义. 方法:共12例(男4,女8)年龄19~68岁,存在SVT时间是1~50年(平均18年).病员附合下面标准:(1)有反复发作且经心电图证实的病史;(2)电生理证实为房室或房室结折返性;(3)可由程序刺激诱发或终止;(4)SVT发作期无何不适;(5)能被电生理和心电图检查评价.排除了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和对β阻滞剂有禁忌症及SVT发作持续时间<30分者. 研究第一天为安慰剂日,早饭后2小时用程序刺激诱发SVT,待其持续30分后给安慰剂,每30分计血压一次,观察到自行终止、或240分或病员  相似文献   

5.
经食管心房调搏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DAVNP)与房室旁道(AP)并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2 5例 ,其中 1例为Kent束“旁观”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 4例均在S2 R跳跃值≥ 60ms诱发SVT ,RPESO3 63 .60± 2 0 .80ms(>70ms)。其常规ECG逆行P波及ST T改变均有别于AVNRT ,慢径前传型AVRT。正确诊断有助于射频消融靶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诊断及疾病转归情况 ,并将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有病变的部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37例 (占 72 .5 % ) ,其中女性 2 0例 (占正常者 5 4 .1% )。 SVT 14例 (占所有 SVT病人的 77.8% ) ,AVB 2 3例 (占所有 AVB病人的 6 9.7% )。单纯传导系统退行性 AVB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19例 (19/ 33,占 5 7.6 % ) ,其中 4例伴退行性瓣膜病变 ,6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VB伴冠心病者 4例 (4/ 33,占 12 .1% )。SVT病人中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并确诊为冠心病者仅有 2例 (2 / 18,占 11.1% ) ,而大多数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14 / 18,占 77.8% )。大多数 AVB病人在安置起搏器后症状及缺血改善。吸烟、血糖、L DI- C及 L p(a)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与异常之间差异显著 (P分别 <0 .0 1及 <0 .0 5 )。结论 大多数SVT及 AVB病人缺乏冠心病基础 ,所以有典型心绞痛的 SVT及 AVB病人 ,尤其 4 0岁以上男性 ,才有必要在做介入检查或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病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预激综合征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病情况。采用随机整体抽样对 312 99例自然人群用心电图进行预激综合征及SVT的检查 ,对确诊者及可疑者 314例用食管心脏调搏法作心脏电生理检查。预激综合征自然患病率是 4.5 36‰ ,预激综合征中 84例有自发或诱发的SVT ,占预激综合征的 (84/ 142 ) 5 9.15 %。 15 5例SVT中房室折返71例占 45 .8% ,结间旁道折返 11例占 7.0 9% ,房室结双径 5 6例占 36 .12 %。预激综合征与SVT发作关系非常密切。房室折返、房室结双径是SVT发作的主要折返形式 ,共 12 7例占 81.9%。  相似文献   

8.
作者观察诱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时肾功能和电解质排泄量的改变并研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阐明此时ANP释放增加的机制。方法:对象为5(男4,女1)例SVT患者,年龄19~67岁,无器质性心脏病和高血压,肝、肾功能正常,不服任何药。研究前进普通饮食(每天摄入10克氯化钠)。前一天晚上禁食。诱发SVT前30分钟饮水400ml。取平卧位,插入Foley氏导尿管集尿。静脉注射标准剂量的对氨马尿酸,然后用5%葡萄糖配制成1%对氨马尿酸,以60ml/h速度滴注。经股动脉将心导管插至降主动脉,记录压力。将  相似文献   

9.
探讨左侧旁道 (LAP)并房室结加速传导 (EAVNC)心动过速 (TA)经食管诱发方式的影响 ,对 5 9例突发突止TA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有 18例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 ,SR间期轻度延长 ,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方法与无EAVNC患者具有不同的刺激模式。结论 :当心房起搏频率≥ 2 0 0次 /分 ,房室传导是 1∶1,需更强的S1S2 S3 或Burst法才能诱发SVT ,这样可避免遗漏左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 ,前向 1∶1传导的AH间期是决定LAP并EAVNC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对三磷酸腺苷 (AT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影响。方法 :30例有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发 SVT后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例。 组 :诱发 SVT后 ,静脉快速推注 ATP(剂量由小到大 )终止 SVT; 组 :诱发 SVT后 ,先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 (2 μg/ m in,5 m in)静脉点滴 ,再用 ATP终止 ; 组 :诱发 SVT后 ,先静脉推注阿托品 (0 .0 4m g/ kg) ,再给予不同剂量的 ATP终止 SVT,ATP的剂量依次为 :0 .15 ,0 .175 ,0 .2 ,0 .2 2 5 ,0 .2 5 ,0 .2 75 ,0 .3,0 .32 5 ,0 .35和 0 .375 mg/ kg,ATP用药间隔时间为 3m in。结果 :ATP终止 SVT的有效剂量在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后都显著高于基础状态下的剂量 (P<0 .0 5 )。结论 :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对 AT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者随访17例频发室速(incessant VT,IVT)。IVT 标准是:①频发持续性(SVT)或症状性VT(≥3次/24h),SVT 是指 VT 持续>30秒或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②在非持续性 VT(NVT,连续>3次室性早搏)发作间期,有 SVT 发作或成对室早构成24小时室早总数>窦性搏动总数;③IVT 期间>24h;④VT 速率>120次/min;⑤除外离子紊乱、QT 间期延长(QTc>0.44秒)、可疑药物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2周的患者。全部病人在用抗心律失常药前、后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放射性核素造影测定射血分数(EF),13例作运动试验,15例作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2.
异丙肾上腺素逆转普罗帕酮的抗室上性心动过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例持续性(>2分)室上速(SVT),在普罗柏酮(Pro)静注后和加用异丙肾上腺素(Iso)静滴时行食管内心脏电生理研究。Iso对Pro抗SVT效应的完全和部分逆转率分别为57%(16/28例)和18%(5/28例).16例随访期间服用Pro,5例有SVT临床复发,其中4例为Iso对Pro抗SVT效应有完全逆转作用者,加用美托洛尔后未再复发。4例Iso对Pro抗SVT效应无逆转作用者均无临床复发。  相似文献   

13.
卢平  林传逞 《心电学杂志》1993,12(3):168-170
对丙胺苯丙酮静脉注射后仍能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15例患者,再予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应用食管调搏在用药前后作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两药合用能使房室结或慢径路不应期显著延长(P<0.01),全部病例均不再诱发出 SVT。提示两药联合静脉注射对难治性 SVT 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4.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食管心电生理分型及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类型及其电生理特征 ,以及食管起搏对小儿SVT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 4 7例 8个月~ 15岁有SVT发作史的患儿进行了食管心电生理研究。结果 :4 7例SVT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确定分型 4 2例 (89.4 % ) ,其中旁路折返 2 8例 (6 6 .7% ) ,房室结内折返 10例 (2 3.8% ) ,心房内折返l例 ,窦房结折返l例 ,心房自律性增高 2例 ;不能定型 5例 (10 .6 % )。结论 :小儿SVT近 95 %为折返机制所致 ,以旁路折返最常见 ,其次为房室结内折返 ,与成人报道不同 ,可能与小儿传导系统发育规律以及旁路电生理特性发生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者首次以安慰剂作对照,研究了甲磺胺心定(Sotalol)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药量,疗效和安全性。选择43例SVT患者(自发SVT17例,诱发SVT26例),持续发作时间≥15min。心电图示QRS≤0.12S,心率>120次/min。除外妊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Ⅱ°~Ⅲ°AVB,低血压[收缩压<80mmHg(<10.6kPa),舒张压>115mmHg(>15.3kPa),心衰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新近发生的心肌梗塞和近期行冠脉旁路架桥术,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点,SSS,Q-T间期延长(>0.45s),洋地黄中毒;也除外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分析的对象为60±10岁的连续62例慢性冠心病患者,经Holter监测证实均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除3例外,均有心肌梗塞史,此后平均43(2~180)个月进行电生理测试。16例形成左室壁瘤。电生理测试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48小时。经右心电极导管程控刺激右室(期外刺激至多3个)。28例(45%)诱发持续性窒性心动过速(SVT),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复查:12例药物有效即仅能诱发心搏≤10次的室性心动过速(VT),另12例则否。15例(24%)诱发NSVT,仅11例伴有晕厥或心悸者给药后复查:7例药物有效即未能诱发VT,另4例则否。19例(31%)未能诱发VT。共34例未能诱发SV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对我院68例~15岁的SVT患儿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测,确定SVT心内电生理机制类型,进行RFCA.结果 68例SVT中,房室结双径路30例(44.1%),房室旁路38例(55.9%).采用左侧旁路21例,右侧旁路15例,左、右双侧旁路2例.全部进行RFCA,即时手术成功率达100%,全部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内有4例患儿SVT复发,总复发率为5.9%,第2次消融均获得成功,随访1年无再发.1例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患儿,RFCA后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RFCA对小儿SVT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对<10岁的患儿,在RFCA中行全身麻醉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增加安全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经早期RFCA治疗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 (WR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缺陷。对 1 0 1例WRT[室性心动过速 (VT) 5 8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43例 ]进行分析。结果 :Brugada法诊断V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 85 .7%、89.5 %、87.1 % ;联合Steurer法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升至 91 .5 %、90 .5 %、91 .1 %。进一步分析显示 :Brugada法对器质性原因所致VT、右束支阻滞型 (RBBB)特发性VT(IVT)、SVT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AC)或原有单侧束支阻滞 (BBB)者诊断符合率高 ( 95 .8%~ 1 0 0 .0 % ) ;对左束支阻滞型 (LBBB)特发性VT、SVT伴原有双支阻滞、心肌坏死或心肌梗死伴宽QRS波SVT及预激综合征伴旁道前传型SVT(WPW SVT)诊断的符合率低 ( 0~ 5 0 .0 % )。联合Steurer法可使WPW伴旁道前传型SVT得以明确诊断 ,但对前三者无鉴别意义 ,故不适合在前三者中应用。结论 :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能提高WPW伴旁道前传型SVT的鉴别能力 ,是目前鉴别WRT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的)的一些特性。方法97例(男42例,女55例,年龄45.34±15.0岁,平均15~76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前后,一般程序刺激诱发组(n=70)及采用异丙肾上腺素后程序刺激诱发组(n=27),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观察2组的性别、年龄、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差异及消融复发率。结果97例患者中,70例(72%,95%CI:63%~81%)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SVT),消融后观察30min,心内电生理不能诱发;27例(28%,95%CI:19~38%)消融前不能诱发SVT,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能够诱发SVT,消融后观察30min,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仍无SVT。2组在性别年龄消融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方面有差异,即一般刺激诱发组快慢径路之间有效不应期(E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78vs253+66,p<0.001);而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刺激诱发组基础快慢径E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60vs330±50,p>0.05)。结论本文结果显示,程序刺激是否诱发AVNRT,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有关,即快慢径路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相差越大,则越易发生AVNRT。消融实践中,如一般刺激不能诱发,可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行程序刺激诱发,这对判断AVNRT消融成功终点,减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双通道(DAVNP)合并房室旁道使房室之间存在3条通道。易于发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参与折返环的通道称为“旁观者”(bystander),在有些情况下“旁观者”是诱发心动过速必不可少的通道。本文现将2例“旁观者”参与SVT诱发的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与资料 病例1 男性,18岁,因阵发心悸6年,近期发作频繁而就诊。患者6年来,心悸发作约4~15次/月不等,发作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