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卡  蒋理立  黄晓 《华西医学》2010,(1):216-2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与传统营养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传统营养支持方法,分析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较轻,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较传统营养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早[(35.3±5.8)h比(58.6±9.7)h,P〈0.05],伤口愈合情况好。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促进肠功能恢复,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方法以肝移植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鼻胃管组42例和经皮经胃空肠管组54例,统计两组病例的术前一般状况、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对比观察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与鼻胃管组比较,经皮经胃空肠管组术后营养管开始时间显著提前[(2.33±0.25)d比(0.52±0.12)d,t=46.770,P〈0.01],营养管有效使用时间延长[(8.7±3.9)d比(28.6±17.9)d,t=7.071,P〈0.01],术后第3—7天通过营养管的补充量均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eld评分〉15分的情况下,经皮经胃空肠管组胃潴留[5.1%比25.0%,妒:5.736,P=0.035],管道意外脱出发生率[0.0%比12.5%,X2=5.166,P=0.037]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一期出院费用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P〈0.05),而腹泻和管道堵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eld评分情况下,两组间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急性肾衰竭和急性排斥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eld〉15分的患者,采用经皮经胃空肠管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建仙  童家维  诸纪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8):855-857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分为鼻空肠管组24例和鼻胃管组24例。两组在常规胰腺炎治疗基础上分别通过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腹痛、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管道相关并发症、代谢异常、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化道症状、管道并发症、代谢异常、拔管时间、恢复经口喂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营养治疗在减少胃潴留、反流误吸方面优于鼻胃管营养治疗法,但在护理中仍要注意防止管道堵塞、非计划拔管等相关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胃镜下置人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3例符合条件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24例:早期行胃镜下鼻空肠管置人行肠内营养治疗;全胃肠外营养组19例: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腹痛、腹胀时间、血浆内毒素的改变,同时了解血浆白蛋白、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3±2.2)、(7.6±3.2)d,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7.1±3.8)、(13.3±4.9)d,F值分别为48.038、63.567,P均〈0.01],发生胃肠道出血0例、肺部及肠道感染1例、高血糖2例、胰腺囊肿1例,并发症亦少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5、10、8、6例,X2值分别为7.147、13.084、6.777、5.847,P〈0.05或P〈0.001)。血浆内毒素在肠内营养组中下降较早、较快,治疗后14d降至(0.19±0.11)EU/ml,明显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0.85±0.28)EU/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6,P〈0.001)。肠内营养组血浆淀粉酶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分别为(1623±479)、(547±322)、(179±106)U/L,全胃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467±589)、(789±503)、(233±156)U/L,两组血浆淀粉酶较治疗初期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后7、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7、1.889,P均〉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肠黏膜,有利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恒  杨超  王凌燕 《新医学》2010,41(11):754-756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术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105例颅脑术后重症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5例,Ⅰ组经鼻饲管持续注入肠内营养剂,术后第1日500 ml,第2日1 000 ml,第3日1 500~2 000 ml;Ⅱ、Ⅲ组分别于颅内压持续低于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27 cm H2O时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方案同Ⅰ组.检测3组患者血尿素氮、肌酐以及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代谢指标,观察胃内容物返流、腹泻、腹胀、肝功能损害、吸入性肺炎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Ⅱ、Ⅲ组患者达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分别为(94±32)h、(88±46)h,比Ⅰ组明显延迟(P〈0.05), 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日和第10日3组血尿素氮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3组白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Ⅱ、Ⅲ组出现胃内容物返流、腹泻、腹胀、吸入性肺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9%和8.6%,均明显低于Ⅰ组(34.3%).结论:颅脑术后重症患者根据颅内压调整早期肠内营养摄入的时机,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并且减少胃内容物返流、腹胀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鼻空肠营养管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术后肠内营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并在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两组术后开始喂养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体重增长量,入院当日及术后7 d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开始喂养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观察组患儿术后7 d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当日及术后7 d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术后使用鼻空肠营养管可以达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目的,术后体重增长快。  相似文献   

7.
术后经空肠造瘘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0例),肠内营养(EN)组(18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开始经空肠造瘘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Fresubin(瑞素),量由500 ml/d递增至1 500 ml/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d8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P〈0.05),EN组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程度化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48 h内实施空肠置管,程序化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以及住院天数,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0.6),(2.6±1.1),(5.7±1.4)d,均短于对照组的(2.9±0.9),(4.8±1.6),(8.6±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67,5.34,26.61;P<0.05)。两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5%),后患者自行缓解。结论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给予患者程序化的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双腔T形管在胆道疾病患者术后施行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胆道疾病术后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使用自制双腔T形管行肠内营养39例为实验组,使用常规空肠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使用量及营养过渡至TEN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形管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腹痛、腹胀、腹泻、营养管堵塞、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达到肠内营养每天最大使用量及营养过渡至TEN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相关营养指标方面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双腔T形管具有引流、冲洗、肠内营养及留置支架等多种用途,操作简便,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将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干预组术后第1天-第7天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7天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肠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干预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48.0±5.6)h、(53.0±4.8)h,均短于对照组的(51.0±6.7)h、(72.0±3.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干预组营养、免疫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能改善其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陈霞  付丹 《华西医学》2012,(11):1617-1620
目的研究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对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和预防感染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因SAP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27例进行传统的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营养状况、预防感染及器官衰竭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评分、血白细胞计数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器官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预防感染和器官衰竭的发生,促进营养状态的恢复,与TPN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是实施EN的有效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消化道手术不实施胃肠减压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下消化道手术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待肛门排气后恢复进食;观察组则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实施胃肠减压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及排粪时间、半流质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消化道手术不实施胃肠减压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机体功能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温江区人民医院入住ICU的创伤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NEN组),EEN组在进入ICU 24 h时进行肠内营养,NEN组在48 h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结果完成研究终点指标采集者78例,最终EEN纳入37例,NEN纳入41例。入ICU第7天时EEN组患者淋巴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自然杀伤细胞及前白蛋白水平等均高于NEN组(P〈0.05);EEN组腹泻和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和2.7%,NEN组分别为26.8%和1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ICU住院时间为(7.94±3.72)d,NEN组为(10.62±3.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ICU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保护肠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口腔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经鼻肠管与经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口腔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口腔癌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鼻肠管与鼻胃管两种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实施两种肠内营养途径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鼻肠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58±3.75)d,鼻胃管组为(20.02±6.42)d,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3.2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0.4%)明显低于鼻胃管组(62.0%),经统计学分析,χ2=28.0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选择鼻肠管途径较选择鼻胃管途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121腔癌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效果,为口腔癌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把100例口腔癌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鼻空肠管与鼻胃管两种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时的患者舒适度及术前和术后7d的前白蛋白、肌酐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的前白蛋白、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比鼻胃管更为舒适,应用鼻空肠管比鼻胃管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经皮空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的胃癌手术患者106例,按空肠营养管留置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对照组)53例和留置经皮空肠营养管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试验组)53例。比较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胃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非计划拔管率、吻合口瘘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胃管拔除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营养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经皮空肠营养管置入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不仅操作简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痛苦更小,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将贲门癌食管癌手术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0例,观察手术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纤维连接蛋白(FN);每周测量体重;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的Hb、Alb、TFN、FN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为早。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上消化道重建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行上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等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在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并行早期肠内营养,另一组为对照组,术后单纯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例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平均提前1d以上,拔除胃管时间平均提前1.7d;体重、白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能迅速接近术前水平;89%病例于术后第5天体温下降至正常,未发生1例消化道漏和创口感染,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通过术中放置肠内营养管术后适时、合理地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临床简易、可靠及有效的手段,降低了包括胃瘫、消化道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复杂上消化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郑春燕  郑云  胡英 《护理学报》2013,(15):29-30
目的通过与鼻空肠管比较,评价液囊空肠管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鼻空肠管置入,干预组采用液囊空肠管置入进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营养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8%和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显著减少(P<0.001),营养治疗费用降低(P<0.001)。结论留置液囊空肠管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方便,成功率高,可减少并发症,减少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