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导痰中各种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和气道反应性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130例,按照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分为3组,完全控制组24例,部分控制组72例,未控制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诱导痰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浓度;采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结果3组患者诱导痰中ECP浓度、气道反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ECP浓度低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低于未控制组(P〈0.05);完全控制组气道反应性雾化吸入高渗盐水量多于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P〈0.05),部分控制组多于未控制组(P〈0.05)。3组诱导痰中ICAM-1、IL-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中ECP与患者A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ICAM-1、IL-13与ACT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IL-13与气道反应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ECP、ICAM-1与气道反应无相关(P〉0.05)。结论诱导痰中ECP可反映患者哮喘严重程度,IL-13可反映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两者对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气道反应性。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1月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和中度支气管哮喘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给予临床治疗,治疗方案为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吸入,其中轻度哮喘患者剂量为50/100mg,每日2次;中度哮喘患者剂量为50/250mg。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结果轻度哮喘和中度哮喘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其症状积分、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吸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症状积分、FEV1%及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2个月内会有明显的气道反应性改变,但是在3个月后会维持在一定水平,需要医生引起重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人布地奈德400~800 μg/d,同时B组患者口服红霉素0.2 g,每日3次.疗程8周.两组病例试验前、后均予肺通气功能检查和组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组胺PC20-FEV1差异亦无显著性,但治疗后B组病人的组胺PC20-FEV1显著高于A组,(0.9±0.4)g/Lvs(0.6±0.2)g/L,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有降低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道反应性与支气管哮喘吸入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μg/250μg,每日1~2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最大呼气流量(PEF)、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及比气道传导率下降35%或以上时吸入乙酰甲胆碱浓度(PC35sGaw)。结果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EF、FEV1明显上升,全部病例支气管激发试验仍为阳性;6个月后超过80%的患者哮喘完全控制、肺功能恢复正常,但激发试验阳性病例为38例,达76%;12个月后,超过90%的患者肺功能恢复正常,29例(58%)激发试验阳性。结论哮喘临床症状达到完全控制的时间早于气道反应性达到理想水平的时间,气道反应性指标在调整治疗方案中的价值优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是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药物治疗疗效判断及停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对比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间最大气道反应性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反应平台的分布情况。方法支气管哮喘组患者46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者42例分别吸入较高浓度的乙酰甲胆碱作为支气管激发剂,当FEV1下降至激发前水平的50%或出现最大反应平台后终止实验,最终分析比较2组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及平台水平值。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有16例患者出现反应平台所占的比例为34.8%,显著低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24(57.1%),反应平台的水平值支气管哮喘组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0.05),但2组PC2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最大气道反应性可表明哮喘气道高的灵敏度与其临床表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相关性,且支气管哮喘的气道反应性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 相似文献
7.
谭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6):725-726
目的研究诱导痰技术在鉴别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二者合并中的价值,以及在判断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共274例。结果三组患者诱导痰各细胞因子水平经方差分析发现,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采用Tamhane’T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ICAM-1中哮喘组与合并组间无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技术在鉴别诊断3种疾病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同时在判断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上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病例为我院 1997年 10月~ 1999年 12月门诊患者。过敏性鼻炎组 2 0例中男性 8例、女性 12例 ;年龄 2 5岁~ 6 1岁 ,平均 36 2岁。支气管哮喘组 2 0例中男性 10例、女性 10例 ;年龄 2 4岁~ 5 8岁 ,平均 38 4岁。正常对照组 2 0例为我院工作人员 ,其中男性 12例、女性 8例 ;年龄 2 3岁~ 46岁 ,平均 31 6岁。对选择对象要求 :①无吸烟史及其它呼吸道疾病 ;②近期 (1周 )未用平喘药物。1 2 方法雾化吸入气道反应测定仪 (日本产AstographTcK 6 10 0型 ) ,吸入浓度倍增的乙酰甲胆碱 ,连续记录呼吸…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型哮喘和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特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又称隐匿型哮喘 ,常因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误诊漏诊 ,以致贻误病情。而典型哮喘诊断较易 ,但一经确诊 ,就需长时间的系统用药 ,因此 ,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对临床掌握及指导用药方案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两者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特点的比较 ,从无创伤途径加深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 ,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 ,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典型支气管哮喘组 :43例 ,男 15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37.2± 8.5 )岁 ,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 ,且于试验前 1周内哮喘症状已控制 … 相似文献
10.
王春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6):104-10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
mRNA、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痰黏蛋白水平的变化及
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该院确诊的8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同期收集
健康自愿者8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NLRP3 mRNA,以及血清IL-2、IL-6、TNF-α、诱
导痰黏蛋白MUC5AC 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哮喘组患者NLRP3 mRNA,以及血清IL-6、TNF-α、
MUC5AC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哮喘组患者IL-2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患
者NLRP3 mRNA,以及血清IL-6、TNF-α、MUC5AC 水平高于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P <0.05);急性发
作期哮喘组患者IL-2 水平低于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P <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后NLRP3 mRNA,以及血
清IL-6、TNF-α、MUC5AC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后IL-2 水平高于治疗前(P <0.05)。
结论 哮喘患者NLRP3 mRNA 及血清IL-6、TNF-α、MUC5AC 水平升高,IL-2 水平降低,并且与患者
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内皮素(ET) 、一氧化氮(NO) 在气道高反应性(BHR) 形成过程中的意义,用FEV1 % 值下降20 % 所需的Mch 的浓度( MchPC20) 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用放射免疫法和镀铜镉还原法分别测定BALF 中ET 和NO 浓度并计算ET/NO 值。对15 例轻、中度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8 例缓解期患者,7 名健康自愿受试者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哮喘发作期患者BALF 中NO,ET 和ET/NO 值升高,FEV1 % ,MchPC20 降低,后者与NO 呈正相关,与ET 呈负相关,除ET/NO 值外,余与缓解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缓解期患者BALF 中NO,ET 值均降低,但ET/NO 值明显升高,FEV1 % ,MchPC20 轻度降低,与健康受试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NO,ET 分别具有改善或加重哮喘患者BHR 的作用;缓解期患者轻度异常的BHR 可能与BALF 中ET/NO 值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高反应性(AHR)又称支气管高反应性,是指气道本身对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刺激的反应性异常增高,主要表现为气道平滑肌的过早或过强的收缩反应、支气管痉挛和黏液腺体分泌的亢进。AHR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种反映哮喘患者气道功能异常状态的关键指标,并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用组织胺吸入试验测定了33例缓解期哮喘患者、40例哮喘患儿双亲及3量侧正常儿童双亲的气道反应性。结果,哮喘组气道反应性最高,PC_(20)均小于3mg/ml,平均为0.59mg/ml(0.125~2.6mg/ml),对照组最低,PC_(20)均大于32mg/ml,而哮喘患儿双亲组介于两者之间,平均为11.6mg/ml(0.71~32mg/ml)。另外,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平均PC_(20)分别为3.1mg/ml和14.3mg/ml。以上结果提示哮喘患者家族成员可能是哮喘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16.
哮喘气道重建——支气管哮喘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气道重建 (remodeling或remodelling)又称气道重塑 ,在几年之前几乎不是支气管哮喘(哮喘 )研究中的一个亮点 ,而现在却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或焦点 ,大量的研究论文、专著及学术会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 2 0 0 1年第 16届环大西洋国家气道年会(The16 th transatlantic airway conference,TAC)是一次专门气道重建学术年会 .为此 ,国际呼吸界的权威性杂志美国呼吸危重监护医学杂志 (AmRespiratory Critical Care Med)特出版了增刊 ,命名为气道重建的机制 (The mechanisms of airwayremodeling) [1] .此次学术年会对于指导今后哮喘气道重… 相似文献
17.
诱导痰检查在支气管哮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对哮喘病因的探讨现已深入到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研究。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活检等检查可获得满意的标本,但其操作过程较复杂,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痛苦及危险,极大地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使用。因此,自90年代后,国外开始采用诱导痰方法对哮喘患者进行研究,成为当前研究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1 概 述1.1 诱导痰的定义:高渗盐水诱导痰用于临床研究始于80年代诊断艾滋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预测其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PC35sGaw)的可行性。方法对51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11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行基础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PC35sGaw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sGaw%、MMEF%、PEF%等肺功能指标相关性较好,特别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相关系数高达0702。回归分析显示,FEV1实测值/预计值%的变化对PC35sGaw的影响最大;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PC35sGaw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相关性均较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差,回归分析显示只有sGaw%对PC35sGaw有影响。结论在无条件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单位,支气管哮喘患发作期者可根据基础FEV1实测值/预计值%推测患者AHR程度,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对AHR程度的预测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轻中度持续哮喘患者经激素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致气道重塑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以在呼吸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32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肺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以及细胞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在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FEV1、PEF、FEV1/FVC明显比治疗前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912、32.813、73.310,P<0.05).治疗前气道高反应率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C20FEV1明显高于治疗后,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GF-β、IL-17、EGF均明显比治疗后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轻、中度持续哮喘患者的肺部各项功能指标,降低患者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抑制致患者气道重塑细胞因子的表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 (下称哮喘 )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 airway Hyperreactivity,以下简称 BHR)和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因较为复杂 ,至今仍未阐明 ,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很多国家都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1]。目前对哮喘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研究阶段水平 ,在已证实哮喘是一种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倾向的多基因遗传病基础上 ,确定哮喘易感性的相关基因成了目前国内外病因学研究热点之一。通过连锁分析 ,同胞配对分析等已筛选出一些与哮喘有关的特应性基因及其染色体侯选区域 [2~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