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信号(IGF-Ⅰ)通路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以IGF-Ⅰ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新靶点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靶向药物也已进入临床前研究或临床试验,显示了良好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就IGF-Ⅰ的靶向药物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迅速。Trastuzumab (曲妥珠单抗) 给乳腺癌治疗及转归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显著降低了Her-2阳性乳腺癌亚组的复发风险并增加了生存。其它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有靶向VEGF的抗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贝伐单抗)、双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和HER-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apatinib(拉帕替尼)。获准用于乳腺癌治疗临床试验的靶向药物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fitinib(吉非替尼,)、Erlotinib(厄洛替尼)、Sorafenib(索拉非尼)、Sunitinib(索尼替尼);单克隆抗体有Cetuximab(西妥昔单抗)、Panitumumab及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小分子丝氨酸/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emsirolimus(CCI 779, Torisel)及Everolimus(依维莫司)。本文将综述近几年正式发表或口头报告的靶向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结果来解释贝伐单抗及拉帕替尼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并简单介绍其它已用于临床试验的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以解答乳腺癌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设计及处方这些药物时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传统模式之后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信号通路及其癌基因相关表达产物进行治疗。本文分别对以HER-2、VEGF、EGFR为靶点及多靶点等4个研究领域的靶向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苏乌云  木其尔  齐慧 《医学综述》2014,20(21):3884-3887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模式之后的一种全新治疗手段。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癌基因及其相关表达产物进行的治疗,是通过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新生血管形成等多个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其特异性较强,不良反应相对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许多种类,目前投入临床的靶向药物近几十种,正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的靶向药物超过数百种,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前,乳腺癌治疗已逐步进入分子分型治疗时代,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而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发现更能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监控指标以及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指标。作者就近年来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与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丁玲  孙蓉 《医学综述》2014,(23):4283-4285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临床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由于此类型乳腺癌对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效果欠佳,表现为复发早、进展快、生存期短和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导致TNBC的治疗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研究者们对TNBC的分子靶向治疗进行了一系列探索,TNBC特殊靶点的发现以及靶向药物的发展,为TNBC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分子靶向药物或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更好,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9):887-890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骨转移为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约70%的晚期患者会发生骨转移。目前已知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机制可能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RANKL)通路、整合素、金属蛋白酶等因素相关,其中RANK/RANKL通路研究最为清楚。通过应用针对相关靶点的靶向药物直接作用于骨转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而阻断肿瘤细胞的转移已成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新方向。本文针对近年来乳腺癌骨转移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传统的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化放疗,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还可以选用内分泌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又使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可以表达,而正常细胞很少或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形成相对或绝对靶向,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损伤很小[1].该领域包括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性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等.现根据不同的作用靶点对目前应用于临床和处于试验阶段的有关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激素受体阳性(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理念认识的深入,HR+/HER2-乳腺癌的治疗由单一内分泌治疗转变为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模式。近年来,HR+/HER2-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磷脂酰肌醇-3-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了解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HR+/HER2-型乳腺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纳米粒子为抗肿瘤药物的转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它可以作为肿瘤药物的载体,穿透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间隙并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这些微粒通过修饰后,能与肿瘤组织中的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靶点特异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细胞,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使高浓度的药物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文章就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分子靶向治疗是指把原癌和抑癌基因、乳腺癌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和新生的血管作为靶点的分子生物学水平治疗。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相对于手术、内分泌治疗和放化疗有自己特殊的治疗效果。靶向药物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主要与其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有直接关系。本文详细阐述了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相关进展进行探讨分析,并作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纳米粒子为抗肿瘤药物的转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它可以作为肿瘤药物的载体,穿透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间隙并直接进人细胞发挥作用。这些微粒通过修饰后,能与肿瘤组织中的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靶点特异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细胞,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使高浓度的药物靶向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文章就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乳腺癌靶向治疗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药物和治疗靶点,包括新的抗HER-2药物,针对其他酪氨酸激酶如Src和其他信号转导通路如PI3K/Akt/mTOR的抑制剂。与此同时,多靶点联合治疗和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的思路也逐渐得到认可。主要综述这些新药物的效果和临床应用前景,并对治疗新思路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相对于其他乳腺癌亚型,其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辅助治疗后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TNBC对化疗较为敏感,治疗仍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近几年乳腺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该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占女性所有肿瘤的18%。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50%~60%,近50%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18~30个月。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新的分子靶向治疗。本文主要就乳腺癌化疗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化疗新药不断研制成功,疗效明显提高。化疗可以减少早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可以缓解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病情,延长生存期。乳腺癌化疗药物,从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乳腺癌耐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microRNA ( miRNA)作为乳腺癌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可能通过药物转运、DNA修复、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乳腺癌干细胞等方面调控乳腺癌耐药。靶向调节miRNA的异常表达,恢复miRNA正常的调控功能,可能为治疗乳腺癌的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因而,雌激素抵抗疗法是目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作为纯抗雌激素剂的氟维司群于2002年被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应用,用于二线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此外,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靶向治疗联合应用时,氟维司群还被证明对先前未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无论是新辅助治疗还是转移性治疗)都有效。氟维司群与palbociclib联合于2016年12月得到FDA新的批准,用于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乳腺癌患者。此外,由于乳腺癌治疗中可用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还将氟维司群与多种药物进行了联用。本文主要综述氟维司群联合其他药物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及内分泌等因素相 关。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显著,且服用便捷,不良反应小,因此内分泌治疗在早期乳 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但大部分患者在8~14个月后会发展为药物耐药,不得不寻求化学药物治疗或靶向治疗。目 前对于内分泌治疗药物与化学药物治疗或靶向药物联合用药的效果尚存在分歧,而且绝经前后用药亦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杜力成  王栋  刘奇  田兴松 《医学综述》2012,(20):3400-3403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尽管以手术治疗为主,多种治疗为辅的临床综合治疗模式明显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的治疗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随着乳腺癌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及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基因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治疗晚期及复发性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晟  张霄蓓  张瑾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749-2754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侵袭与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来研究发现此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关系非常密切,使之成为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及研究热点。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PI3K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上,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PI3K抑制剂中有些药物只作用于PI3K靶点,有些作用于PI3K和mTOR双靶点,且现阶段的研究更倾向于进行针对不同PI3K亚型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以达到对PI3K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的目的,其在临床上的作用和疗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mTOR抑制剂针对的作用靶点是mTORC1,是PI3K/AKT/mTOR通路中开发较为完善的分子靶向药物,雷帕霉素衍生物类药物已经在乳腺癌中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且该类药物在联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