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d,对照组84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就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8例高粘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d,2周1个疗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述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比较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PT、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凝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PT有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除PT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宏慈 《河南中医》2007,27(9):26-2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连用14d;B组(36例)仅予常规治疗。结果:A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全血高切与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B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方法将78例冠心病VL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丹红注射液4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极化液静滴。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VLP、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LP阳性转阴性32例,有效率为82%,对照组治疗后VLP无明显改变。1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极显著改善(P均<0.01),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及高切还原黏度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促进冠心病VLP阳性转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8例高粘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d,2周1个疗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述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更好的改善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40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银杏达莫(杏丁)注射液对照组,在基本药物治疗基础上,静滴上述两种药物,疗程28 d,观察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高切黏度、血液低切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方面与对照组作用相当;在改善中医证候、血浆黏度、血浆ET-1和血清NO含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疗效,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黏度、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减少释放ET-1、改善舒血管介质和缩血管介质的平衡失调,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国虎  高正君  蒋丽媛 《新中医》2014,46(4):100-10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褥疮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褥疮皮瓣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抗血栓、抗痉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后创面肿胀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天、14天,2组不同时点皮瓣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中、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褥疮皮瓣修复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患者创面的肿胀程度,促进皮瓣成活,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21-1424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共150例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恢复期服用阿司匹林及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血液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明显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液黏度指标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呈下降,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有助于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谢湘云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3-73,76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BY-N6A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仪等测定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非血瘀证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血流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全血的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及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均较非血瘀证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预防和治疗慢性肺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逐瘀方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日、第10日,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治疗10 d后,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77.50%高于对照组的52.50%(P0.05)。两组治疗10 d后中医证候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能够促进脓毒症患者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度、防止血液溶解、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红花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连用14d;B组(38例)仅予常规治疗。结果患者经红花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低切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A组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B组。结论红花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李翠兰  戴爱明 《中医药导报》2007,13(10):29-30,60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恢复及伴随症状改善等方面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剂对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39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2组均进行术前常规准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前3 d开始给予丹参冻干粉针剂400mg/d静滴,至术后5 d。分别于术晨及术后5 d检测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间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冻干粉针剂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相关的血栓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呼吸机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PaO2、SaO2、PaCO2、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PaO2、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浆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患者PaO2、和SaO2,降低PaCO2和血浆乳酸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机体血氧供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另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6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朱国瑞  梁金萍  李文慧 《新中医》2022,54(3):195-198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90例采用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组90例采用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则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各炎症因子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TNF-α、IL-6、hs-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脂指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HDL-C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化瘀汤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复方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复方丹红注射液+加味涤痰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变化情况,并统计生活质量(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涤痰化瘀汤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血府逐瘀汤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服用血府逐瘀汤,每天1剂,分两次服,疗程14 d.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血府逐瘀汤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微循环,在其诊治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